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16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docx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背景

∙·第二章 发展形势

∙·第三章 发展思路

∙·第四章实施生态园林行动,让绿色覆盖城乡

∙·第五章实施科技园林行动,让创新引领发展

∙·第六章实施人文园林行动,让成果惠及人民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保障措施

∙·附表

第一章 发展背景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首都园林绿化创新体制机制、明确发展思路、深化功能定位,推动城乡统筹的五年;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注重质量效益,推动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惠民富民、发动社会参与,推动共建共享的五年;也是全系统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创造突出业绩的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园林绿化系统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大契机,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创生态城市、迎六十大庆、建绿色北京”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建设。

按照“森林进城,公园下乡”的思路,坚持高位推动、工程带动、政策驱动、投入拉动,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大了历史名园保护力度,全面兑现了奥运绿化七项承诺指标,圆满完成了“奥运盛会、国庆庆典”两件大事的景观环境布置和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高水平,有特点”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打造了一批世纪精品,全市基本形成了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5.47%提高到37%,林木绿化率由50.5%提高到53%;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2%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由12.66平方米提高到15平方米,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1、景观环境全面优化,绿色空间大幅拓展

  五年来,通过实施一大批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新建公园绿地100余处1700余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6.17万公顷;全市公园数量从“十五”末的190个增加到339个,城市公园总面积由6300公顷增加至10063公顷,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日趋完善。

高水平完成150项奥运绿化美化工程和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的环境服务保障任务,栽摆各类花卉9000万株(盆),营造了优美的城市景观。

加快大型公园绿地建设,按照“一环、六区、百园”的要求,大力推进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新建42个郊野公园,公园环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完成了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163平方公里的绿化任务。

启动实施了11个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建成了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州滨河森林公园、北二环城市公园、昆玉河水景观走廊和世纪坛绿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公园绿地。

改造老旧小区绿化500余处,完成屋顶绿化50万平方米,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市10处热岛效应比较集中的地区有9处得到明显减弱,市中心区热岛效应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52.26%降低到目前的22.38%。

  2、生态建设实现突破,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山区生态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大力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关停废弃矿山植被恢复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游憩林,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5万公顷,山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了50.97%、71.35%,形成了林木葱翠、绿绕京城的山区绿屏。

平原地区通过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全面推进平原治沙、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实施了京平高速、京津高速、温榆河等1870公里通道绿化,形成了以绿色生态走廊为骨架的高标准的平原绿网。

全市活立木蓄积达到1810万立方米,森林资产总价值6148亿元,生态服务总价值达到5539亿元,年固定二氧化碳992万吨,释放氧气724万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3、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兴绿富民成果丰硕

  着眼于提质增效、兴绿富民,努力打造优质、安全、高效的绿色产业,实现年产值11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近两倍,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大力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强化特色果品基地建设,实现了果树产业优化升级,到2010年,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9.08亿公斤,销售收入36.6亿元,30万户果农户均果品收入突破万元;花卉产业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生产面积达7万亩,年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全市蜜蜂饲养量达26.2万群,蜂农养蜂年收入1.4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全市育苗面积14.1万亩,优质苗木产苗量2.51亿株,年销售收入4亿元;发展林菌、林药、林花、林禽等林下经济23万亩,年收入2亿元;以各类主题公园、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森林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休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旅游收入达到22亿元。

  4、资源保护成效显著,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完善航空护林、区域联防、长效保障和生态管护“四个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应急通讯、消防队伍和机具装备“四项建设”,森林防火能力明显提升,防火了望塔达到179座,了望监测范围达到65%,全市专业扑火队伍达到104支、2800人,实现了“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的目标。

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控成效明显,全面实现了对主要林木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动态监测,无公害防治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成灾率仅为0.03‰;依法严格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管理,通过优化重点工程方案审核,五年累计减少占用林地350公顷,减少移伐林木32.6万株,有效保护了林地资源。

加大了对涉林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各类案件2434件。

强化历史名园、重点公园安全技防设施建设,建立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对历史名园的古建筑实施保护性修复,对重点古树名木安装了避雷设备,公园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义务植树深入开展,社会绿化全面推进

  为推动新形势下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北京市绿化条例》将“义务植树”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法律规范,并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了包括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的18种尽责方式,为市民更好的履行植树义务创造了条件。

深入开展“城乡手拉手、共建新农村”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创建首都绿色村庄350个,完成了3499个村的绿化美化,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群众性绿化美化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共创建花园式街道办事处1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1397个,花园式社区67个、园林小城镇38个。

  6、基础管理全面加强,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制定出台了《北京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实施<种子法>条例》、《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北京市重点陆生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等一批重要法规规章,不断完善了园林绿化法规体系。

