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836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树之歌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2树之歌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本课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3.能正确书写带有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收集的树叶,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树的叶子。

导语: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河谷,还是山顶,我们总能看到一位老朋友,那就是树。

树朋友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大家看,我这里有许多树朋友托我带给你们的礼物,有细条状的,有巴掌状的,有扇子状的……它们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呢?

(请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过渡:

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哪位树朋友送的了,可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

树木的种类非常多,同学们能说出多少?

(指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树木名称)看来,我们一时半会儿都说不完树木的名称啊!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吧!

(板书:

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朋友,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学生自己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的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

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名称的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11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游戏:

捉迷藏)

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

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他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2)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发现汉字特点。

过渡:

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在黑板上写的这9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交流:

都有木字旁。

过渡:

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交流:

“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小结:

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

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但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稍有所不同。

“柏”读三声,不要错读成“白”,“桦”读四声,不要读成“华”的二声。

(3)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过渡:

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生字,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读出它们的名称吗?

棕树 橡树 楠树 樟树 石榴树

(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课件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②儿歌识字:

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

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小结: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字识字、字理识字、猜谜识字、看图识字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适合的识字方法,从而认识更多的字。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课件出示7个生字:

掌、疆、壮、装、银、守、耐。

预设:

这7个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也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要注意:

“掌、装、疆”是后鼻音,“银”是前鼻音,“守、掌、装”是翘舌音,“耐”是鼻音。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掌:

手掌、脚掌、巴掌、鼓掌疆:

疆域、边疆、疆土、疆界

壮:

强壮、壮大、壮丽、壮观装:

假装、服装、装扮、军装

银:

金银、银色、银白、银子守:

守卫、守护、守时、保守

耐:

耐心、忍耐、耐受、耐力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指名选取相对应的词语卡片,其他学生跟读三遍。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过渡:

木字旁的字我们已经会认了,但还要会写呢!

(出示生字:

杨、桐、枫、松、棉、杉、桂)大家仔细看一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

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要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微长一点儿。

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然后在本子上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自由观察7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一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

(3)质疑交流:

练写7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写?

(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一边范写。

例如:

“杉”右部分的三撇起笔在同一竖线上,第三撇略长。

“枫”右半部分“风”第二笔是横斜钩,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学生再次观察例字,然后在写字表中临写例字并独立写两个字。

(7)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哪些字的笔画写得好?

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

(8)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

预设:

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字。

教师可以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

今天的课堂可真是“绿意盎然”哪!

虽然我们教室内没有树,但学了这么多与树相关的词语,大家是不是也感觉我们周围仿佛站立着一棵棵大树呢?

今天的这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许多木字旁的字,它们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重点——形声字。

通过学习,大家是不是发现课本上的生字看上去很难,其实掌握起来并不难呢?

汉字虽然构件比较复杂,但识字可是有诀窍的。

大家看,我们今天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认起字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再遇到不认识的字,大家可要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哦!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要点把握

了解课文中提到的11种树的特点,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树木,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

我想请几名同学上台来写一写,有哪些小勇士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呢?

其他的同学请拿出纸笔,跟着一起写。

(1)教师报听写,同学们写一写。

(2)听写完成后,针对错误的地方再次强化学习。

2.做游戏:

猜一猜。

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预设:

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

(枫树)

四季常青,每到八月满院飘香。

(金桂)

树干又直又高,风一吹,树叶哗啦啦直响。

(杨树)

过渡:

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

那么除了老师刚才说的这些,它们还有哪些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指导:

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方法:

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3种:

杨树、榕树、梧桐树)

(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图片,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并给出理由。

预设:

长得高的是杨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梧桐叶如掌)

(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点。

(课件出示)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称。

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因之可以向四面无限伸展,形成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

(4)结合这3种树的特点,理解“高”“壮”“手掌”。

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

(3种:

枫树、松树、柏树。

从颜色这个方面来写的。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枫树叶儿红,松柏披绿装)

提示:

“松柏”不是一种树,而是两种树,分别叫作松树和柏树。

人们平时也极易混淆这两种树,可出示松树和柏树的照片,以示区别。

(2)思考与交流:

①秋天的枫树是什么颜色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红色,从“枫树秋天叶儿红”可以看出来。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运用拟人,说明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交流和讨论:

许多树木的叶子在秋天会变颜色,到了冬天会凋零,为什么松树和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呢?

教师可补充课外知识:

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因为叶子面积比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节树叶会变黄掉落。

松树和柏树,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

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过渡: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和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那木棉、桦树又是什么样的树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句。

(1)思考: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树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疆。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木棉喜暖,桦树耐寒。

课件展示南方冬天的风光、北方冬天的风光,引导学生说一说南方、北方气候的特点。

(南方:

温暖;北方:

寒冷。

②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暖——寒;南——北。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看看木棉树和桦树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发言。

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3种树木。

(板

书: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满院香)

(2)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说一说,为什么银杏树和水杉树是活化石?

还有哪些植物也是活化石?

