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875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docx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

雾凇教学设计(共3篇)

第1篇: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新平县第二小学

缪雨宏

教学目标:

1、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3、通过朗读交流,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课。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严寒的季节里,走进吉林,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雾凇。

(板书:

23雾凇

齐读课题)。

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今天,就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吉林,去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

请同学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出发。

好了,吉林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一起来欣赏雾凇奇观。

(出示课件:

雾凇图)这一次吉林观雾凇之旅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一)品析

一、三自然段,感悟雾凇之奇美。

1、欣赏雾凇奇观。

(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要求:

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交流: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

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

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1)谁来读读,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雾凇的?

(学生读句子)

(2)课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①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指名说,老师在课件上把“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点上其它色。

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刚才的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谁来读这两个词语?

(指名个别读。

④你读得真美!

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

自己先练练。

1

⑤谁来试试?

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

)(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

评读,男女生赛读。

(3)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板书:

奇观)谁知道“奇观”是什么意思?

(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奇观”在本课中是说——(雾凇是雄伟美丽而有罕见的景象。

)谁来把句子读一读?

读出你的理解。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美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

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如:

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几组雾凇姿态的画面)

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姿态?

它们像什么?

(交流。

这里老师只是出示了几幅图片,其实雾凇还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请你再想像一下,雾凇还会像什么?

(再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

(课件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

(2)难怪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课件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②你们见过梨花吗?

什么颜色?

(洁白、雪白)

联系课文想想:

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比喻雾凇)

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看课本读,注意姿势)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了解雾凇之成因。

过渡:

大家不是还想知道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课件出示: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2

板书: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

————

雾凇

(饱和)

遇冷

2、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带着问题,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学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2)划出有关句子。

(3)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4)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出示: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齐读。

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

(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5)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课件出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

小结:

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请在“慢慢地”“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词语下加圆点)“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

(样子轻,悄无声息)女生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

(雾气不断,逐步结成)男生读句。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

(个别读,评读。

)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齐读)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引读:

最初______,逐渐变成______,最后___________。

(齐读)

3、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

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

(渗透习作方法指导)

三、拓展泛读,启思归疑。

1、过渡:

三九寒天,雾凇就这样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吧。

2、课件出示:

雾凇的全景,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此时此刻——(课件出示):

3

假如我是小导游,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画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诗人,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歌唱家,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4、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结合课文,给吉林雾凇写一份导游词。

2、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

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八、板书设计:

23雾凇

凝结

洁白晶莹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银光闪烁

(饱和)遇冷

千姿百态

奇观

第2篇: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有关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复习回顾:

课文都写了些什么?

(课件1)

2、明确学习目标(课件2)

二、学习第

一、三自然段,精读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师: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吉林雾凇,板书“雾凇”请看大屏幕(课件3)老师有个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洁白晶莹晶莹夺目、晶莹剔透、银光闪烁、冰天雪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美不胜收、洁白无瑕、人间仙境、粉装玉砌、琼枝玉树„„)

2、是啊,多美的雾凇啊!

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雾凇的美的?

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1a、指名说,老师在课件4“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b、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

(指名个别读。

)c、你读得真美!

(课件5)回到句子中,你们能把雾凇的美丽读出来吗?

自己先练练。

d、师范读,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谁来试试?

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真好!

)(谁也能像他读得这么美?

2—3人朗读,评读,赛读。

(3)雾凇不但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是绵延了十里江堤,难怪作者要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板书:

奇观)

3、课文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1)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课件6)出示:

千姿百态(齐读)

“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交流:

想像一下,雾凇有哪些姿态?

它们像什么?

(交流。

)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把刚才同学讲的连起来说。

(课件7出示):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2)吉林雾凇真是千姿百态。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指名说,(课件8)出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联系课文想想:

这里的“梨花”

2比喻什么呢?

(比喻雾凇)③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谁来情不自禁地赞叹?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9出示第三段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雾凇奇观,它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而且千姿百态,那大家知道这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课件10)出示: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严寒季节、饱和水汽、遇冷凝结)

2、齐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3、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根据你们提出的问题,按照雾凇形成的先后顺序,我们把主要问题归纳如下(课件11出示):

①雾凇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②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④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小组合作划出有关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5、交流汇报,指导朗读,体会雾凇的形成。

(1)雾气是在什么季节形成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3或“严寒季节”。

(2)松花江上为什么有雾气?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齐读。

(3)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课件13出示:

每当夜幕降临、、树影模糊了。

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

(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涌向、笼罩、淹没、模糊)再齐读这句话,体会雾气的浓。

(4)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课件12出示)这蒸腾的雾气、、镀上了白银。

再读这句话,想一想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

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什么?

