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3740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docx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doc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呼吸机是使用机械装置产生气流和提供不等氧浓度,以代替或改变自主呼吸,通过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和减少呼吸功能量消耗,以达到缓解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瘤和维持酸碱平衡的目的。

一、呼吸机的适应证

1.急、馒性呼衰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脑血管意外以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所致急性呼衰;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上的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2.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如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高位截摊等神经肌肉疾病。

3.严重肺水肿

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病患者,为减轻心肺负担,可用呼吸器配合呼吸道药物做雾化、湿化治疗。

5.外科手术后,对慢性肺部疾病,年老体弱、肺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呼吸衰竭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6.心跳呼吸骤停时。

二、禁忌证

1.大咯血发生窒息及发生呼吸衰竭。

2.肺大泡或肺气肿。

3.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大量胸腔积液。

4.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未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通气模式的选择

1.辅助通气呼吸机德频率、节律由患者的资助呼吸控制患者吸气,呼吸机供气,患者呼气,呼吸停止供气。

2.控制通气呼吸机按预定的节律供气,不受资助呼吸的影响。

3.辅助-控制通气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首先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一个最小通气频率和每分钟通气量,称为阀值。

当自主呼吸频率或每分通气量大于、等于阀值时,呼吸机仅起辅助作用;低于阀值时,则控制通气开始工作。

其特点为允许患者建立自发的呼吸频率,也能在呼吸努力不能满足要求时,保证必要的通气量.临床适用于有一定资助呼吸能力,但呼吸肌疲劳者.

4.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最常用的通气模式,几乎所有呼吸机都具备这种功能.吸气时,呼吸机向肺脏提供一定压力的气体,使气道内压力不断上升,气体由呼吸道流项肺泡,当气体的压力,容量或供气时间达到预定的时间后,供气停止.呼气时,借胸肺弹性回缩力将气体排出体外,直至与大气压相等.IPPV可提高潮气量,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量,对通气功能引起的I型呼衰疗效较好.禁忌症:

1.气胸、纵隔气肿;2.心功能不全。

5.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向呼吸道持续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流供患者自主呼吸,使呼吸道内压始终高于大气压,吸气相气体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肺泡,呼出气通过单向活瓣经排气管从水封瓶逸出,呼气管插入水封瓶的深度或调节呼气活瓣压力的数值,即为呼气未正压的数值。

CPAP具有扩张气道,降低吸气阻力,增加吸气流量,增加肺的功能残气量,防止小气道和肺泡在呼气时塌陷,改善通气/血流比率的作用。

适用于不必维持潮气量,而需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来改善通气/血流比率失调的患者。

临床上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支气管哮喘,ARDS撤离机械通气时的过渡治疗。

心外科、上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

6.呼气未正压通气(PEEP)呼吸机将气体送入肺脏,吸气相呼吸道和肺泡内处于正压,呼气初期呼吸道内压迅速下降,达到预定的呼气未正压水平后,气道内压不再下降,人为地使呼气未呼吸道、肺泡内压高于大气压。

PEEP使部分气体滞留于肺内,可提高功能残气量;可使萎陷的肺泡张开,改善肺泡弹性,提高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和氧耗量;使肺泡张开,减少生理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静一动脉分流,使动脉氧分压升高;可增加肺泡和间质的压力,促进间质和肺水崐肿的消退.不过PEEP可以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和继发性心输出量降低,还可增加气胸和纵隔气肿的发生率.因此PEEP禁用于:

1.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者.2.气胸.纵隔气肿。

应用PEEP时,需确定最适宜的PEEP值,即吸入氧浓度在50%以下,使PaO2>8千帕,而心输出量无明显降低,故呼气未压力宜从低水平开始,逐步增加至最适值.临床上常用的PEEP压力为0.49-1.47千帕(5-15厘米水柱)。

PEEP可提高顽固性缺氧患者的氧分压,降低吸氧浓度,适用于治疗II型呼衰和肺水肿.临床上主要用于1.ARDS的治疗;2.肺水肿;3.使用高浓度氧机械通气仍不能改善的动脉低氧血症;4.为防止氧中毒,需降低氧浓度时;5.小儿患者撤离呼吸机时。

