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8046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3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车组构成及特点.ppt

第二章高速铁路动车组,主要内容,动车组的构成动车组构成动车组的技术特点车体及车内设备转向架制动及其控制供电与牵引系统空调系统网络控制,动车组的运用与维修动车组运用动车组维修国外动车组检修基地简介,国产动车组及维修基地国产动车组情况四种车型的性能对比动车组基地及运用所分布,动车组的构成,司机室,司机室,转向架,车体,供电与牵引系统,车端连接,车下悬吊设备,空调系统,车顶设备,制动系统,车内设备,网络,辅助供电系统,动车组的技术特点,由于速度的提高,动车组的设计与开发中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

如果说高速铁路是现代化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那么动车组则是包括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等现代技术的集中体现。

动车组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动车组的技术特点,动车组的特点:

固定编组动力集中或动力分散密接车购整体运用整体保养检修大修前不解体采用网络控制交流传动/液力传动制动系统完整设计,高速(电)动车组的特点:

头部流线型车体轻量化技术高速转向架高速受流技术车厢密闭、空调换气高功率重量比低噪声、低轮轨力配现代化动车段、综合维修基地,1.优良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不同列车速度下空气阻力所占的比例,高速动车组的速度都在200km/h以上,空气阻力占主导地位。

所以动车组往往从头尾部以及整个列车的流线型(包括车顶和车下设备)来减低空气阻力,并尽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和列车高度。

车体的流线形结构,1动车组运行中列车的表面压力2动车组会车时列车的表面压力3动车组通过隧道时列车的表面压力4列车风,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在线路附近产生空气运动,这就是列车风。

当列车以200km/h行驶时,根据测量,在轨面以上0.814m、距列车1.75m处的空气运动速度将达到17m/s,这是人站立不动能够承受的风速,当列车以这样或更高的速度通过车站时,列车风将给铁路工作人员和旅客带来危害。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在隧道中所引起的纵向气流速度约与列车速度成正比。

在隧道中列车风将使得道旁的工人失去平衡以及将固定不牢的设备等吹落在隧道中,这都是一些潜在的危险。

国外有些铁路规定,在列车速度高于160km/h行驶时不允许铁路员工进入隧道。

列车速度稍低时,也不让员工在隧道中行走和工作,必须要在避车洞内等待列车通过。

车头流线型,5.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车辆间的牵引缓冲装置是关系到缓和列车冲击,提高旅客舒适性和列车安全的重要部件,高速列车对牵引缓冲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高速列车(如日本、德国)普遍采用密接式车钩连接装置,该装置两车钩连接面的纵向间隙一般都小于2mm,上下、左右偏移也很小,对提高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电气线路、风管的自动对接提供了保证,6.交流传动技术,早期的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均采用交一直传动,用直流电动机驱动。

由于直流电动机的单位功率重量较大,使高速列车既要大功率驱动又要求减轻轴重,特别是减轻簧下部分的质量形成难以克服的矛盾。

在交流传动系统中,交流牵引电动机较传统的直流牵引电动机具有额定输出功率大;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易维修;速度控制方便;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7.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目前在世界高速铁路上的自动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设备为主,人控为辅的控制方式,以日本新干线采用的ATC(列车自动控制)方式为代表。

另一类是人机共用、人控为主的方式,以法国TGV高速列车为代表,主要采用TVM300型安全防护系统及改进的TVM430型安全防护系统,还有德国ICE高速列车采用的FRS速差式机车信号和LZB型双轨条交叉电缆传输式列车控制设备等。

2.车体结构轻量化,为了节省牵引功率,降低高速所引起的动力作用对线路结构、机车车辆结构产生的损伤,以及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高速动车组的轴重。

因此,各国高速动车车体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和不锈钢,从发展趋势看,铝合金将成为动车组车体的主导材料。

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轴重与轮轨作用,车体结构的轻量化技术,实现结构轻量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一是采用新材料,二是合理优化结构设计目前,国外高速车辆的车体材料主要有:

不锈钢、高强度耐候钢、铝合金。

车内设备的轻量化技术,车内设备约占客车总重量的20,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1.车内设备如门、窗、行李架、座椅、供水设各、卫生设备等等,均可选用轻合金或高分子工程材料和复合材料,使设备重量大大减轻。

