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259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docx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

Topigs种猪饲养管理手册

目录

1. 前言

2. 疾病预防

2.1疾病侵入的预防措施

2.2降低猪场发病几率

2.3治疗

2.4免疫接种

 2.4.1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2.4.2免疫程序

 2.5一般治疗

  2.5.1肠内寄生虫的防治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

3. 猪舍与环境

3.1种猪场的设计与规划

  3.1.1概述

  3.1.2场区规划

  3.1.3猪场规划方针

 3.2气候

  3.2.1概述

  3.2.3影响气候的因素

  3.2.3通风

4. 饲养

4.1概述

4.2母猪的饲养

 4.2.1概述

 4.2.2怀孕母猪的饲养

 4.2.3哺乳母猪的饲养

 4.2.4断奶至配种母猪的饲养

4.3仔猪的饲养

 4.3.1保育舍仔猪的饲养

 4.3.2断奶仔猪的饲养

4.4配种公猪的饲养

4.5后备母猪的饲养

5. 饮水供应

5.1饮水需要

5.2哺乳仔猪的饮水供应

5.3饮水供应

 5.3.1湿料

 5.3.2食槽供水

 5.3.3水槽供水

 5.3.4食槽乳头式饮水器供水

5.3.5乳头状饮水器供水

5.4饮用水质量标准

6. 种猪场管理

6.1后备母猪的引进与护理

6.2母猪的淘汰

 6.2.1概述

 6.2.2判断淘汰母猪的标准

6.3配种区

 6.3.1概述

 6.3.2种公猪的利用

 6.3.3青年公猪的使用

 6.3.4发情鉴定和配种的最佳时期

 6.3.5配种/受精管理

 6.3.6发情刺激

6.4近期已配种母猪(怀孕至少已35天的母猪)

 6.4.1怀孕控制

6.5怀孕母猪舍

6.6分娩区

 6.6.1概述

 6.6.2分娩时及分娩后的护理

 6.6.3产后仔猪的护理

6.7断奶中及已断奶仔猪

6.8Topigs种猪的必要条件

 6.8.1挑选和确定(祖)父母代母猪的标准

 6.8.2猪不同特征的评价标准

6.9父母代公猪的后备饲养及驯化

6.10清扫与消毒方法

6.11日常工作管理

6.12周工作计划

6.13管理记录

 6.13.1琐事记录 

 6.13.2数据统计记录

 6.13.3统计分析和评价

  

 

1.前言

Topigs公司长期致力于猪的育种研究工,从各方面来提高猪的性能,其目的在于保证最有利的经济回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Topigs种猪的遗传潜力,必须保证种猪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如果哪个方面低于正常标准,不管是健康、猪舍、饲料或者管理,都会对养猪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书包括了养猪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具体事项,特别是Topigs公司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专家技术,对养猪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每一位养殖户在使用Topigs公司的种猪时获得最佳的收益。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本书的实用性,许多方法都通过实践后逐步改进。

如果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Topigs国际种猪公司的服务与发展中心将会竭诚为您服务。

      本书将为您提供关于养猪生产的简明而且完整的表格和图片资料。

      关于祖父母代种猪和父代公猪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书中用斜体字打印。

      请注意,本书中的一些方法应因地制宜(由于气候和地方性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目,并乐于听取您的宝贵意见。

服务与发展中心

Topigs国际种猪公司

 

 

2.疾病的预防

各种疾病,不管猪是否已经表现出临床症状,都会对养猪生产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防止传染因子进入猪场,如果已经发现传染因子,应该通过最有效的途径将其消灭或者尽量控制感染。

 

2.1预防疾病的方法

猪场的选址

通过猪场的选址与邻近农场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分布,疾病传播、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会得到尽量解决。

      

围栏

猪场周围应该用栅栏围起来,并且使入口明显易见,制作栅栏应选用质地坚固耐用的材料,这样就会减少未经允许的人和动物进入猪场的机会。

      

路面清洁

建立规定,尽量避免外来运输车辆进入猪场。

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应该在入口设置消毒池,防止疾病被带入猪场。

通过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以尽量减少疾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通风换气(打开出气口)

