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793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中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研究报告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课题组

纳溪区新乐镇初级中学《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从2011年3月开始研究,2011年12月被纳溪区教育局命名为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新乐中学承担此项任务,课题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至2014年12月,已按计划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现就课题的提出、设计与界定、研究的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本研究报告。

一、课题缘由: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音乐课堂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这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来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美术可因其自身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若能发挥这种优势,把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同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象、思维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对于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以,在美术教学改革中,最大的改革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来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根据《新课程标准》特提出课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江泽民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创新精神更加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因此,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

而美术教学过程不同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新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一种可能。

当然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育认为:

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

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

创新就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指出:

“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

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二)更新教学方法,把枯燥与创新形成对比,彰显魅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作为一线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积极动脑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浓厚的兴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敏锐的观察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丰富的联想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独特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大胆的想象是创新能力的翅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创新精神更加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因此,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

而艺术教学过程不同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新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艺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一种可能。

当然这首先要求艺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育认为:

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

本课题的研究为农村初中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出一条科学的道路和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与界定

(1)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理念,创新是一个外来词,它含三层意思。

①前所未有的。

②重新组合的。

③再次发现的。

(2)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①创新精神:

精神的意义非常广泛,但在个体层面上通常指动机、勇气、情绪、态度、倾向、心理状态、智慧等。

由此推之,学生创新精神基本内容包括与发现新关系相关的学生的动机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

②创新能力:

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能力含以下五个方面:

⑴批判性思维能力。

⑵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学习能力。

⑷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国际竞争能力。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具有:

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和想象力等特征。

③创新人格。

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综合表现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做人的意向和意志方向。

艺术创新教育,旨在运用创新与创造的特征,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在的火花,发展智力,启迪思想,发展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目标与假设

(一)探索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艺术教学的操作模式。

在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现代音乐、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艺术的特点,在总结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炼出艺术创新教学的一般操作方式,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艺术教学模式。

(二)创设学生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条件研究。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三)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重点训练学生在兴趣、观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艺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措施和方法。

2.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措施和方法。

3.构建中小学生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4.艺术教育创新能力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

(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教学反思法、行动研究法。

总体采用行动研究策略,具体采用总体设计,互相协调,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发展。

(1)文献研究法

结合学科特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对象进行“自主程度”和“创新能力”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效果问卷调查和组织专家对教学效果全面评估。

(3)实验研究法

各年级选择2个班开展实验研究。

如1年级1、2班和8年级1、4班双方选择相同的教材,教学时数相等。

实验班采用音乐新模式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照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按以前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旧模式进行教学。

(4)教学反思法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5)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与方法:

音乐方面的措施与方法

策略之一: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

教学方法的改变,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之一。

1、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理论的根本特点是先试后教、先练后讲,这正切合了小学生对新事物因好奇而产生探索动机这一心理特点。

针对这个原理,在教学中,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探索教学新途径,改变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怀着尝试的心情,在课堂上多次引入尝试教学法,使得学生在音乐课上表现出了新的面貌:

由被动变主动,由沉默变活跃……。

回顾过去,我们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谱、打节奏……可他们总是似懂非懂。

而现在,我们感到轻松多了,学生也似乎聪明多了。

为此,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经常尝试“放手”:

当出现一首新歌时,我们总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歌曲情绪,自己体会歌曲内涵,自己分析歌曲结构,自己听琴、听录音学唱,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处理歌曲……,我们只是指导性、方向性地给予帮助和组织整个过程。

通过尝试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问题式教学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观察到,人是靠接触自然和亲身实践来认识世界和获得概念的。

因此,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于是便产生了“问题式”教学方式的精神,认为人可以在别人的诱导下,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从而得出科学的概念和结论。

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法

创设一个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学习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适合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领悟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表现欲望。

在学习不同的课程内容时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讲述生动的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及情趣盎然的表演,利用图画、音像创设情境,甚至于用实打实的场景模仿等。

我教《龟兔赛跑》这一欣赏课时,就曾用过这种方法。

那是复听《龟兔赛跑》后进行的音乐表演课,由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裁判、兔子、乌龟,其它同学装扮大森林。

音乐一响起,全班同学纷纷用花、树枝、动物头饰搭场景,班组一下子成了美丽的大森林,随着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不时掀起高潮……。

短短一堂课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欢乐与深思却牢牢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4、体验式教学法

奥尔夫曾说过:

“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如果说发展兴趣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那么,引导体验则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创设的美好心境,使其在良好的音乐环境里用心去感悟音乐。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别人告诉你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恐怕很少会忘记,甚至还会记忆深刻,这就是体验式的特点与优势。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体验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机会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来,这样的音乐教学模式,会很好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策略之二:

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搭设创新的支点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想象、萌发创新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萌发创新灵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

“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

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

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想象音乐中塑造的形象,让音乐形象在脑中再造,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尝试教学的主题思想、无疑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即先练一练。

这是一种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发现式教学,这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暗示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进攻性地去探索、寻找、发现知识,增长智慧。

尝试教学正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看的条件、想的时间、说的机会、练的空间,正由于尝试教学法的“给”,学生就有条件、时间、机会、空间去探索难点、解决问题、改正错误。

回顾过去,学生听到“视唱”就唉声叹气,因为我们总是说音没唱准,节奏不对,声音象

“没长整齐的稻草”。

现在,我们给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学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借助琴声自学,有的互相倾听,效果确实比我们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效。

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识谱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例如在一年级《过新年》的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学中,我们通过创设“过新年”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乐器和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行了过年大联欢的教学活动。

