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34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吴刚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教学内容:

1、Excel2010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2、编辑Excel工作表

3、设置Excel工作表

4、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5、Excel数据库管理功能

6、Excel图表功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Excel2010工作表的编辑、格式化操作;

掌握Excel2010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了解Excel2010数据库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数据排序;

掌握数据筛选;

掌握分类汇总。

掌握Excel2010图表功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Excel2010工作表的编辑、格式化操作;

数据排序;

数据筛选;

分类汇总。

Excel2010图表功能。

难点: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四、课时分配:

讲授6学时、实验12学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讲、Excel2010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学时)

一、Excel2010的主要功能

1、Excel2010文件管理功能;

2、Excel2010电子表格功能;

3、Excel2010数据管理功能;

4、Excel2010数据图表功能。

二、Excel2010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

三、认识Excel2010窗口界面

1、Excel应用程序窗口的组成

2、Excel文件窗口

标题栏

全选框:

位于文件窗口的左上角,用于选择当前窗口工作簿的所有单元。

行号:

行的编号,顺序是1、2、3、……65536,共65536行。

列号:

列的编号,顺序是A、B…Z、AA…AZ、BA…BZ、…IA…IV,共有256列。

滚动条:

有水平滚动条和垂直滚动条,分别位于工作表的右下方和右侧。

工作表标签:

即工作表名称,位于文件窗口的左下方。

工作表移动按钮:

位于文件窗口左下方的四个图标按钮

标签拆分线

3、几个重要概念

Excel工作簿:

即Excel文件,或称活页夹,其扩展名为“.xls”。

工作表:

一张由行和列组成的巨大的二维表,共有65536行256列。

单元格:

工作表中的每个小矩形,由行和列的交叉构成,是工作表的最小单位。

单元地址:

由列号和行号组成,指出某单元在工作表中的位置。

当前单元格:

即活动单元,指当前正在操作的单元格,由黑色线框住。

四、Excel2010文件操作

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打印预览、打印

五、Excel2010工作表操作

工作表操作包括:

工作表的插入:

在当前Excel工作簿插入工作表、图表、宏表或对话框等。

工作表的删除:

将工作表从当前工作簿中删除。

工作表重命名:

以新的名称代替原工作表标签。

工作表移动:

调整工作表在工作簿中的顺序。

工作表选定全部:

全部选定工作簿中的所有工作表。

第二讲、编辑Excel工作表(1学时)

一、xcel数据的分类

1、数值型数据

2、正文型数据或字符型数据

不能进行运算的数据

二、单元格或区域的选取和表示

1、单元格的选取

1)选取一个单元格

方法一:

用鼠标单击所需的单元格,或者移动键盘上的方向键。

方法二:

[编辑][定位],输入单元地址。

2)选取连续的多个单元格

操作:

单击左上角的单元格,<

Shift>

+单击右下角单元格。

3)选取不连续的多个单元格

先选取一部分连续的单元格,<

Ctrl>

+单击另外的单元格。

2、整行或整列的选取

单击行号或列号。

3、全部单元格的选取

单击全选框按钮。

4、取消选定的单元格

单击工作表的任意处。

5、区域的表示

由区域的两个对角线单元地址表示;

也可以定义域名,通过域名来引用和操作。

三、数据的输入

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不仅可以从键盘直接输入,还可以自动输入

操作步骤:

*单击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

*输入数据。

*确定输入的数据。

确定输入数据的方法有:

回车键;

单击编辑栏中的“√”按钮;

按方向键;

单击其他单元格等。

1、正文的输入

2、数字的输入

3、公式的输入

格式要求

1)由等号开始。

2)等号后面是由运算符、单元地址、数值、正文等组成的表达式。

4.函数的输入

1)函数是系统研制者定义好的供用户直接引用的特殊的公式。

2)函数格式: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3)函数的输入方法

5.日期数据的输入

方法一:

使用DATE(年,月,日)函数输入。

方法二:

输入日期数,然后转换成日期的显示格式。

方法三:

按“年/月/日”的格式直接输入。

6.时间数据的输入

使用TIME(时,分,秒)函数输入。

输入时间数(一个小于1的小数),然后转换成时间的显示格式。

四、填充数据

1、自动填充

(拖动“填充柄”进行填充)

