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331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人保护案例.docx

老年人保护案例

老年人保护案例分析

一、普通民事纠纷

1.婚姻家庭与继承

(1)常回家看看是子女义务?

背景:

70多岁的王奶奶有一儿三女,均已成家立业。

老两口上了年纪后,儿女们一直不定期地给他们赡养费,有时还会带他们到公园里散散心。

可是最近几年,王奶奶的几个儿女都推说工作太忙,很少再回家探望老人,就连去年春节、中秋节儿女们也都没有回家。

这变化让王奶奶老俩口十分伤心。

“要说不孝顺,儿女们并没少给我们赡养费,可他们就是不愿常回家看看。

我们这心里空落啊!

”王奶奶逢人便说。

邻居劝她说,精神赡养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给了钱,他们就尽到了责任,其他的事不能强求。

”王奶奶心里也认同邻居的说法,但长期见不到儿女的她,孤独感日益加重。

赡养老人,子女当真可以只给钱了事?

说法: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可见,精神赡养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一种法律义务。

从法律层面上看,满足老人必要的精神需求,进行必要的看望或探视,不对老人进行精神虐待,不限制老人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等,都是子女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

对拒不履行精神赡养义务的子女,老人完全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

(2)房屋居住权子女说了算?

背景:

2001年,陈老伯购买了一套位于市区的二室一厅住房,与儿子共同居住。

2007年7月,陈老伯的儿子和女友准备结婚,但苦于无钱购买婚房。

陈老伯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房子迟早是儿子的,陈老伯于是来到房产交易中心将自己的房屋过户给了儿子。

两个月后,结了婚的儿子、儿媳开开心心地和陈老伯住在了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

一起生活没多久,儿子和儿媳就对陈老伯产生了反感,认为他又老又顽固,做什么事都妨碍到小俩口的生活。

很快,儿子以生活不方便且陈老伯对房屋无所有权为由,要求陈老伯搬到外面去租房子住。

对此,陈老伯十分气愤,却又觉得无可奈何。

因为他以为,既然房屋已是儿子的,自己有没有居住权也只能由儿子说了算。

说法: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作为赡养义务人的子女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住房;不得擅自改变老年人的房屋租赁关系或私有房屋的产权关系;子女所在单位分配住房含有老年人份额的,老年人应享有居住权;子女分配新房的,不得再挤占父母的住房;老年人私房经子女翻建后,老年人对新房享有共有权等。

所以,本案中陈老伯将房产过户给儿子后,仍然有在其中居住的权利,儿子与媳妇将陈老伯赶到外面去住的做法,已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3)以卖房为由赶父亲出户合法吗?

*****律师:

我友晓霞是张某与李某的女儿,张某与李某早年离婚,将房子过户到晓霞名下,当初约定晓霞随父亲张某生活并共同住在这套房子里。

几年后,晓霞又去了母亲家,与母亲李某共同生活,期间张某和自己的父母亲一直住在已过户给女儿的房子里。

2007年晓霞考上了大学,向张某讨要上大学的学费不果,要求张某腾出房屋,以便她出卖当作上大学的费用。

张称他下岗多年靠失业保险生活,且父母年老多病需要赡养,无力购房,他们如从房中迁出,将无房可居便予以拒绝。

晓霞欲向法院起诉,赶其父亲、爷爷、奶奶搬家,她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王某

王网民:

张、李离婚时将房子赠与了女儿晓霞,且办理了房产登记过户手续,这一赠与行为应认定为有效,房屋的所有权归晓霞所有也不应当有疑义。

但赠与后房子没有倒出,没有实际交付,一直由张和张的父母居住。

考虑晓霞和张是父女关系,张的父母是晓霞的爷爷、奶奶。

晓霞对张有赡养义务,尽管这种履行义务的情形尚未出现。

另外考虑张赠房时晓霞随其共同生活,张并没有真正放弃对房屋居住权的意思,现张生活困难无力购房,如从房中迁出,张和张的父母晓霞的爷爷奶奶将无房可居等实际情况,考虑婚姻法第二十一条、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的立法意图,应当保护晓霞的父亲、爷爷、奶奶对房屋的居住权,晓霞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晓霞上学的费用应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4)自食其果

