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4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思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3,公民有公民权。

选举和被选举权等,但是严格限定的,是狭隘的,边区居民、外邦人、农奴、妇女都没有公民权,公民其实只是所有人中的百分之几。

4,义务官制。

没有什么官薪,全凭自己自愿付出,根据公民大会选出一般是临时的职务,服务完后就完了,只有少数固定官职。

后来采取了公务津贴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5,法制传统。

重视国家要根据法律来治理,有严格的司法系统。

往往开国者是最重要的立法者。

公民利益的斗争往往有在法律中先解决的传统,在迫不得已时才采用武装对抗。

重点讲述雅典,它是政治思想的产生地。

古代城邦制度的特点:

1,整体城邦观。

在处理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时,把公民看作城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依附与城邦的整体利益。

最重要的是道德的完善,而不是财富的积累,抨击世俗欲望。

不同利益间的合理分配就是正义,具体概念各不相同。

人所不可缺少的品德是要节制。

2,切入政治的视点转换:

(1)荷马诗史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本源,神命观。

(2)一批自然哲学家,荷拉克力特等自然政治观,以解释自然为本职的,认为宇宙理性必然性支配了人类社会、政治社会的运行。

(3)把观察政治的眼光转向了现实和人自己。

苏格拉底等的伦理政治观。

3,政治理论值得重视。

相当活跃,以后不再有。

当时各种整体并存。

政体是决定性的,决定人的生活好坏等等。

第二节,古希腊的前期政治思想(前6世界末——前5世纪末)

荷拉克力特:

生于以弗所城邦,家族以前做过军事长,本人对政治冷漠。

在哲学上,肯定世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说:

“人不能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

”眼见的世界万物因为是变化无常的,但应该看见支配事物运动的持久的稳定的规律。

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罗格斯(logos)支配万物的运动。

Logos延伸为道理、理性、规律。

也就是说,运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他将宇宙说成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在燃烧的活的火焰。

政治上对贵族制的肯定,认为大多数人有思想却无理性,使理性和多数人分开了。

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是说人总有缺陷,不是神,也就说明理性的难得。

认为民主制是坏人的统治,赞同贵族统治,多数人只能像畜生一样的活着。

在他骨髓里是贬低世俗欲望的,认为人世间的生活充满了不合理。

他的法律观是认为城邦的生活应该树立法律的权威,“人应该为法律战斗就像保护自己的城垣”。

人要有理性,就得用理性来武装自己,而城邦则得用法律。

法律得好坏关键是看是否符合规律和理性。

“一个人如果最优秀,在我看来抵上一万个人,法律就是一个人的意志。

”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主要是其logos的影响,使人永远有了一个抽象的理想和标准,是不容易达到的,影响了后来的自然法学说。

普洛塔哥拉斯:

出生于思维斯城邦,在爱琴海北部,不靠海。

在他当搬运夫时遇到大哲学家不利克力,后到雅典研究哲学。

在哲学上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

尺度指必然规律性的意思。

“对于神,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

”但他还是承认神的存在的。

人是丰富的,人能够感觉世间万物的存在。

思想核心侧重于人的需要,国家社会的起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

自然状态(人们之间没有固定的保障和秩序),约定俗成的状态(人们联合起来建立城市组成社会),有国家的阶段(有了普洛里休斯火种、雅典娜的智慧和神所赋予的正义)。

国家存在的前提是公民应该具有人的美德(正义,理性,信仰宗教等)。

应该强制惩罚,用法律条文严厉惩罚,这是一种纠正。

人的最高成就(道德、法律等)表明人区别于其它动物而进入神的境界

苏格拉底:

伯拉图的老师,被成为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创人。

对政治制度时常评论,爱好希腊的悲剧和戏剧。

在战争期间很勇敢,是重装步兵。

和平时期不怎么参与政治,只是在市场带学生讨论问题,范围广泛。

随着民主制的衰落(实际上贵族制也在衰落),公民的道德也在堕落。

他对这种现实很不满意,经常批评当时的政治制度,直到被民主制处死。

他的学生将他的思想记录和传承下来。

从伦理学上说,“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应该是包括人的才能和品德的。

“理念论”指事物的本质和人对真理的把握,与我们所看见的世间变幻的事物是有根本的区别的,认为这种本质才是应该去研究的。

认为人数和真理无关,真理掌握在谁手上不在于人数。

最高的美德应该是政治的上的美德,就是管理城邦的艺术,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都有政治上的美德,但统治者应该有更高超的本领和美德。