输入初始单元数据,1个或2个单元格。

选定包含初始值的单元格。

指向“填充柄”并拖动填充柄经过待填充区域。

2.编辑填充操作

操作步骤:

首先在工作表中输入一个初始值。

选择包括初始值的区域,操作[编辑][填充][…]。

五、数据的修改

1、输入过程中修改

2、修改单元数据

光标定位于要修改单元,重新输入数据。

双击要修改单元进入编辑状态。

方法三:

光标定位于要修改单元,然后单击编辑栏或按F2键进入编辑状态,编辑数据。

六、数据的删除和清除

1、删除

[编辑][删除]。

2.清除

[编辑][清除][全部]:

删除格式、数据内容和批注。

[编辑][清除][内容]:

删除数据内容。

[编辑][清除][格式]:

删除格式。

[编辑][清除][批注]:

删除批注。

教学小结

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Excel2010中单元格数据的编辑,要会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填充、修改、复制、粘贴和清除与删除等操作,做到熟练掌握和处理。

学习指导

这一节中对数据的填充要强调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方法:

特别是日期型、数字字符型数据的输入,要教会学生利用Excel提供给我们的有利工具,高效率的、准确地输入数据。

参阅教材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

作业

上机操作Excel2010部分的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该部分内容理论2学时,可以完成;

实验2学时上机,时间较紧,因这部分的操作很耗时,特别是关于数据的几种填充方式,要分别举出实例演示才行。

第3周理论

第4周上机

4.3设置Excel工作表;

4.4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1.掌握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1.掌握Excel工作表行和列的设置;

2.掌握Excel工作表窗口格式的设置。

Excel工作表单元格式的设置、行与列的设置。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4.3设置Excel工作表;

先提问一下上节课有关数据与单元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本节新的内容。

1.设置单元格格式;

2.行和列格式的设置;

3.工作表操作;

4.窗口操作;

5.自动格式化工作表操作;

6.单元地址和引用;

7.公式;

8.函数;

9.自动求和、计数功能;

第三讲、设置Excel工作表格(1学时)

指对Excel工作表格式进行设置,不改变工作簿的数据内容。

主要格式设置有:

单元格格式,包括数据的显示格式、对齐、字符外观、边框、图案和保护等。

行和列格式,包括行高和列宽、隐藏行或列、取消隐藏行或列等。

工作表格式,包括工作表命名、隐藏工作表、工作表背景设置等。

窗口格式,包括拆分窗口、冻结拆分窗口(即冻结标题)等。

一、设置单元格格式

二、行和列格式的设置

三、工作表操作

四、窗口操作

五、自动格式化工作表

1、条件格式的设置

根据设置的条件动态地为满足条件的单元格自动设

置格式。

选取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区域。

[格式][条件格式]。

设置条件表达式和设置单元格格式。

2、格式的复制

3、工作表自动套用格式

第四讲、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2学时)

一、单元地址及其引用

1、地址的分类:

相对地址:

相对当前单元的相对位置。

表示如:

A5:

B9、A5、B8。

绝对地址:

单元格在表中的绝对位置,表示在相对地址前加“$”。

如,$A$5:

$B$9$A$5$B$8。

混合地址:

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的混合。

$B$9、A$5、$B8。

2.单元地址的引用

格式:

[工作簿名]工作表名!

单元格地址

例:

[BOOK1]Sheet1!

A4;

$B$6

Sheet1!

A3;

$B$5(注:

省略工作簿名,则默认为当前工作簿)A4;

$B$9(注:

默认为当前工作簿的当前工作表)

二、公式

1、公式的格式

公式=操作数+运算符

1)要求:

由等号开始。

等号后面是由操作数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2)操作数:

可以是数字、单元地址、字符、区域名、区域、函数

3)运算符

①算术运算符、②比较运算符③文本运算符“&

”④括号:

()

4)运算符的优先级

()>

算术运算符>

文本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最优先。

2、公式的改变

1)改变被引用的单元数据时,公式的值相应地改变。

2)移动公式时,其引用的单元地址不改变,值也不变。

3)移动被引用的单元数据时,公式中被引用的地址相应地改变,其值不改变。

3、公式的复制

公式在复制过程中,其引用的相对地址将相应地发生改变,其结果也将改变。

三、函数

参数的取值范围是:

常数、单元格、区域、区域名、逻辑值、文本、公式、其他函数。

now()函数没有参数。

四、自动求和、计数功能

1、自动求和功能

操作:

定位结果存放的单元格。

单击自动求和按钮:

∑。

选择求和的数据单元区域。

[回车]。

2、自动计算功能

步骤:

鼠标指向自动计算区域函数名框。

单击右键,出现自动计算的函数菜单。

选择函数。

选择自动计数区域。

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Excel2010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学会使用常用函数的用途,利用这些函数处理实际问题。

要做到熟练掌握。

这一节中对单元格数据的处理,重点放在公式和函数使用上。

要强调不同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它们的使用条件。

项目四任务三,任务四

上机操作本节Excel2010部分的课后练习。

实验2学时上机,时间较紧,关于函数,同学们大都初次接触,会感到有些抽象,特别是条件函数,举例子要由减到繁,循序渐进,最好举此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实例。

第5、7周理论

第6、8周上机

4.5Excel数据库管理功能;

4.6Excel图表功能。

1.使学生掌握Excel关于数据库管理功能;

2.学会利用Excel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操作。

数据的排序、自动筛选、分类汇总及图表操作。

数据的分类汇总、图表编辑。

4上机:

4

本节内容较多,与前面内容关系不密切,可直接引出新内容。

1.什么是Excel数据库;

2.数据排序;

3.自动筛选;

4.分类汇总;

5.Excel图表区域的组成;

6.图表的生成;

7.图表的编辑;

8.图表工具栏的使用。

第五讲、Excel数据库管理功能

一、什么是Excel数据库

1、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是一个二维表,按字段和记录的形式组织数据。

Excel数据库指基本符合数据库特征的Excel工作表区域,也称Excel数据列表。

2、Excel数据库的特点

字段:

同一类型的一列数据。

字段名:

第一行为字段名,各字段名在同一行上,不能有相同的字段名。

记录:

含有每一个字段的一行数据,每行表示一个对象。

行、列的顺序关系不影响二维表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3、建立和编辑数据列表

相同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也可利用[数据][记录单]命令建立和编辑。

4、规则要求

1)数据列表与其他数据之间至少保留一个空行或空列。

2)数据列表中不能有空行或空列。

3)数据列表的第一行为列标题,称为字段名。

二、数据排序

1、简单排序

选择参与排序的数据区域(注:

一般不包括字段名行,但包括所有列)。

单击工具栏中的升序或降序按钮。

2、复杂排序

选择参与排序的数据区域。

[数据][排序]。

选择关键字和排序方向。

确定。

三、自动筛选

筛选指只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

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种方法。

光标位于数据列表上。

[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单击筛选按钮,取值或选取自定义后给出筛选条件。

取消筛选:

[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四、分类汇总

1按某关键字段进行排序(分类)。

2[数据][分类汇总]。

3对“分类汇总”对话框进行如下操作:

分类字段。

汇总方式。

选定汇总项(可有多个)。

替换当前分类汇总。

每组数据分页/不分页。

汇总结果显示在数据下方。

第六讲、图表功能

•一、Excel图表区域的组成

Excel图表是根据已有的数据生成的,它的构成包括数据区域和图表区域。

如下是图表区域的组成。

绘图区:

包括网格线、数据标志、图形。

数轴:

包括X轴(分类轴)、Y轴(数据轴)、数轴标记、数轴刻度。

标题:

包括主标题、X轴标题、Y轴标题。

图例

数据表

•二、图表的生成

1输入数据(系统将根据输入的数据生成图表)。

2[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类型。

3[下一步],选取生成图表的数据。

4[下一步],分别对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数据表等进行操作。

5[下一步],确定图表的位置,选择新工作表或嵌入工作表。

6[完成]。

•三、图表的编辑

•四、图表工具栏的使用

实验十:

Excel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2、了解Excel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

3、掌握Excel文件操作,包括Excel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

4、掌握Excel工作表操作,包括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和复制等操作。

实验十一:

Excel工作表的编辑操作

1、掌握Excel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填充;