在镇上做生意的马有财今年五十出头,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按说马有财应该是衣食无忧了,可是,他也有烦心事,儿子马海涛不仅不愿到镇上看望他,甚至连句话也不愿意和他说,马有财琢磨着要是长此以往,等自己年岁大了,怎么还能指望儿子养老送终呢。

他很快想到了法院,于是一纸诉状把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儿子尽赡养义务。

开庭那天,马有财信心十足来到法庭,可是一进审判庭,马有财却发现自己那个已经好几年没见面的老父亲也来了,而且老父亲现在正坐在自己应该坐的原告席上,而儿子马海涛却坐在了旁听席上。

马有财心里一面笑父亲和儿子愚蠢,连坐哪儿都弄不清楚,一面告诉父亲他应该坐到旁听席上,自己才是本案的原告,被告应该是儿子马海涛。

可就在这时,书记员宣布今天审理的是马老祥也就是马有财的父亲诉马有财赡养纠纷一案。

通过法庭调查,原来马老祥今年已经78岁了,自从儿子去镇上做生意后,慢慢地不再回家了,刚开始马老祥还能侍弄那几亩地,自从老伴儿瘫痪后,自己实在是难以支撑。

如今老两口住在极其简陋的房屋里,为了省钱马老祥已经三年没有沾过肉腥,两年没敢点电灯了。

之所以告儿子马有财就是想有点钱,老两口能够看个病,再说那老房子一遇到刮风下雨就漏,希望马有财能够找人给修修。

对于父亲的陈述,马有财没有异议,但是他表示自己早已打算好了,不要父亲的房产家产,那么理所当然地也不应该赡养父亲了。

对于马有财的这一番话,旁听席上的马海涛气愤不过,大声质问父亲,你不养爷爷,我就不养你,我也不用你养我,靠着几亩地我们都可以养活自己。

在法庭调解无果的情况下,审判长当庭宣判,要求马有财每月支付马老祥夫妇赡养费60元,承担马老祥夫妇医疗费用,并在30日内给老人修复好房子。

判决后,马有财拂袖而去。

两个月后,马有财一直没有履行判决,法院决定对他强制执行,执行人员找到马有财时,他表示这就把钱给父亲送去。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条规定:

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十条规定: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五条规定: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5)好事多磨

村边一间破旧的小瓦房边,两位老人老赵和张大娘正商量着去镇上办理结婚手续。

两人虽然磨破了嘴皮子,但是子女们就是不同意他们的婚事。

老赵觉得一直等毕竟不是办法,便决定和张大娘一起先去乡民政所把结婚证办了。

好不容易说服了张大娘,两人高高兴兴地到了民政所,但是,工作人员小王看到他们后,偷偷到隔壁屋打电话,原来老赵的女儿在镇上当镇长,早给民政局打过招呼,如果是自己的父亲来办结婚手续,就先拖一拖。

回到办公室小王告诉老赵,公章被领导锁起来了,领导出差暂时回不来,让两位老人先回去。

万般无奈,两位老人只好离开了民政所。

回家途中,张大娘告诉老赵,其实自己明白是老赵的女儿不让办结婚证,既然孩子们这么坚决,两人还是算了吧。

老赵答应了张大娘,虽然做不成夫妻,但是还希望以后有什么事情,能知会一声有个照料。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张大娘的儿子李二虎拿着铁锹边跑边骂地上前来,不由分说把张大娘推倒在地,在与老赵的推搡中,他将老赵推倒在地,老赵的头部撞在一块石头上,当场血流不止。

李二虎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刑法,但是由于被害人的请求和李二虎的认罪态度较好,法庭决定对李二虎从轻判决,判处李二虎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医院里,张大娘照顾着老赵,两人面对时都禁不住长叹不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赵的女儿带着民政局的小王给老人带来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两人的结婚证。

