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042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

1、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

人离不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成长;如果人离开了社会,就是长大了,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3、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群体,如民族群体、学生群体、消费者群体、农民群体等;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为不同群体中的一员。

4、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

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

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益友他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2)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3)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成长,用好镜子。

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一致时,我们要正确的对待。

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

善于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5、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6、学校生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能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7、网络社区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作“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

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1、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场景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有哪些是与生俱来的,有哪些是社会规定的,有哪些是自己期望扮演的?

与生俱来的角色:

性别、人种、民族、儿女,肤色;

社会规定的角色:

观众、学生、游客、乘客、顾客、参观者、居民、班长;

自己期望的角色:

警察、老师、科学家、歌星、董事长。

2、人们的社会角色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当角色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有所改变;

3、不同的角色之间常常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引起争执或隔膜。

4、所有的角色互相配合,才能组成和谐的整体;

不同角色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协调,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

5、合格的社会角色也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的,为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读书上学,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从学生角色做起,做好我们的每个角色;

6、学生的本分是学习,但是,是否学习好,我们就可以不管其他的社会角色呢?

初中生不仅要承担学生的角色,还应学会扮演自己承担的其它的社会角色。

学习好只是扮演好学生角色的重要方面,但同时,还应担负起其他社会角色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7、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在家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不会是好学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是。

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一般意义上,在家里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会是好学生是成立的,因为一些基本角色规范,角色责任是适用于各角色的,一个没有基本角色规范与不尽责任的人很难扮演好其他的角色,但个别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在校在家两样表现的情况,因为人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受到其扮演的环境,舞台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舞台上扮演得好,在另一个舞台上却不一定能扮演得好。

第三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什么叫规则?

规则是指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由全体或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2、规则的形式有哪些?

(1)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成文规则,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

(2)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3、规则的意义: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4、生活离不开规则。

规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如同空气对于小草、水对于鱼儿一样,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5、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6、竞技规则保证了公平的比赛,公正又是实行公平的竞技规则的前提。

同样,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也需要公正和公平的规则。

7、法庭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依法受理的各种案件进行公正裁决的地方。

8、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9、社会的经纬,由各处各样的规则共同纺织而成,这些规则成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规则是怎样建立的?

(1)规则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和更新的历程。

(2)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

(3)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4)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11、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

这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由于它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12、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参考)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序,我们的权利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享受,我们的人身安全就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我们的学习环境就不会安静、有序、高效,我们的个人成长就不能顺利,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空气清新、清净漂亮。

13、为什么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1)法律保障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4)当社会公平遭遇挑战时,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失去准绳;如果不公正的执行法律,社会公平就会失去保障,因此,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性的标志。

14、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

规则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

综合探究五我是社会小主人

1、能否承担社会的责任,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标志,人人都担当起这份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们要做社会性的小主人。

2、无论哪类问题,我们都有权利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就是行使批评、建议的权利,即行使监督权。

3、怎样反映合理化的建议?

可以通过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打电话或写信,打人民代表面谈和通过给新闻媒体写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六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

1、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选择;要走向富足的生活,就要学会选择文明,选择诚信,选择未来。

2、我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贯穿人的一生的主要角色是消费者。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也是消费者。

3、消费,是一种为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的最初身份,但没有生产就无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先有生产,再有消费。

4、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在市场中购物。

5、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6、市场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现在最新的市场叫电子商务,是通过电脑网络来进行商品买卖的。

7、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

季节变化、投放市场时间、地点不同、生活热点变化、品牌的变化等。

8、影响我们购物的因素有:

商品的质量、价格、产地、品牌和售后服务,购买者的需求和喜好、广告影响和购物环境等。

9、合理的购物方式要做到:

①量入为出②提倡节俭③从实际需求出发

10、人们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需要(吃、穿、用),然后是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1、如何对待消费观念的差异?

一方面,消费方式是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

另一方面,消费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适当提前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题。

12、注重环境保护的消费(环保消费),已经日益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标志。

13、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高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怎样?

