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717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docx

专题06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解析版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

A.全面地论述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辩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C.否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科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辩证分析,既看到了进步作用,也看到了消极影响,故B项正确。

2、“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答案】D

【解析】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资本积累,资产阶级不惜掠夺殖民地财产、不惜杀人越货夺得财宝等,具有明显的血腥性质。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主题是资本原始积累,不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A项;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3、1884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

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

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原则D.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由和过境自由”可知柏林协议主要为商品自由流通服务,适应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选项符合题意。

欧洲列强在对殖民地的争夺异常激烈,A选项排除。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贸易原则确立,C选项排除。

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选项排除。

4、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到1600年降到1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A

【解析】

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造成拉丁美洲人口大幅下降。

故答案为A项。

奴隶贸易的盛行只会带来非洲人口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增多,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C、D项均在材料反映的时间之后,排除。

5、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 欧美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使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

6、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说:

“1603-1660年的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

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此时期英国()

A.成为了“世界工厂”B.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C.商人主导国家决策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材料“1603-1660年”“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18世纪下半叶确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商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7、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

这一时期兴建铁路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受经典物理学的指导D.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兴建铁路热潮,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了进行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出现兴建铁路热潮,故D项正确。

8、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

“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

”该报道()

A.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B.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

C.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D.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可知,英国报纸将把英国对外扩张,对外侵略说成是“好事”,没有强调其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说明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报纸只强调了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客观上给其他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好事”,而没有强调其扩张性,说明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故A选项没有指出材料内容的本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英国对外扩张过程中其传播文明的一点,没有涉及到英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美化侵略战争的现象,没有涉及到阶级矛盾激化的问题,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

9、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各主要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竞相开放”的局面,使得英国世界强国的地位相对削弱,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B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的发展速度超过英法,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D项正确。

10、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排除;D项本身表述错误。

11、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材料意在说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  )

A.欧洲国家起了主导作用B.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均受益

C.欧洲和亚非拉作用相同D.亚非拉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答案】D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的许多地区成了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直接推动了欧洲生产的发展,故D项正确。

12、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

美洲人口的锐减()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答案】A

【解析】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是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人口锐减,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导致了美洲国家长期落后和贫困,人口锐减促进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减轻了原住民的抵抗,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而不是人口的减少,故排除B项:

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D项。

13、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

A.荷兰、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

C.美国、苏联D.德国、法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故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英国是18世纪,故A项排除;美国是1781年取得独立战争胜利,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故C项排除;德国法国要晚于英国,故D项排除。

14、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别国)领土和人口的统计数据表。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B.葡萄牙在好望角和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

C.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西方各国由此拓展了对外商品输出的途径

【答案】C

【解析】从“1884~1900年欧洲部分国家侵占的(别国)领土和人口的统计数据”可知,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欧洲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C项正确。

15、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

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

这一格局的出现()

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来看,这种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的现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结果。

故答案为A项。

这种分工使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排除B项;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这一格局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D项。

16、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的通婚D.战争难民的涌入

【答案】A

【解析】白种人在这些地区的繁衍最早应该是在殖民扩张时期。

新航路开辟之后,资本主义就开始了对世界的扩张,欧洲殖民扩张促进了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17、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这表明()

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国际贸易额增加,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表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项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中,各国之间联系的密切而非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是交通通讯工具的推广,排除D。

18、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

A.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B.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C.遭到英国当局的残酷镇压D.最后取得了彻底胜利

【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战后,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埃及人民为取消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和争取国家的彻底独立,继续坚持斗争。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19、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多数国家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斗争

C.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D.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斗争

【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随之增长。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亚非拉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故C符合题意;在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亚非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共产党,建成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便成为帝国主义时代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反封建不符合此时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故B不符合题意;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20、一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主要以武装斗争反抗殖民统治B.当时两国皆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C.斗争得到了苏俄的支援D.运动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答案】D

【解析】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都是由本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故D符合题意;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采用和平方式反抗殖民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土耳其资产不属于英国的直辖殖民地,故B不符合题意;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还得到了苏俄的援助,但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没有得到苏俄的支持,故C不符合题意。

21、1919一1922年印度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①领导者倡导使用和平的斗争手段②领导者提出了争取独立的斗争目标

③民族资产阶级充当了运动的领导力量④都取得了预期结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印度1919—1922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出的斗争目标是“自治”而不是“独立”,运动过程中,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和国大党停止了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所以②④与史实不符。

1919—1922年印度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都采用和平的斗争手段,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充当领导力量,故①③正确。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22、列宁说: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

A.中国五四运动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朝鲜的“三一”运动D.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国际政治生活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引发国内民众对北洋军阀的不满,故A符合题意;朝鲜的“三一”运动指1919年3月1日开始的朝鲜半岛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埃及民族资产阶级华夫脱党企谋求埃及的完全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三者都不是基于“国际政治生活”,故BCD不符合题意。

23、1815年,玻利瓦尔提议:

“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1819年,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26年,他又提出了:

“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

”上述史实说明玻利瓦尔的理想是(  )

A.美洲获得独立B.美洲联合建国

C.实行独裁统治D.成为拉美“解放者”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可知,玻利瓦尔的理想是美洲联合建国,故选B项。

24、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启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D.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亚洲的觉醒意义重大,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主要表现,排除。

25、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A.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D.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开辟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时代。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美洲也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

据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的纳米比亚独立、美洲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这些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故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故D项正确,排除A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30分,第27题28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

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

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

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

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

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

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

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

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续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答案】

(1)特点:

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走向衰落。

(6分)

(2)变化:

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

(4分)

影响:

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12分)

【解析】

(1)特点:

由材料“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等信息可知,特征为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结合所学可知,葡萄牙、西班牙统治者贪图享乐,未能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走向衰落,霸主地位被荷兰、英国等取代。

(2)变化:

由材料“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可知,和西班牙、葡萄牙相比,英国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变为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

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积极方面:

由材料“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商品输出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极方面:

由材料“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可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

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

……(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

……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变化:

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5分)

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6分)

(2)历史事件:

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4分)

主要特点:

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4分)

(3)特点:

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9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可知,列强对非洲殖民经历了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且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非洲的地位逐渐提高,激发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野心。

(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非洲人民掀起了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人民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归纳每层的含义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