在给两位老人承认错误的同时,老赵的女儿也深深地祝福两位老人。

门外张大娘的儿子李二虎也带着水果满脸歉意地走进了病房。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

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第四十七条规定:

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房产“换”赡养财产继承问题侵害老年人权益

为了让子女更好地照顾自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房产馈赠给子女,作为赡养的条件,没想到,个别不孝子女非但没有赡养老年人,反而把房产占为己有。

记者了解到,在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中有4成是由于房产等财产继承问题造成的。

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的孙鹏镖提醒老年人,为了有效避免家庭矛盾以安享晚年,老年人不要把财产当遗产过早地留给子女。

记者了解到,过去养老赡养一直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而现在,房产等方面的财产问题越来越困扰着老年人。

80岁的黄老伯有3个儿子、1个女儿。

5年前老伴过世后,黄老伯的身体每况愈下,就轮流在几个孩子家生活。

黄老伯不想一直再“流动”下去,于是就和最小的女儿商议,在小女儿家安度晚年,把房子留给小女儿。

没想到,房子过户给女儿后,女儿以种种理由阻止父亲住在家中,一心想把父亲送进养老院。

而3个儿子得知此事后,也纷纷与父亲翻脸。

黄老伯陷入困境。

对此,律师和老龄问题专家提醒:

老年人不要把财产作为遗产过早留给子女。

孙鹏镖分析认为,老年人辛苦一辈子获得的房产、储蓄等其实是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筹码。

一旦馈赠给子女,老年人将由富有变成资源贫困户,无法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原来平衡、和谐的关系也会因为财产、利益的变化发生改变。

因此,老年人也应学会理财,把财产作为养老保障的补充。

财产意识———为避免夫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不致陷入困境,老人最好提前做好个人财产的储备。

遗产意识———再婚前要进行财产公证或办理遗嘱公证,对自己身后的财产分配作出书面说明。

维权意识———一些老人觉得和晚辈争财产不光彩,明知吃亏也不愿与晚辈争辩。

执行意识———立遗嘱时要考虑到具体执行的公正性和可行性。

老人若遇继承权被侵犯或者被剥夺时,要尽量在财产被事实分配之前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钻石婚老太状告丈夫索要婚内扶养费

年近80岁的王老太一辈子侍奉公婆、抚养孩子,却没想到到老了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为此,她将从银行退休的老伴贾老汉告上了法庭,要求贾老汉履行扶养义务,给付扶养费。

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法院审结此案,判决贾老汉每月给付王老太500元。

原告王老太诉称,原告和贾老汉于1946年经父母包办结婚,婚后夫妻二人感情一直不和睦。

由于贾老汉在外工作,她一直一个人在老家侍奉公婆、抚养孩子,没有参加任何社会工作,因此没有任何生活来源。

1998后王老太来省会与老伴共同生活,但二人经常为琐事发生争执,王老太有时回老家生活。

2006年5月,王老太从老家来到石家庄后发现家中房屋已经被老伴出租给他人,王老太只好流落街头四处乞讨,晚上连个栖身之所也没有。

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贾老汉履行扶养义务,每月给付扶养费600元。

受理案件后,主办法官经了解得知,被告贾老汉系石家庄市某银行退休职工,有固定的退休金收入。

经开庭审理,根据王老太的实际需要、贾老汉的负担能力和本地的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法院依法判决贾老汉每月给付王老太500元。

(8)母子协议断绝关系,赡养义务仍需履行

因为和生病的母亲产生矛盾,彭顺和母亲达成协议,一次性给付母亲医疗费等共3000元,从此双方脱离母子关系。

后母亲因为需要继续治病,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继续承担赡养义务。

日前,河南省汝南县人民法院判决原、被告所达成的脱离母子关系的协议无效,被告彭顺应当继续履行赡养义务。

陈英今年81岁,共有五个子女。

近年来,陈英由于身患冠心病等多种病症,因医疗费问题与其大儿子彭顺多次发生矛盾。

2005年10月13日,陈英与彭顺达成书面协议:

彭顺一次性给付陈英医疗费等共3000元,双方从此脱离母子关系,陈英以后的生活费、医疗费及生老病死等均与彭顺不再有任何关系。

2006年6月9日,陈英以自己现需医疗费太高为由,向汝南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彭顺继续履行赡养义务。

汝南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原、被告的母子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而血缘关系是不能因当事人的协议而断绝的,因此原、被告所达成的脱离母子关系的协议是无效协议。

被告支付给原告的3000元费用如果不能满足原告今后的生活所需,被告仍应继续承担赡养义务。

据此,法院判决原、被告所达成的脱离母子关系的协议无效,被告彭顺应当继续履行赡养义务。

老年人打赡养官司 享有哪些特殊权利

A.享有先予执行的特殊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由此可见,老年人在进行赡养纠纷诉讼时,法律已明确而又具体地赋予了老年人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就享有先予执行、先予给付一定货币或一定生活急需物品的特殊权利。

B.享有司法救助的特殊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指出,当事人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当事人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当事人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而生活确有困难的……”从以上司法解释可知,老年人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赡养纠纷时,确因生活困难无法交纳诉讼费用的,可以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给予司法救助,从而使生活困难的老年人能打得起官司。

C.享有法律援助的特殊权利。

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由此可见,经济困难的老人可以免费请律师替自己打官司。

2.经济纠纷与侵权案件

(1)栏杆偏低老太坠亡,敬老院赔偿10万

由于敬老院阳台栏杆偏低,70多岁的倪老太不幸坠楼身亡。

9月22日,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敬老院赔偿倪老太亲属10万余元。

倪老太于今年2月9日入住上海一家敬老院,每月费用为670元。

2月19日早晨6时许,倪老太坠楼身亡。

倪老太的亲属后诉至法院要求解决。

在法庭审理中,倪老太的亲属认为,倪老太入住后,敬老院应按约提供相应的护理。

由于敬老院二楼阳台栏杆偏低,其工作人员疏于看护、怠于救护与倪老太致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请求判令敬老院赔偿经济损失16.3万余元、精神抚慰金5万元。

敬老院则辩解,敬老院阳台栏杆附合标准,倪老太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到敬老院仅10天时间,就有厌世情绪,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自杀。

因此,敬老院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敬老院的建筑设施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而倪老太坠楼的阳台栏杆的高度低于标准18公分,敬老院的建筑存在瑕疵,这与倪老太的死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作为敬老院的建筑设施缺乏安全性,其应承担主要的民事赔偿责任。

倪老太患病后行动不便,但其安全防患意识仍需注意,由于其未注意安全,自身也有一定的责任。

(2)六旬老人沉迷“买码”偷钱还债终落法网

因沉迷地下“六合彩”不能自拔,欠下庄家“码债”后无法偿还,六旬老人竟入室行窃。

1月5日,湖南省沅陵县警方破获了这起让人啼笑皆非的盗窃案。

现年63岁的陈先林是沅陵县清浪乡蜈蚣垭村人。

去年初地下“六合彩”(俗称“买码”)传到蜈蚣垭山村,陈先林见村民成天痴迷于地下“六合彩”,十分好奇,也购买起来。

中了几次后,老人感到“买码”赚钱又快又轻松,便决定加大投资。

不料此后手气却没有原来好,很快欠下庄家数百元“码债”。

为还债陈先林决定铤而走险。

去年12月20日,他趁村民张某家中无人之机,撬开其家门,盗走现金1000元。

接到报警后,清浪乡派出所民警经过勘查现场、调查走访,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陈先林身上。

1月4日,当陈先林准备再次“买码”时,民警将他抓获。

(3)干爹与干女儿翻脸收回赠房,法院判决合同仍有效

日前,浦东新区法院对一起离奇的房屋买卖纠纷做出判决,原告袁老伯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年过八十的老袁是一位孤老,他将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出租给外地姑娘秀秀,姑娘时常去看望老人,还给老人买衣服送东西。

