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41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地方标准.docx

广东省地方标准

 

广东省地方标准

《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下达的第二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粤质监标函〔2013〕857号)中的第7项。

本标准是为了降低电梯使用客户在能耗管理方面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电梯安全系数而制定。

工作初期,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邦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标准编制工作小组。

前期由广州邦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编制草案稿,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就草案稿组织了多次研讨会,对标准框架、具体内容限定、指标规定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重新调整修改完善,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按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制工作程序,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了审定稿。

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在电梯的能源总输入口安装能源消费监测设备,并将数据周期性传输到管理中心的服务器,实现对电梯能源消费情况动态监测。

并实现综合能源消费量分析、实时能耗分析、阶段性能耗分析等数据,并以图表形式展示。

通过能源数据深入分析,向相关部门提供节能分析,提出相关节能办法。

同时降低电梯使用客户在能耗管理方面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通过能源数据深入分析,电梯耗能情况一目了然,如有异常能够及时响应,从而提高电梯使用安全系数与办事效率。

同时通过异常数据能够有效的区分问题所在,方便系统维护与处理。

三、遵循原则和编制依据

1.遵循原则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09的要求进行编写,遵循“相关性、一致性、准确性、透明性、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2.编制依据

《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技术规范》在内容上主要参考以下文件:

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6895.3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

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GB24476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数据监视和记录规范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10058电梯技术条件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

GB/T24807-2009电梯电磁兼容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发射

GB/T24808-2009电梯电磁兼容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发射

JG5009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

ISO25745-2012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能量性能第1部分能量测量和能量的符合性。

四、标准编制过程

1.计划与安排

起止时间

工作内容

2013.8-2014.5

相关信息收集、确立指南框架

2014.4-2014.11

完成征求意见稿

2015.1-2015.6

广泛征求意见

2015.7-2015.9

形成标准送审稿

2.标准文稿的编制情况

本标准的研制进度如下图所示:

2014年4月-2014年10月,标准编制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对《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的框架、编制原则进行讨论,同时对对总体框架、编制原则与基础内容进行科学论证。

2014年11月-2015年4月,标准编制人员在国标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电梯能源效率评价技术规范DB33/T771-2009》、《iData_标准编制说明的重要性及常见问题解析》等技术文件的理念与内容,吸取其他省份技术规范编制的经验,编制完成了《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5年5月-2015年9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广东省内相关企业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2015年10月-2016年1月,标准编制人员根据审定意见反复进行讨论并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标准送审稿。

3.标准文本征求意见情况

将根据实际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修改......

五、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

本标准技术指标内容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技术要求、监测流程与方法以及动态监测报告编制三大部分:

1.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1.1数据采集设备的要求

1.1.1精度

除非有特殊规定,仪器的精确度应满足下列测量精度的要求:

a)对质量、力、距离、速度为±1%;

b)对加速度、减速度为±2%;

c)对电压、电流为±5%;

d)对电能为±1%;

e)对温度为±5℃;

f)对记录设备应能监测到0.01s变化的信号。

1.1.2电磁兼容性

数据采集设备的电磁兼容和抗扰度应符合GB/T24807-2009和GB/T24808-2009的规定。

1.1.3设备采集周期参数

本地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应不大于0.5s;远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应从5s到7200s可设。

1.1.4传输接口

网络互连协议(IP)通讯口:

以太网口直通/交叉自适应,支持全双工流量控制功能,网络通讯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应符合IEEE802.3的规定。

串行(RS-232)通讯口:

传输距离应不大于10m。

串行(RS-485)通讯口:

传输距离应不大于1000m。

1.1.5平均无故障时间

在正常环境下,采集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小于10000h。

1.1.6其他要求

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不能对电梯的运行造成安全隐患,且装置电气线路的接入应符合GB7588-2003的有关规定。

采集器固定接插件的电源、信号线的端接,拔插应灵活、牢固、可靠;在电梯或自动扶梯运行中,不会因振动而出现信号不好或无信号。

采集器所有连接线都应标明线号。

1.2导线的选择

传感器到采集设备的导线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

1.2.1导线的规格屏蔽与防护特性,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

1.2.2导线和电缆应依据国家标准选用,其质量至少应等效于GB5023.3和GB5013.4的规定

1.2.3通讯线材的阻抗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1.3采集设备的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网络传输时,上位机与底端设备应保持有心跳功能。

传输数据准确率在100%。

在传输网络出故障时,应有相应告警提示。

1.4采集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

支持工业控制总线协议(modbus)、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CP/I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主流协议的一种或若干种。

