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47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5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

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

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自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

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要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改变方法: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

③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

(要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少。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如果物体不受力,速度不会减慢,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教师指导(时间5分钟)

3、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

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惯性

(1)、演示:

让学生照课文第36页图11.5-4所示,把4个棋子摞起来。

先猜猜:

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

提问:

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

(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6页有关内容: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7页科学世界<

<

汽车安全带>

>

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三.课堂小结:

(约3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课收获) 

四.当堂检测.(时间15分钟)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8.1牛顿第一定律

1、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自学指导:

1.阅读课本44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课本45页的探究实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要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实验小车都必须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三种不同的材料,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做一做】利用桌上的器材按设计思路完成实验:

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小车滑动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光滑水平面

分析上表得出结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减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

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自学检测1:

1.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问: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_____就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牛顿第一定律因为是用的方法得出,所以它(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二、学习目标2:

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

自学指导2:

阅读课本46页.

(1)动手完成“想想做做”,并思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

自学检测2

2、举例写出你观察到的在生产、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发生的惯性现象的两个例子,并结合所举事例分别说明如何防止或利用惯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例子:

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C、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D、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

2、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3、我国公安部门规定:

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A、汽车加速B、汽车速度过快C、紧急刹车D、汽车突然启动

4.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A失去了惯性B具有惯性C不受力的作用D惯性大于阻力

5.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的推力B.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具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市内限速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容易造成事故。

B.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物体处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如在太空的飞船内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存在没有惯性的物体

8.2二力平衡力

梅炳灵审核人:

梅炳灵授课时间: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教学时数:

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条件,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

多媒体课件、教案、检测题,毛巾、木板、小车、钩码

活动一: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1分钟)

2.先学后教

活动二:

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放在桌面上书B.空中飞行的小鸟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G.匀速上升的电梯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活动三:

合作探究: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根据桌上所准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还有若干质量相等或不等的砝码),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用教材图12.6—1的装置进行。

(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以看到: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方向才可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木块静止,用手旋转木块至某一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两个相同的木块分别系住一个吊盘,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看到:

二力平衡说的是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实验完毕,小组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活动四: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

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完成下列问题

例:

吊在空中重5N,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课堂小结:

(约4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

当堂训练(15分钟)(学生学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1.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写出原因.

ABCDE

A.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B.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C.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D.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E.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悬挂的电灯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5N,则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N;

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这本书重3N,则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N;

2.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牵引力是5×

104N,则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总重为700N,则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5如图,一位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则下列正确的是()

A.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B.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6.下列受到非平衡力的物体是()A.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B.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

C.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

D.从滑梯上加速下滑的小孩

7.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

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第3节摩擦力

主备人:

阮红梅审核人:

梅炳灵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摩擦力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资源利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活动一:

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

做一做:

(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

(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一、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

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

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

大小、方向、作用点。

大小、方向、作用点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

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

 (再演示海棉实验。

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

何以见得?

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

发生在什么部位?

回答。

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讨论后填空)

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活动二: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得出结论)

活动三:

 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

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

你想怎么测摩擦力?

友情提示:

1.怎么测量摩擦力?

  (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

弹簧秤拉木块)

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匀速、水平、二力平衡。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第3节摩擦力导学稿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在______或_____情况下,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

(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

小结:

(1)什么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作用点:

______________;

摩擦力的方向:

2、阅读P60页探究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你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A、怎样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

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我们是怎样改变和控制变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表格中所缺的内容:

分组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

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当一定时,越大,摩擦力就越____;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当一定时,越大,摩擦力就越_____;

3、应用与提高(阅读书本第61页“科学世界”)

(1)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

_____________

(2)哪些地方摩擦力起不良作用?

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以上实例,整理总结:

减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西,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减少摩擦的是()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B.足球守门员戴上手套

C.篮球表面上印有花纹D.旱冰鞋安装上滚轮。

3、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4.用水平力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的大木箱,没有推动,其原因是:

 A.木箱有惯性.B.木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C.推力小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D.木箱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5.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A.100牛顿  B.10牛顿C.50牛顿   D.55牛顿

6、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7.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A.饭将从嘴里滑掉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D.物体将漂浮在空中

8.运动和力复习课导学案

吴文文审核人:

复习范围:

第八章内容课时:

知识与能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会测量力的大小。

学会牛顿第一定律

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复习课。

方法:

课件、导学稿

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

记一记:

1、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

2、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__________有关。

做一做:

1.踢足球时,球离开了脚后仍能运动是由于_____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在地上越滚越慢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2、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