老袁认秀秀为干女儿,并将住房赠送给秀秀。

2002年9月,老袁和秀秀通过房屋买卖的形式将老袁房屋的产权转让给了秀秀,实际上秀秀并未支付对价。

然而,2005年5月,干父女却为了赠送的房屋打起了官司。

老袁称,在秀秀安排下,双方办了买卖手续,但原告并不知道合同的内容,也从未收到过购房款。

现在被告却对原告不予关心,故诉请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秀秀则称,自己最近忙着做生意,无法像以前那样照顾老袁,但至少每月看望他一次。

老袁很清楚房屋赠与的整个过程,自己不存在欺骗行为。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先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后双方实际按赠与合同进行了履行,上述行为均系原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

法院最后判决,原告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的诉请不予支持。

点评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空巢老人最容易孤独和伤感。

在此提醒各位老年人,在赠送高价值的财产之前,一定要三思后行。

二、劳动纠纷

来源:

开封市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2009年7月1日15:

20)

(汴人裁案字〔2008〕第3号)

案由:

工资及退休争议

基本案情:

申请人1992年调入被申请人处工作并被安排到校办工厂任厂长(法定代表人)。

工厂开业时,学校教职工给予了集资,后因经营不善,于1998年破产。

被申请人自1998年9月到达退休年龄,被申请人不给其办理退休手续并扣发其工资(退休费),双方对此协商未果,申请人提请人事争议仲裁。

申请人诉称:

自己是被申请人处的在编教师被派至校办工厂任厂长。

1998年因患严重的心脏病要求辞去厂长职务并办理退休手续。

校办工厂经营不善及破产,本人应负责任,但是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不应影响自己在法定退休年龄时退休和享受退休待遇。

被申请人辩称:

1992年被申请人委派申请人筹建校办工厂并任工厂厂长。

1996年该厂停产,1998年破产。

此后先后有近20位集资人和商务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要求被申请人承担连带责任。

工厂破产后,申请人未按校长办公会决议,交出工厂的经营证件、公章及债权。

被申请人经请示扣发其工资,缓办申请人调资和退休手续。

并于2005年按照上级部门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的通知精神,将其从在职人员编制管理册中作了销编处理。

查明事实:

被申请人1992年派申请人到校办工厂任厂长,工资仍由被申请人发放。

该厂1998年破产后至2000年,校办工厂债权人到法院起诉,要求校办工厂偿还货款和集资款,因校办工厂无力偿还债务,被申请人被判决承担连带责任。

此期间校办工厂债权款项10余万元未交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以此为由,于1999年3月起扣发其工资。

申请人1993年至1998年年度工作考核均为“称职(合格)”等次;1998年9月申请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被申请人没有为其办理退休手续,也没有为申请人办理工资(退休费)调整手续。

1998年8月被申请人以其“退休”为由从在职职工编制管理册中将申请人销编,但没有将申请人调整到退休人员管理序列名册。

仲裁委认为:

当事人双方因校办企业破产而产生经济纠纷,是由单位内部行政管理关系产生的。

申请人因其履行职务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应影响其享受工资待遇和办理法定退休手续。

被申请人应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及人事政策规定,按时支付申请人的工资待遇及为其办理正常的退休手续。

仲裁委裁决如下:

1、被申请人应按照人事政策规定为申请人办理退休手续和增加退休费手续;2、补发申请人被扣发的工资(退休费);3、从2008年7月起按时足额发放申请人退休费。

案后思考:

1、此案的焦点为,申请人因履行职务行为而引发的债务,使被申请人被判决承担连带责任,是否成为扣发申请人工资及缓办退休手续的正当理由。

尽管被申请人的行为是事出有因,但却不是同一民事责任而应产生的必然结果。

申请人之过失,如涉及违法或违纪,应有司法或纪检部门分别根据具体情况给刑事处罚或行政处分。

被申请人非属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统筹保险费用、法院判决或裁定要求代扣的抚养费或赡养费、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从工资中扣除的费用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扣发职工的工资。

2、双方当事人的纠纷涉及民事责任和行政管理两种关系,妥善解决适用法律法规和渠道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以损害个人依法应享受的利益来转嫁承担民事责任。

3、申请人年过60岁,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适用对象,没有法定理由,任何部门不得扣发其退休费等福利待遇。

