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661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第三册识字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册:

识字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识字

(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育:

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

板书设计:

秋天的词语

(在一棵树上贴上秋天的词语)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的感情。

发展: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感悟词语的意思。

2.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秋天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

1.出示课件:

秋天到了。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

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

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

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

(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

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

4.师抽读字卡,全班学生抢读。

(师随机指出“笼”和“粱”分别在“灯笼”和“高粱”一词中读轻声。

5.生字认得这么棒,相信大家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

(课件出示“波、浪、灯、作”)我们今天要写的这四个字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

请看老师写一遍。

(师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6.摆好姿势,大家也来把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吧!

7.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

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1)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2)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快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呢?

指名学生加动作读。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5.大家读得真美!

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是谁创造出来的?

6.生:

勤劳的人们对勤劳的人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两句话读时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读出秋天来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问号的语气。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

(生:

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

(生:

把课文背下来)

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

建议大家:

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五、感情朗读。

六、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

2.生回答后,出示:

“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六、布置实践活动

1.作者喜欢秋天,因此写了这篇优美的课文。

现在这个机会也摆在我们面前,你想怎么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呢?

(生:

我想画一幅画;我想捡一些落叶来做贴画;我想写一首诗……)

2.下节课我们一起办个小小的“我爱秋天”的展览会吧!

板书设计:

梨树金黄的灯笼

苹果红红的脸颊好像图画

秋天

稻海金色的波浪

一样美丽

高粱燃烧的火把

2.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会认:

陡、峭、臂。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热爱祖国的大山大河。

发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记忆字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并讲解:

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一大景观——奇石,教师接着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

为了让同学们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想帮助,解决认字的问题。

如果仍然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教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

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进一步。

神奇:

非常奇妙。

陡峭:

山势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

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带田格的“滚”字。

(2)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滚”字:

三点水旁的“提”写得不要太平,在横中线上收笔。

右半部分的“点横”和“公”字要写在横中线上。

下面的笔画是:

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与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独立书写这个字,每字写一遍。

(6)同桌同学互查,相互纠正。

(7)展示评议。

5.其他生字由于笔画少,不是很难,学生把每个生字独立写一遍。

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6.展示评议,比比谁写得最好。

三、初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

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段)

2.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3、教师走下去收集问题。

四、复习巩固:

1.看词语,找出生字卡片,补充完整:

*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

*仙人(指)路

2、读词大比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看电脑随机出示词语看谁读的准确。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抄写词语:

神奇风景区弹琴名字翻滚著名巨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教师:

这节课我邀请同学们当小导游,结合画面、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黄山,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看看谁是:

最佳小导游。

下面我们先练习练习怎样概括地介绍景点。

1、教师请学生当小导游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2、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语气。

谈谈读后的感觉。

3、进行朗读展示。

4、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介绍,指名介绍,大家评议。

二、抓住重点进行介绍,深入理解。

同学们知道先从整体进行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奇石真是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们练习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点进行介绍。

1.自己读课文,找找描写黄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体介绍了哪些奇石,边读边在书中画一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说的及时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在小组内讨论:

这些奇石为什么有这样的名字?

(对照课文插图,进一步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

4、自己练习借助插图介绍其中的一个奇石。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三、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在介绍时还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语言,做到绘声绘色,用你的语言去吸引游客。

1、黄山奇石生动有趣,你们能有语气地读出来吗?

自己试试。

2、教师也想读读行吗?

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以小组为单位读读。

四、启发想像,练习讲解。

课文的结尾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同学们请你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的样子,动笔画一画;

让学生结合手中的画用自己的话介绍。

师:

黄山风景区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结合图片,仔细观察,大胆想像,根据奇石的样子起名字,给大家介绍。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五、推选小导游进行介绍,评选最佳导游。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结合一处奇石景点进行介绍。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竞赛。

1、进行现场讲解。

2、组织大家评议。

3、颁发小导游资格证。

六.教师总结:

通过大家生动、形象的介绍,我们知道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有趣的奇石、怪石。

黄山是天造地设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温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觉得来到了天上人间。

同学们,希望你们前去游览,感受黄山的美丽神奇!

板书设计:

2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奇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3.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教学要求:

(一)教养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用“已经”、“准备”造句。

2.理解诗句。

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育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蒲公英、苍耳、豌豆的抽拉幻灯片。

蒲公英、苍耳、豌豆的植物图片(注:

豌豆图片中豆荚制成双层活动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

(板书课题:

24.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歌总共有几小节?

(开火车检查读书情况,请学生读课后第一题的第一问,其余人边听边带着这个问题思考)

读后,看“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

(出示小黑板:

课后第三题的三个句子,指读回答并随手注音)

①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②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③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回答: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

(贴植物图)

2.指读课后第一题的第二问(板书:

传播种子)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

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①指读,思考:

有几句话?

每句讲了什么?

②第一句讲了什么?

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

如:

“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

(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

(成熟了)

“四海为家”:

“四海”指到处。

为什么到处是家?

引出这里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到处是它们的家。

(板书:

四海为家)

③指导读第一句话。

到处生根发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对植物的种子来说是多么自豪的事,这一句要读出自豪感;而和妈妈告别,要读出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

齐读第一句话。

④第二句讲了什么?

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

如:

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

这里是指种子出差、探亲、游览去了吗?

(被传播出去)好像和我们旅行一样。

还回来吗?

(不回来。

)它将——(四海为家)(师指黑板上的“四海为家”,再次回扣这个重点词)

⑤指导读第二句话。

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

学生自由试读并齐读检查。

植物要旅行(师指板书中的“传播种子”)靠的是什么办法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后面几小节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2.教学第二节。

①出示思考题,师范读第二节,学生边听边思考:

②学生回答问题1后能指出黑板上所贴的蒲公英图片。

③学生回答问题2(这种植物的种子长着小绒毛)。

追问:

小绒毛对它有什么帮助呢?

