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689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docx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商不变规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5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

教材通过信息窗5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关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方法和过程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规律性,总结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商不变规律。

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五、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运用猜想验证的教学思维方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规律,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出一组商都是3的计算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说出答案后,再让学生观察说出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都是3。

这时反问学生为什么商一样,而被除数和除数却不同呢?

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

(揭示课题并板书商不变,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以图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会提出:

联合收割机每小时收小麦多少吨?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让学生独立完成事先发给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

(出示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给出要求:

请同学们先独自完成表格第1、2两项。

  1、填表格

  2、把算式写出来

  工作总量(吨)12244896192

  时间(时)2481632

  每小时收割的数量(吨)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汇报表格。

  先让学生说出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数量关系并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算式,先独立思考,再写出自己的发现。

  当学生们把发现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汇报交流,质疑释惑: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从上往下看)

  学生会说出:

被除数和除数时乘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全部演示出来。

当学生理解后,利用表格让学生分析被除数12是如何变成48的,除数2是如何变成8的,学生会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而商不变。

可再举例验证,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或其他的数,而商不变。

  这时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从下往上看)学生会举例说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也要全部演示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这时在板书处加上(或除以)

  4、验证理解。

  根据上面的板书内容,老师反问学生: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学生会答:

  老师说: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会答出:

商不变规律

  然后课件显示四道判断题,让学生做。

  第一道(48×5)÷(12×5)=4这是对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不变,体现商不变规律。

第二道(48÷6)÷(12×6)=4是错的,被除数除以6而除数乘6,没体现同时。

第三道(48×3)÷(12×4)=4也是错的,因为乘的数不相同。

第四道(48×0)÷(12×0)=4也是错的。

因为0乘任何数都是0,且0不能做除数,否则无意义。

  [在这里一是让学生体会“同时”和“相同”。

二是让学生明白(0除外)]

  然后板书处加上(0除外)。

  (四)、全课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答出自已学会了什么?

[可把课堂总结的规律尽快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五)、巩固练习:

围绕商不变规律设计[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规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七、八、说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说课完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2、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人教版的新教材都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

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例3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材借助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

  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会出现教材上的女孩子一样,认为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就是19×4=76个棋子,而忽略了角上的棋子算重复了。

  教材用直观图的形式展示了两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

先看上下两个边,每边是19个棋子,然后再看左右两边,由于上下两边已经包括了两个端点,所以左右两边每边都少了2个棋子,只有17个,把四边上的棋子加起来就可得到最外层总共的棋子数。

另一种想法是:

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正好都是18个棋子,18×4=72得出结果。

接下来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开阔思路,找到自己的方法。

教材这里没有给出解决关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规律,而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如果学生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例如,围棋盘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最外层每边有18个间隔,最外层总共摆放的棋子数是18×4=72。

  3、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4、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教师从围棋的棋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颗棋子、5颗棋子、6颗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围棋和方格纸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讨论汇报。

让学生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正确,教师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学习、吸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练习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并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让同学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围棋知识,教师提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场特殊的围棋比赛。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教师巧妙地设置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教师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让学生说说“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颗棋子。

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学生口答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9颗、8颗、12颗。

教师课件演示,确定正确答案。

  接着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又会出现多种数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并随时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上边和下边各3颗,左右两边还有2颗)

  3×3-1=8(一共有9个交叉点,中间一个点没有摆)

  2×4=8(2颗2颗数)

  直接点数

  ……

  2.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课件出示每边放5颗棋子的格子图,四人小组动手摆一摆,摆完后小组讨论一下数的方法。

小组汇报时着重请学生说出数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次,学生数的方法会比第一次多很多,所以要请学生说清数的方法,必要时还要演示一下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5×2+3×2=16(上边和下边各5颗,左右两边各3颗)

  5×5-3×3=16(假设全部摆满,一共是5×5=25颗,实际上中间9颗没有摆,去掉9颗)