      为了防止鸟类和体型较大的昆虫进入,出气口必须用网罩住。

出气口是猪舍的薄弱环节,为保证空气流通,应经常检查。

      

来访者

尽量限制外界人员进入猪场。

来访者进入猪舍前,首先应该洗澡,然后到更衣室换上专用于猪舍的服装。

猪场至少应该提供给来访者连身工作服和靴子,并且在进入猪场前洗手,必须保证参观过程中清洁的区域与污染的区域完全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在每栋猪舍和敏感区(如产房)的门口,用装有消毒液的容器消毒每个人的靴子。

      

宠物

      为防止疾病传播,宠物不得进入猪舍。

      

用具

      尽量不要使用外界的工具,在每个区都配备专用的工具(如扫帚、铁锹)。

      

饲料及其保存

      尽量使用颗粒料(制作过程中高温灭菌),如果使用袋包装饲料时,外包装必须是专门用来放置饲料的塑料袋或纸袋。

      料箱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要受到污染,一年至少消毒两次料箱,并且要清除饲料残渣,防止酶菌生成。

      如果猪场自己配制饲料,饲料原料的卫生一定要严格管理。

加工过程当使用副产品或潮湿的原料时要特别注意。

      

粪便

      清理粪便尽量采取卫生的方式,粪便最好集中贮存,便于通过排污措施清空。

      

尸体的贮存与清理

      尸体应该在尽量卫生的条件下贮存。

清理尸体后,贮存区应进行消毒。

如果尸体不能清理出猪场,焚烧是最可取的销毁方法。

      

害虫

      为了限制病原微生物在猪舍之间的传播,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来消灭害虫。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生产系统的整洁(例如防止饲料残留)。

      

猪只的运输(运输与转移)

      应该从熟悉的健康的猪场引进猪只,并且尽量减少从不同猪场引种。

      

新引进的猪进入猪场一星期内,与其他猪接触前,应将其安排在隔离区分开饲养,以便确定其健康状态。

此过程可改进为:

使用猪场内的“标记”猪,同时做为“致污”猪,这样可以保证猪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4至5周后,如果猪不携带疾病,而且适应了猪场的微生物环境,可将其引入繁殖种群。

      

      转移动物时可在猪场周围选址设立发送区。

避免司机进入猪场。

交通运输工具到达猪场时应是消毒处理的,清洁的空车。

当车离开后,泊车的地点应进行消毒。

2.2降低猪场发病机率

      

猪场管理

       猪场和猪场所在地区应该始终保持整洁和卫生,使害虫无处藏匿。

 

猪舍结构(设备)

      所有猪舍的设计和建造必须便于清扫和消毒。

 

猪舍结构(布置)

产房和保育舍必须做到“全进全出”,这些区域内的仔猪日龄差异不能超过1周。

 

病猪舍

      猪场应隔离出专门的区域给病猪,使其与其它猪分开饲养。

 

气候

      气候必须适合于每组不同生长阶段的猪。

任何时候都要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清扫和消毒

      产房、保育舍、后备舍和育成舍(如果两者存在)应在每个生产周期结束后彻底清扫和消毒。

如果同时将各个区的废物坑中的粪便和污泥清走,对于猪场的卫生条件更加有利。

      所有的生产区和走廊必须经常性的清扫和消毒。

      

保持健康

      每天检查猪的健康状态是必要的。

那些对外界影响非常敏感的猪群,如分娩、保育猪群,以及出现问题的猪群,每天应进行多次检查。

 

2、3治疗

尽可能少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而应该在常规的饲养管理上下功夫。

如果常规操作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应该调查导致异常情况的具体原因。

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为控制用药所达到的效果以及猪肉中的药残,必须认真记录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

*药物的质量比价格要更为重要

*注意药残问题。

如果药品附赠说明书,应按说明饲养至残留药物分解后再进行屠宰。

 

投药方法:

注射

-准确控制剂量

-每一头正确注射过的猪只仍要进行治疗

-连续几天为较大群的猪进行注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猪群较大,需连续给药时不宜采用注射法)

-注射部位:

颈部中间,耳根后面。

如果进行肌内注射,需要一支长针头(成年猪:

4.5㎝)

通过饮水给药

-猪的给药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病猪还需要大量饮水。

通过饮水给药的准确性相对注射要差一点。

-水溶性药物可通过此法给药。

-药物不能下沉太快。

在倒入水槽之前,应先用少量水进行溶解,溶解完全后进行搅拌,然后再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要经常对供水管道进行检查,看水管是否畅通,有时水管中会被淤泥或沉渣堵塞。

拌料给药

-通过这种办法投药,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更差。

混合中的失误,药物沉淀,饲料的最后处理以及贮存方法,都会对剂量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最准确的方法是:

把适当剂量的药物投在食槽中饲料的表面。

-因为病猪食欲一般较差,那些需要给药的猪通常不能摄入足够的药物。

所以唯一适合搅料给药的是那些预防性的药物

-抗生素的味道也会降低采食量。

 

2.4免疫接种

正确的免疫接种计划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感染和临床表现。

 

2.4.1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根据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注意适用日龄,时间间隔,注射部位和保质期。

为了制订一套适合于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应该向兽医师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

·建议以下情况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从产前一周至产后一周,

-配种前一周至配种后四周,

-运猪或转猪一周前至一周后

-猪只健康状况不明

在有些情况下,全场免疫可以很好的保护猪群

·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不能将不同的疫苗混合在一起注射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两种疫苗的注射(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和在不同的位置注射)

·两次免疫接种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周

·使用优质清洁的注射器,必须经常消毒(煮沸)注射器,使用前应将注射器用清水清洗干净。

·封口破损的药品应存放在冰箱里,并且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

抽取疫苗时应使用清洁的针头

·进行肌内注射时,应使用清洁、适宜的针头以便于在肌肉准确的深度注射。

同时可以降低猪之间的感染。

             体重(㎏)    <10         10~25           25~50           50~100         >100

             针头长度(㎝)12~20     25       30        35     40~45

 

2.4.2免疫程序

应该针对猪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整个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来制订猪场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确定后,应该一直坚持按此程序进行猪场的免疫工作。

 

2.5常规治疗

二、三章中已经指出,平时应尽量减少药物治疗。

但是寄生虫防治例外。

 

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蠕虫)

虽然在许多现代化的猪场中,寄生虫的感染率比较低,但是仍然建议进行常规的防治。

防治方法

1、 母猪转移至产房前一周左右进行驱虫。

可将驱虫药加在饲料表面投喂或采用注射的方法给药。

建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驱虫,可保证母猪在进入分娩舍时缅受感染,同时仔猪感染的危险性也会降低至最小。

2、 每4个月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一次,每次持续给药5~7天,可降低寄生虫感染的几率。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疥癣和虱)

猪群经常在人们尚未发觉的情况下感染疥癣和体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生产母猪可采用以下方法:

1、 按照常规,所有怀孕母猪在进入分娩舍前一周左右驱虫,可以以散撒的形式或者注射来完成(见2.5.1)。

以此法治疗,分娩时母猪体表寄生虫数量较低,仔猪通过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性也会下降(通过两种途径给药后,药物作用时间可持续3周左右)

2、 另一种方法是向猪全身喷洒疥药水。

为了杀灭幼虫和卵,应该在10天内重复喷洒一次。

最好是在母猪转移到产房前10天喷洒一次,转猪当天清洗完猪体后进行第二次喷洒。

 

后备母猪:

在其与其他猪接触之前驱虫。

 

公猪:

每年至少两次驱虫。

如果有可疑情况应增加驱虫次数。

 

根除疥癣:

按照严格的疥癣治疗方案根除疥癣是可以做到的。

治疗方案必须避免通过其它猪只和运输车辆来引起疥癣的再次感染。

 

3.猪舍与环境

3.1.猪场设计与规划

3.1.1概述

不同生产阶段的猪和不同日龄的猪都有不同的猪舍。

每一组猪都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同时也为人们高效工作提供好的环境。

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建一条中心走廊,通过相互分开的门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区域的小气候。

·各区的猪群:

每个区的大小取决于猪舍的大小以及猪场的管理系统。

·全进全出:

每个区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保证全进全出,尽可能使周围环境和管理措施能够适应猪群的需要。

