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049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docx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

 

污泥处理市场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欧咨行业数据库,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图表目录

 

第一节污泥的来源

污泥从来源上可分为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两类,其中市政污泥主要来自于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工业污泥主要来自各工业行业生产过程及工业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由于我国废污水未分流,城镇污水处理厂也承接了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从而使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成为污泥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有两代污水处理技术,第一代技术以活性污泥法(生物法)为核心,第二代技术以膜技术(MBR为代表)为核心,目前第一代技术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第一代污水技术——活性污泥法技术,是将空气连续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机物质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中即形成生物絮凝体——活性污泥,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以溶解性有机物为食物,获得能量,并不断增长繁殖,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和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最后通过固液分离,实现生物污泥与净化处理水的有效分离。

图表1:

两代污水处理技术对比

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

在第一代技术中,污泥主要来源于初沉池和二沉池。

初沉池用于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因而污泥呈现比阻大、营养成分少等特点。

而二沉池的污泥来自生物处理环节因曝气繁殖出来的污泥,因此呈现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等特点。

图表2:

污水处理厂不同污泥性质对比

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

注:

营养成分、热值、细菌、寄生虫卵均以干污泥计。

第二代污水技术则利用膜的分离作用,以膜分离装置取代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二沉池、砂滤、消毒等单元,用超(微)滤膜对曝气池出水直接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完全被截流并回流到反应器中,从而延长污泥龄,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加速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成倍地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第二代技术是对第一代技术的改进,其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仍然沿用生物处理,只是在生物处理后的环节以膜取代,通过更高效的过滤来提高活性污泥利用效率,并不会大幅减少污泥产量。

因此,未来随着第二代技术的推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市场有声音认为膜技术会在未来彻底取代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

我们认为短期内难以实现。

我们在下图总结了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几种污水处理方式,其中传统方式均会产生污泥,但是总的运行成本均在0.9-1元/吨左右,如果含磷低的地区,成本可以降到0.7-0.8元的水平。

但是MBR膜技术的成本则要大幅高于1元/吨的水平。

2015年初,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就加大污水处理收费力度有关问题发出通知。

通知规定,2016年年底前,设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

县城、重点建制镇原则上每吨应调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

可以预见的是,在污水处理价格天花板出现,以及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前提下,较低成本是污水处理商首要的选择。

而且长期看来,因为膜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要么忍受国外高价膜来换取低替换率,要么忍受高替换率来选取国内低价膜的困境的存在,MBR技术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成本的大幅下降。

从污水处理商维持利润的角度,其取代传统工艺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图表3:

各主流污水处理法的运营成本,投资成本比较

来源:

中国水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二节污泥的危害

一、污泥年产生量惊人

污泥由污水处理工艺尾端产生,因此污水的有效处理率将直接决定污泥的产生量。

我国污水的有效处理分为市政和工业两部分。

其中市政污水的有效处理率从2001年就稳步保持在85%以上,工业污水有效处理率近年也迅速提高。

环保部的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我国市政污水产生量已达510亿立方米,工业污水产生量达205亿立方米,有效处理率分别达到了97%和96%。

这就意味着2014年全年污水有效处理量为691亿立方米。

图表4:

我国历年污水产生量

来源:

环保部,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5:

我国污水有效处理率逐渐提升

来源:

环保部,统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根据业内经验,污水处理厂处理1万吨污水,能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5-10吨左右。

如果按照9吨来假设,我国2014年的污泥产生量达到了6200万吨。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工业污水产生量稳定在年200亿立方米水平,市政污水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则到2020年,全国污泥产生量将达到7200万吨。

二、污泥的有效处理率不足

一年6000多万吨的污泥,究竟有多少得到了有效处的处置,目前依然没有一个官方权威的统计。

而仅仅在污泥产生量折算这一方面,官方各个信息源就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

目前,中国水网和住建部统计的资料是相互矛盾的,住建部统计的污泥产生量要比中国水网少一半。

我们认为,中国水网的数字采用的是每万吨污水5吨污泥的比例计算,和我们假设的折算率预估的数字较为接近。

而在中国水网和住建部同时能覆盖的另一半的污泥中,有效处理的比率则十分低。

截止到“十一五”末期,据固废网统计,我国污泥的有效处理率不足10%。

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傅涛教授估计,我国在2015年污泥的有效处理率仅能达到20%左右。

