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83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化学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检测五人教版分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滚动交汇考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将不溶物用稀盐酸溶解去除

B.将FeCl3饱和溶液煮沸可制备Fe(OH)3胶体

C.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降温都能使水的离子积减小,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反应2A(g)+B(g)====3C(s)+D(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中

ΔH>

6.(滚动单独考查)有①氨水 ②NH4Cl溶液③Na2CO3溶液 ④NaHCO3溶液各

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

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4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

①>

④>

③>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后pH>

7,则c(N

)<

c(NH3·

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25mL0.1mol·

L-1盐酸后,溶液中c(N

):

D.向溶液③、④中分别加入12.5mL0.1mol·

L-1NaOH溶液后,两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可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③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④检验溴乙烷中溴原子的方法是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再向冷却后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发生反应

⑥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⑦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出现盐析现象,加水溶解

A.②⑤⑦        

B.①②⑤⑦

C.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8.(滚动交汇考查)下列实验方法中合理的是 (  )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应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换为铜质搅拌棒

9.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1mL0.2mol·

L-1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

L-1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

L-1的FeCl3溶液,又生成红棕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S>

10.(滚动单独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溶液与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有关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S

)>

c(H+)>

c(N

c(OH-)

B.c(H+)>

c(S

C.c(OH-)-c(N

)=c(H+)-2c(S

D.c(OH-)+c(NH3·

H2O)=c(H+)-c(S

11.(2013·

西安模拟)检验Na2SO4溶液中含有Cl-的方法是(  )

A.先加BaCl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B.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C.先加足量的Ba(NO3)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D.先加足量Ba(OH)2溶液,再加AgNO3溶液

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CO2、HCl、NH3、NO、Br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少(该装置前后都不与大气直接相连),通过干燥管(内盛放Na2O2)后气体呈红棕色,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原气体中一定有NO和O2

B.原气体中一定有NH3、NO、CO2、CO

C.原气体中一定没有CO

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Br2、O2

13.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制备少量氨气

B.吸收HCl

C.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14.(滚动单独考查)在10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的体系;

当在某一温度时,A、B、C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0~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mol·

L-1·

min-1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C.由T1向T2变化时,v(正)>

v(逆)

D.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5.(2013·

临沂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的现象

淀粉KI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变化

酚酞试液

浓盐酸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16.下列实验装置、现象、结论不正确的是 (  )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 论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

Cl2>

Br2>

I2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

Al>

Fe>

Cu

白色固体先变为浅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

溶解性:

AgCl>

AgBr>

Ag2S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酸性:

HCl>

H2CO3>

H2SiO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2分)(滚动单独考查)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常见的绿色氧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通信卫星电源。

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以MnO2做正极材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发射常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液态过氧化氢为助燃剂。

已知:

①N2H4(g)+O2(g)====N2(g)+2H2O(g)ΔH=-534kJ·

mol-1

②H2O2(l)====H2O(l)+1/2O2(g)ΔH=-98.64kJ·

③H2O(l)====H2O(g) ΔH=+44kJ·

反应N2H4(g)+2H2O2(l)====N2(g)+4H2O(g)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型O3氧化技术对燃煤烟气中的NOx和SO2脱除效果显著,锅炉烟气中的NOx95%以上是以NO形式存在的,可发生反应NO(g)+O3(g)

NO2(g)+O2(g)。

在一定条件下,将NO和O3通入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

b点小于c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NO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18.(10分)(2013·

曲靖模拟)某校学习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并证明乙酸为弱酸,进行下述实验。

Ⅰ.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关系。

该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

(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证明乙酸为弱酸。

(4)现有pH=3的乙酸溶液、蒸馏水、石蕊试液及pH试纸,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乙酸为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想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

设计装置如下(忽略装置中空气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猜测B瓶中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瓶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①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

可将Mn

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

写出检验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的方法: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滚动交汇考查)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的过程如图:

某课外小组模拟上述部分过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制备硝酸(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

(1)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

0.50mol·

L-1、c(N2O4)=0.125mol·

L-1。

则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

______。

若NO2起始浓度为2mol·

L-1,相同条件下,NO2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_。

21.(10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漂白性的实质,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2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显-4价的只有碳和硅两元素,根据原子序数的关系,甲为碳元素,丙为硅元素,丁为硫元素,戊为氯元素;

氢显-1价的化合物应是NaH,故乙为钠元素。

乙的常见氧化物有Na2O2和Na2O,故A项不正确;

稳定性:

H2S>

SiH4,故B项不正确;

SiO2和HCl的溶液不发生反应,故C项不正确;

硅的原子半径大于氯的原子半径,故D项正确。

2.D 100÷

14=7……2,该烃为烷烃,分子式是C7H16,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8,分子结构中有四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2,2-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戊烷,共四种。

3.D 如甲烷、苯与卤素单质的反应,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应是加成反应,B正确;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正确;

化学式均为(C6H10O5)n的淀粉和纤维素中的n值不同,即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项不正确。

4.B 蛋白质不属于酯类物质,A项不正确;

溴乙烷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苯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正确;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不正确;

蔗糖不属于电解质,D项不正确。

5.A 锅炉中沉积的CaSO4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可转化为CaCO3沉淀,CaCO3沉淀溶于盐酸,故A项正确;

制备Fe(OH)3胶体需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并保持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故B项不正确;

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水的离子积保持不变,故C项不正确;

该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因此ΔS<

0,根据熵变,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若一定条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ΔH必定小于0,D项不正确。