2.车内装饰板材广泛采用薄膜铝合金墙板,工程塑料顶板等。

3.其它设备的轻量化。

如日本100系采用直流牵引电机,每台重量为825kg(功率为230kw),而300系采用交流感应电机后,每台重量仅为390kg(功率增至300kw)。

德国ICE-3的主变压器铁芯采用优质铁铝合金,使导磁率提高45倍,又将铜编线改为铝编线,冷却使用硅油,这样其总重由11.5吨降为7吨,等等。

转向架结构轻量化技术,l.构架结构轻量化。

采用焊接构架可比铸钢结构减重50%左右。

2.轮对轻量化。

采用空心车轴和小直径车轮,减轻转向架重量。

3.轴箱和齿轮箱采用铝合金制作。

铝合金轴箱的重量只有原来的40左右,齿轮箱亦减到原来的56,车体结构,高速动车组车体:

轻量化技术+铝合金/不锈钢低车内、车外噪声,日本100系和300系车辆重量比较单位:

t,车顶设备,空调机组制动变阻器受电弓,空调机组,制动变阻器,受电弓,车下悬吊设备,牵引变压器牵引和辅助变流器牵引电机制动模块空气压缩机水箱污物箱蓄电池箱充电机空气弹簧辅助风缸,车端连接,中间车钩(半永久式牵引秆)折棚风挡空气连接电气连接,车端连接,电气连接包括:

通信控制连接制动控制连接AC380V供电连接DC24V供电连接主电路连接车顶高压连接,车钩及缓冲器,动车组介绍,车钩及缓冲器,动车组介绍,动车组两端设全自动车钩。

车辆间由半自动车钩联接。

缓冲器采用基层橡胶方式,位于车钩后端。

车钩及缓冲器可以在不架起车体的情况下拆装和检修。

3.高性能转向架技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转向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应具有高性能的转向架。

对于高速转向架要求具有高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旅客乘坐的舒适性。

转向架,构架轮对轴箱驱动装置(电机采用架悬方式)基础制动装置二系悬挂装置牵引装置,每节车厢下有两个转向架。

动车下是动力转向架,拖车下是拖车转向架。

动力转向架,转向架结构,动力转向架,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对轴箱装置,转向架结构,构架,高速转向架:

高临界速度、高动力学品质、低轮轨动作用力低车内、车外噪声,转向架参数,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其主要部分采用基本一致的结构型式,

(1)均为无摇枕转向架;

(2)轮对为空心车轴,整体轧制车轮、磨耗型车轮踏面;(3)一系悬挂采用钢弹簧液压式减振器轴箱定位装置;(4)二系悬挂主要采用空气弹簧;(5)牵引装置主要采用拉杆方式。

动力转向架,动力转向架还要有:

(1)牵引电机,安装方式采用架悬或体悬或半架半体。

其中体悬式可降低簧下质量。

(2)驱动装置(齿轮减速装置和联轴节),齿轮减速装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轴上,牵引电机与齿轮减速装置通过联轴节传递驱动力。

转向架轮对,动力转向架轮对,高速车轮对:

低簧下重量、空心车轴、小轮径、铝合金齿轮箱,转向架轮对,拖车转向架轮对,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制动缸,铰接转向架,铰接转向架,车内设备,一等车,二等车,风-水-电-冷-暖-门-窗-座-架-旅客信息系统,车内设备,卫生间,小便间,盥洗室,车内设备,残疾人卫生间,大件行李间,车内设备,多功能室,座椅,动车组的动力配置,动力分散方式动车组的动力配置也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完全分散模式,即动车组中的车辆全部为动力车,如日本的0系高速列车,16辆编组中全部是动力车。

一种是相对分散模式,即高速列车编组中部分是动力车,部分为无动力的拖车,如日本的100系、700系高速列车,16辆编组中有12辆动力车,4辆是拖车,所谓12动4拖。

