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227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docx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

2017年各地文言文对比阅读分类汇总

1【山东东营】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

“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

注:

①瞑,通“眠”。

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

薮,湖泽通称。

③緼,乱麻绳。

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④叹其以诈相笼()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2分)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分)

 

2【北京市】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

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C.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分)

委而去之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分)

【链接材料】

勾践①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②。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

”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

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②“更”改正。

③“节”节制。

④“劝”勉励。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

⑥“囿”古地名。

⑦“没”古地名。

答:

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

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

地名。

②幔亭峰:

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沿溯阻绝溯:

__________②属引凄异引:

__________

③不及返顾顾:

__________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

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

请简要概括。

(5分)

 

4【广东省深圳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9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7.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1)斯是陋室: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可一日无此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北鄂州】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

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伯:

同“霸”。

②游:

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

③昌:

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④酂侯:

即萧何。

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

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

⑤御史中执法:

即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⑥义:

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

⑦癃(lóng)病:

手足不灵活的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谓为信然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君与俱来

B.凡三往,乃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其有意称明德者其如土石何

D.皆待贤人而成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

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

(2分)

1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

请指出不同点。

(3分)

 

6【湖北荆门】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

谴责,责备。

任:

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

救助。

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

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

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

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以画竹、兰为长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7【湖北荆州】古诗文阅读(2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①。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②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③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④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

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注释:

①【自矜】自夸。

②【释担】放下担子。

③【颔】点头。

④【忿然】气愤的样子。

(选自《归田录》卷一,有删节)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

渡B.无从致书以观致:

得到

C.走送之走:

行走D.礼愈至至:

周到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弗

之怠

C.益慕圣贤之道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2分)下面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

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

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

D.诗的结尾,诗人在

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9.(2分)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10.(2分)下面对《卖油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从卖油翁娴熟的技艺中获得启示,练就了举世无双的箭术。

B.卖油翁虽有高超技艺,却不被承认,遭到康肃公嘲笑,最后还被赶走了。

C.陈康肃公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不仅待人谦和礼让,还虚心向别人学习。

D.卖油翁是一位民间高人,他有一手绝活,还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道理。

11.(3分)用“/”给《卖油翁》中画线句子断句。

(划三处)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襄阳】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

事多,繁忙。

②门阀:

名门贵室。

③事冗:

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以为/在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如是者数年

,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5.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2分)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2分)

 

9【湖北孝感】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污染和完成10-13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

“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

继续学(新内容)②益:

增加、加深③有间:

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

作曲的人⑤《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3分)

 

10【江苏徐州】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

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

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6.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4分)

(1)主人日再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4)会福唐刘彝赴阙: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①久而乃和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①乃归葺小室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②夫大国,难测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2分)

11【湖南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

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且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且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今齐地/方千里

C.与臣而/将四矣D.此/庸夫之怒也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

C.臣未尝闻也(曾经)D.今日是也。

(这样)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12【湖南岳阳】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