政治上主张哲学家统治,进行统治的人应该是有知识的人,合格的统治者不在于贵族、抽签、世袭或者欺骗抢夺的,关键应该是有真实的统治国家的艺术,与国于民都有利,所以选举要慎重,谋私利的人显然应该收到惩罚,但选民自己也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是他们匆匆选举了这些人。

人们往往忽视了治理国家的艺术,把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找了出来,而费力培训一些谋生的手段,天赋高的人更是应该学习,否则一旦掌权,必将祸害国家。

通过艰苦的努力争取到统治国家这才是幸福,否则只是幸运。

在两种制度都在衰落的时候,他偏向于贵族制,因为选举往往带有偶然性(选民是无知的,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的),贵族至少是经过教育的有文化的人。

批评自己的同胞只知道猎取钱财、地位,而不知道追求品德和智慧修养。

他的法律观:

城邦要管理好应该以法律为基础,公民很早就有守法的习惯,法律在维持正常的生活上能够起很重要的作用。

把遵守法律看作公民的基本义务,但兴趣、义务、观点可以不一样。

自由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自由是按照最好的方式行事。

法律能够维持一个城邦的纪律,使其强大。

如果一个公民不服从,就像一个年轻人用强硬对待父母一样,都是违反神的意志的。

伯拉图:

一,生平和著作:

已经进入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时期了,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前中期。

他面对雅典政治制度的衰落写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他青少年时代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感到失望。

公民道德普遍衰落,人的法制精神、宗教信仰等都在崩溃(由于战争和城邦内部争斗),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对社会前途迷茫,责任危机。

他生活的三个阶段:

青少年时期前(28岁前),一直在雅典,出生于贵族家族,母亲的祖先是索伦(古代改革家),兴趣在文艺。

在街上听苏格拉底辩论开始追随苏。

对于自己亲戚(贵族)的统治失望,但民主上台后又处死了自己的老师。

一切现存的国家都治理不好,只有通过剧烈的改革才能找到出路,只有靠真正的哲学家;

游学时期(28岁到40岁),埃及的政治制度,南意大利有一个哲学家治国的国家,观察了不同国家城邦的实际状况和知识;

学园时期(40岁后),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找到自己的朋友和支持者,于是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学园(academy学园),学园派就是伯拉图学派。

学园任务是介入实际政治和进行哲学研究,带有强别的政治色彩,是当时希腊文化的中心,教学方式是相互问答辩驳讨论。

最高的教育目的是追求善的理念。

他的几十部对话集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内容基本上完好无损,代表作是《理想国》(《国家篇》),是他中期的作品,还有《法律篇》和《政治家》。

二,正义论:

他对城邦的定义:

城邦是一个公共住宅区,一个人单独生活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找一帮人一起互相帮助。

城邦分为三个阶级:

劳动者(农民、牧人、商人、艺术家等等)、护卫者、统治者(是从护卫者阶级里选出来的最无私的)。

但这个概念的政治涵义不强。

平等思想比较少。

城邦目标与性质:

一定要照顾城邦整体的幸福,不能只突出某一个阶级的利益,也就是说统治者不能只为了自己的私利。

城邦的目的就是要防止任一个敌人进入城邦,理想国是一个整体国家。

城邦的性质就是阶级的品德:

统治者是智慧、护卫者是勇敢、劳动者是节俭。

他分析个人的灵魂:

如果在个人的灵魂里找到与城邦相一致的东西,就是正义,最高的是理性,还有勇敢和欲望。

正义应该是分工合作(各阶级)、智慧为首(统治阶级)。

取消家庭和取消私有财产:

认为统治者不能从商。

对以后的共产主义思想有影响,但本质不同,不是其思想源泉。

三,哲学家治国:

哲学家当统治者来治理国家。

理念是不同于有形世界,藏在有形社会后面的,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的实质,是伯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中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

哲学家是暴雨来临时无处躲藏的一个女人。

核心是讲究政治权力和知识要结合一身,教育和政治改革的关系,重视文化习惯在政治生活中的自觉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被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创立者。

活动地点在雅典,出生于马其顿王国的近邻,其父为马其顿国王效力。

17岁进阿卡得拉学园跟随伯拉图学习,伯拉图死后离开学园,因为不同意新的主持人(伯拉图的侄子)。

前338年,马其顿国王征服了希腊,城邦制度开始解体。

49岁那年在雅典开办吕克昂学园,希腊历史上第二大学园。

一二十年后离开,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形式逻辑的开创人,心理学、物理学、动物学、天文学等都有建树。