编制完成《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历史名园、郊野公园环建设等一批重要规划。

完成国家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和集成推广113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2项;园林绿化资源清查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湿地恢复、森林健康经营等基础性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立了高效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提升了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林果乡土专家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林业站改革全面完成。

园林绿化国际合作加快推进,通过实施一批项目,成功引进并推广了森林健康、近自然森林经营和林业碳汇等先进理念。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林业碳汇管理体系,启动了林业碳汇行动计划。

大力加强了节约型园林建设,规划设计水平和施工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二、基本经验

  五年来,始终坚持把首都园林绿化放到建设生态文明、构建首善之区的高度去思考,放到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大局中去谋划,放到以世界城市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目标中去推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城乡统筹、改革创新,理顺发展体制

  紧紧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破二元分割结构,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发展的管理体制;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新水平”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发展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发展格局,促进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

  2、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精品战略,提高发展质量

  把握首都的城市性质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取向,提出首都园林绿化事业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实施精品战略。

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资源节约、创新引领;加快实现从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从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打造了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精品工程和绿色典范,使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富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新建成的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滨河森林公园和部分原收费公园,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出台了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等一批惠民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市历史名园、重点公园、风景名胜区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4、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全民参与,形成发展合力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搞好首都绿化美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中央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每年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市和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市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广大市民踊跃参加,履行义务。

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尽责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首都园林绿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始终坚持奥运精神、务实作风,服务发展大局

  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中,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大力发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树立“顾全大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过硬作风,确保了百年奥运和六十周年大庆绿化美化建设、服务保障任务出色完成,奥运精神和务实作风是推动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章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首都以世界城市标准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关键时期,也是首都园林绿化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拓展新功能、实现新跨越的重要转型期和攻坚期。

园林绿化作为社会重要的公益事业,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优化环境、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使命,是“人文北京”的重要内涵,“科技北京”的重要组成,“绿色北京”的重要基础,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望“十二五”,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

  一、发展机遇

  1、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园林绿化赋予了新使命

  园林绿化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长期以来担负着恢复保护森林、绿化美化城市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为园林绿化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期,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的园林绿化作用更加突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桥梁和纽带的功能更加凸显,构建森林、湿地、绿地三大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任务更加繁重,需要担负起更多推进生态建设、弘扬生态文化,为广大市民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任务。

  2、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为园林绿化充实了新内涵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森林、湿地、绿地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强大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减排增汇和节能降耗等功能。

国际社会对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达成高度共识,我国赋予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目标要求。

这些都为首都园林绿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赋予了新的内涵。

  3、建设世界城市、提高生活品质,为园林绿化创造了新契机

  园林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底色,是体现世界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宜居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拓展城市宜居空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园林绿化不仅生产物质产品,更为市民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生态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与城市社会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紧密相关。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享受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了新契机。

  4、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富民增收,为园林绿化提出了新要求

  园林绿化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随着社会对园林绿化的需求日趋多样,以发挥生态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园林绿化,正在向森林游憩、绿色食品、生物质能源等制高点迈进,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康体休闲等新领域延伸,向传承文化、展示形象、自然和谐等高层次推进,这些都使园林绿化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为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兴绿富民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面临挑战

  1、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难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关键时期,园林绿化承担着重要任务。

虽然“十一五”期间城市的生态景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广大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城市生态承载能力、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与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相比,在城市绿地总量、质量和主要指标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集中体现在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500米服务半径不到位,老旧小区、风貌保护区、部分道路绿化水平亟待提升,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任务繁重。

目前城市绿地的增量主要来自实现规划绿地拆迁建绿,而规划建绿的落实、代征绿地的收回、拆迁建绿的实施,成本高、难度大。

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进一步较大幅度改善城市宜居环境,是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不同层次国际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指标

  城市

  内容

  全球性

  区域性

  国家性

  纽约

  伦敦

  东京

  巴黎

  新加坡

  上海

  北京

  人口(万)

  1800

  756

  1400

  1007

  500

  1888

  175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9.6

  25.4

  9

  24.7

  25

  12.5

  15

  城市绿化覆盖率(%)

  70

  58

  64.5

  47

  70

  38

  45

  森林覆盖率(%)

  65

  34.8

  37.8

  24

  30

  11.4

  37

  2、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形势更加紧迫

  森林、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减排增汇、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多种功能,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全市山区森林质量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碳汇能力不够强,纯林占80%,中幼林占81.7%,亟待抚育的有600万亩,低质低效林达300万亩,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仅为27.8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1%,世界平均水平的28.6%,平原林网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残网断带,防护效益较低,湿地面积缩减,生态功能下降,保护与恢复力度不够。