2、了解Excel数据的编辑操作,包括:

修改、移动、复制、删除和清除等。

实验十二:

Excel工作表的设置操作

1、掌握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式设置;

2、掌握Excel工作表行和列的设置;

3、掌握Excel工作表的设置;

4、掌握Excel工作表窗口格式的设置。

实验十三:

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实验十四:

Excel数据库管理操作

1、了解Excel数据库或数据列表的特点;

2、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

实验十五:

Excel图表操作(2学时)

1、了解图表的生成过程和方法;

2、掌握图表的编辑操作。

七、教学小结

本章学习了Excel2010基本知识;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工作表的创建、保存和打开;

工作表的插入、删除、重命名、移动);

工作表的编辑(数据的分类、输入和数据自动填充;

单元格或区域的选定);

数据的编辑操作(包括数据的修改、复制、移动、删除和清除)。

工作表的格式化操作(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行和列格式、设置工作表格式、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条件格式的设置和自动套用格式的使用);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包括SUM、AVERAGE、COUNT、IF、MAX、MIN、DATE、TIME);

Excel2010数据管理(数据库的概念及特点、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分类汇总);

Excel2010图表功能(图表的组成、图表的生成过程和方法、掌握图表的编辑和工具栏的使用)。

本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Excel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功能;

还要会利用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这一节中对数据的分类汇总,要强调它的前其工作,不能直接进行分类汇总,否则会出现错误。

关于图表的操作,要学会对图表中各项数据的数据的操作。

第四章第五节,第六节

上机操作Excel2010该部分的课后练习。

该部分内容理论4学时,可以完成;

实验4学时上机,时间较紧,这部分的操作很复杂,特别是关于图表的操作,要分别举出不同情况下的实例才行。

第9、11、13周理论

第10、12、14周上机

第五章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设计系统。

5.1PowerPoint2010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5.2幻灯片的美化

5.3PowerPoint制作技术

5.4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1.使学生掌握PowerPoint2010的基本操作;

2.掌握PowerPoint2010的制作技术和技巧。

幻灯片的美化、PowerPoint制作技术。

PowerPoint制作技术。

6上机:

6

5.4演示文稿的4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第五章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设计系统

1、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2、幻灯片的美化

3、制作技术

4、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和打开;

掌握幻灯片的格式化;

掌握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及超链接技术;

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及打印。

幻灯片的格式化;

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及超链接技术;

演示文稿的放映。

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及超链接技术。

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

第一讲、PowerPoint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1学时)

一、PowerPoint应用程序的启动和退出

二、认识PowerPoint窗口界面

三、演示文稿的组成

四、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五、演示文稿视图和编辑

1、视图方式及其切换

1)幻灯片视图

一般在此视图下新建和编辑幻灯片。

2)大纲视图

此视图下只显示标题和正文,利用它可进行调整标题、正文的布局、展开或折叠、移动幻灯片等操作。

3)幻灯片浏览视图

用于将幻灯片缩小、多页并列显示,便于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

4)普通视图:

在此视图下可输入备注内容。

5)幻灯片放映

将制作好的幻灯片按顺序在屏幕上展示出来,一般为全屏幕放映,单击鼠标或按回车键显示下一张,按<

Esc>

键取消放映。

2、幻灯片的编辑

幻灯片的编辑指以幻灯片内信息对象为单位,对信息对象进行移动、复制、删除、输入、调整大小等操作。

3、演示文稿的编辑

多张幻灯片组成一个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的编辑指以幻灯片为单位,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一般在“幻灯片浏览”视图方式下进行。

1)选取幻灯片

单击,可选取一张幻灯片;

<

+单击,可选取多张不连续的幻灯片;

Shiftl>

+单击,可选取多张连续的幻灯片;

[编辑][全选],可选取当前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

2)幻灯片的删除

选择幻灯片,按<

Del>

删除键。

3)幻灯片的移动

利用“剪切”和“粘贴”命令实现。

4)幻灯片的复制

利用“复制”和“粘贴”命令实现。

[编辑][制作副本](/<

+D):

在选取幻灯片之后复制一张幻灯片。

第二讲、幻灯片的美化

一、幻灯片的格式化

1、字体格式化

2、段落格式化

3、对象格式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