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81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但是这种书面语言不仅与现代汉语很隔膜,就是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也严重脱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它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这种过时的书面语,目的不外两个:

一是为了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文学作品,并能够批判地学习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二是为了丰富、研究和掌握现代汉语。

文化遗产中最主要最大量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

古代汉语是进入这个文化遗产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发展文化事业。

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正确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学习古代汉语对汉字规范化、汉字改革以及改进文风都有密切关系。

例如:

“波”读bo还是po,“酵”读jiao还是xiao;

某些简化字的字型其实来源于古字型;

某些方言区的读音还保留着古音的特点,如胶东威海方言中的ch和sh分为两套声母等。

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推进语言科学研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及作品,增加自己语言、历史、文学、文化史、思想史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对现代汉语的掌握能力,加深加强对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丰富与提高语言表现力,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好处的,对于教育和引导学生走进古代文化领域畅游,也是非常有力的。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前人学古汉语,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是死记硬背。

“五四”前的封建文人都用此方法,皓首穷经,花费大量精力,才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往往是半通不通,或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另一种是学习所谓的系统的古代汉语知识。

“五四”后解放前的旧大学,开设文字、音韵、训诂、文法等课程,就是此方法。

这种比封建文人的方法进步,但是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传授分析古代汉语,研究汉语发展史的专门知识。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把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结合。

一要接触大量的原始材料,大量阅读文言作品。

读的越多,掌握越牢,越熟练,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阅读古书的能力也就会随着提高。

但是这种感性认识要由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指导,并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学习古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把读过的作品与理论常识互相印证,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

古代汉语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常识和文选。

常识包括:

文字、词汇、语法、诗词格律、综合运用等内容;

文选包括多篇文言文。

按大纲要求课时比例应该是4:

6,实际我们最好也就做到1:

1。

原因是课时压缩,常识不能不讲,大量的文章阅读实践便被挤到了课下。

但这并不是说文选不重要,文选的阅读对于提高整体阅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轻视不得。

所以我们必须课下自己找时间完成这项内容的学习。

我们尤其要重视词汇知识,因为词汇的系统性比语法复杂得多,它经常处于变动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掌握。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了这些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阅读古书的困难也就解决了一大半。

掌握词汇一要靠学习课文后面的常用词,二要靠读作品来积累加深。

文言是与现代汉语差异非常大的书面语,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自然会感到生疏难懂。

但是只要肯下工夫,熟读几十篇典范作品,并学习一些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常用词汇,就一定能学会古代汉语。

四、阅读书目:

1工具书、教材类:

«

说文解字»

辞源»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出版社);

王力《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

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等

2文选类:

(略)

3研究类:

五、相关问题:

通论: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按照部首和笔划编排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划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划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

同一部的字也按笔划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2、按照音序编排

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

中文拼音方案公布之前,有的字典辞书按注音字母勹夂冂匚等的顺序排列,如《国语词典》、《词诠》等。

当代编写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则多按中文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

3、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以上三种编排法各有利弊,加以汉字新旧形体的不同,有时单独使用某一种检字法,查检比较费劲,因此,现代新版的字典辞书,无论是按部首排列还是按音序排列的,一般在书中都有两种以上的检字法供运用。

(二)注音方式

1、直音。

2、反切。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三)释义方式

1、直训:

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2、描写:

即对所释物件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3、义界:

也称为定义式。

如《说文·

斗部》:

“斗,十升也。

4、譬况:

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

1、《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体例为:

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

说解方式是先释字义,后分析形体结构。

2、《康熙字典》:

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

收字四万七千多字。

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划排列,分为214个部首。

体例是先音后义。

先是注音,用反切法。

接着释义,一个字有几个义的就逐个解释(但不象现在那样分①②③义项,本义引申义杂陈)。

3、《汉语大字典》:

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全书按部首排列。

分为200个部首。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修订本):

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全书按照部首笔划排列法编排。

6、《辞海》(修订本):

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

按照部首笔划排列法编排。

7、《汉语大辞典》:

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全书十二卷,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词典。

8、《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

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条。

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

9、《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

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

10、《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

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

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

11、《诗词曲语词汇释》:

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537个。

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12、《经籍纂诂》:

按平水韵106韵编次,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各种古书对该字的解释,类似现在的资料汇编。

三、怎样查字典辞书

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对每一部工具书的性质用途都要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查阅。

布置作业:

第3-4次课

汉字的字形和意义

一、汉字的表义性质

二、六书说*#

三、四体二用说

四、三书说

《左传》选读

了解汉字的性质;