7.间歇强制通气(IMV)与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IMV是在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按自主呼吸平率的1/2-1/10的比例定时.间歇提供正压呼吸,其余时间产生持续气流供患者自主呼吸,机械与自发呼吸交替.其优点在于:

1.防止过度通气,降低耗氧量,患者即得到呼吸支持,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我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使血中酸碱度、PaCO2、PaO2适合自身生理条件.2.减少机械通气对循环的不良影响.3.锻炼呼吸肌,逐渐增加患者自身代偿、自我调节能力,为撤离呼吸机作准备。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与IMV不同之处在于呼吸机的送气由患者自主呼吸触发,每次呼吸机正压吸气与自主吸气同步,以免发生对抗。

IMV和SIMV适用于:

1.锻炼自主呼吸,为撤机作准备,随着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SIMV机械通气次数,以致最后完全撤.2.慢阻肺、神经肌肉疾病的恢复期患者.3.肺顺应性下降.弥漫性肺泡炎、肺水肿的恢复期患者.禁忌症:

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者.

8.强制(指令)每分钟通气(MMV)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自主吸气触发呼吸机将气体送入肺脏,呼气时借肺弹性回缩力将气体排出体外.呼吸器按照作者的指令保证患者的每分通气量.自主呼吸引起的每分通气量如果不足,呼吸机将强制把不足部分均分于每次呼吸中;如果过量,则把多余部分均分于每次呼吸之中,并通过阀门排出体外,MMV是一种由计算机控制具有智能的通气模式。

MMV可确保每分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呼吸停止,呼吸机能按预定的通气量向患者提供间歇正压通气,因此比IMV更安全.临床上用于呼吸机疲劳患者和长期机械通气撤机时.

9.压力支持通气(PSV)在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在吸气相,由呼吸机向肺脏正压送气,支持吸气至预定的吸气压力后,呼吸机继续供气并保持这一压力,直到呼吸道内流速下降到峰值的25%时,呼吸机转为呼气相.应根据患者所需的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调整峰压.PSV的目的是锻炼呼吸肌,减少呼吸功消耗.主要用于呼吸机的撤机过程,也可用于哮喘或手术后通气功能不足的患者。

10.高频通气(HFV)呼吸机以每分钟60次以上的频率向肺脏正压送气,送气时气道完全开放,潮气量接近无效腔或低于无效腔气量.其治疗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通过对流排除二氧化碳,借助气体弥散改善氧合.

(1)高频正压通气(HFPPV)的呼吸频率为60-100次/min,吸/呼比值小于0.3,潮气量小于解剖死腔,气道开放,气道内压低,胸内压低,对循环干扰小,属非密闭气路的呼吸支持方式.

(2)高频射流通气(HFJV)的呼吸频率为110-300次/min,潮气量小于0.3,潮气量小于节解剖死腔.通气频率过快时,影响呼气过程使氧分压升高的同时二氧化碳分压也升高。

(3)高频震荡通气(HFO)的呼吸频率更高,为300-2400次/min,向潮气量小于或等于死腔1/3,用于轻的ARDS患者效果较好。

HFV的主要目的在维持通气功能的同时,降低呼吸道内压.适用于:

1.上呼吸道梗阻或其它危重情况的抢救初期,为气管切开或插管等进一步处理争取时间.2.支气管胸膜瘘,气胸.小儿肺炎缺氧.3.心肌梗塞.心衰.低血容量性休克.4.清除分泌物时,由于高频通气为非密闭气路,吸痰时不必停止通气.5.气管镜等功能检查时,能在保证通气的同时完成检查.6.I型呼衰.7.多发性肋骨骨折。

高频通气缺点:

1.不能有效地湿化呼吸道.2.吸氧浓度不恒定.3.用于II型呼衰时易导致二氧化碳潴留.4.缺乏有效的测量与报警装置。

11.叹息通气(sign)呼吸机规则的向肺脏供气,每100次通气后呼吸机提供一次高于潮气量2-3倍的通气.叹息通气主要用于预防长期机械通气过程中的肺不张。

12.呼气延迟(ER)呼吸机在吸气相向肺脏供气,在呼气相,在呼气管口加上一定的阻力,使患者的呼气过程延长,呼气未气道内压降至大气压。

13.吸气未正压通气(EIPPV)在吸气相,呼吸机向肺脏正压送气,当送入气体的压力或容量达到预定数值后,送气停止,在呼气即将开始之前,呼气阀门关闭一段时间,然后开放,开始呼气过程.EIPPV实际上相当吸气后的屏气.临床上吸气未正压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吸气时间的20%。

EIPPV可改善内气体分布不均,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常,促进肺泡中气体的弥散过程,减少无效腔。

临床上用于小气道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下降的患者如哮喘,慢阻肺等。

四、开始机械通气的时机

1.呼吸频率>35或<10次/;

2.潮气量<150ml;

3.肺活量<15ml/kg体重;

4.第1秒用力呼气量<10ml/kg体重;

5.最大吸气压<2.45kPa;

6.PaO2<8Kpa(COPD除外);

7.PaCO2>6.67-8Kpa(COPD例外);

8.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

9.呼吸异常费力,有呼吸肌疲劳现象;

10.呼衰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血气分析不宜作为主要依据)。

五.呼吸机的调节

1.潮气量正常人自主呼吸的潮气量为400-500ml.机械通气由于呼吸机本身机械死腔和正压吸气扩张呼吸道及压缩气体容积,产生所谓动态死腔,故要求机械通气的潮气量高于自主呼吸性碱中毒.一般情况下,潮气量大约为500-800ml,每分通气量约6-19L/min.一般慢阻肺患者,无效腔量增加,应从上限开始;ARDS.肺不张.肺水肿.肺纤维化患者,肺顺应性降低,宜从下限开始。

2.通气压力正常情况下,通气压力与潮气量和呼吸道阻力呈正比,一般为0.98-2.94kPa(10-30cmH2O).例如:

轻度肺病变者通气压力为0.98-1.96kPa;中度或重度肺病变者为1.96-2.94kPa:

;严重的小气道病变如哮喘持续状态,需选用2.94-3.92kPa的压力.吸气压力不要过高,以免发生低血压.气胸等并发症.一般吸气压应小于3.92kPa(40cmH2O).慢阻肺患者常需较高的通气压力,但超过3.92kPa时最好加用PEEP,同时降低.压力。

若气道阻力过大,应寻找原因,如气管痉挛,气道分泌物国多阻塞气道等,并给予纠正。

3.呼吸频率呼吸频率随潮气量而变化,潮气量增加可减少呼吸频率,反之则增加呼吸频率,以达到足够的每分钟通气量.为保证适当的肺泡通气量,调节潮气量比\调节呼吸频率更为有效.开始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可偏大,频率可稍快,待持续机械通气15-20min后作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pH值,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调整通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入氧浓度,使pH值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对慢阳肺患者,宜缓慢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一般呼吸频率:

成人为12-20次/min;儿童为18-25次/min;COPD患者为8-12次/min,因其需要稍长的呼气时间;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稍快的频率。

4.呼吸时间比机械通气是种正压通气,吸气时间长,气流减慢,肺泡通气相对均匀,对呼吸系统相对有利而对循环不利;反之,则相反.因此,要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吸气/呼气时间,使吸入气在肺泡分布均匀,呼出充分,不过份增加心脏负担。

正常吸呼比例为1:

1.5-2;在阻塞性肺病患者,具比例可达1:

3,以便使气体充分排出;肺水肿或ARDS患者需相应增加吸气时间,具比例为1:

1-1.5,如果心功能较好,吸/呼比例可倒置为1.5:

1,甚至更长些,由于吸气时间延长,肺泡张开,呼蛆缩短会产生内源性呼气未正压,使肺泡不易萎陷,氧合增加.心功能不全者,宜选用小潮气量,较快呼吸频率,以缩短吸气时间,减少对循环的影响,吸/呼时间比为1:

1.5。

5.吸入气氧浓度对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II型呼衰,宜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不宜超过35%;以缺氧伴为主的I型呼衰,吸氧浓度可稍高,但长期应用时,一般最好不要超过50%.COPD患者吸入气氧浓度在40%左右.ARDS患者需要较高的吸氧浓度.一般60%:

100%.刚开始机械通气时,为迅速纠正缺氧,吸氧浓度可稍高,1小时后查动脉氧分压,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吸氧浓度。

原则上要求机械通气时的PaO2在8:

13.3kPa(80:

100mnllg)之间,最高不超过16kPa(120mmllg).如果吸氧浓度超过60%,PaO2仍低于8kpa时,应考虑和用PEEP来提高氧分压.目前,大部分呼吸机都配有氧混合器,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浓度。

6.部分机械通气模式的调控:

(1)COAP用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压力较低,成人为0.39:

0.59kpa(4-6mH2O),婴儿为0.2-0.39kpa(2-4cmH2O).压力过高,使呼吸机加强收缩,耗氧量增加,因呼气受阻,二氧化碳分压也会轻度升高。

(2)PEEP呼气未正压一般为0.49-1.47kpa(5-15cmH2O).具体应用时,常先以最低值开始,逐渐增加,使PaO2能基本达到要求即可.临床上常选用0.98kpa。

(3)IMV与SIMV是一种由机械通气逐渐过渡到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最终目的是撤离呼吸机.每次将呼吸机的通气频率减少2-4次/min,通气频率不足的部分由患者的自主呼吸来补偿,当机械通气次数逐渐减少到2-4次/min时,即可撤离呼吸机。

(4)MMV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设计合适的通气量.一般为6-10L/min。

(5)EIPPV一般调节至吸气时间的5%-10%,最多不超过20%,以免发生并发症.肺心病最好设在5%-7%。

(6)ER没有固定数值.

(7)Sign每100次机械通气后叹息1次,潮气量的1.5-3倍.或每小时叹息6-10次.有的呼吸器每次提供两次叹息。

(8)HFV驱动压力(气源)一般用98.07-196.13kpa(1-2kg/cm!

!

2)。

通气频率HFPPV:

60-110次/min

HFJV:

110-300次/min

HFO:

300-2400次/min

HFV的吸气时间占整个呼吸周期的15%-30%。

(9)PSV所用压力为0.49-2.94kpa(5-30cmH2O).长期机械通气后开始撤机时,采用低水平的支持能力,约0.49-0.98kpa(5-10cmH2O).短期机械通气撤机时可用稍高的压力。

一般来说,如果想提高PaO2,则需增加驱动压力,提高潮气量,增加呼气时间,减少呼吸频率,减低或取消PEEP。

六、呼吸机与自主呼吸发生对抗的处理

机械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不同步或对抗,是机械通气初期常见的问题.有自主呼吸患者,吸气时呼吸机随之送气,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而呼吸深度或时间由呼吸机控制.一般不同步的原因主要有:

患者紧张.烦燥.通气不足或初期不适应等,有的还可能有新的并发症出现,如气胸.大范围不张等.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发生对抗,不仅会减少通气量,还会增加体力消耗和心脏负担.此时,应积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对恐惧.精神紧张造成不适应的患者,应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一般情况下,机械通气30min-2h后,患者即可逐渐适应机械通气.对因耗氧量增加或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的呼吸对抗,可适当增加通气量,或调节吸氧浓度等.对疼痛.烦躁不安者可使用止痛剂或镇静剂协助治疗;对肺并发症如气性.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械原因如同步灵敏度过低.呼气阀漏气.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等造成的呼吸对抗,应及时处理,使机械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协调一致。