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越穷,反之,越富裕。

第二课创业的“学问”

1、投资就是用钱来生钱的方式;投资可以增加收入,也有很大风险。

2、创业秘诀: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3、创业过程必须考虑四个因素:

市场需要(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产品价格(有效的竞争手段)技术改造(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新的产品(保证企业能处于领跑的位置)

4、创业投资可以增加收入,但也有很大风险。

一般来说,投资的获利越大,风险越大,创业者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5、规避风险:

将有限的钱合理分配,投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其中一个行业产生的因素恰好是另一行业获效力的因素(即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6、创业之道,重在把握机会,而把握机会的要领是: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7、诚信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灵魂,成功的创业者把信用视为立业之本,不守信用、不讲道德,就会推动所有的合作伙伴,就会失去所有的未来机会。

8、在我们的社会中,信用对每个人都重要。

如果推动信用,人们就没有安全感,社会中就会充满尔虞我诈;如果每个人都以讲信用来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

第三课做好“当家人”

1、家庭收入与家庭支出相比较:

收入大于支出,叫“盈余”;支出大于收入,叫“赤字”。

2、储蓄是每个家庭持家理财都可以采用的办法,但人们储蓄的目的不尽相同。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储蓄的目的是增加收入。

人们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放在家里,主要是能得到比存入数额更多的钱,多出来的部分,叫利息。

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借钱给银行,银行为使用这笔钱而向储户付利息。

3、政府发行的债券叫做国债。

国债有国家的信誉和财力做担保,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是风险最小的债券。

4、有计划地安排家庭收入与支出,叫家庭预算。

家庭预算是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

开源就是增加收入,节流就是计划支出。

5、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必须靠政府投资举办。

6、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税款,叫做税收。

它是国家财政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7、个人所得税是许多个人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人都要缴纳的税,它的显著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8、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合理购物,绿色消费,环保生活,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第七单元精神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知识就是力量

1、知识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培根

2、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了印刷术,并在宋代得到发展,成为农耕时代的科技发明典范。

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印刷机,书籍的出版更加快捷,知识的传播更加容易。

3、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唐代雕版印刷:

《金刚经》卷子

4、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意义:

大大降低了书籍制作的成本和时间,为更多的人通过书本学习知识创造了条件。

5、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了。

6、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7、袁隆平发明的水稻杂交技术,将成为21世纪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法宝;

8、航天技术的发展不只人的视野和思想,而且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宇宙梦想不断实现,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

9、学习改变命运。

(1)知识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2)使我们学会生存,促进发展,走向新的生活。

(3)知识已成为改变人生命运最强大最有效的力量;

(4)学习成为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

(5)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

10、知识不仅仅是指书本上的知识,还指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知识。

1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

12、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

13、学习化社会:

“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学习、训练的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每个人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

”如今在世界各地,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4、终身教育是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在人的一生中进行,这是学习化社会的具体体现。

15、1973年,法国创办了第一所老年大学。

16、在信息时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尤其是网络,使人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第二课大众传媒

1、什么是大众传媒?

(P66)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体。

2、大众传媒已经成为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

3、大众传媒的种类:

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4、大众传媒特性(功能):

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5、大众传媒的作用?

(4点)P66

6、大众传媒影响:

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书P67

8、互联网作为一种综合煤体,他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6、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你可以从中浏览报纸和电视这两种不同媒体的信息;

7、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就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8、“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也简称“网络日志”。

9、互联网不能取代一切,各种媒体各有自己的受众,他们共同筑起影响巨大的传媒世界。

10、如何正确对待大众传媒?

P69-71(两点)

11、正确对待大众传媒,我们要善于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对比、分析,锻炼自己去伪存真的本领。

12、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具体见书P71)

现代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有利:

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网络可以是娱乐工具,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需要,有利于青少年学习社会。

不利:

大众传媒中的信息来源复杂,如果不加选择,过量接受,可能会导致“信息污染综合症”;虚假的不良的广告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利影响;大众传媒中还有一些暴力、色情等内容,会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等。

如果长时间的泡在网上,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身体健康,还可能使他们感到孤独感,颓废感、困惑感,亲情得不到满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课追寻真善美

1、科学家们正是因为勤于思考,忘我地探索,才常常在细微之处有重大的发现。

2、科学探索的道路是艰辛、漫长的,需要克服各种困难,付出艰苦的努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3、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面对茫茫宇宙,发出《天问》,试图找到打开自然界奥秘之门的钥匙,表现了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4、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认为水与一切事物有着密不可分割的联系,水是世界的本原;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卖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6、居里夫妇发现了镭,居里夫人付出艰苦的努力,终于提取出了纯镭,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7、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1)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2)艰苦努力,不怕困难;(3)谦虚谨慎、健康乐观

8、你认为科学家都具有那些素质?