供电、牵引传动系统,接负载,AC/DC,DC/AC,25kV,50Hz,单相交流直流交流,交流牵引电机,电力电子变流器,供电及牵引传动系统,牵引系统工作示意图,高速牵引系统:

高速受流+交流传动+牵引电机驱动,牵引系统,主电路高压设备受电弓主断路器其它高压设备主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及电传动系统的保护,8.高速受流技术,高速铁路中接触网受电弓受流具有新的特点。

受流系统的电流容量、适用速度、安全性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高速铁路的受流系统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首先,要保证功率传输的可靠性,必须保证动车组所需要的最低电压,保证动车组的可靠运行,高速列车的电流负荷特性较之常速列车有较大的区别,其特征是脉冲负荷占的比例大,整个牵引供电系统要适应高速列车对电压水平和电流负荷的要求;二是受流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三是良好的受流质量;四是保证受流系统的使用寿命。

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基本特点:

速度高、公与网波动增大空气动力性能影响受电空气阻力占总空气阻力的9%列车功率大多弓时,增大了阻力、加大了噪声,弓网系统:

在最高速度范围内变化正常供电耐磨性、抗腐蚀能力对接触网的结构布置要求更高,高速动车组受电弓,弓网系统:

在最高速度范围内变化正常供电耐磨性、抗腐蚀能力对接触网的结构布置要求更高,影响受电性能的因素:

接触压力:

大:

过分生高、滑板磨耗大小:

离线、拉弧、烧伤动态特性(研究课题)导线波动:

噪声、跟随性差离线:

电流急变、影响牵引电机,高速动车组受电弓,要求:

滑板与导线接触压力恒定不变减小惯性力、改善跟随性减低空气阻力,高速受电,世界各国的最高运行速度在200km/h以上的高速列车,除英国的HST高速列车由内燃动车组牵引外,其余均采用电力牵引。

与常速列车的电力牵引相比较,高速列车电力牵引的受电的主要特点如下。

(1)接触网与受电弓的波动特性。

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较常速列车高得多,因而受电弓沿接触导线移动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就使接触网与受电弓的波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对受电产生影响;

(2)高速列车在高速运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远较常速列车大得多,空气动态力也是高速受电的一个重要因素;(3)受电弓从接触网大功率受电问题。

高速列车所需的牵引功率较常速列车大得多,若采用多弓受电必然会增加阻力和加大噪音,并引起接触网的波动干扰,因而受电弓的数量不能太多,这就需要解决受电弓从接触网大功率受电问题。

高速受电的接触网,对高速受电用的接触网应有更高的要求:

(1)在最高运行速度和更大的速度变化范围内应能保证正常供电;

(2)应有更高的耐磨性和抗腐蚀(包括抗电蚀)能力;(3)对接触网的结构和布置应有更高的要求;(4)在接触网的接触悬挂方面,目前在常速列车供电中采用的弹性半补偿链形悬挂和弹性全补偿链形悬挂已不能适应高速列车的要求,应有更为先进的接触悬挂装置。

高速动车组受电的受电弓,

(1)受电弓的滑板与接触导线之间要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以实现比常速受电弓更为可靠的连续电接触。

其接触压力不能过大或过小。

(2)与常速受电弓相比要尽可能减轻受电弓运动部分的重量,以保证与接触网有可靠的电接触。

对于高速受电弓,除必须保证机械强度和刚度外,应尽可能降低受电弓运动部分的重量,从而减小运动惯性力。

这样才能使受电弓滑板迅速跟上接触导线高度的变化,保证良好的电接触。

(3)由于高速运行时空气阻力很大,因此高速受电弓在结构设计上要作充分考虑,力求使作用在滑板上的空气制动力有别的零件承担,从而使受电弓滑板在其垂直工作范围内始终保持水平位置,以减小甚至消除空气制动力对滑板与接触导线间接触压力的影响。

(4)滑板的材料、性状和尺寸应适应高速的要求,以保证良好的接触状态及更高的耐磨性能。

(5)要求受电弓在其工作高度范围内升降弓时,初始动作迅速,终了动作较为缓慢,以确保在降弓时快速断弧,并防止升降弓时受电弓对接触网和底架有过大的冲击载荷。

牵引系统牵引变压器,长:

2570mm宽:

2300mm高:

835mm重量:

2910kg线圈结构:

牵引绕组2组辅助绕组1组,牵引系统牵引变流器,长:

3100mm宽:

2730mm高:

650mm重量:

1900kgIGBT:

3300V、1200A中间直流电压:

3000V额定参数:

输入:

1500V,857A,50Hz输出:

三相2300V,424A,0220Hz,牵引电机,转子,定子,排气盖,空气吸入口,长:

720mm宽:

697mm高:

629mm重量:

440kg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额定功率:

300kW额定电压:

2000V额定电流:

140Hz额定频率:

140Hz,内燃动车组液力传动,欧洲市场上的新型内燃动车组,欧洲市场上的内燃动车组80%以上采用液力传动,轻型内燃动车,4.复合制动技术,高速列车对制动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列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在一定的制动距离条件下,列车的制动功率是速度的三次函数。

因此,传统的空气制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高速动车组制动:

粘着要求、制动距离、防滑装置,制动系统,动车组制动系统具备的条件是:

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以保障列车安全;保证高速制动时车轮不滑行;司机操纵制动系统灵活可靠,能适应列车自动控制的要求。

因此需要采用大功率盘形制动机;采用复合制动方式,即:

空气盘形制动十电气动力制动(再生制动)十非粘着制动(涡流制动和磁轨制动);按速度控制制动力的大小以充分利用粘着;采用高性能的防滑装置以及采用微机控制等。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列车布置图,高速动车组制动:

动车组制动及其控制,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复合制动,传统的纯空气制动能力已不能满足高速列车的需要,高速列车必须采用能提供强大制动力并更好利用粘着的复合制动系统复合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控制系统、动力制动、摩擦制动(如盘型制动和踏面制动等)系统、微机控制的防滑器和非粘着制动装置等组成。

复合制动力的产生分别来自电气(动力制动)、机械(盘型制动或踏面制动)和非粘着力(磁轨制动或涡流制动),高速列车的复合制动模式包括不同车辆在不同制动作用工况和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能量分配关系,应根据列车的动力方式和编组条件进行设计并通过微机控制,是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和紧急制动距离,制动控制系统,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由于列车的制动能量和速度成平方关系,时速在200km300km的高速列车的制动能量是普通列车的49倍;高速列车纵向运动的特点除起动加速度较快以外,主要是制动作用的时间和减速度远大于普通旅客列车,因此必需有相应措施来控制旅客纵向舒适性的指标,包括对制动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和纵向冲动的要求,均应高于普通旅客列车。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要求1.制动能力的要求国外300km/h高速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均在30004000m之间。

根据制动粘着利用和热负荷等理论计算的结果,我国高速列车在初速300km/h条件下的复合紧急制动距离可保证在3700m以内,制动控制系统,2.舒适性的要求采用微机控制的电气指令制动系统以实现制动过程的优化控制,并在提高平均减速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减速度的变化率;对复合制动的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使不同型式的制动力达到较佳的组合作用;减少同编组列车中不同车辆制动力的差别,以缓和车辆之间的纵向动力作用;采用摩擦性能良好的盘型制动装置和强有力的动力制动装置,以提供足够的制动力。

3.安全可靠性制动系统作用的可靠性是列车行车安全的基本保证。

特别是高速运行时制动系统失灵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制动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制动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制动系统,制动和供风系统,制动系统有两套:

一套是微机控制的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司控器,基础制动,制动控制单元,总风管,空气压缩机,备用制动,一套是备用空气制动系统:

可以是自动式空气制动系统,也可以是直通式系统基础上加直接电控作为备用制动系统,司控器,分配阀,基础制动,列车管,空气压缩机,制动系统制动控制装置,长:

1120mm宽:

1420mm高:

650mm,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长:

1128.5mm宽:

832.5mm高:

605mm重量:

416kg排气压力:

880kPa排气量:

2m3/min方式:

往复式,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原理,吸气过程,排气过程,辅助供电系统,空气压缩机、冷却通风机、油泵/水泵电机、空气调节系统、采暖设备、照明设备、旅客服务设备、应急通风装置、及维修用电等。