老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补充资料: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水杉据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同属于水杉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比较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所以称它为“活化石”。

(3)请学生说说桂花的香味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可出示一些描写桂花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如:

十里桂花香桂子飘香丹桂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再读全文,深入了解每一种树的特点,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喻句——梧桐树叶像手掌。

①课件显示梧桐树叶和手掌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形状相似。

)再利用课件显示银杏树叶和扇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

两个事物具有相似点但不同类,我们就可以用“……像……”说一句话,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

②试着用“……像……”说几个比喻句。

示例: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孔雀的尾巴像扇子。

(2)拟人句——松柏四季披绿装。

①课件显示松柏和绿装图片,说一说:

松柏做了人的什么动作?

(披。

小结:

将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这样的句子叫拟人句。

②出示红枫和红装图片,请学生模仿说一说拟人句。

示例:

红枫秋天穿红袍。

③试着说几个拟人句。

示例:

大树在向我们点头。

蝴蝶在花丛中跳着欢乐的舞蹈。

三、指导诵读,拓展延伸

过渡:

千姿百态的树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现在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师读前半部分的树名,生对接后半部分树的特点。

师:

杨树——     生:

高。

  

师:

梧桐树叶——   生:

像手掌。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小组对读;

(2)男女生对读。

3.尝试背诵。

能够背诵下来的同学可以在全班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4.出示课后习题中和树有关的几句话,指导理解意思,再让学生背一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是“培养”的意思。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大意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仿照《树之歌》的形式,自编儿歌,介绍其他树木的习性。

6.积累有关树木的语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树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课后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认识的树。

(2)收集和“树”有关的句子。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杨树——高木棉——喜暖

榕树——壮桦树——耐寒

梧桐——叶如掌树之歌银杏——活化石

枫树——叶儿红水杉——活化石

松柏——披绿装金桂——满院香

◆我为树木挂名牌(教学重点)

师:

课文插图中的树木分别是什么树木呢?

答案就在儿歌里。

请你先仔细读读儿歌,画出每种树木的特点,再和同桌合作为它们贴上名牌。

(教师提供学具,学生同桌合作学习。

生1:

我们找到了金桂,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花树。

因为我家里就有一棵桂花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

生2:

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真像一片片手掌。

师:

你从哪儿发现了梧桐树的秘密?

生:

梧桐树叶像手掌。

师:

这儿有许多树叶,认一认哪片是梧桐树叶。

(学生辨认树叶,比画手掌,指指掌心,识记“掌”字。

生1:

我找到了枫树,枫树秋天叶儿红,它的叶子一到秋天就变红了。

生2:

我猜这棵树是榕树。

暑假,爸爸带我去厦门看过榕树,榕树很粗很壮。

师:

有时候一棵大的榕树远远看去就像一片树林,怪不得儿歌里说“杨树高,榕树壮”。

生1:

我知道这是松树,这是柏树,它们的树叶很奇怪,一根根像针一样。

生2:

是的,学校门口就有一棵松树,去年冬天下雪时,它还是碧绿碧绿的。

生3:

对!

所以儿歌里说“松柏四季披绿装”。

赏析:

低年级的课堂,应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活动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本片段中,教师借助“我为树木挂名牌”这个充满童趣的学习

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儿歌,理解句子意思,发现树木特征,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儿歌语言的表达特色。

学生有了动力驱使,自然很容易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很快掌握了各种树木的不同特点。

本课的教学,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总结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识记这么多生字呢?

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要求会认的字中有8个都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 会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首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有着儿歌的节奏韵律,朗读基调宜轻快活泼。

教学中,学生通过圈一圈树木名称和画一画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入手,初步培养他们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

接着,采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等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韵味。

之后,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榕树,梧桐树叶”,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3.品味语言,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教学中,运用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发思考,从而品味儿歌中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观察,创编儿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年(班)级

二班

时间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课题

2、树之歌

(1)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

1、熟记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认识各种树木,并了解各种树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方法识字,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图文对照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一、谜语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生字书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上下学不能迟到,早退,有什么事情必须提前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在学校要讲卫生,懂礼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师: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猜个谜语,看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谜语:

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揭示谜底: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树之歌》,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将认识很多树木朋友。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圈出生字。

2.教师领读,指出需要注意的生字。

3、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正音:

枫叶,叶儿、北疆、银杏、水杉等)

4、教师领读,学生注意听字音,语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纠正音。

6、学生“开火车”读字音。

7、教师遮掉字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交流,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

部首记忆:

与树有关——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上下结构:

掌、装、守

左右结构:

耐、疆、银、化、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学生分小组交流生字的特点,并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补充。

4、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示范书写,支出要注意的地方。

1、书写“杨”字时注意第五笔的书写。

2、书写“壮”字时注意“士”字的书写。

3、教师示范书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学生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书写本课十个生字并组词。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梧桐枫松化

柏桦杉桂壮

教学反思

 

年(班)级

二班

时间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课题

2、树之歌

(2)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各种树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生字,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各种树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树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图文对照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一、复习

 

二、情景教学,解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上下学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不给家人打招呼就去同学家,有什么事情必须提前给老师打电话请假。

在学校要讲卫生,懂礼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和生字,学生说一说树木的名字并写出来。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