了解汉字结构的几种理论;

掌握六书说;

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

掌握一篇文言文。

1、练习运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

2、用现代汉语翻译《左传》中一篇。

第一章汉字

第一节汉字的形体和意义

汉字结构理论主要介绍三种:

(一)“六书”说;

(二)“四体二用”说;

(三)“三书”说。

二、“六书”说

1、“六书”名称的由来

“六书”一名流行于战国,最早见于《周礼》。

西汉末年,经汉儒发展,“六书”说渐趋成熟,有了细目,开始有人将其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东汉时期,许多人研究文字,有名的是郑众、班固、许慎三大家。

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2、“六书”说的内容

许慎在《<

说文解字>

叙》里这样阐释: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说是战国后人们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的汉字分类。

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成果,举出细目,规定界说,列出例字,并据此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使“六书”说臻于完备,写成«

,是古典文字学的一座丰碑。

但它也有局限,比如:

界说含糊不清,所下定义欠于周密;

定义与例字不谐;

认识不清字与词与汉语的关系,字与词混谈等等。

历代文字学家对传统“六书”说又做了补充解释,较有代表性的是“四体二用”说。

三、“四体二用”说

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戴震首先提出“四体二用”说,后来《说文》研究的四大家中段玉裁、朱骏声、王筠等都采用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六书”中的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与汉字结构无关。

这是对“六书”说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

但是转注和假借并非简单的用字法,而是与造字密切相关,能够促使新字的产生。

这两种方法与一般造字法的分离,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声音的作用,但是对文字理论来说,并无创意。

四、“三书”说

由于传统“六书”说在分析汉字结构方面存在着局限,许多学者提出新的汉字结构理论。

唐兰先生首先对传统“六书”说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汉字结构的新理论,把汉字结构分成象形、象意、形声三类。

张世禄在《中国文字学概要》中,用写实法、象征法和音标法来概括汉字的构造,陈梦家在《段墟卜辞综述》中,认为象形、假借和形声是汉字的基本类型,并对唐兰的“三书”说提出异议。

裘锡圭着《文字概要》,继陈梦家之后对唐兰的“三书”说提出了比较深入的批评,肯定了陈梦家的新“三书”,吸收了陈氏把假借纳入“三书”的处理方法,同时把唐兰的象形和象意合并为表意,构拟成了裘氏新的“三书”说:

表意、形声、假借。

五、详解“六书”说

(一)象形

许慎的解释是: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是指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象形字的类别:

根据形体构造方式,可分为两类:

独体象形、合体象形。

象形字的特征:

一是简约性。

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

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

象形字的局限性:

象形的造字方法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象形字如:

日月水山川田人(齿)目手耳虫艹龟马豕鹿鸟牛羊鱼门木刀。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指事性符号为其标志,可以是直线,曲线、圈,点等。

指事字数量少。

如:

上下一二三四末亦本刃寸要天

(三)会意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会意字类型:

①异体会意字:

用不同的字组成。

如“武”,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②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特点是:

一是多个形体;

二是产生新意。

“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会意字突破了象形、指事造字的某些局限,是造字方法的一大进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

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

《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率,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

拿“人”和“木”说:

“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不是从)、众(不是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

“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

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会意字如:

休尘取采众炎森晶矗淼品武从比灶国孬保伐戍付伍析相困男涉安家囚臭尖歪苗。

(四)形声

《说文解字·

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意思是说,根据事物的类属确定字的形符,再找声音相同的字作为声符,从而合成形声字,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形声是由形符(意符)和声符(音符)两部分组合而成新字的造字法。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如“虾、烤、裳、吐、杆、氨、理、忘”等字。

形声字中与字义发生联系的偏旁叫形旁(或形符,或义符),前面例字中的偏旁“虫、火、衣、口、木、气、王(玉)、心”就是形旁;

与字音发生联系的偏旁叫声旁(或声符),如例字中的偏旁“下、考、尚、土、干、安、里、亡”就是声旁。

形声字的形符一般表示字意义的范畴,因此具有指示字意的作用,例如用“鸟”作形旁的汉字,意义都同鸟有关,如“鹕、鹏、鹈、鹃、鹂、鹧、鸪”等字。

但它所指示的是字意的类属或关联,并不是字的确切意义。

同是从水的字,“洪”是大水,“涓”是小水,“浦”是水边,“津”是渡口,“汤”是热水,“酒”是饮料,“滓”是沉淀物等等,具体意义很不相同。

形声字的声符具有表音的作用,例如用“胡”作声旁的字,读音都同“胡”相同,如“糊、瑚、湖、蝴、葫、猢、糊、鹕”等字。

但是造字之时声符与该字的读音理当一致,只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很多形声字和声符读音不同了,同声符的字也未必都读同音,甚至读音相去很远。