三、刑事、治安案件

1.老年人非正常死亡案例分析

时间:

2008-03-06来源:

陕西省老龄办作者郭德全

陕西省老龄办对西安、宝鸡、安康、汉中、渭南、商洛等7个市、13个县(区)近年来发生的50例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陕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已有多年,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特别是农村,虐待、歧视、辱骂、遗弃、残害老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达到了骇人听闻,惨无人性的地步。

  一、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他杀典型案例分析

在50例老人非正常死亡典型案例中,他杀案例有13起。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有7起,城市有6起;从性别上来看,男性老人9毡,女性老人4人;从年龄上来看,60岁-79岁的老人9人,80岁以上的4人。

最大年龄86岁;从他杀的手段上来看.被刀杀的6起,其它毒杀、勒死、棒击分别为2起;砸死的1人;从新属关系上来看,儿子杀害父母的5人;孙子杀害爷爷的3起;儿媳杀害公、婆的4人;其主1人。

导致老年人被他杀的主要原因:

(一)三子女件逆不孝,弃养图财,而被他杀的5人,占38.4%。

西安灞桥区滕栓社,母亲王宁莲患肾病、心脏病等长期卧床不起,多次要求治疗,滕因家庭贫困,不想再花钱为这个“废物”治疗,即产生了甩掉“包袱”的思想。

一天夜里,他趁母亲熟睡之际,用尼龙绳子套在母亲的脖子上,活活将母亲勒死。

而后又将母亲的尸体悬挂在屋内梁上,企图制造自杀假相,以瞒人耳目。

西安电磁厂工人李洪军,平日游子好闲,争强好胜,为向其父亲要钱,专门从西安跑到宝鸡岐山县,找到做生意的父亲。

父亲深知儿子不务正业,劣迹甚多,拒绝给钱。

于是李恼羞成怒,操起砍肉的斧头,朝父亲李双喜头上猛击,再用绳子勒死。

然后拿起5000多元,仓皇而逃。

(二)因婆(公)媳关系不合,矛盾激化,而被他杀的4人。

渭南市大荔县高明乡洼底村,37岁的儿媳郭玲芳,因几丈布料的事,与婆婆发生争吵,记恨在心,整日思谋着怎样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从2000年2月开始,到2001年2月,先后十几次唆使儿子王某给公婆家的水缸、水窖、暖瓶、面缸、油罐里等投放毒药,致使公婆双双中毒,公公终因抢救无效身亡。

西安市阎良区儿媳袁小彦,因婆婆说了她几句“馋嘴、懒身子”的话,就认为是臊了她的面子,一天晚上趁婆婆熟睡之际,将汽油倒了婆婆一身,然后活活将婆婆烧死在炕上,然后还制造假象,说是婆婆因事想不通自焚。

(三)因溺爱酿成苦果,而被他杀的3人。

1998年6月5日,西安濡桥电力机械厂高级技工.82岁的王金德老人,被他养育了28年的孙子王敏华杀害。

王敏华因父母离异.不到一岁就跟爷爷在一起生活。

由于过份溺爱,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小学没毕业就在社会上东游西逛,曾因吸毒被劳教,回家后恶习未改,没钱了就向爷爷要,不给了就骂。

有一天为要钱,用绳子将爷爷捆绑后进行毒打,事后又怕问题暴露,趁爷爷熟睡之际,用菜刀将爷爷杀死。

除一部分扔在荒效外,其余冻在冰箱里,更残忍的是把他爷爷的心肝都煮着吃了。

安康市宁强县舒家坝乡美满村,青年农民王启玉,两岁时就由爷爷王继中抚养。

1999年为调电子表的事与爷爷发生口角,平时娇生惯养的“小恶霸”,哪里听得进爷爷的一番劝说,顺手拾起地上的棒槌,将爷爷活活打死。

(四)因区区小事发生争执,而被他杀的1人。

西安市阎良区某老年公寓,同室住着两位老人,一个姓李,84岁,一个姓夏,86岁。

2002年8月的一天中午,姓夏的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