政治思想主要就是研究政治学,书成于前326年,与《理想国》差了60年。

与其老师在思想上有很大区别。

为改革设计,但方法不同。

伯拉图是玄想式,完全理想化了,愿意树立一个绝对好的榜样,主要用推理演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很实际,贴近现实,思维上是归纳方法的使用者,因为有大量的资料,然后归纳出政治学的原理来,不探讨理想化的东西,而是根据当时人的思想水平而言。

他的著作(大多是讲稿型的东西,没有什么系统性)在他死的时候并没有整理发表,而是在100多年后才公开,到了前40年才整理成体系,之间隔离了300年。

城邦理论:

1,城邦的起源。

他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城邦的本质,他认为探讨政治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根。

把人类的社会团体分为三个阶段:

家庭,人类延续和统治与被统治的结合;

村坊,是一定数量的家庭团结起来的更高级的组织,由长老统率,他认为王权就是这样产生的;

高级而完备的团体(城邦),是最高级的社会团体,像自然界的成长一样,只有在长成以后才能看清楚,同理,只有到了城邦阶段才能对人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在本质上是政治的动物。

人类自然趋向于城邦生活(人群聚的特点),个人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政治与城邦、自然与本性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人天生的社会性。

人的特点:

合群的特点能够比其它动物结成更高级的政治组织、人有道德心。

如果人类有心向善,则人就是最优秀的动物;

如果不讲道德,则可能堕落成最卑劣的动物。

整体城邦观:

城邦在顺序上是后于家庭的,但在地位上是高于个人和家庭的。

2,城邦的本质。

从社会经济利益上和政治利益上有两个层次。

从社会经济利益上讲,组成城邦的人的品类不同,伯拉图主张在建立城邦的时候越完整越好,亚里士多德认为用单一性(三个阶级,智慧为首)来模化一个城邦是不对的,认为城邦中人的品类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人的行业和职能不同,只有相互补充才能有好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上讲,城邦之所以高于家庭,就是因为它的繁复。

从政治利益上讲,强调城邦是个政治团体,城邦是自有人(公民)和自有人之间同等身份的组合,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施令者或受令者,所以要相互转变,一段时间施令,一段时间受令,这就是政治。

他认为财产应该私有,原因在于:

1,反驳取消家庭,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物品最少人照顾,因为人都关心自己的所有,如果人看到这个东西有别的人去管,则自己就不在意了。

2,土地共有则劳动和报酬很难符合公平的要求。

所以最好是所有权私有,但所得归公。

3,把财产的分配和人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人都有自爱,如果东西是私有,人在情感上会感到快乐,人们在道德上谴责的是过度的自私。

城邦是由公民组成的政治性的组织。

关于公民:

凡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的人,他的特点就在于有这个权利。

看一个人是什么性质,只要看他的政治身份,看是否有这个权利。

城邦就是公民的团体。

3,城邦的目的:

不应该把军事和经济作为城邦的目的,防御只是城邦存在的必要条件,不是本质。

人的社会生活能把大家拉到一起,但也不是城邦的目的,友谊只是社会生活的表征。

城邦的真正目的是人的道德品质的完善,以政治调节并达到每个人的优越生活。

这与伯拉图一样。

如果不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城邦只能是军事同盟。

法律的实际意义就是促使人们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政体论(重心所在)

1,分类。

政体是关于最高治权的组织。

两个标准:

政府的宗旨和掌握城邦最高治权的人数的多寡,六种类型(见书)。

所谓全城邦人民,不是指多数人,而是少数阶级。

大众能不能分担政治义务(轮番执政)是看这个整体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

2,正义论。

在现实的城邦里面,一般把公民划分为上层少数和下层多数,前者的特征是少数人凭借大量的财富过分干预政治,后者反之。

少数寡头和多数平民的正义观念都不完善,平民要求一切平等,寡头要求政治职务的分配不平等。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是:

政治上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城邦的要素:

财富、才德、人数),是这三者在瓜分城邦的权利;