6.D 由于Na2CO3的水解程度比NaHCO3大,故pH④<

③,A项不正确;

氨水和NH4Cl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说明一水合氨的电离能力大于氯化铵的水解能力,则有c(N

H2O),故B项不正确。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盐酸后,两溶液中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铵,②中NH4Cl的水解受盐酸抑制,水解程度减小,c(N

)大于①中,故C项不正确;

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加入12.5mL0.1mol·

L-1NaOH溶液后溶液中均含Na+、H+、OH-、HC

、C

故D项正确。

7.A ①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

③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④滴加AgNO3溶液前要先加入过量HNO3中和剩余的碱;

⑥中植物纤维、天然橡胶等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8.A 将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加到适量水中,不分层的是乙醇,分层后有机层在上的是己烷,有机层在下的是四氯化碳,故A项正确;

油脂皂化后通常用盐析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故B项不正确;

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时,均有沉淀生成,故C项不正确;

铜是热的良导体,铜质搅拌棒容易导致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故D项不正确。

9.B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是因为有还原性,故A项不正确;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呈红色,是因为C

水解的缘故,若加入BaCl2溶液,C

和Ba2+反应生成沉淀,导致平衡C

+H2O

OH-+HC

向左移动,碱性减弱,红色变浅或消失,故B项正确;

L-1的MgCl2溶液后NaOH仍剩余,再加入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的溶解度关系,故C项不正确;

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而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故D项不正确。

10.A 两溶液混合后生成NH4HSO4,既要考虑电解质NH4HSO4的电离,还要考虑N

的水解。

A项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B项离子浓度关系正确;

依据电荷守恒C项正确;

NH4HSO4溶液中存在:

NH4HSO4====S

+H++NH+4,N

NH3·

H2O+H+,H2O

H++OH-,依据质子守恒c(H+)=c(S

)+c(NH3·

H2O)+c(OH-),D项正确。

11.C 先加BaCl2溶液会引入Cl-,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故A项不正确;

先加AgNO3溶液,S

、Cl-都能与Ag+生成沉淀,不能检验Cl-,故B项不正确;

先加足量的Ba(NO3)2溶液,S

完全沉淀,再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证明Cl-存在,故C项正确;

先加足量Ba(OH)2溶液,过量的OH-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故D项不正确。

12.D 根据气体为无色可判断无Br2;

通过图中洗气瓶(浓硫酸)后气体体积减少,说明含有NH3,则无HCl;

通过干燥管(内盛放Na2O2)后气体呈红棕色,说明含有NO和CO2,则无氧气;

无相应现象证明CO是否存在。

13.A A中氨气制备装置正确;

HCl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B错;

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液的稀释,C错;

NO2气体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

14.A 0~4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2.4-2.0)mol÷

10L÷

4min=

0.01mol·

min-1,故A项不正确;

由图一可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B(g)

C(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故B项正确;

由T1向T2变化时,C%增大,说明v(正)>

v(逆),故C项正确;

由T3向T4变化时,C%减小,说明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项正确。

15.A 浓硝酸有挥发性,可被淀粉KI溶液吸收,而使溶液变蓝色,故A项不一致;

浓盐酸、浓氨水、饱和氯水都有挥发性,酚酞试液不会因吸收氯化氢而发生颜色变化;

AlCl3溶液会因吸收氨气而生成白色沉淀;

湿润红纸条会因接触氯气而褪色。

16.A 蘸有淀粉碘化钾的棉球变蓝色不能说明是溴与碘化钾反应的结果,因为不能排除氯气是否参加了反应,故A项不正确。

17.【解析】

(1)正极是加H2O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以MnO2做正极材料,可能原因是对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2)①+(2×

③+2×

②)得:

N2H4(g)+2H2O2(l)====N2(g)+4H2O(g) 

ΔH=-643.28kJ·

(3)c点v(正)仍在变化,故不是平衡状态;

反应物浓度:

b点大于c点;

随着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开始增大,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由于a~b段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b~c段,所以NO的转化率:

a~b段小于b~c段。

答案:

(1)H2O2+2e-====2OH- 除了作电极材料,MnO2还对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2)-643.28kJ·

mol-1 (3)d

18.【解析】

(1)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可关闭止水夹,向U形管中加水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CO2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使溶液变浑浊。

(3)乙酸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乙酸蒸气,即使CO2不与苯酚钠反应,乙酸也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为排除乙酸的干扰,可在A、B之间接一洗气装置,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为洗涤剂。

(4)可根据弱酸稀释10n,pH增大数值小于n,设计实验判断乙酸酸性强弱。

(1)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形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形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2)试管内溶液出现浑浊

C6H5O-+CO2+H2O

C6H5OH+HC

(3)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

在装置A和B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4)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蒸馏水稀释100倍,用pH试纸测其pH,pH<

5,则证明乙酸是弱酸

19.【解析】

(1)A中反应生成NO2、CO2,NO2溶于B中的水,生成硝酸和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所以会看到溶液逐渐变蓝,经过C瓶洗涤CO2被吸收,得NO。

(2)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N

的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做试剂检验,另一种方法是根据酸性条件下N

分解为NO来检验。

(3)E的作用是处理尾气。

(4)如果NO中混有水,就有可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OH,故应该在C和D之间加一干燥装置。

(1)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蓝 NO(或一氧化氮)

(2)方法Ⅰ:

将少量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

+2H+====N

+2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