即使这么低的处理率,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污泥去向不明,根据中国固废网2012年统计,全国有近17%的有效处理污泥后来去向不明。

例如2009年报出的北京北排污泥偷排事件,就震惊了全国。

从地域上来看,污水排放大省也是污泥污染事件集中爆发的省份,这个从侧面证明,我国污泥的处理能力还亟待加强。

图表6:

全国各省份年污水处理量(2012)

来源:

环保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7:

2010-2014年各省污水处理厂污染事件

来源: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采用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较为乐观的统计预估,即2015年全国污泥的有效处理率为56%,也远低于《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规划的“到2015年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

”的水平。

图表8:

我国污泥有效处理率依然较低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9:

我国有效处理的污泥分类比例

来源:

固废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按照56%的处理比率来推测,对应2015年我国仅有3400万吨污泥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如果按照我国2015年初发布的“水十条”中规划的任务,我国在2020年污泥的有效处理率将达到90%,对应的处理能力将暴增到6500万吨/年,即17万吨/天。

预期的上升空间十分巨大。

三、污泥危害日趋严重

污泥一般含有以下有毒物质:

重金属:

污泥中主要有As、Cd、Cr、Cu、Hg、Ni、Pb和Zn等重金属。

在我国不同地域,污泥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在电镀行业发达的江苏、广东和浙江,Zn、Cu含量非常高。

而在造纸行业发达的湖北等地,Ca、Fe含量很高。

与此同时,毒性较大的Hg、Cd、As等也在不同产业聚集地的污泥中有发现。

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

多环芳烃污染物多存在于化工厂污水处理过的污泥中,在未经过有效处理前,其可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在生物体内富集,造成隔代遗传等方面的病变。

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多氯化烷等:

和多环芳烃类似,这些有机物主要为人工合成,也可富集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造成隔代的遗传性病变。

细菌,虫卵:

检测显示,新鲜污泥中的病原体多达上千种,其中,以寄生虫危害最大。

这些病原体进入动植物及人类体内的感染途径主要:

1.动植物和人类直接与污泥接触。

污泥的排放难免部分裸露在地表,由于寄生虫等病原体极强的侵入能力导致动物与人类在日常活动期间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到病原体。

2.各种病原体通过食物链使污泥与动植物及人类间接接触导致感染。

3.污泥直接排放在水源附近,导致水流扩散感染。

4.污泥中的病原体通过土壤,间接感染水体从而进入动植物及人体内。

氮,磷:

城市污泥中所含氮、磷等养分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富营养化,若城市污泥排放不当,其所含丰富的氮、磷等将直接或间接进如周边的水体或者土壤中,当周边水体或者水体中植物及微生物吸收氮、磷的速度小于污泥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时,多余释放的氮、磷等很可能随水循环系统进入地表水,从而造成地表水的富营养化。

因此,城市污泥中氮、磷等养分的迁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以上列举的有毒有害物质,均需要二次处理,才能达到对环境和人体的无害化。

而下图显示的江苏环保厅的一份抽样报告显示,污泥的无害化进程还远待加强。

图表10:

2010年江苏省环保厅对全省150家污水处理厂检查结果

来源:

江苏环保厅,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三节污泥处理市场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首先污泥无害化处理存在必要性,其次,污泥处理的市场空间受到采用技术的制约,每年运营市场在百亿左右,第三,污泥处理行业更加注重模式的选取,技术复杂程度和先进程度起到辅助作用。

一、污泥处理技术

根据2011年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显示,污泥处理主要可以分三个大阶段,即脱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术可供选择。

图表11:

目前我国主要污泥处理工艺和模式

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脱水阶段:

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一般含水率仍高达95%以上,称为湿泥,体积很大,难以消纳处置,必须经过脱水处理,提高泥饼的含固率(一般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以减少污泥堆置的占地面积。