平等观(探讨正义的时候一般都要涉及平等),相同的人则分与相同的政治权利,不同的人则分与不一样的政治权利。

主张各个要素一定要达到调和,政治权利的分配一定要照顾到城邦的整体利益和全体公民,不能只有一项要素享有权利,不能因为一项要素优先就要求所有要素都优先。

公民的多数要掌握统治权,最高权利要寄托在公民团体的多数部分,既要照顾财富,也要照顾多数,这个多数应该是财富的多数,也应该是平民的多数。

城邦的权利应该达到一个大致的平衡,比如在议事机构中平民和富户的势力应该平衡、官职的授予也应该有所协调。

3,政体特征

六种政体所突出的要素。

君主政体,君主应该是品德和才能都突出的人,但还是法制更好,因为统治者不凭感情因素办事肯定比凭感情因素办事好,君主哪怕品德再高,一切政务的安排也应该遵照法律,另外众人的治理高于一个人的治理,群众能比一个人做出更好的判断,多数人比少数人更加不容易腐败,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感情判断失去平衡,但众人就不会。

平民政体,是多数人掌权的不好的政体,它是现实希腊社会最常见的政体,它最大的特征是自由的贫穷和贫富对立。

寡头政体,是少数人掌权的不正义的政体,特点是以财富为依据,只注意富人掌握统治权,不让所有的公民来参与政治。

贵族政体,是好的政体,特点是注重才德,守法,但也过时了,所谓法治就是有良好的法律并且公民很好的服从。

共和政体,混合了贫富两个阶级,兼顾了有产者和自由身份,最符合现实。

僭种政体,很少或完全没有法制,让民众贫穷,与好人为恶。

从正反两面总结了法律。

4,优良政体

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政体就是优良政体,也就是他讲的共和政体。

中产阶级处于贫富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叫节制(适合亚里士多德哲学上的中庸和适度),财产适度,城邦成员之间比较友好,比较稳定,野心最小,党派争夺比较小。

政体的适用显示了他务实的特点。

中产阶级如果超过了两个极端阶级,则应该建立持久的共和政体。

5,政体的要素

议事、行政、审判是政体的三个职能。

但与近代三权分立不同,议事不是相当于立法机关,有立法,但也有司法和行政的最后决定,行政与政府也不一样,它的权利永远是处于议事会之下,审判更像一种统治权,少数公民只有在参加审判时才行使公民权力。

议事的主要职能是决定战争与和平、结盟、行政任命审查、司法裁决等,行政执行就像是战争中的将军,主张一个职能设立一个机构,有事就设,没事就撤。

在法庭里,亚里士多德最重视政治案件,需要特别谨慎和公正。

6,变革和保全

人类总是变革引起进步的,政治学也因该探讨变革问题。

早起的法律肯定是不周到的,人类如果有无数的经验就应该变革。

但变革要慎重,如果变革后效果不是很大,那还不如不变。

他的基本思想是防止政体轻易变动,否则是有害的。

变革政体的心理因素:

1,批评统治者的不良行为;

2,因为自己不能享有荣誉,于是嫉妒、反叛;

3,自己反了法又怕受惩罚,处于恐惧心理。

行政措施不得当也容易引起政体的动荡。

城邦选举中有舞弊现象。

因为疏忽大意让不忠于政体的人掌权。

城邦各阶级间不和睦(这是他最关注和提防的)。

不同派别间势力失调。

为了保全政体就要:

1,守法,特别要防止贵族阶级争吵,不要欺骗人民;

2,应该维持正常的平衡,不要让任何人得到异乎寻常的特殊权利;

3,维持经济平衡,防治政治官员某私利,让富户和平民各得其所。

在平民政治中要适当保护富户,在寡头政治中要适当保护平民。

4,教育,这是当时城邦所普遍忽视了的。

自由和平等不是人人各行其愿,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由是公民自觉遵守城邦的法律制度,守法不是束缚,守法是给你自由。

在其整个思想中是重心。

重视法律,它的职能、教育、变革等等,是他开创了西方的法治传统。

肯定公民政治身份的平等,主张轮流执政,公民身份与财富和才德是平等的,主张借助中产阶级协调城邦的整体利益。

四,理想城邦。

1,优良生活

一个人应该追求灵魂的完善,而一个城邦应该是这些人的优秀的品德的集合。

这些品德的培养要配合一些有助与这些品德建立的外物。

2,理想城邦的配备

土地和人民。

人民数量要适度,如果太多,不一定是伟大的城邦,好的城邦主要是政治修养,一般对人口都有限制,因为容易达到法纪,并且利于城邦的供养。

公民之间彼此应该比较熟悉,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官员。

人不应该无时无刻忙于物质资料的积累,要有一定的闲暇,要求土地能够为这样的生活提供供养,并且有利于保卫。

3,理想城邦的公民

地理环境论。

应该是绝对正义的人,公民不应该包括工匠和商贩(从事贱业),也不应该包括农民,但三者必不可少。

年轻人参与武装部队,老人审判议事,但都必须有财产。

土地不应该公有,应该是私有公用(周济),在物产上应该比较平衡,不能使城邦的公民缺衣少食。

一部分土地和资料是公产,私产中一部分是享有公民权的公民在近郊,一部分在边疆,通过这种地理位置的交错调节平衡。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希腊)p47