2.动态能耗监测

2.1采集设备

带通讯功能电能表

2.1.1测点位置

电梯电能监测的受测对象应包括控制柜、变频器、回馈装置(如有)等与电梯运行相关的用电装置,但不包括电梯机房、滑轮间、井道、轿厢照明、通风、报警等用电装置。

测试点设置在主开关的下端口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电梯电能监测点

2.1.2数据记录

记录本运行周期起始带通讯功能电能表电能读数E1,记录本运行周期运行完成带通讯功能电能表电能读数E2。

2.1.3数据计算

周期电梯运行能耗按公式

(1)计算:

………………………………………………

(1)

式中:

E0——本运行周期电梯运行消耗的电能,单位:

kW·h;

E1——本运行周期起始带通讯功能电能表电能读数,单位:

kW·h;

E2——本运行周期运行完成带通讯功能电能表电能读数,单位:

kW·h。

2.2动态负载监测

2.2.1采集设备

负载监测与采集模块(重力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

2.2.2测点位置

电梯轿厢底部或机房。

2.2.3数据记录

记录一个周期内电梯匀速运动时轿厢内负载质量M,单位:

千克(kg)。

2.2.4数据计算

数据不需计算,记录数据即为有效数据。

2.3动态位移监测

2.3.1采集设备

位移监测与采集模块。

2.3.2测点位置

电梯曳引绳或电梯限速器绳。

2.3.3数据记录

通过每个固定时间间隔下获取的速度值,转换和累加成轿厢位移值。

记录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梯轿厢产生的位移S,单位:

米(m)。

或返回固定时间间隔下获取的速度值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实时运算和记录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梯轿厢产生的位移S,单位:

米(m)。

2.3.4数据计算

根据测试点的位置换算出电梯轿厢的真实位移。

当安装位置在电梯曳引绳,则需要按照该电梯设计的曳引比换算;当安装位置在限速器绳,则电梯轿厢的真实位移等于计算位移。

2.4动态数据监视与统计装置

2.4.1采集设备

带操作系统的计算机、通讯协议转换接口、数据记录与统计软件。

2.4.2数据计算

分项记录同一周期来自电力监测模块、负载监测模块和位移监测模块传输来的数据,并计算动态能效指数,其数学计算公式见公式

(2):

………………………………………………

(2)

式中:

E0——电梯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梯电能消耗,单位:

kW·h;

M——电梯在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梯负载质量,千克(kg);

S——电梯在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梯轿厢运行位移,单位:

米(m);

η——本运行周期电梯能效指数,单位:

千瓦时每吨米(kW·h/(kg·m))。

2.4.3数据记录

分项纪录同一周期电梯运行的能耗、位移、负载和能效指数等数据,并建立动态能效指数统计表,如表1所示。

 

表1:

动态能效指数统计表

序号

记录起始时间/(HH:

MM:

SS)

记录结束时间/(HH:

MM:

SS)

周期

/(s)

能耗/(kW·h)

负载/(kg)

位移/(m)

能效指数/(kW·h/(kg·m))

1

2

3

……

合计

——————

备注:

能效指数不做合计

2.4.4阶段性能效分析算法

根据表1记录一个阶段相关数据统计情况,利用表1合计项目中数据对阶段性电梯能效进行分析,利用公式

(2)进行计算。

其中:

E0——电梯在一个阶段内电网动态电能消耗,单位:

kW·h;

M——该阶段电梯负载质量,单位:

千克(kg);

S——该阶段电梯轿厢运行位移,单位:

米(m);

η——该阶段电梯能效指数,单位:

千瓦时每吨米(kW·h/(kg·m))。

注:

暂定此算法,有待优化。

3.动态监测报告编制

3.1概述

在获取相关有效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计算,了解该电梯动态运行中能效质量(动态能效指数),根据以上情况编写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报告。

3.2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报告样式

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报告样式见表2。

表2电梯能源消耗动态监测报告样式表

章节

内容

备注

概述

1.1

电梯能耗动态监测必要性

阐述动态能耗监测的重要性

能耗动态能耗监测系统

2.1

系统简介

从硬件、软件方向简要介绍系统功能

2.2

系统搭建

从监测项目、监测点选择、硬件平台搭建、软件编程及调试等方面阐述。

2.3

监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项目确定并选择监测点位置

数据处理

3.1

数据采集

3.2

数据记录与统计

3.3

数据分析

总结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