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0509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docx

厦门拟提名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厦门市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项目名称:

干眼诊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提名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提名意见:

该项目历时20余年,解决了干眼领域一系列理论与诊疗技术问题:

发现了干眼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多种分子机制;发现了睑板腺分泌的蛋白成分在眼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提出了针对眼表微环境治疗干眼的学说,建立了多种干眼模型;建立了干眼的精准诊断体系,首次开发拉曼光谱泪液检测新技术;创立了我国唯一的干眼分类方法,并被国际眼科广泛接受;提出了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及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在国际上最先开展4项干眼治疗新技术,发明了11种治疗干眼的药物。

该项目已发表文章4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5项,其中2项已转让。

创建了我国干眼诊疗体系,多项成果被国际指南、共识以及我国共识、教材采用,在我国以及国际上广泛应用。

权威专家组的鉴定认为该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我国干眼的诊治水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2010年、2013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部门对推荐书材料进行了审查,并进行公示,确认该项目符合国家科技奖推荐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干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占眼科总就诊病人的30%以上,我国的发病率在16-21%,严重者导致盲目,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该项目在20余项基金的资助下,历时20余年,解决了国际上干眼的病理机制及精准诊治等方面的多个重大理论与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干眼的诊疗水平由空白状态进入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内容如下:

(一)阐明了干眼关键病理改变--眼表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眼表微环境理论,解决了干眼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理论难题。

发现了睑板腺分泌EDA蛋白,被2018年国际眼科权威杂志IOVS列为近年来世界此领域唯一的重要进展。

(二)发现了干眼对视功能的影响并阐明了机制,被2007年国际干眼指南列为干眼领域最重要的三个进展之一,并将其列入了定义,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干眼视功能的认识以及干眼的定义,被国内外干眼的定义所采用。

(三)创立了干眼新的分类方法,为我国临床采用的唯一分类方法,也是国际上认可的两个主要分类方法之一,列入我国干眼共识和眼科教科书,分类概念被亚洲干眼共识、2017年国际干眼指南(第二版)采用,为干眼的分类治疗提供了支撑。

(四)提出了我国干眼的诊断标准,为我国临床应用的唯一标准,被眼科全书推荐,并被干眼共识、眼科疾病诊断标准和眼科学教材完整采用。

研发了中国干眼症状诊断量表,发明了拉曼光谱检测泪液新技术,研制了4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眼诊断仪器。

建立了干眼的细胞与分子精准诊断体系,成果被8部国际指南采用。

(五)系统提出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列入我国干眼共识及各种眼科学教材;提出的抗炎治疗方案使严重干眼的治愈率由46%上升到74%;在国际上最先开展了4项治疗干眼新技术;发明了11种治疗干眼的药物;在世界上最先报道猪角膜临床移植取得成功,解决了角膜供体材料来源缺乏的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已获得15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2项专利已转让并产业化,另外2个专利药物正在转让中;共发表文章40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1篇,总影响因子895,其中IF10分以上7篇,7分以上22篇,5分以上33篇;国际眼科临床权威杂志Ophthalmology11篇,眼科研究权威杂志IOVS30篇,中华眼科杂志82篇。

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40部。

文章已被他引7009次,其中被Science、Nature、Cell等SCI收录文章他引3442次,单篇最高被引515次。

研究成果被21部国际指南及美国干眼临床指南(PPP)采用,列入23本我国眼科教材。

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73人次,在国内学术会议做报告1000余次;培养了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创建了我国首个干眼门诊和干眼继续教育网站(全国80%以上眼科医师实名注册),完成眼科医生继续教育150万人次,帮助400多家医院建立了干眼中心(每年诊治干眼400多万人次),项目成果已推广到全球及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覆盖全国。

第一完成人当选为亚洲干眼学会主席,是亚洲干眼共识、国际干眼指南的主要制定者,牵头制定了我国全部5项干眼领域的共识。

客观评价:

(一)获得的专利与发表文章:

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公开发明专利10项,;发表文章401篇,其中SCI收录文章201篇,总影响因子957,其中IF10分以上文章7篇,7分以上22篇,5分以上33篇。