(师手捧一些蒲公英种子形状的纸样)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师吹纸样,纸样纷纷扬扬地飘起,落下)蒲公英的种子就像一个个什么?

(实际演示法理解“降落伞”)这样它就可以靠绒毛的帮助到处随风飘扬。

④学生回答问题3(靠风来传播种子)。

请学生从第二节中找出自己回答的依据是第二小节的第二句,师用蓝粉笔画(风)并说:

乘风旅行多舒服呀!

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诵第二节,请学生看幻灯看看蒲公英是怎样乘风旅行的。

采用幻灯演示理解“纷纷”的意思,并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的意思在蒲公英图片旁贴出四、五个蒲公英种子的纸样,从贴的过程中领悟到时间的连续性。

④师小结:

蒲公英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红粉笔板书:

风)

⑤指导朗读。

(个人读、自由读)

指导:

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

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

“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一些。

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评议时可针对优缺点进行学读(学读得好的句子)、改读(纠正处理不当的句子)、比读(读认为自己比别人读得还要好的句子)。

⑥总结:

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①指导学生按第二节的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

②学生逐题回答问题,引导理解“带刺的铠甲”,演示图片或幻灯片。

回答问题1后能指出所贴的苍耳图片。

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

(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

(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时采用画图法理解“山洼”的意思(山间低洼的地方)画:

山洼的模样并演示抽拉幻灯片,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苍耳是怎样去田野、山洼旅行的。

之后拿出小兔子图片经过苍耳图片,摘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贴于黑板上,边贴边说:

它靠动物的走动,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被传播到哪儿,就可以——(四海为家),再次回扣重点词语。

③学生小结:

苍耳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红粉笔板书:

动物)

④朗读评议。

4.自学第四节。

①自读、思考、阅读思考题。

②学生逐题汇报自学情况,演示活动图片理解“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并演示抽拉幻灯片。

回答问题1后能指出所贴的豌豆图片。

回答问题2时从豌豆图片中指出“豆荚”,并出示豌豆的种子纸样。

回答问题3时演示幻灯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之后理解“蹦着跳着”。

师述“晒在太阳底下”的同时画太阳的模样。

师述:

“啪的一声”,生接读:

“豆荚炸开”;师打开活动豆荚图片,师述“孩子们——”,生接读:

“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师拿出豆荚中的种子纸样贴于黑板上,再次看抽拉幻灯片,明白这是指被弹射出去。

③学生小结:

豌豆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板书,红粉笔写:

太阳)

④学生朗读、评议。

⑤总结:

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6.阅读第五节。

①围绕第一句启发学生谈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②理解第二句中的“那里”、“它”、“观察”等词语。

思考:

怎样才能得到许多知识?

四、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

这些植物如果离开了外界这个条件(师指板书中的风、动物、太阳),能传播种子吗?

(不能)有的要靠风,有的要靠动物,有的要靠太阳,还有的靠别的条件来传播种子。

正是这样,植物的种子才能四海为家(再次回扣重点词语)。

三、巩固练习:

蒲公英靠()传播种子。

苍耳靠()传播种子。

豌豆靠()传播种子。

第二课时

一、在语境中认读生词。

1.在课文中勾画生词并熟读:

植物、旅行、准备、降落伞、乘风、苍耳、晒、知识2.出示生词卡片打乱认读。

正音指导:

哪个生字易读错?

“乘”是后鼻音。

“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晒”易读成平舌音,应是翘舌音。

二、学生汇报预习自学的生字:

植、晒、识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学生字的方法。

(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

3.扩词(第一个必是书上的词,第二个、第三个自己组词)并领读。

4.找形近字并组词。

5.谈自学生字过程中易错处(音、形)。

汇报中的指点:

“晒”的部首是“日”,不是“口”。

追问:

为什么是日字旁呢?

三、课堂自学生字:

“降”、“备”(要求同上)。

汇报中的指导:

“降”:

1.第一、七笔分别是什么?

不要将第七笔拆成两笔写。

2.观察田字格中的“降”,汇报写法,写字头。

“备”:

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

造句内容提示:

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样准备干什么。

四、师重点指导书写:

“旅”、“乘”(要求同上)。

“旅”:

1.在旅的音节旁板书出:

“l[”,比较l(、l]的不同之处,注意韵母。

2.它右边的笔顺易错,书空。

3.找和旅有相似处的熟字(派、旗)。

4.观察田字格中旅字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左窄右宽)汇报写法,写字头。

“乘”:

1.查什么部?

当堂查阅字典(查禾部)。

遮住“禾”,让生观察是什么字?

(北)记忆字形。

2.指导笔顺(将“禾”拆成两次写完,先写“千”,再写“北”字,最后写撇和捺)

3.观察田字格中的“乘”,汇报写法,写字头。

五、复习巩固。

今天学了哪些生字?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

上下结构的实有哪些?

表示动作的词有哪些?

(备、隆、乘、晒、识)学了哪些生词?

指读课后第二题的词语(出示)。

形近字组词口头练习(同桌中的甲生任意说今天所学的某个生字并组词,要求乙生说出它的形近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降落伞:

风吹

苍耳铠甲:

动物的皮毛

豌豆豆荚:

太阳晒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育: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发展:

培养、发展学生的朗诵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境。

三、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然后说说怎么记住生字。

2.学生开火车认读二会字和四会字。

3.在书上写一写生字。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山行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发展:

培养、发展学生的朗诵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境。

教(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

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

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

(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

(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

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