  4×4=16(每边只数一个角上的棋子,另一个角上的棋子放到另一边去数)这时可以有的同学一下不理解,请这位同学来演示数的方法,数一遍给大家看。

  4×5-4=16(4个角上的棋子重复数了一次,所以要去掉4颗)

  3×4+4=16(4个角上的全部不数,每边是3颗,再加上4个角上4颗)

  ……

  数的方法很多,但有的方法算起来很麻烦,所以要让学生在比较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6粒棋子的方法。

  这时学生已经有了摆和数的经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并写出算式。

汇报时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最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发展。

  三、总结规律

  

(1)根据板书,请学生试着总结数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2)根据规律计算:

如果最外层每边放10颗、18颗、19颗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规律,独立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4)运用规律口答: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5)拓展思维:

如果一个三角形,怎么算?

一个五边形呢?

(集体口答)

  设计意图:

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第121页第三题。

  为迎接元旦,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

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9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这一题的第一个问题与例题相同,只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问题,即求整个方阵的总人数,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

  2.请你思考:

  元旦即将来临,四

(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

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这题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上当,把它当成用规律进行计算。

这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这题知道了正方形四边上的总人数,求每边有几个学生,是例题的逆向思考的题目,所以要在学生充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完成。

学生计算后请12名学生在教室里围一围。

  4.请你设计:

  学校为了庆祝元旦,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

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

整个练习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

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

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

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

0。

l米、0。

10米、0。

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

“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

”说着拿回了标有“0。

100米”的袋子。

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

“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

”悟空笑了笑说:

“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

”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

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

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2、教学例1

  

(1)课件演示0。

1米、0。

10米、0。

100米。

  ①0。

1米、0。

10米、0。

100米分别可以写成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②用分数又怎样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汇报得出:

(师板书)

  ①0。

1米是1/10米→1分米

  0。

10米是10/100米→10厘米

  0。

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

1米、0。

10米、0。

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长度。

(课件出示)

  又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

1米=0。

10米=0。

100米(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

l米、0。

10米、0。

100米”出发研究问题。

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3)观察得小数的性质

  ①这三个数从左往右有什么变化?

(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这三个数从右往左有什么变化?

(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点题)

  呼应课始,揭示奥秘:

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

“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4)练习:

(课件出示)

  ①辨别下面各数中的“0”,哪些“0”是属于小数末尾的“0”(按数位说)

  0。

0800。

60300500。

00000

  ②58页做一做(出示课件)(学生先在书上练,再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通过看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小数性质的应用: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时要把某些小数化简,有时则要把某些小数改写成含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怎样才能满足这些需要呢?

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做下面两道题:

  1、教学例2:

化简下面的小数

  0。

70=105。

0900=10。

000=

  练一练:

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页做一做1

  2、教学例3: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

2=4。

08=3=

  (注意:

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练一练、59页做一做2

  六、探究练习

  1、0。

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变化吗?

  4。

08去掉0会怎样?

  0。

31可以填0吗?

  2、小结:

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数的末尾。

  七、巩固练习

  1、64页1题。

(出示课件)

  2、判断理解:

(“末尾”能否说成“小数点的后面”)

  ①把0。

500。

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

  ②在5。

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

  ③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

  3、64页第3题。

(课本练习)

  八、拓展练习。

  1、你能在下面三个数中各点一个小数点使它们相等吗?

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

  602060260200

  2、试试看你能写几个与30。

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

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为探究和提炼改写规定小数部分位数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为各个能力阶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

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九、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十、作业布置

  1、化简下列小数

  0。

5025。

3000。

0090108。

0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按要求改写下列小数。

  1。

5改写成两位小数是______

  29。

5改写成三位小数是_____

  8。

0改写成三位小数是______

  0。

400改写成一位小数是______

  12改写成四位小数是______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性质的简单的设想,有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四年级《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

由于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认识方程的主要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因此,我设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过程方法目标:

  ①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②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