对因呼吸对抗不能耐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因停用原先使用的呼吸机,改用手压简易呼吸囊,作辅助呼吸过度.开始要适应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随患者相应的呼吸频率挤压和放松呼吸囊,待适应后,再稍用力挤压气囊,逐渐增加潮气量,直至缺氧改善.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和PH生高到一定水平,加上呼吸道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使自主呼吸逐渐减弱至消失.此时,再接上呼吸机就可以顺利的按预定频率或自主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间比进行机械通气。

一些病危.严重缺氧.呼吸窘迫的患者,使用简易手压呼吸囊亦有困难,可选用镇静剂或抑制自主呼吸的药物:

如安定10-20mg静脉推注,或吗啡5mg静脉或肌肉注射,还可以用肌肉松驰剂司可林50-100mg,加于10%,葡萄糖液100ml中作静脉滴注.一般首选安定,其作用缓和且安全.吗啡静脉注射后有些人呼吸可以立即停止并伴低血压,应小心使用.某些病人(如ARDS)自主呼吸不易被镇静剂所抑制,可以选骨骼肌松驰剂治疗.以上药物使用剂量要适中,且不宜长期应用,以免过度抑制呼吸机咳嗽反射,造成排痰受阻,以及血压降低等副作用。

七、呼吸机的撤离

呼吸机应用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而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可产生思想上的依赖和呼吸机的废用,出现停用呼吸机的困难,也会带来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故一旦时机成熟,应尽早撤离呼吸机。

1.呼吸机撤离的指征

(1)当呼吸衰竭原发病或感染等诱发因素得到控制,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神志清,能咳嗽,呼吸道分泌物不多,在自主呼吸氧疗下,患者无明显气急和劳累,血压.心率增加不多,呼吸频率<25次/min.

(2)肺活量>10-15ml/kg.

(3)潮气量>250ml.

(4)第一秒用力呼出量>10ml/kg.

(5)最大吸气压>-1.96kpa.

(6)动脉血气PH接近正常.

(7)吸氧<35%时,动脉血氧分压>8kpa,吸纯氧后动脉血氧分压>40kpa.

(8)短暂停用呼吸机后,PaCO2<6.0-7.33KPa.

(9)肺内静一动脉分流量<15%等.达到上述2-3项以上时均可撤机。

最大吸气压>-1.96KPa,说明患者具有深吸气及作有效咳嗽的能力;肺活量>10-15ml/kg体重,说明患者小气道阻力较低,撤机较易取得成功,肺内静-动脉分流量测定主要反映通气与血流分布情况,如果超过心输出量的20%,说明有分泌物堵塞,肺不张或支气管痉挛,撤机不易成功。

⨪⨪

2.撤机前的准备工作⨪短期不超过一周,应用呼吸机者较易撤离;而长期应用,且肺功能较差者,撤机较困难,撤机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长期使用呼吸机,使患者对呼吸机有依赖性,甚至对撤机存在恐惧心理,担心停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故在患者呼衰缓解后,应及时向患者说明撤机的必要性,要求患者作缩唇腹式呼吸锻炼,减轻呼吸机废用萎缩.停用呼吸机时,必须有医护人员在场监护,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2)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定时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絮乱.使血红蛋白保持在100g/L以上,血压.心输出量基本正常,以保证撤机后的氧合能力.加强营养,保证正氮平衡,防止因营养不良造成并发症和呼吸机萎缩.

(3)积极治疗原发病:

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纠正呼衰以达到撤机目的.

3.撤机的步骤:

(1)间断停机法开始间歇停用要加氧疗,停的时间宁可短些,避免患者过分劳累崐而失去信心.先在白天停用,每次停机约30min,最后达到白天完全停机.然后开始夜间间断停机,方法同白天一样.最终达到完全撤离呼吸机的,目呼吸记得撤离时间一般数日至数周不等。

停机期间,可将气囊排气以解除对气管粘膜的压迫,使自主呼吸的气流即能通过导管又能通过导管与气管壁间隙,增加潮气量,减少阻力,降低呼吸功消耗.在停用呼吸机进行吸氧期间,应视察脉博.血压.呼吸及血气变化,如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应立即恢复机械通气。

(2)改换通气模式停机法间歇强制通气(IMV)或同步间歇强制性通气(SIMV),采用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相结合的方法,为呼吸器撤离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撤离过程中.IMV与SIMV的基本原理是将机械通气频率设定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通气需要量的水平,给患者以自主呼吸代偿的机会,协助患者呼吸肌肌力逐渐恢复.IMV与SIMV一般设定在8-10次/min,随着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增加,可逐渐减少机械通气的频率,以致最后完全脱离呼吸机.