 

3.1.2场区规划

产仔栏、仔猪区、空怀母猪区以及怀孕母猪区的相关数目主要取决于猪场的管理系统以及预期的生产结果,表3.1列举了养猪生产中一些基础数据。

另外需预留一些空间用于处理突发事件。

 

特殊类型的猪场(如以3周为生产周期的猪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特殊要求和设计。

 

如果预期结果与生产中的基础数据不相符,那么必须调整猪场的结构布局以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表3.1

每头母猪年产窝仔数                    2.30

每头母猪年产仔数                        22

                    产前进入产房的时间                 7天

                    平均断奶天数                                  28天

                    平均转移至育成舍天数                    65天

                    母猪淘汰率                                      35%~40%

据表3.1可对不同猪场中各猪舍数目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3.1.3猪场规划方针

猪场的所有区域都应能够进行清扫和消毒,包括走廊和配种区。

猪场使用的器具所采用的材料应该是优质耐用的,而且不会对猪造成伤害。

 

A:

哺乳母猪

地板:

-哺乳母猪周围应采用漏缝板,同时要有母猪躺卧的地方,或全部采用-漏缝板(角铁或塑料板条,板条间缝不超过1㎝)。

仔猪区内应铺完整的地      板,地板下面供热或采用地方性供热措施。

-仔猪出生后一周内,通过在巢箱上方安装电灯来吸引仔猪,使其聚拢到巢箱内。

-产仔栏面积:

4㎡左右,其中仔猪区至少0.7㎡

  

栏舍安排:

  产仔栏应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布置:

-站在走廊里可清楚地观察母猪和仔猪的情况

-仔猪可以很容易地接触母猪乳头

-仔猪可以在母猪和仔猪巢之间自由运动。

产仔栏的设计应防止母猪压伤仔猪。

-在对仔猪进行治疗和控制时,要有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小门将仔猪挡住,以便进行工作。

 

饲料与饮水的供应:

-母猪的饲料与饮水应分开提供,保证母猪自由采食和饮水。

分娩时应额外提供饮水。

-仔猪出生后第一周内可使用较低的,便于清洗的喂料器,在产房的最后阶段,应安装坚固的仔猪给料器。

饮水器应安装在距离地板20-40㎝处仔猪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B:

断奶仔猪

-地面最好采用优质的完全漏缝板,以免对仔猪造成伤害。

建议断奶后第一周内继续采用地板下供热。

-通过料槽或干燥的自动给料器为仔猪供料,保证仔猪能将给料器中饲料一次吃完。

-在保育栏的后方距地板40㎝高处安装饮水器。

-每个保育栏大小为3㎡左右,放10头仔猪。

当仔猪体重达到25㎏时转移到其他猪舍。

 

C:

空怀母猪/待配种母猪

-为了促进发情,专用母猪圈要有足够的空间,混群饲养比较好。

-待配种母猪最好放在配种栏内(带有后门的母猪定位栏)。

配种时需要有调情公猪,因此每六个配种栏前设一个单独区域用于存放调情公猪。

-为了刺激母猪发情,每天应在母猪前方(眼睛高度水平)保证16小时150勒克斯的连续光照。

 

D:

配种公猪

-配种公猪应放在宽敞的四周由墙封闭的栏内,面积不小于2.5×2.5cm。

-配种栏的地面应使用半漏缝的地板,防止公猪在爬跨时滑倒。

 

E:

已配种母猪

-         配种后32—35天(到检查确定怀孕前)的母猪应在定位栏内饲养(定位栏宽度:

经产母猪65㎝,配种小母猪50㎝)。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立专用的配种区。

-未怀孕的母猪与返情母猪应赶回配种区。

 

F:

怀孕母猪:

当确定母猪已怀孕后,应将其转到怀孕猪舍并按照配种日期安置在相应的猪栏中。

 

生产系统:

a:

电脑自动控料的妊娠母猪大栏,每栏放60头母猪。

最好是将向统配种日期的妊娠母猪放在同一栏内。

建议:

即使是最小规模的猪场也应该至少设立两个怀孕母猪区以便于清扫。

b:

怀孕母猪尽量放在定位栏中饲喂。

c:

系栓母猪(栏宽70㎝/头)的做法在欧洲已被禁止使用,在中国我们也不推荐这样做。

 

G:

青年母猪与即将配种的后备母猪

-青年母猪(5-6月龄)最好在单独的后备舍饲养,并且地面最好全部用漏缝板。

但欧洲通常从动物福利方面考虑,只允许用板漏缝板地面。

 

H:

母猪的淋浴设备

-每头母猪的淋浴区占地至少0.8㎡

-淋浴区保持良好通风

-淋浴水中不能含有任何清洁剂、消毒剂和其它物质。

 

I:

病猪区

-对那些病猪、有腿病的猪应单独划定一块区域进行饲养。

-病猪区最好是采用半漏缝板地面的小栏,另外最好又可以懂得个半。

 

J:

运输区

-在每批猪运走后,运猪区都应便于清扫和消毒,对运输车辆停放的位置也一定要清扫,消毒。

 

K:

关于猪场建设的附加意见:

·猪场周围要有有效的围栏及猪场外要有专门的停车区。

·清洁、污染的道路要分开

·沐浴更衣室(消毒池)

·规划设计合理的办公室

·袋装料的单独贮料区

·用于储存药物和疫苗的冰箱

·警报设备

·处理紧急情况的应急发电机

·尸体消毁区

 

表3.1种猪场的场地规划

 

 

 

生产母猪数

 

 

 

80

100

12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750

1000

 

 

 

产仔

窝数/周

 

 

 

3.5

4.4

5.3

6.6

8.8

11.0

13.3

17.8

22.1

33.2

44.2

每周每区的产仔情况

 

 

 

22kg

以上的

保育猪

舍数目

 

 

 

22

28

33

42

56

69

84

112

138

208

277

断奶时没有转走的仔猪

断奶时已

转走的仔猪

 

母猪舍数目

产房数

产房大小

产房数

产房大小

保育舍数目

保育舍大小

配种舍

 

6

8

9

12

15

19

23

31

38

56

76

刚配完种母猪

 

16

20

24

31

40

50

60

81

101

151

202

妊娠

母猪

41

51

61

77

102

128

153

204

255

382

510

总数

 

 

63

79

94

120

157

197

236

316

394

589

788

11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21

28

4

4

5

6

8

10

12

16

20

20

20

6

7

7

7

7

7

7

7

7

11

15

4

4

5

2

8

10

12

16

20

20

20

6

7

7

7

7

7

7

7

7

11

14

40

40

50

60

80

100

120

160

200

200

200

 

表3.2猪舍地面与猪舍空间利用

 

猪舍种类                       地面面积                           空间利用

                                     ㎡/头                                  m³

产房(每头)                           4                                      10~15

断奶仔猪(25㎏)                      0.3                                     1

妊娠母猪                                     -                                      ±10

后备母猪(每栏最多10头)0.9                                     2.5-3.0

育成猪(50㎏以下)                  0.4                                     2~2.5

育成猪(50㎏以上)                  0.7                                     2.5~3.0

种公猪(欧洲标准)           6.0                                      3.0

 

3.2气候

3.2.1概述

周围环境的气候对于猪的福利和健康有着很大影响。

日龄较小,较高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低于正常标准(饲养条件,健康),这些都是导致猪对气候敏感的原因。

 

气候的决定性因素:

-温度

-空气湿度

-内部空气组成

-猪舍空间

-光照

-灰尘、苍蝇等

关于猪场环境气候标准,将在本章篇末列表说明。

 

除了以上因素,总体环境的质量取决于:

通风、供热、猪场布局与管理。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猪舍,其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3.2.2影响气候的因素

A:

温度(表3.3与3.4)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每个猪舍放一个温度计(能读出最低和最高温度),每天记录一次。

温度过低造成的影响:

·相对于正常水平,采食量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由于更多的能量用来维持正常体温,导致生产速度下降。

·个别仔猪不能够有效的调节自身体温,导致发抖或死亡。

·猪只的整体抗病能力下降。

温度过高造成的影响:

·采食量和生长速度下降

·仔猪离开巢箱,增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