同是从“各”得声的“格”、“客”、“路”、“洛”、“酪”、“咎”等字,读音皆不相同。

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较,形声字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因形见义,据形知音,把文字的表义和表音两种功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记录语言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它的产生适应文字纪录语言的要求,通过增加表示意义类属的形符,明确字意,避免同音词在用字上的混淆,适应了汉语分化同音字、同音词的需要,也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语音差别大的状况。

所以,形声字一出现,就得到了迅速发展。

甲骨文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少,约占20%;

金文中则呈现出发展趋势,到了汉代,形声字已成为汉字系统里的主流。

据统计,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的形声字就占了82%;

南宋郑樵对23000多个汉字进行了统计分析,形声字占90%;

现代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也占80%以上。

由上面的统计可见,现代汉字系统以形声字为主。

这众多的形声字,都是由数量有限的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构成现代形声字的形旁约有250个,声旁约有1300个。

这些形旁、声旁互相配合,就构成了汉字的形声字系统。

※形声字的搭配方式多种多样,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并不固定,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下列六种:

(1)左形右声江城松桐清渔狸情描帽纺

(2)右形左声雄鸠功郡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3)上形下声草室空雾露花岗笠芳窥景箱

(4)下形上声聋婆想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5)内形外声闻哀衡辩闷辫辩问

(6)外形内声府裹固阁圆衷病赶厅近

在各种组合的形声字中,左形右声的类型最多,几乎占现代常用形声字的80%,其次是左声右形类,约占6%,其余几种结构的形声字就比较少了。

还有些形声字,形符或声符只占一个角落的位置。

旗(从,其声)、颖(从禾,顷声),荆(从艹,刑声)、徒(从辵,土声),佞(从女,仁声)等等。

一些常用的形旁,在形声字中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单人旁、木字旁、竖心旁、绞丝旁、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一般都在字的左边,立刀旁、戈字旁、鸟字旁、欠字旁等形旁一般都在字的右边,草字头、竹字头、宝盖头、雨字头等形旁都在字的上面,心字底、四点底(火字的变形)、皿字底等形旁都在字的下面。

这种结构从秦汉时的篆书发展为隶书后就已经固定下来了。

※要正确分析形声字的结构,还应该了解形声字中的“省声”、“省形”和“亦声”。

所谓“省声”,就是省略声符的部分笔划。

莹,玉色也,从玉,荧省声”。

即省去“火”做声符,加上“玉”做义符,组成了“莹”。

再如:

恬:

从心,甜省声。

疫:

从疒,役省声。

珊:

从玉,删省声。

茸:

从草,聪省声。

炊:

从火,吹省声。

家:

从宀,豭(公猪)省声。

所谓“省形”就是省略形符的部分笔划。

“考,老也。

从老省,声。

”再如:

者:

从老省,旨声。

亭:

从高省,丁声。

星:

从晶省,生声。

屦:

从屐省,娄声。

弑:

从刹省,式声。

所谓“亦声”就是会意兼形声字。

即会意字的一部分兼作这个字的声符。

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

“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

又如:

娶:

从女,从取,取亦声。

阱:

从阜,从井,井亦声。

婚:

从女,从昏,昏亦声。

志:

从心,从之,之亦声。

《说文解字》“亦声”字与兼作声符的字之间,基本上都是同源字关系。

这类字的声符均有表意作用,且主要靠声符揭示字意,形符只能提示该字意义的类属或某种关联。

(五)转注

部首相同,意义相通,读音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说明词义,这种方法就叫转注。

属于“用字法”。

各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朱俊声认为是意义引申(王力本161页)。

※※不同地区发音不同,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六)假借

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是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假借字例如:

辟(为原字),譬,壁,避,嬖(为“辟”引申义的假借字)。

如“汝”原指水名,后借来表示第二人称“你”。

“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不要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

六、字形和字义

我们分析字形的目的在于探求字和词的意义,一般采用的办法是:

一,了解部首,推求本义;

二,分清形体,辨析字义。

(一)意符和部首的关系(王力本一册168页)

意符和部首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说来意符都是部首。

但意符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意符是对声符而言,是就一个个单字说的;

部首是就它所统属的字而言,是就一组字的关系说的。

我们说意符都是部首,但不能反过来说部首就是意符。

这是因为:

(1)部首所统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