第一节,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演变.见书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重心一开始是自然哲学,后来从苏格拉底开始重视政治哲学。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来讨论。

出现两种主流偏向:

强调自我和范围过大。

一些思想家认为人生而平等,反对奴隶制度,启发了后来的思想。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创始人芝诺,创建了斯托亚(柱廊)学园。

他的一个思想来源于犬儒学派,有些内容受其影响。

但他最终不喜欢这个学派,因为“这个学派像野兽一眼的生活而不顾人的体面”。

犬儒(cynics),意思是像狗一样的学者,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外表肮脏,思想丰富,对现实不满。

“走开,不要挡着我的阳光!

基础思想是论理学,从宇宙的特性开始。

人最根本的特征是应该顺从自然。

善就是按照自然来生活。

人顺从于理性,所以人优越于其它动物。

道德就是尊重自然和理性。

在解释人生态度上主张一种宿命论,是神和上帝来主宰宇宙,人不应该违背神的意志,一定要和自然一致。

主张禁欲,道德就是对外在的一切不动心,真正的勇敢是对外界冷漠、不动心。

对人现实的一切(财富、容易、地位、健康等)都报以鄙视和无所谓,早起,更多的反应了犬儒学派的影响。

政治上,“世界国家”,人和人之间应该有一种广泛的敬爱和尊重,按照理性人应该爱自己的同类,人的本能是自爱,但人的理性可以使人的自爱冲破它狭隘的范围,不断扩展。

根据这种博爱理论,人类应该生活在一个世界国家里,自然法支配这种自然国家,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无论君王还是臣民。

城邦的法律可以叫做成文法(习惯法),以自然法为准则。

各个地区的习惯法肯定有自己的特色,但自然法应该是一样的。

犯小错和犯大错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违背了理性,所以犯了罪就应该严惩。

在《国家篇》里说道,人最好取消家庭,人天生有理性,所以生而平等。

根据自然法,奴隶应该享有权利。

人类社会划分敌对国家和社会是荒谬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宽容。

最好的政体就是把民主制、君主制、共和制的有点结合起来的政体。

这类似于近代的三权分立学说,但不一样,只是一种分权学说。

他的政治哲学理论有很明显的宿命论和禁欲论特点。

第三节,罗马国家

表面上叫共和国,但其核心还是一种贵族政治。

元老院的300多个成员始终都是罗马权贵家族的人,享有广泛的职权(外交、人事、军事、行政、财政、执法权)。

民众大会和部落会议是平等的权利机构,但只是表面上的。

高级执政官员最大的是执政官,有两名,还有各省总督等。

民众大会有立法权,但议案由元老院提,主席也由元老院和高级官吏担任,所以没有什么实权。

骑士等级的影响越来越大。

西塞罗和波利比阿都比较倾向于混合政治。

波利比阿应该说是一个历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其历史著作中有体现。

他的父亲是一个同盟(亚该亚同盟)的负责人,在罗马攻击马其顿时处于支持态度,罗马为了保证这个盟友的可靠,用一千个人做人质,于是他来到罗马(于书上不同)。

波利比阿与温和派比较密切,支持怀柔政策。

一方面维护自己出生地希腊地自由,但已经不可能;

另一反面在罗马的强大下,认为希腊应该在罗马的保护下。

基础思想是一种历史观,研究一种通史,不仅讲述了事件,而且深入了解了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的趋向――联合起来。

一个观点是:

试图寻找历史本身符合规律的过程,透过具体事件寻找一些必然。

他抬高罗马,认为罗马统治世界形成了一种世界权利,体现了一种历史命运,这种历史命运促使罗马统治世界。

另一个观点是:

历史的力量在于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只有在通史的过程中才能想象罗马政治制度的伟大,在任何事业成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制度。

政体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