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561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医养生课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课程.docx

《中医养生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课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养生课程.docx

中医养生课程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形体、官窍组成的,而各个脏腑、形体和官窍各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肢解的、彼此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

因此,各个脏腑形体官窍,实际上是人体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各个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实际上是整体功能的一部分。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

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

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

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必然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协调,此即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表1-1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

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化气上升动兴奋亢进

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成形下降静抑制衰退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一般认为,《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现分述如下:

“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

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

“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

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

“从”,顺也;“革”,即变革。

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

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

“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

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从上述五行的特性可以看出,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已经不是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概括。

表1-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小肠

湿

长夏

西

大肠

膀胱

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本节主要阐述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

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2.藏神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二)生理特性

心的生理特性是:

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

火性光明,烛照万物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

心气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心脉痹阻,则见面色青紫;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心阳暴脱,可见面色苍白、晦暗

2.在窍为舌

3.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

4.在液为汗

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

心在液为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

5.与夏气相通应

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心主夏。

心与夏气相通应,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

二、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

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

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

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

3.主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故称“肺气宣发”和“肺气肃降”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

它们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

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的相互为用关系。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

①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②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

若肺精亏、肺气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感冒,又可因皮毛失濡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

①皮毛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

②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

2.在窍为鼻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

3.在志为忧(悲)

4.在液为涕

涕,即鼻涕,为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5.与秋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肺主秋。

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

三、脾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

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举。

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

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旺于四时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2.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生理作用。

2.喜燥恶湿

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脾之华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

3.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是指脾的生理功能与思志相关

4.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故说“脾在液为涎”。

涎具有保护口腔黏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旺盛,以助谷食的咀嚼和消化,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

四、肝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

(3)调畅情志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组织。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2.在窍为目

目为视觉器官,具有视物功能,故又称“精明”。

目之所以具有视物功能,依赖肝精肝血之濡养和肝气之疏泄

3.在志为怒

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

5.与春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肝主春。

肝与春气相通应,是因为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腰者,肾之府。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藏精,主水,主纳气。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二)生理特性

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2.在窍为耳及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3.在志为恐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的关系密切

4.在液为唾

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多出于舌下,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

5.与冬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肾主冬

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一、胆

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与肝由足少阳经和足厥阴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二、胃

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主受纳腐熟水谷,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胃与脾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由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胃与脾在五行中皆属土:

胃为阳明燥土,属阳;脾为太阴湿土,属阴。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2.主腐熟水谷

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

(二)生理特性

1.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2.喜润恶燥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三、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由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的管状器官。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四、大肠

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

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大肠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肛门。

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

大肠亦是一个管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主要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功能。

五、膀胱

膀胱又称“脬”,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

膀胱与肾由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膀胱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

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连,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

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必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名有形;三焦作为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有名无形,但有其生理功能和各自的生理特点。

上焦:

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

中焦:

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下焦:

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以及两下肢。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即是指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的功能而言

舌诊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心肺病变,心火上炎多舌尖红赤;

⏹舌中——脾胃病变,脾胃运化失常,湿浊、

⏹痰饮、食滞停积中焦,见舌苔厚腻

⏹舌根——肾的病变,久病及肾,

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

⏹两侧——肝胆病变。

肝胆气滞血瘀,

常见舌两侧紫色斑点或舌边青紫

1、正常舌象

舌色淡红鲜明,

舌质滋润,

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

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2.淡白舌

  舌象:

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

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

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

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

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

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

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

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

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

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

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

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

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

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

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

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

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

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

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

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

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

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

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

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

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

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

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

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

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

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

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

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

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

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

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

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

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

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

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

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

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

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

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

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

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

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

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

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

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

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

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

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

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

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

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

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

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

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

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

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

湿毒内盛。

 

针对每个人的养生方案体质养生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你知道有哪九种吗?

他们是——

A型——平和体质,是精力充沛,健康乐观的那一种;

B型——阳虚体质,是手脚发凉,身体怕冷的那一种;

C型——阴虚体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