另外,辅助供电系统还具备应急供电功能应急用电包括:

客室应急通风、应急照明、应急显示、维修用电、通讯及其控制等,辅助供电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动车组介绍,辅助电源装置,交流输出:

(AC400V等)辅助机器空调装置电动空气压缩机等直流输出:

(DC100V等)蓄电池控制电源照明灯等,交流输出波形:

输入电压:

额定值(DC1500V)负载:

额定值畸变率:

1.5%,长:

2560mm宽:

1960mm高:

650mm重量:

2200kg,动车组空调系统,更高的速度运行,开启车窗,强烈的“穿堂风”噪音进人大量灰尘,高速客车采用固定车窗,车体采用气密性高的结构,这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车内的通风换气问题空调系统,1高可靠性;2高舒适性;3适应车外压力波的变化;4适应高速车辆轻量化、小型化的要求;5低噪声和低振动,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

(1)车体结构采用连续焊缝以消除焊接气隙;对不能施焊的部位,必须用密封胶密封。

(2)采用固定式车窗,车窗的组装工艺要保证密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侧门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塞拉门;头、尾的端门要采用可充压缩空气的橡胶条,通过台风挡采用橡胶大风挡,并注意处理好渡板处的密封问题。

(4)空调环控设备设立压力控制:

如在客室进排气风口安装压力保护阀,在排气风道中装设带节气阀的排风机,安装压力保护通风机等,主要目的是既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又保证车内压力变化控制在限值之内。

(5)厕所、洗脸室的水不能采用直排式,而要通过密封装置排到车外;对直通车下的管路和电缆孔应采取必要的密封措施。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为了降低车内噪声,一方面要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的强度,另一方面要提高车体的隔声性能。

1.削弱噪声源发出噪声强度的措施

(1)在车轮上安装消音器和开发弹性车轮,可有效地降低轮轨噪声:

(2)车体外形设计成流线形,车体表面平整、光滑都有利于减小空气与车体的摩擦声;(3)采用橡胶风挡,可减小撞击声;(4)在空调系统上安装消音器,降低牵引电机风扇的噪声、驱动装置等设备的振动噪声。

提高车体隔声性能的措施,

(1)采用双层墙结构,可增加隔声量45dB(A)。

(2)在车体金属(如地板)表面涂刷防振阻尼层,使钢结构的声频振动转化为热能消散,减少了声波的辐射和声波振动的传递,从而减少车内噪声;(3)采用双层车窗,减少从侧面传入车内的噪声;(4)车内选用吸声效果好的高分子聚合材料;(5)提高车体气密性的措施,同样可以起隔声作用。

高速客车的通风换气装置,高速客车在通过隧道或两列车会车时,车外空气压力会大幅度变化。

如,列车进人隧道时产生“活塞”效应,列车前部的墙板所承受的空气压力大为增加,而列车尾部处于负压作用下。

该压力的变化与列车速度、长度、隧道长度、列车与隧道的断面积比有关。

两列车在隧道内会车时,空气压力变化最大。

国外曾对进人隧道后车外空气压力的变化进行过专门测定:

速度为200kmh时,空气压力变化为3.24.9kPa;速度为280kmh时,空气压力变化为3.95.9kPa。

车体密封,由于车体结构不能做到完全密封,因此,车内空气压力会随着车外空气压力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车内压力对旅客的舒适度,尤其是“耳感不适”有很大影响。

据日本在新干线上进行调查的结果:

当车内压力在0.2kPa。

以下时,开启车门时有“耳感不适”的现象;当车内压力在+0.2kPa。

以上时,同样也存在开启车门时发生“耳感不适”;超过+0.5kPa时,车门一打开,旅客将感到极度不适,空调装置,空调装置,室外过滤器,接触器盘,室外热交换器,室内送风机,室内热交换器,压缩机,电加热器,室外送风机,变频器,长:

2635.5mm宽:

1265.5mm高:

650mm,高速客车的空调机组,高速客车的空调机组与普通客车的相比,在安装方式、机组的性能、轻量化、减小振动和噪声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应该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当运行速度达到250km/h或300km/h时,空调机组均采用车下安装方式,这样可降低车辆重心,有利于提高运行的平稳性。

