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04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映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称之为“技能”。

3、两者的区别如下:

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为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如何做的知识,以生产式和生产式系统来表征。

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才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的信息变形。

在很多活动中,两类知识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过程上,最初都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只是在大量练习之后程序性才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学习者掌握的程序性知识也会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讲,在熟悉的条件下进行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

6.简述卡芬顿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1、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2、个人的倾向于成功看作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

3、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被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

4、学生对能力与努力归因倾向由年纪的升高而发生了变化转移。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试题符合测试的目的

学习测验的目的有多种,是作为选拔、诊断之用。

抑或作为评价或分类之用,这一点是命题时必须明确的。

测验目的不同,编制测验的取材及试题难度也就有所不同。

2、试题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由于学绩测验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本而不是全部,因此试题内容的取样应有代表性,能代表该学科的全部内容,而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材料,否则这个测验的效度就不可能高。

3、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在同一份试题中,应依据测验的目的与要求的不同,选用各种不同的题形式,不宜“单打一”,如何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宜用简答题,要考察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宜用多选择题,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宜用论述题。

此外,题目格式应明确,不要使学生误解。

4、文句要简明扼要

测验题目的文字应力求浅显简短,不要使用艰深的字词,要排除与题目无关的多余信息;

同时又不能遗漏解题所必需的条件,否则试题便无法解答。

5、答案要正确可靠

对于标准化学绩测验,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正确答案,即测验的答案应是没有疑惑的,是可靠的。

6、测题要彼此独立

各测验题不能含有暗示本题或他题的正确答案的线索。

如果一个题目的命题或者答案的内容为一个题目的解答提供了线索,那么这后一个题目就失去了测验的意义,得分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成绩。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1迁移的定义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不是自动发生的,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学习之间的共同要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作用、认识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等。

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生、辨别能力,找出知识间的共同要素,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

2、对于“为迁移而教”,可以从下几方面来理解。

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有知识,深刻感知现学的知识,只有对原有知识经验有了深刻细致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

只有对新学知识有了深刻的感知,才能有利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

2)教给、指导学生方法,寻找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或同在联系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这没有具体的方法,关键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如果学生理解得深刻准确,就越容易发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及内在联系,越能够进行更好的迁移。

3)给学生提供练习认识事物之间统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寻找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

4)指导学生运用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获得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际,学生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知识的迁移。

5)给学生积极评价。

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知识的迁移。

迁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天下一定要重视教学过程中迁移的作用,重视教学中各种积极因素,努力为迁移而教。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1、惩罚的定义

惩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与表扬奖励相背的裁定措施。

但人们总是把它与体罚等同起来。

其实惩罚是一种艺术,运用得科学,对于戒除学生的不良行为,尤其是那些品德不良型学习,它能产生普通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学生对未来复杂的社会,对挫折的环境有所准备,

2、如何正确使用惩罚,可以从以下几入手。

1)惩罚之前要晓之以理,惩罚的目的是为抑制并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矫正不良的认识结构。

2)惩罚要动之以情。

3)惩罚要区别于体罚。

4)惩罚要讲究方式方法。

应视学生不良行为的程度和后果分别处以不同的惩罚。

5)惩罚要考虑学生的动机。

教师如能适当地、合理地运用惩罚手段对于抑制并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反之,不但不能收到的效果,还可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

2.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完成,提取是从检索的线索向需要再现的命题扩展,建构是从检索的线索向有关信息进行扩展。

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学习者在进行精加工的同时,还要对新信息加以组织。

组织指将一组信息分成子集并表达子集间关系的过程。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1)认知策略指个体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和方法。

(2)元认知策略指个体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

(3)两者联系

学习中,认知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性知识,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元认知策略的体现,作为一个学习者,如果一个学习者有很多种策略性知识,但是缺乏元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决定在那种情况下使用某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他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反之,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策略性知识,那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则缺乏相应的对象。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以学习为中介的。

(2)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其间的关系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动机作用。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总是一致的,也存在矛盾性,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

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

(1)同意,

(2)理由

①奖励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往正常的方向发展,而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缺乏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②奖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推动个体的行为活动,而惩罚更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破坏学生情绪和导致极不实际的志向水平,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应,以至于丧失学习的信心。

14.高成就动机者有哪些特征?