(样子轻,悄无声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

(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5)请你选择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来写一句话。

(课件14)

(6)齐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雾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

)课文中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4(课件15出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请你慢点、再慢点,轻点、再轻点,细细地多读几遍这句话,用心体会雾凇的形成。

(个别读,评读。

(7)这些词和句子告诉了我们雾凇是那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课文中有一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课件16逐步出示)像银线、银条儿、银松雪柳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雾凇的样子。

齐读。

6、作者观察得多细致、多耐心啊!

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地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

当他发现了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心情怎样?

(惊奇、兴奋)让我们带着喜悦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23记忆小能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两岸,()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

()灯光、树影模糊了。

这蒸腾的雾气,(),(),()给松针、柳树镀上了()。

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十里长堤全都是()了。

四、拓展延伸

过渡:

(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1998年他又赋词曰: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

5春。

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五、总结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课雾凇形成过程的写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写一段话。

现在,已进入冬天,多数的早晨都有浓雾。

请你认真观察清晨的景色,写一写浓雾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八、板书设计:

23.雾凇

奇观

雾凇的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

雾凇的形成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第3篇:

《雾凇》教学设计

《雾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教学和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学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介绍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

(同学们,在我国这块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四大自然奇观:

它们是:

长江的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素有“山水画廊”的美誉,以雄、秀、险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云南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全国,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撒尼土著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5A级景区。

桂林山水:

它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主要特色,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接下来,就到“吉林雾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雾凇”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学生板书“雾凇”二字,记一记“雾”字,在汉语拼音本上写三个“雾”。

再用电子白板找出“凇”字,结合解释以及字形去揣摩“雾凇”的含义。

2、欣赏美丽的雾凇。

3、看到这些美丽的雾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4、出示文中描写雾凇的词语: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千姿百态琼枝玉树霜花缀满

5、再出描写雾凇形成的词语:

弥漫缭绕蒸腾笼罩淹没模糊凝结

6、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文是怎样写雾凇的?

请哪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同学传授读得好的经验或者互相点评朗读。

8、指名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表)

(三)咀嚼词句品味奇美

1、课文是怎样描写雾凇的奇特美丽的呢?

请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把它画下来。

2、交流句子。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请用你发现的眼睛找一找,这句话写出了雾凇的哪些特点?

(颜色白而美、数量多、)

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十里长堤”“缀满”,读出白美、多的特点。

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朗读。

雾凇是在哪个季节出现的呢?

(冬季)课文的哪个句子向我们透露了这个信息?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解释“三九”,背诵《数九歌》。

(课件:

出示第二句—重点词加点—出示第一句—出示《数九歌》—出示第三句)引读第二句、第三句,齐读第一段。

(还有哪一句也是描写雾凇的美丽奇特的呢?

(2)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2这句话又写出了雾凇的什么特点?

(姿态多,壮观美)从哪些词语看出?

(“千姿百态”“千树万树”“琼枝玉树”)

什么是“琼枝玉树”?

(本指美玉做的树干和树枝,本课指松花江两岸的树一片银白,晶莹美丽。

谁能读出雾凇的多和美呢?

指出文的诗句,说说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引用诗句)出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整首诗朗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简单理解这句诗用在这里的妙处。

(体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壮观美丽。

在吉林,有句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早晨是看雾凇的最好时间)因此课文最后一段说——“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齐读最后一段。

(四)赞叹雾凇探究形成

1、课文学习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吉林的雾凇的确太美了,难怪我们的江主席来到这里,也忍不住写下了这样的赞诗: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

让我们也来借主席的诗称赞一下吉林的雾凇吧!

3、同学们,吉林的雾凇如此神奇美丽,许多人都慕名来观看,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4、谁来说一说,它是怎样形成的?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5、指名读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6、形成雾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7、教学“凝”字。

识记、书写。

8、过于饱和的水汽、冷空气又来自哪里呢?

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下节课,我们3继续来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

(五)布置作业

洁白晶莹

23、雾凇

晶莹闪烁

水汽——遇冷——凝结——奇观千姿百态琼枝玉树4

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雾凇》说课稿

雾凇教学评语(共5篇)

雾凇面试真题教案模板

《雾霾》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