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3914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的对比.docx

摘要:

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英汉;颜色词;隐喻;认知

Abstract:

Duetothecognitivecommonness,considerablesimilaritiescanbeeasilyperceivedinthecognitionofcolorword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Butaffectedbyvariousnon—physicalfactors,thecognitionshowsuniquecharacteristicsrespectively.Bycomparativeanalysi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formetaphoricaluseofcolorwordsinthetwolanguagesaredisplayed.Andthereasonsforsuchdifferencesarefurtherexplored.

Keywords:

EnglishandChinese;colorwords;metaphor;Cognition

一、颜色词与隐喻认知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

其核心并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通过了解一个语义域(domain)的经验,来认识另一截然不同的语义域,即一个由“来源语域”(sourcedomain)到“目标语域”(targetdomain)的“映射”(map—ping)。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令人刮目相看。

颜色并非物体本身固有,从科学的定义来说,它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即人眼通过借助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程度获得的色觉。

正是由于颜色的这种特性,在人们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描绘时,不得不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实物,这就是常说的“借物呈色”。

比如汉语中的“橘黄”、“草绿”;英语中的“snowwhite”、“skyblue”。

人类认知发展到高级阶段后,开始由“借物呈色”发展到“托义于色”。

[3]人类用颜色域的经验或感知去理解表达其它经验域的事物或者概念,颜色隐喻因此而产生。

比如,汉语文化中的红色源于古代人们对太阳的一种本能依恋和崇拜,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给人温暖,与人光明。

后来对红色的认知经验被映射到其它非颜色领域,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油然而生。

喜庆的日子要挂大红灯笼;男婚女嫁要贴大红“喜”字;热闹的地方叫“红尘”;生意兴旺叫“红火”。

而在英语中,红色被认为是“血”与“火”的颜色。

这一认知经验映射到其它经验域,便产生了“残酷”、“狂热”、“血腥”、“灾祸”之意,如“redhands”(血腥的手,杀人的手)、“redheaded”(狂

怒的)、“redruin”(战祸)、“redbattle”(血战)等词便是由此产生的。

可见,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对颜色词的研究是探讨语言与认知关系的一座桥梁。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展示英汉民族颜色词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

二、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共性

1.具体颜色词呈现隐喻共性

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系统,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应无质的区别,由此而产生的比喻有相近之处实属情理之中。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black)是基本的禁忌色,象征魔鬼、邪恶、痛苦与不幸。

因此黑色用在比喻中总是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

如:

“blackmail”(讹诈,勒索)、“blackwords”(不吉利的话)、“ablackletterday”(凶日,倒霉的日子)、“blackart”(妖术)、“black—hearted”(黑心肠的,歹毒的)等。

在汉语中,黑色的隐喻义跟英语非常相似,派生词总是与坏的、不光彩的、不幸、灾难、邪恶等意义相联系。

例如,“黑帮”、“黑名单”、“黑市”、“黑店”、“黑幕”、“背黑锅”等。

由此可见,中英两种文化中,人们对黑色的认知比较相似。

又如绿色,隐喻“和平”、“友善”、“希望”和“生机”。

无论是在英语或者汉语中,绿色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

如世人公认的和平象征,是一只口衔绿色橄榄枝的鸽子。

同时,绿色又是植物王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隐喻“生命”和“青春”。

英语中有“greenoldage”(老当益壮)、“keepthememorygreen”(记忆长存)、“thegreenyears”(青春)等。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红男绿女”中的“绿女”隐喻年轻美貌的女子,“绿窗”隐喻闺阁。

2.颜色词隐喻呈现功能共性

颜色词除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特指某种颜色之外,也可以隐喻性地叠加某些文化内容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体现一定的感情价值和社会功能,使颜色词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属性。

比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都可以隐喻权势、荣誉、地位。

在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为皇室专用;红色则隐喻富贵,“朱门”被用来喻指古代达官贵人的住宅;紫色是祥瑞、高贵的象征,吉瑞之气被称为“紫气”、“紫电”,皇帝居住的皇宫叫“紫禁城”。

无独有偶,英语中紫色也有“高贵”、“皇权”的隐喻意义。

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有“thepurple”(帝位、王权),“beborninthepurple”(生在王侯贵族之家),“marryingthepurple”(嫁到显贵人家)。

蓝色在英语中也有“高贵”、“荣誉”之意,如“blueblood”(名门望族),“blueribbon”(蓝绶带,最高荣誉)。

“颜色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而且会触发人的不同情趣,给人以冷暖、兴奋或压抑等不同感受。

”[4]所以颜色词还常被用来喻指人的情绪。

汉语中常把红色隐喻喜庆,白色隐喻丧礼。

在传统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品质,有忠奸善恶之分。

“自眼狼”被用来指那些缺乏良知忘恩负义之人。

颜色隐喻情感,英语中也有大量的例子,如“lookgreen”(脸色不好)、“feelblue”(情绪低落)、“yellow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looks”(胆小的)。

颜色词还可以隐喻职业,汉语中有“自衣天使”、“红娘”、“青楼女子”等。

英语中有“redcap”(搬运工)、“blacksmith”(铁匠)、“green—thumb”(擅长园艺之人)、“bluestocking”(女学者)、“white—collar”(自领)。

由此可见,隐喻的认知基础和工作机制在英汉语言中都是一样的,即类比联想,就是把某些抽象的不易把握的概念、品质特征等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