目前国内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机械脱水。

脱水机按脱水原理可分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及离心脱水三大类。

国内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有压滤机(包括带式压滤机及板框式压滤机)和离心式脱水机。

1).带式压滤脱水机是由上下两条张紧的滤带夹带着污泥层,从一连串有规律排列的辊压筒中呈S形经过,依靠滤带本身的张力形成对污泥层的压榨和剪切力,把污泥层中的毛细水挤压出来,获得含固量较高的泥饼,从而实现污泥脱水。

2).离心脱水机主要由转载和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组成,污泥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后,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立即被甩入转载腔内。

污泥颗粒比重较大,因而产生的离心力也较大,被甩贴在转载内壁上,形成固体层;水密度小,离心力也小,只在固体层内侧产生液体层。

固体层的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缓慢推动下,被输送到转载的锥端,经转载周围的出口连续排出,液体则排至转载外,汇集后排出脱水机。

离心脱水机最关键的部件是转载,转载的直径越大,脱水处理能力越大,但制造及运行成本都相当高,很不经济。

转载的长度越长,污泥的含固率就越高,但转载过长会使性能价格比下降。

使用过程中,转载的转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控制转载的转速,使其既能获得较高的含固率又能降低能耗,是离心脱水机运行好坏的关键。

图表12:

无锡金源环境DY系列机械压滤机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3:

污水厂用大型卧螺式离心脱水机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国内目前在带式污泥脱水机的研发,生产和质量上,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某些厂家在滤带纠偏装置上还加入了光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

但国产滤带的质量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在使用防腐材质方面还不太理想,导致使用故障率较高。

目前板框式压滤机的推广已经不太普遍,主要因为动力消耗大、产量低、操作不连续等原因。

但其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保有量仍较大。

当前国际上开发并推广应用离心式污泥脱水机,因其占地面积小、污泥脱水率高、产率高、自动化程序高,在污水处理厂使用比例逐渐扩大。

2014年天翔环境收购的美国圣骑士,就是专门从事卧螺式离心脱水机设计生产的一家美国厂家。

此外我国一些厂家近年来还发展了传统的带式滤机与机械浓缩设备相结合的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装置,可以取消重力浓缩池。

图表14:

不同阶段污泥的含水率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无害化处理阶段:

无害化处理阶段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厌氧/好氧发酵、焚烧和填埋三大类。

1).厌氧/好氧发酵:

厌氧发酵是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物质,实现污泥稳定化非常有效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污泥厌氧发酵可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污泥稳定化,不会腐臭,避免在运输及最终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并且在厌氧过程中,有机物可以进行降解,污泥量可以得到减少,同时脱水性能也得到了改善,减少脱水的药剂消耗。

与此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制热,形成循环经济。

图表15:

厌氧发酵主要阶段及副产物

来源:

E20,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6:

厌氧发酵技术主要路线图

来源:

E20,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厌氧发酵理论上虽然可以产生多种具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但是有些缺点也需要注意:

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污泥本身需预热,耗费大量热能,不能满足维持自身需要;产生大量沼渣,需再次处理;甲烷气体难以并入市政管网利用;北方地区冬季无法运行。

好氧发酵通常是指高温好氧发酵,是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可使堆料层温度升高至55℃以上,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籽,并使水分蒸发,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

在好氧过程中,一般会加入秸秆等调理剂,稳定发酵时间一般需要20-25天。

污泥发酵稳定后,可以做苗圃园林的改良性土壤原料。

图表17:

好氧发酵主要流程

来源:

上海水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8:

好氧发酵工艺细分类

来源:

上海水务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好氧发酵同样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缺陷:

污泥泥质不稳定,中重金属难以稳定化,只能用作园林绿化用肥;堆肥过程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周边环境;通气条件要好,否则易发生爆炸;需要加入大量秸秆等调理剂,不断供氧,运行成本较高。

一级市场的实际案例:

北方某省二线滨海旅游城市,每天污泥产生量在500吨水平,当地污泥处理企业采用厌氧发酵+堆肥技术,理论上可自盈利,不需要补贴。

但经我们和专家联合验证,企业对于污泥的含沙量,开罐时间,加入厌氧菌的频率等关键成本未计算入内,且500吨每日的污泥量,产生的沼渣超过周边园林苗圃的需求,运输到外地,每吨成本要增加10-20元。

当地污泥补贴水平在220元左右,企业盈利水平在百万级别。

2).焚烧:

焚烧技术是目前在污泥处理中运用的比较广泛的技术,是利用污泥中的热量和外加辅助燃料,通过燃烧实现污泥彻底无害化的处置。

主要分为单独焚烧和协同焚烧。

单独焚烧是指单独建设焚烧设施对污泥进行的焚烧。

与工业窑炉的协同焚烧是指利用已有的工业窑炉(热力电厂、水泥窑等)焚烧污泥。

总的来看焚烧技术需要涉及到两个大的阶段:

干化,焚烧。

干化:

焚烧技术对污泥的含水率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在50%以下,才能达到良好的焚烧效果,这就要求要先对污泥进行干化减水。

我们这里谈到的污泥的热干化是指通过污泥与热媒之间的传热作用,脱除污泥中水分的工艺过程。

2011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里建议:

“热干化工艺应与余热利用相结合,不宜单独设置热干化工艺。

可充分利用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热能、垃圾和污泥焚烧余热、热电厂余热或其他余热干化污泥。

目前污泥的干化工艺设备主要有六种:

流化床干化、带式干化、桨叶式干化、卧式转盘式干化、立式圆盘式干化和喷雾干化。

我们在下表中总结了这六种技术工艺的主要优缺点。

图表19:

污泥干化技术主要流程

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20:

干化工艺设备优缺点总结

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此外,污泥的深度脱水也可以作为干化的前期工艺,进一步降低干化的成本,污泥经过深度脱水后,含水率可以达到55%~65%,特殊条件下污泥含水率还可以更低。

更低含水率意味着更低的能耗,从而降低整体的成本。

一级市场的实际案例:

南方某省三线旅游城市,每天污泥产生量在300-400吨水平,之前当地污泥补贴标准常年在120元水平,当地污泥处理企业如果满产,亏损超过300万每年。

2015年下半年,污泥厂联合当地一家水泥厂,免费供给污泥,协议水泥厂也不向污泥厂收取任何费用,并利用水泥厂余热进行热干化,每吨成本可以控制在150元左右。

今年,市政府决定将污泥补贴费用提高到200元水平,此厂今年扭亏为盈预期,年净利在500万水平。

焚烧:

1).单独焚烧,是指单独建设焚烧设施对污泥进行的焚烧。

一个完整的单独焚烧系统,污泥干化系统和焚烧炉是整个装置的核心。

污泥干化系统我们上面已有提及。

而污泥焚烧炉目前主要包括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式焚烧炉和立式多膛焚烧炉。

目前流化床焚烧炉是市场上主要的焚烧设备,主要因为其简单,易操作,处理量大,燃烧彻底。

而立式多膛焚烧炉和回转窑式焚烧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处理能力低、操作困难等问题,推广不是很顺利。

2).协同焚烧,是指利用已有的工业窑炉焚烧污泥,主要有水泥窑、热电厂和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等几种形式。

污泥放入水泥窑中参烧,是利用水泥窑的高温将污泥焚烧分解,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焚烧产物固化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成为水泥熟料的一部分,从而达到污泥安全处置的目的。

一般,参烧比例在3-5%左右,对于水泥熟料质量没有影响。

我国大量的水泥生产能力,是潜在的很好的污泥处理去处。

一般,国内典型的2500吨/日水泥生产线,每天耗熟料1500吨左右,按照上述比例参烧污泥,则每天可消化接近75吨半干/全干污泥,按照40%含水率折算,每天消化90%含水率的湿泥的重量在170吨。

2-3条类似的生产线,即可满足典型三四线城市300-400吨/日的污泥处理需求。

污泥处理厂和热电厂协同处置污泥,可以利用热电厂余热作为干化热源,又可以利用热电厂已有的焚烧和尾气处理设备,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