9、人生的意义:

独立、追求真理;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民族的利益;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10、“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1)不同的艺术作品可以表现不同的美。

《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祖国山河的自然美。

《掷铁饼者》表现了人体的阳刚美和力量爆发瞬间的动感美;《格尔尼卡》有力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

(2)文学艺术反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

如《背影》表现了父子情深。

11、列举人类历史上思想追求的三个重要方面。

(1)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认识人生的意义;(3)追求理想的生活。

12、苏格拉底:

良心——言论自由与真理,更甚于生命。

13、林觉民懂得,个人的幸福固然珍贵,天下人的幸福却更加重要,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高尚的。

14、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通过主人公保尔说出一段催人奋进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5、马永顺:

从“多砍树”到“多种树”说明: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但人们对于自身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人类必将在不断的探索中充实、完善自我。

16、除了音乐,还有众多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绘画、雕塑、戏剧、舞蹈、电影、建筑等。

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17、优秀艺术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之美,不仅表现为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颂扬,也表现为对丑恶现象的揭露的抨击。

18、人民大会堂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壮、秀美;

19、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20、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

21、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描绘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由此,读者们会联想起自己的父子之情;

22、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它反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世界。

23、艺术美,来自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也来自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这些都源于我们的生活。

24、不是生活中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25、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一种以徽调和汉调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京剧被誉为“国粹”。

26、“无色而具有国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的艺术形式是:

书法

综合探究七:

实话实说话“流行”

1、流行音乐前卫、有个性,体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

2、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永葆无穷的魅力,就在于它们凝聚着所处时代的精神。

3、那些能够历经岁月考验、被人们代代传唱的歌曲,其魅力就在于它们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4、音乐作品:

《第五交响曲》影视作品:

《风云儿女》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建筑作品:

佛罗伦萨大教学雕塑作品:

《思想者》文学作品《背影》

5、经典与流行的关系:

不同点:

流行的事物如果是有生命力的,将会传唱不息,成为经典;而没有生命力的,将逐渐消亡。

共同点:

经典的是流行的,流行的也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会一直流行。

6、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流行?

我们应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不能盲目崇拜,而应有选择的追求、择善而从。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身边的故事

1、家庭的变化

家庭规模、成员从20世纪初的四世同堂、聚族而居到今天大多数三口之家。

衣:

服饰的变化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一千多年前唐朝宽袍大袖的华服→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民族服饰:

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

食:

吃的变化

生吃→用火烤来吃→烹饪熟了吃

住:

住的变化

树屋→山洞→干栏式建筑→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行:

行的变化

行走→骑马→畜力车→老爷车→现代化交通工具

坐:

起居习惯的变化

汉代席地而坐→魏晋时期盛行坐塌→五代十国时期普遍高坐椅子

2、电话的变化

手摇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3、船的变化

独木船→帆船→机动轮船

4、文字的发展

中国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5、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的甲骨文

6、书籍的演变

中国:

竹木简(简牍)→帛书→植物纤维纸→纸制图书→电子书籍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

东汉是蔡伦进行了重大的改进。

8、世界各地的早期书籍:

古埃及-纸草书卷;苏美尔人–泥版文书;

中亚和欧洲:

羊皮书和牛皮书;

9、给我们的启示

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长河中。

10、“学富五车”的由来?

(P89阅读卡)

第二课我的成长历程

1、“我”的历史,能见证我们祖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2、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关于生活的学问,讲的是日常生活中最为朴素的琐事;历史告诉我们怎样选择、如何做事、如何为人;历史的教训值得珍视,它凝聚着先驱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牺牲;历史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我们励精图治的力量之源和报效祖国的动力。

3、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沟通了过去和未来;

4、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一千多年以前,蹴鞠就十分流行,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运动,在宋代已达到相当水平;

6、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了圆明园,焚烧了这座举世文明的“万园之园”;

7、1838年12月,清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硝烟;

8、1937年12月13日,日寇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9、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三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法

①公元前、公元后

公元纪年法:

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②世纪:

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

③年代: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④时代: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

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⑤中国王朝纪年

皇帝年号纪年法:

西汉的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以使用一个以上年号;到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例: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2、计算时间的长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字相减

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

3、历史资料

(1)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A、文献资料(人人都可以撰写历史,但要注意历史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①甲骨文(刻在乌龟壳、兽骨上的文字)

中国相当古老的文字记载

②竹木简(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竹木简上的文字)

纸发明之前的文字记载

③史书(如:

《史记》)

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

④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

例:

档案局的档案资料、《雷锋日记》、当地的、历史上的报纸等。

B、实物资料

①文物(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

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②其他实物

C、口述资料

①口头传说(大多是人们长时间口耳相传的产物)

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例: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

②口述历史(把人们讲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2)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

①第一手资料

原始资料(文字、实物和口述资料中比较直接的证据。

)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由距离较近的人记录的资料,是直接的证据;

如:

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②第二手资料

后人的说法或记录,是间接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