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98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徽派民居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学生姓名 

谢 

德 

指导教师 

刘延国 

 

.

2012年4月2日

绪 

现代人越来越认识装饰墙在居室中的作用,人们不仅仅喜欢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的设计风格,更是对既美观而又不繁琐,既多材而又环保的居室情有独终。

墙面是居室的重点。

在居室中人们的眼光往往首先集中在墙面上,其实色彩就是墙壁最“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时候,一面“好色”的墙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风格。

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已开始利用彩色涂料、立体涂料、艺术涂料、质感涂料、墙艺漆、液体壁纸涂料等,把多彩的风景搬上墙,把墙涂上自己喜欢的风格,让家在艺术色彩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

每一种家装流行趋势的出现,都有现实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

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徽派建筑的特点,开拓视野,2012年3月,对江西作了古民居考察的活动。

我们先后去了江西婺源的李坑和思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

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象一幅幅清朗明亮的水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一、徽派建筑的规划与特点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

“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范。

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

(一)古村落规划

1、道路结构形式。

道路结合现状地形、水系等采用自由式路网结构,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水土流失,又达到村落步移景异,巷弄内景观丰富的效果。

2、规划布局。

建筑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建筑布置“栉比鳞次,密密如织,错落有致”。

3、空间组合。

每个古村落都由民宅、公共建筑(祠堂、书院等)和公共闲地(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组成,从街道,到小巷,入庭院,上厅堂,进厢房,从公共空间层层递进到隐秘的私人空间,庭院(半公共空间)是两者的过渡,也让邻宅之间不会朴素遮光捂气。

同时,应该注意的是:

在这些古村落的建设中,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

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

"

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

,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

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以"

院"

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

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

无院不成群"

,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4、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由于徽商又是儒商,几乎安徽的每个古村落都配套有书院,没有宗祠和家祠等公共建筑,又因为古村落是择水而居,他们的给水、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5、防灾方面。

古村落择水而居,引水入村,有利于消防扑救,建筑采用与头墙,有利于切断火势的蔓延,许多民居在门眉处结合门腰或门罩设计了避雷针,可以防止建筑被雷击中,造成人和财产损失。

6、景观设计。

规划将水、建筑和周边环境这些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水墨中国山水画。

(二)建筑特点

1、民居的主要特点为:

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天井

(1)平面形式:

民居(住宅)以“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为单元,单元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明堂(现在的客厅),两侧为厢房(卧室),较大的古民居有前厅、堂和后厅堂,前厅堂为礼仪场所,是男人接待客人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后厅堂为供养长辈和女性活动的场所,突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平面有口、凹、H和日等几种类型,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堂前,四合层天井设在厅中。

(2)结构形式:

砖木结构,砖起维护作用。

(3)建筑色彩:

粉墙黛瓦,朴素典雅大方。

(4)天井:

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家有天井一方,世世代代兴旺”,它起采光、通风、排水、调节气温的主要功能,民居中天井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5)马头墙:

起到防火、防风和防盗的作用。

(6)屋顶:

徽商兴于明清,俗话说“无商不徽,天下财产徽占三分”。

徽商视水为财,采用四面屋顶形式,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堂。

(7)外部造型:

高墙深巷,外墙几乎不开窗,民居的内向性、防御性显而易见。

这是因为成年男丁外出经商,家中是老弱妇孺,一方面是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妇女地位

低下,“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当时的写照,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以头墙高出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

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8)建筑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木、石、砖。

(9)民居装饰:

力求精美,大门上方装饰有门眉,门眉多采用砖雕和石雕,门眉越高越气魄,表示该屋主越富有或官位越高,居民内饰充分发挥木雕艺术,在斗拱飞檐、门罩、花门栏杆等方面,精雕细缕,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梯等民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徽商自称为“儒商”,他们喜欢读书写字,家中多有对联、字画、装饰,起警示、激励族人的作用。

(10)减灾防灾:

除了马头墙外,民宅的大门一般有铁皮包着,起到延缓火势和防盗的作用。

结合门眉或檐口翘角图案,一般装有避雷针,起到避雷的作用。

(11)花园:

民居一般有前面和后面,考虑到风水的忌讳原因,门前一般有庭园,他们叠假山、饰漏窗、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与自然和谐一体,造就了永垂不朽的徽州古园林。

三、徽派建筑的主要缺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徽派建筑中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一是“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的天井带来的潮湿、漏雨;

二是高大马头墙的挡光;

三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外墙”几乎不开窗,过厢、六面是木板的卧室的幽暗憋闷。

村民会越来越受不了老房子的破旧与生活不便。

四、徽派建筑对我们的启示

城市不仅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一个环境,更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积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现在,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以旧貌变换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令许多城市正面临着环境危机、特色危机和文化危机,这一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理念、城市管理目标。

郴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城,如何延续和发扬文化传统,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强化城市特色,增强城市活力,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地。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给我们带来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创和谐城市。

徽派古建筑的布局,体现了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其中水系的活用,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

目前,风水文化正在逐步影响到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发及道路系统的布置等,规划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研究这一现象。

启示二:

应控制好建筑风格的整体分布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

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建筑风格的整体统一是一种最简单最朴素最有效的建筑美的创造。

严格地说,风格是无法规划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

从城市整体形象上对我市建筑风格进行分布研究,能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建筑风格向完整、协调、统一、有序又具有地方特色方向发展。

建筑风格相对统一,建筑之间体量、色调及细节上的相互关联,是构建我市建筑景观特色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应该在一定的区域、组团内形成统一的建筑风格,比如推行“一街一品”和“一村一品”的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致 

报告终于结稿,掩卷沉思,感慨万千。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延国的悉心的指导,该报告曾数次修改,在这次考察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亲身体会到做学问的要点和精髓——欲速则不达,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延国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将使我终生受益。

刘延国老师对我的关心栽培和热心帮助,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