压力支持通气(PSV):

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的前提下,由呼吸机支持吸气至预定的吸气压力,以辅助患者吸气,锻炼呼吸机,减少呼吸功消耗.一般在撤机时,用较低水平的支持压力(0.49-0.98kpa),以增强自主呼吸,以便撤机.PSV的优点是患者使用后感觉良好,呼吸功及氧耗量减少,易被接受.应用得当可以使自主呼吸频率在短时间内变慢.撤机过渡时间缩短。

4.拔管的时机与方法当呼吸机完全撤离后,短期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可立即拔管;长期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在撤机后暂时保留气管套管.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患者,因年迈久病,体重差,消除呼吸道感染和营养改善均需一定时间,故留置鼻气管插管一般需两周,以免拔后病情恶化再度插管。

(1)撤机后立即拔管主要适用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如3-5d的短期应用,撤机后观察几小时,如自主呼吸良好或PaCO2维持正常,慢性呼衰<9.0kpa即可拔管.拔管前先充分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拔管后误吸入肺,然后放气囊内气体,用注射器尽量抽空,以防气囊与气管粘膜粘连,拔管动作要轻柔.小心,注意观察有无粘膜出血.如拔管后出现咯血,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或凝血酶1000u溶于生理盐水2ml中局部喷洒,然后观察患者咳痰能力.

(2)撤机后逐渐拔管主要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撤机后,仍经气管套管口吸氧,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如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应迅速查明原因.如果是氧流量过大,妨碍二氧化碳排出所致,可采用降低氧流量或间断吸氧法,使二氧化碳分压自行下降。

每24h消毒或更换呼吸管道,雾化、湿化器及其它连接装轩,肺功能差,阻力增加所致,则要根据病情采用呼吸兴奋剂持续静脉点滴,必要时重新机械通气治疗。

停机3-4d,患者病情稳定,且有咳嗽,排除能力者,可考虑拔管。

拔管时应吸除分泌物,清创后,并拔皮肤,蝶形胶布固定,然后覆盖纱布。

法国TaemaEclipseDelta呼吸机简明使用手册

前面板:

(1)参数设置键

(2)参数显示及通气启动键(3)参数下调键(4)参数上调键(5)时间延迟启动键(用于睡眠)(6)指示灯(7)液晶显示屏

后面板:

(1)主机开关

(2)主电源线(3)空气进气口过滤海绵(4)加湿开关

(5)加湿调节档

操作:

1、接通呼吸机主机及湿化器电源线

2、打开主机及湿化器开关

3、按压参数设置键进行参数设定

注:

A除睡眠外设定的参数有:

PEEP(呼气末正压)PI(呼气压力)

Fmini(最小呼吸频率)Timax(最大吸气时间)

b﹡﹡﹡﹡代表密码,遇到时连续按压

(1)键略过

c当一次参数用(3)或(4)键调节完,按压

(1)键确认同时转到下一项参数

4、戴上面罩按压

(2)键进行通气

按压

(2)键显示参数:

可显示参数依次为气道压力;PEEP值,PI值,余为与睡眠有关参数。

840呼吸机使用方法

1)打开电源开关,湿化屏开关。

2)选择NEWPATIENT。

3)调整病人的体重,选择CONTINUE。

4)呼吸模式“Mode”之后选CONTINUE。

5)确定各项呼吸参数,选择面板上ACCEPT。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警报设置。

二、心脏电复律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都是非同步电复律的绝对适应证。

2、室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而药物治疗无效,或已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3、药物治疗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