就颜色隐喻来讲,英汉两个民族在进行隐喻性思维的时候尽管存在地域文化差异,但也出现很多雷同的隐喻抽象表达。

三、英汉颜色词隐喻差异及其原因

色彩范畴基本趋于一致,有相同的理性概念,具有共同性。

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对于同一种颜色产生不同的类比联想,从而有不同的隐喻性表达。

这些表达储存了一个民族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反映出民族的习惯传统,透视出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反映出该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和宗教意识等。

对于颜色词的隐喻性思维和抽象表达,英汉两个民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的差异

某些颜色词之所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隐喻义,其实跟该民族的历史生活相关。

如中国人惯用的“米黄色”,

在英语里常用“creamy”或者“butter—yellow”来表示。

因为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奶油是非常普通的事物,犹如中国的大米一样常见。

又如,英语中的“yellow”有“低级”、“庸俗”、“粗劣”的意思,其实这是因为在19世纪美国报纸“NewYorkPaper”为与“NewYorkWorld”争夺读者,推出了取名“YellowKid”的漫画专栏。

因该报使用的是黄色的粗质纸张,遂被对手讥讽为低级庸俗的“YellowJournalism”。

但这里的黄色并非汉语黄色中的“色情”之意。

再比如汉语中的“绿帽子”这一隐喻表达,主要是指“因妻子不忠,而使丈夫受辱”的意思。

这一意思大约始于唐代。

唐代乐府妓院的男人头上都戴着绿纱巾以示身份。

于是妻室有外遇者被称作为“戴绿帽子”。

明朝朱元璋对南京娼妓家的男子也规定必须头戴绿巾。

由此“绿帽子”的恶名约定俗成了,并一直流传至今。

2.宗教信仰的差异

道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深受道教影响的中国古人常把方位、四季和颜色对应,故有“青、赤、黄、自、黑,据五方”之说。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居五色之中,是“帝王之色”。

这体现了古人对地神的崇拜,渊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通典》中有:

“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

”"可见,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皇权、辉煌和崇高等。

相关的隐喻表达也非常丰富,比如,“黄榜”(天子的诏书)、“黄马褂”(清朝皇帝钦赐文武重臣的官服)、“黄袍”(天子的龙袍)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黄色在西方就未能受此礼遇了。

英语中黄色常常有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胆小的等隐喻义。

比如,“yellow—dog”(卑劣的人)、“yellowlivered”(胆小的)、“yellowlooks”(阴沉多疑的神色)、“yellowstreak”(胆小、卑怯)等。

这种差异我

们从《圣经》中可以找到答案,Yellow的胆怯无耻之意源于《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穿的衣服为黄色。

3.文明发展带来民族心理差异

颜色这种物理视觉现象,对于经历封建社会时间相对较短,近现代教育和科学得到普及和飞速发展的西方来说,是比较易于为他们所接受的。

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科学理性的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发现,对于客观世界和客观认识采取现实科学的态度。

因此,西方文化中,颜色的隐喻联想往往比较直接。

例如西方文化中自色的隐喻义,主要来自于事物本身色彩,如白雪、牛奶、百合花的颜色。

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隐喻纯真无邪。

所以,婚礼中新娘穿白色的礼服。

后来白色又隐喻正直诚实,如,“awhitespirit”(正直的精神)、“whitehand”(高尚有教养的人)、“awhiteman”(诚实、可靠的人)、“whitelie”(善意的谎言)等。

白色在汉语中,隐喻义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受封建统治压迫,封建迷信影响范围甚广,颜色词的隐喻义有相当强烈的神秘倾向。

古人认为,西方为白虎,主萧杀之秋,因此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隐喻死亡、凶兆。

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白色的隐喻功能发展到后来延伸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

如形容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出力不讨好叫“白忙活”,那些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平民百姓被称为“白丁”、“白衣”。

4.文学艺术影响的差异

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记录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颜色词在艺术作品中的隐喻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

比如中国京剧的脸谱中,黑脸表刚直,红脸表忠耿,白脸表奸猾,黄脸表干练,绿脸表凶狠。

再如,红娘本是《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的侍女,由于她促成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结合,后人便用“红娘”一词来隐喻热心促成别人婚姻的人。

而红色在西方文学里有“淫荡”之意,这源于霍桑的小说《红字》(ScarletLetter),隐喻通奸。

再如英语中有“green—eyed”(嫉妒的,红眼病)这一说法,它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

受人挑拨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奥赛罗杀死了美丽善良的妻子苔丝德蒙娜,悲剧的制造者正是凶手绿眼妖魔(green—eyedmonster)。

由此可见,不了解相应的文学背景,是难以正确理解该颜色词在文艺作品中的真正隐喻含义的。

四、结束语

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既与人类的生理机制有关,又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文学艺术等外部因素相关。

同一种颜色,英汉两个民族能引起不同的联想,反映不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产生不同的隐喻义,因而在颜色词的使用上也始终存在差异。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两个民族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具有普遍性,但其个性也十分突出,足见社会对语言的重大影响。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这种认知差异,-让学生了解英语颜色词的认知理据,帮助学生扫清跨文化带来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LakoffC.&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

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柬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3.

[3]李燕.汉语基本颜色词之认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2).

[4]范佳程.英汉颜色词的喻义对比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6):

208—209.

[5]江宏.汉英颜色词文化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1999,(4):

63—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