煤电业内60万千瓦机组,如果假设日平均负荷率80%,且为超临界机组,耗煤量310g/kWh,则每天耗煤3500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中建议,污泥与煤参烧比例不超过8%,则理论上,60万千瓦火电机组每天可参烧280吨半干/全干污泥。

按照40%含水率折算,每天消化90%含水率的湿泥的重量在630吨。

一个电厂就可满足国内典型二线城市600吨/日的污泥处理需求。

污泥和生活垃圾进行联合焚烧,是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厂已有的焚烧和尾气处理设备,借助污泥自身干化后具有热值的特点,可以达到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目的。

但是目前此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新上马的垃圾焚烧电厂处于低成本竞争阶段,尾气,飞灰处理多少都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再额外加入污泥焚烧,很可能会对原有的设备造成更大的负担。

3).填埋:

污泥无害化填埋处理,同以前直接填埋的区别在于:

需要事先进行深度脱水,提高含固率,参入生石灰消毒,增加污泥的稳定性。

短期来看,污泥无害化填埋可以和生活垃圾填埋一同进行,共享填埋场。

但是从长期来看,在生活垃圾填埋比例下降的大背景下,污泥填埋法的前景值得商榷,此外,填埋场稳定度,防渗透层的覆盖率也是制约全面推广污泥填埋的因素。

二、污泥处理市场空间

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模式众多,每一种模式所需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是不同的。

我们在下面两幅图中详细列举了不同处理模式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考虑到目前市场上污泥处理项目以BOT模式为主,所以,运营成本的多少直接和企业的利润率挂钩。

可以发现,直接填埋法的运营成本最低,而焚烧法,尤其是专门焚烧法的成本处于最高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填埋法虽然成本低,但是在享受补贴时,获得的补贴额也较低,而且填埋受制于场地限制和环境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并不是目前发展的主流。

图表21:

污泥主要技术阶段投资和运行成本

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22:

污泥处理各不同模式最终成本核算

来源: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罗列出的每个模式成本中,最高的额度分别估算,再假设15%的净利水平,则可以估算出整个“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的各类污泥无害化处理模式的潜在市场空间。

其中,焚烧模式的市场空间最大,专门和协同焚烧的市场空间分别为214和1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在给予填埋项目的补贴价格可能更低,实际填埋项目的盈利水平可能更低。

图表23:

“十三五”期间各污泥处理EPC市场空间

来源:

环保部,住建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24:

“十三五”期间各污泥处理工艺BOT市场空间

来源:

环保部,住建部,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三、污泥处理市场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污泥处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模式为王,而技术则起到辅助作用。

这是由我国特有的污泥处理补贴政策决定的。

2009年住建部、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其中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和管理水平,污水处理费应包括污泥处理处置运营成本;通过污水处理费、财政补贴等途径落实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稳定运营。

”从后来各地的补贴标准和衡量办法来看,各地政府很明显参考了2011年住建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中罗列的主流污泥处理技术的运营费用预估水平,并结合当地污水处理费和经济状况,上下浮动。

所以,我们认为,污泥处理公司在竞标时,采用的技术模式决定了未来公司所能获得的补贴的上限,在这个基础上,成本越低,利润率越高(各地政府也会对于企业利润率有所考量,作为公用事业部门的辅体,不会出现净利20%+甚至更高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技术,高端程度,反而居次要地位。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污泥处理市场的发展方向,将是在不同模式类别中的细项技术竞争,企业在设定的补贴天花板下,千方百计的在满足环保测评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刻意的去追求先进技术,反而会不利于公司利润水平的提升。

第四节污泥处理市场发展现状

一、污水处理价格全国统一

困扰污泥行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补贴,补贴拖欠和补贴力度低是企业业绩难以快速增长的巨大掣肘。

我国在2015年伊始,开始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全国很多地区多年未变的水价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因为污泥处理补贴相当部分是来自污水处理费,而污水处理费是包含在水价中的,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