首先,学生通过对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过年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次,我们又带了许多红绸和乐器,使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

然后,我们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

在这节课中我们把享受音乐的乐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想象和创新能力。

我们也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做动作,即面向到全体又兼顾到个别。

孩子们在这一节课中通过个体的差异,进行了带、帮、学的合作交流,让有特长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也使其他的学生有了参与和创造的机会,每个人都动了起来。

有的孩子自己创编了热闹的节奏;有的孩子创编了舞蹈;有的孩子画了一幅美丽的画;有的孩子剪了窗花;有的孩子学起了鞭炮声;有的同学竟然想到了包饺子。

看到孩子们的创新,我们非常感动。

这样孩子们在创造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大联欢。

另外,我们还通过在学校中组织多方面的活动(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等)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让部分特长生有进一步表现的空间,对音乐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创新。

2、体会创新的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

”由于音乐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

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

策略之三:

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教学以唱、演奏为基本手段,故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

自觉活动,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

教师应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主体学习,通过实践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面向全体,因人制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每一名学生都是我们的教育主体。

但面对不同的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步发展,并逐步缩小差距。

(1)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快、反应敏捷的学生,教师应尽量去挖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允许模仿别人,重复别人,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对正确的加以肯定,不准确的加以引导和指正,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来表现自己,以激发出他们更多的闪光点。

进行创编性练习时,可以给他们适当多提要求,多留一些课外作业。

(2)对于其他学生,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他们创造的积极性,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如创编节奏时,可以多找几名学生把自己编出的节奏拍击出来,其他人模奏。

创编律动或歌表演时,可以让表演好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并鼓励更多的人进行表演。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竞争意识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在有趣的节奏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节奏好比音乐作品的骨架,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准确的音符时值概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1)重视体感,表现节奏。

对音符时值的概念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教师应让学生利用“身体”这副“最妙的乐器”来表现节奏。

如果教师方法得当,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节奏问题的方式:

由老师拍击出几个小节节奏,学生就要回答几个小节不同的节奏,要求是拍数相同。

如:

(问)××|×××|,(答)×××|××|或××|×-|。

(拍手)(拍手)(踏脚)(拍手)(拍手)(拍腿)

作出示范后,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节奏或用身体的不同动作来回答。

因为这种活动学生很感兴趣,所以他们的思维会非常活跃,能想出多种回答方式,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创造精神的体现。

在个别回答时,应提醒学生不模仿他人,只要别人做过的,你最好不做。

对那些回答有新意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师的问也要多变换方式,给学生某种启发,还可以由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之间的节奏问答等,从而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即创造性思维。

也可以结合器乐教学进行节奏即兴问答。

如:

问:

××××|××|(双响筒),答:

××|××|(木鱼),

或×-|×-|(碰钟);教师问:

12|321|1232|2-|,

(唱)竖笛竖笛我的好朋友,

学生用竖笛答:

12|321|1232|1-||

节奏问答的方式很多,需要教师多动脑,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到极点,才能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节奏创编活动。

①节奏组合。

方法是先把各种节奏型写在几张大卡片上,通过不断变幻位置组成多种节奏,让学生读或拍击准确。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各条节奏并总结规律:

密集节奏应与松散节奏穿插使用,长音放在结尾有结束感。

当学生理解了这些原则后,让学生通过摆卡片的方式进行创编。

或每人编几条节奏,不要死规定几小节,让其自由发挥。

最后进行节奏接龙,让学生觉得音乐创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②音乐游戏。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创编,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特征,是寓教于乐原则的充分体现。

如音乐游戏《座位组合》,它巧妙将音符的时值与坐位上坐几个人相对应;一张椅子坐一人表示四分音符,一张椅子坐二人表示两个八分音符,两张椅子坐一人表示二分音符,把抽象的时值比例从视觉上形象比,具体化。

让学生通过摆人数来表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它比单纯地让学生写出来要有趣得多,学生会在愉悦的心情下创编出很多不同的节奏。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妙的方法。

③语言节奏组合。

教师先举出几个例句,把生活化的语言有节奏地说出来。

引发学生的创编兴趣。

如:

“×××|××|××××|×××|”,

二三班同学人人争当好学生。

“×××××|×××|××××|×××|”,

青青的杨柳随风飘,小朋友们把舞跳。

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创编活动。

先给出节奏,教师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身边的人、物、事,按节奏说出来,学生能编出许多句来。

然后再练习自由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比一比谁编的节奏美、语言美。

最后,还可以进行有趣的音乐造句。

首先让学生模拟出自然界中有节奏的声音,然后用音乐的语言表示出来。

如:

××××|××|××.××.|×0|,

我的小汽车呀嘀嘀嘀嘀叫。

××××|×-|×-|

小猫小猫喵喵。

就这样,把生活中的语言转化成了音乐的语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只要教师多引导,学生肯定会创编出丰富的音乐语言。

3、在创编优美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编表演动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进而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在创编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表现力。

一般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1)教给学生一些舞蹈的基本动作,作为创编的源泉,如动作的基本方向、站立姿势、手臂和脚的基本动作、一些民族舞蹈的最基本的动作等。

(2)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速度、情绪、节奏和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告诉学生动作要有美感,要与音乐吻合。

教学中最好用情境教学法:

在创编之前学生应已初步了解了作品,然后通过挂图片、打幻灯、放录像等方法创设出与乐曲意境一致的环境、氛围,在音乐声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创造灵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3)对于那些节奏感强、动作优美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今天我上台”或“小小表演家”等形式让他到台上表演,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去表演、去创造。

还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