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

(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2)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

(3)高成就需求者喜欢多少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就动机是教师、家长的责任。

在这个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并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也就使他们明确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

(2)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一时达到既定目标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进步,即肯定并让学生明确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

这样他们就能增强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3)当学生在某种活动获得成功,他们往往感到满足。

这种满足可以直自我强化的作用。

使他们追求更高的成就,但由于他们水平所限,不一定能树立恰当的目标;

同时,这种满足也可能使他们停止不前,所以,教师在赞扬他们已有成就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进一步目标乃至终生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将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使其迈上更高的台阶。

15.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1)基本观点

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上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这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其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智力表现类型的差异。

(2)教育意义

大学生处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的智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的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能主题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

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都必须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遵循六个规律:

(1)接近吸引规律。

(2)对等吸引律。

(3)互补吸引律

(4)光环吸引律。

(外貌、能力、个性)

(5)异性吸引律。

(6)互惠吸引律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尽力记住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好听众而不是演说家;

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经常让别人感觉到他很重要;

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感情;

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

不要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永远保持同情心。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1)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

这主要是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2)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提前条件。

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两个方面。

(3)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

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多方面的能力;

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教师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4)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

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就全身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地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

而不应该陈述教师的行为。

(2)陈述得好的教育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即使在同一个学习类型中,也还应该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如知识领域中的目标反映记忆、理解和运用(包括简单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19.简述创造性与知识、智力、人格的关系。

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研究与实践证明了知识技能是创造力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创造性对智商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智商高不一定有高创造,两者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创造性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是创造性的心理基础。

创造性与人格的关系:

独立、自信、求变、恒心等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保障。

2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是指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品德心理结构的这四种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

它是品德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心理学依据。

在品德教育和培养中,只有保证这四种成分的协调、平衡发展,才不会造成品德结构上的缺陷,阻碍品德的发展。

21.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测量与评价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将结果予以数量化),并不考虑结果的实际意义,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以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虽然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但是这种主观判断必须以教学测量所得的客观描述为依据。

否则,就是主观主义的判断。

同样,教学测量也不能脱离教学评价,因为教学测量只是对学绩测验结果的客观描述,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

不通过评价,测量所获得的结果也就毫无实际价值。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被混淆和误用。

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作具体分析,不联系教学内容来确定成绩的实际意义,而只是进行测验和记分,并自以为这就是对教学进行评价。

也有些教师忽视严密的测量,未经任何客观数据的证实,就试图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及能力、品格的形式状况进行评价。

可以说,正确地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22.如何有效促进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

(1)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促进迁移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2)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3)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3.什么是教学反思?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找不到标准的答案,仅具有参考价值)

1、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

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

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2)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明确反思方式

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

4)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

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4、掌握反思方法

1)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3)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4)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

5)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

6)观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

7)总结记录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

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

还有什么困惑?

等等。

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8)质疑法。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

人们认识事物的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建议教师进行这样的反思:

“这样做对吗?

”“这样合理吗?

”“这是最佳方案吗?

9)对比法。

过去的经历对我们来说虽不可回,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坚定我们今后面对这类问题的态度,“用另一种方法会怎样?

”“我先这样做会怎样?

”这样的反思并非事后诸葛,它暗示着我们下一次类似经历,该怎样去做。

10)因果法。

事物处于普遍联系的状态之中,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过去和未来,找出过去经历的因果关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把握将要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我这样教会出现什么结果?

”教师经过这样的反思,其自主性、自觉性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11)归纳法。

教学经验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于记忆之外,而一旦我们将它们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这些经验就会显现出一般规律了。

“我这些成功有相同之处吗?

”“我坚持这样做会怎样呢?

”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12)换位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

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离,这样容易产生冲突,“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想?

”“如果我教会怎样设计?

”经常进行这样的移位换情反思,对于形成互助平等、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5、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

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24.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心理学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1、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的环节:

(1)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2)教学任务分析(包括检查起点行为);

(3)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4)教学测量与评价

2、心理学在其中起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5.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哪些?

(课本P79)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

(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

(3)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1)主动性;

(2)选择性;

(3)批判性;

(4)探究性

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

(1)超越原学习情境;

(2)超越原自我水平

26.大学生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