动车组网络控制,高速动车组的控制、监测与诊断系统是车载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每节车辆(动车或拖车)内通过车厢总线将分布在同一车厢内的各计算机控制装置联网;通过列车总线把分布在不同车厢中的主控单元(节点)联网,直至安装在列车前、后端动车上的列车控制、诊断中心,再通过动车司机操纵台上的显示屏,可选择显示列车中各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

从而实现对动车的重联控制和对全列车的综合监控作用。

高速列车控制、监测与诊断系统,列车总线,列车总线用于连接各种组成的列车中的各个车厢:

列车总线支持UIC556规定的列车组成,总线传输距离可达860米(22个车厢)。

列车总线至少可以容纳32个节点。

分配给列车总线节点一个位置地址,可识别方向(左/右、前/后),及其它节点的位置。

多个车厢连挂时,列车总线自动运转(初运行)。

列车总线可承受约每小时一次的车厢连挂及解挂操作。

为使总线在节点故障时仍可工作,事先把各节点编号和类型通知给所有的应用,以便证实列车组成的完整性。

当车厢数目改变或在总线上进行添加、移除设备时,不需手动干预列车总线也能继续工作。

列车总线使用专用介质。

UIC电缆或EP电缆(电气制动电缆)的要求。

车厢总线,(MultifunctionalVehicleBus,MVB)车厢总线用于将一个车厢内或不可分的车厢组内的设备连接起来:

车厢总线允许设备的安装间距在200米以内;车厢总线至少支持256个设备;车厢总线在最差情况下的响应时间低于16ms;,动力分散列车网络,动力分散列车网络,三个层次:

列车级、车辆级和子系统级。

三部分:

一个包括牵引控制、制动控制、车辆部件控制、辅助系统控制和超速防护在内的控制系统;在上述各控制中具有各种故障诊断、储存及显示功能,如:

通风温度检测、转向架动力学性能检测、轴温检测、火灾检测和制动装置检测等均属于这部分的作用功能;传输大量信息的通信网络功能,不仅是列车内部各种控制命令、设备状态、旅客服务信息和故障信息等的传输,还包括和地面的无线电网络联络、与车辆维修基地之间的远程故障信息传输等。

动车组控制系统,1车载设备,从80年代以后,在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国的高速列车上发展新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将基本信息的列车位置传感器放在车上,不需要轨道电路等地面检测设备;在地面和车上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无线方式,从而能高速地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

由车载传感器接收地面的无线信息后,再通过车上的微机处理,根据列车制动性能、线路坡度及限速对制动模式进行计算,以防止超速和冒进。

2列车控制级,列车控制级主要由动力车上的主控单元(MCU)执行以下任务:

(1)获取司机操纵台(包括牵引制动指令)和ATP对列车控制的要求,并将控制所需的状态信息经过处理后送至各车辆的计算机接点,由后者再将状态的故障信息反馈给该主控单元;

(2)实现动力车的重联控制;(3)自动牵引电制动控制,即牵引和动力制动级位的控制;(4)传送列车速度、动力制动级位和ATP要求,以便各动车和拖车的制动控制单元对各种制动设备进行制动力的分配,包括列车超速时的调速制动;(5)在列车停站时按运行方向和站台位置,控制拖车侧门的开启和关闭;(6)收集各车主要设备的诊断数据,采取故障对策,并在显示屏上显示;(7)根据ATP允许速度和实际速度,对备用制动线输出控制要求,以便在通信故障时,司机仍能进行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

ATP系统应能及时将分相区预告信号、隧道通过信息通知前导动力车的主控单元,再通过后者将其传达至各车厢的计算机节点;(8)与旅客信息系统接口;(9)对列车总线和车厢总线的信息传输实施管理。

3、动力车车厢控制级,动力车车厢总线上的控制信息主要是牵引和转向架控制单元、空气制动单元、空调装置与主控制单元之间的交换信息,其任务如下:

MCU动力车主控单元(节点)DIS显示屏BOGC转向架控制单元T/BCU牵引/电制动控制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