与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森林资源单位蓄积量和碳储量的差距

  单位蓄积量(m3/ha)

  单位碳储量(t/ha)

  北京平均

  27.88

  21

  全国平均

  71.21

  44.9

  世界平均

  99.85

  71.5

  3、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任务日益艰巨

  保障首都生态安全,是事关北京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政治问题。

随着多年来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04.61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达到65.89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6.17万公顷,这使林木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任务极其艰巨,特别是森林火灾、林木有害生物成为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于持续气候异常,多年干旱少雨,使森林火灾、林木有害生物爆发成为全球范围内对森林安全构成的重大威胁。

北京面临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严峻,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同时大规模城市建设与林地绿地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为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4、构建现代管理服务的水平亟需提高

  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追求规模和数量,更加注重生态质量、文化品味、科技含量;不仅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技术支撑,更加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化支撑;不仅需要传统的园林绿化技术,更加需要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管理、新理念相结合。

从我市的情况看,与世界城市的更高标准和要求还不相适应,园林绿化基础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亟需进一步加强。

尽快建立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体系,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

第三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行动计划,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方针,把握“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方向,树立“营绿增汇、扩绿添彩、亲绿惠民、固绿强基”的理念,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推动城乡绿化向景观美化、生态保障向宜居环境、区域突破向整体跨越、外延发展向集约经营升级,加快建设高标准生态体系、高水平安全体系、高效益产业体系、高品位文化体系和高效率服务体系,为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城乡统筹的体制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把城乡一体、均衡发展贯穿于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做到规划布局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建设精品。

在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中,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融入自然,突出强调生态效益,努力建设生态精品,打造绿色典范,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环境、优质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从首都地位的高度升华认识、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升形象,从城乡统筹的高度拓展功能、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服务民生,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

重点从满足多样需求、改善人居环境、享受生态产品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从拓展生态文化内涵、增长自然科学知识、实践知行合一标准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中,实现绿色亲民、文化惠民、产业富民。

  科技支撑,创新引领。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园林绿化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驱动力,按照“一流工作、一流水平、一流业绩”的要求,始终以面向全球的国际视野,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人才推动,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集成推广先进应用技术,吸收消化高新技术成果,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激发创造动力,释放创意活力,增强创新能力,不断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建管并重,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管理、速度与质量、外延与内涵、粗放与集约的关系,坚持重规划、创精品,重质量、求效益,重管理、强服务。

在加强建设的同时,把养护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展功能,巩固成果,全面提升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科学发展。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园林绿化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通过政府支持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园林,积极参与首都绿化美化建设,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绿色意识和低碳意识,营造共建生态文明和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目标

  远景目标: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林木绿化率达到6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全市森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全面拓展,宜居生态环境显著优化,世界名园特色充分彰显,确立起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舒适的绿色低碳之都,博采众长、彰显特色的东方园林之都,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都”。

  近期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7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木绿化率达到57%;城市绿地增加45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基本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生态体系,实现城市绿量明显增加,碳汇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价值明显提高,宜居环境明显提升,呈现“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基本形成与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推动首都园林绿化向建设“三个之都”迈出坚实步伐。

  ――城市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全市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公共绿地布局不断完善,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基本建成,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提质增效工程扎实推进,通过低效林改造和健康经营,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及碳汇能力明显增强,增加碳储量100万吨,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健康森林比例达到50%。

  ――资源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

森林、湿地、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绿地避险防灾、野生动物防疫“四防一体”系统不断完善,重点森林防火区了望监测范围达到100%,全市平均了望监测范围达到85%,林火数字通讯覆盖范围达到85%,林地受害率低于0.2‰;林木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以下,资源管理能力、维护安全能力显著增强。

  ――绿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把绿色产业与沟域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市民休闲娱乐紧密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功能融合,加快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果品、花卉、种苗、蜂业、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等绿色休闲产业,年增产值10%,创建各具特色的“京果”、“京花”品牌,打造服务型高效产业、人文型功能产业、特色型精品产业,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园林文化进一步弘扬。

大力加强历史名园保护,发展现代园林文化,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名园;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林木绿地、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独特功能,努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生态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产业扶持、抵押贷款、金融保险、林权流转和社会化服务等配套管理政策,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进一步创新首都园林绿化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运行机制,强化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责,努力形成协调统一、配置科学、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

  四、具体指标

  

  北京市园林绿化发展指标

  编号

  指标

  2010年

  2015年

  1

  城市绿化覆盖率(%)

  45

  48

  2

  城市人均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