有82篇发表于权威的《中华眼科杂志》,被特邀撰写述评与撰稿35篇,其中被中华眼科杂志邀请撰写述评14篇。

主编及参加编写相关教材及中英文专著40部,其中11部为主编或副主编。

(二)指南、教材采用与他人正面引用情况:

该项目28篇论文被21部国际指南及美国干眼临床指南(PPP)引用52次,8篇文章被我国3部干眼相关共识引用。

发表的文章已被他人正面引用7009次,其中被SCI收录文章他人正面引用3902次,被JCI等IF因子10以上的杂志文章引用39次,被Nature、Science、Cell、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IF因子20以上杂志文章引用15次;被IOVS发表的文章引用381次,被Ophthalmology发表的文章引用57次;单篇论文最高被SCI收录文章他引375次,单篇最高被中文文章引用457次,专著他人引用1479次。

有692篇在高水平SCI杂志发表的综述文章对该项目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正面引用和评述。

我国中华眼科学(眼科全书)第三版中干眼章节引用的文章80%以上出自该项目的文章。

该项目关于干眼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原则已被23本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高教出版社等出版的5、7、8年制眼科教材和眼科继续教育教材采用,并被中华眼科学(第二、三版)采用。

(三)获奖情况:

该项目相关的成果已获得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有15篇论文获得美国眼科研究年会ARVO及日本眼科年会TravelGrant,5篇论文获得全国性眼科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篇文章分别被评为2012年度及2017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1篇论文入选2017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3篇论文入选全国眼表领域10大进展。

该项目的成果还获得了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药明康德药物化学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成就奖、中国优秀眼科医师。

(四)各主要创新点的客观评价

创新点

(1):

该项目发现的睑板腺分泌EDA蛋白被2018年眼科研究权威杂志IOVS发表的述评列为世界此领域近年来唯一的重要进展。

2018年以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为组长的专家鉴定会认为“维持泪膜稳定微环境理论”为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专利技术干眼组织培养模型于2015年转让给上市公司(中源协和)产业化。

创新点

(2):

该项目发现的干眼引起视功能变化被2007年发表的国际干眼指南列为干眼领域从1995年以来获得的三个最重要进展之一,并列入干眼的定义。

2007年以后的眼科专著、国际共识与指南均将干眼引起视力变化列入了干眼的定义。

创新点(3):

该项目提出的干眼分类方法与原则已被2013年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和23本我国5、7、8年制眼科学教材和眼科全书完整采用。

2017年的亚洲干眼共识采用了该项目提出的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的分类概念,国际干眼指南(第二版)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提出的分类法是目前最合理的分类方法,并在2017年国际干眼指南(第二版)中采用了该项目提出的混合型干眼的分类概念。

创新点(4):

该项目提出的干眼诊断标准被200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眼、耳鼻喉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01页)和2013年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所采用,中华眼科学(眼科全书,第三版第)在1239页提出“刘祖国2008年提出干眼诊断标准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在新的标准出来之前,我国可参考此诊断标准”,18本我国5、7、8年制眼科教材与眼科全书采用了该项目提出的干眼诊断标准。

创新点(5):

该项目提出的关于干眼规范化治疗方法与原则已被2013年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部采用,其中5本我国眼科教材与眼科全书完全采用了该项目提出的治疗规范。

发明的猪角膜组织工程专利技术2016年已转让给上市公司(兴齐制药)进行产业化。

该项目提出的抗炎治疗方案使严重干眼的治愈率由46%提高到74%。

(五)国际学术界认可情况:

由于该项目的研究成绩,该项目成员应邀在美国基础研究大会(ARVO)、世界眼科大会等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及专题讲座73次。

近5年以来,国际干眼领域的所有重要学术会议均邀请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做特邀报告或主持会议。

项目第一完成人2015年成为国际干眼指南(第二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2017年被选为亚洲干眼学会主席,在国际干眼领域具有话语权。

(六)我国眼科权威专家鉴定意见:

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委黎晓新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赵堪兴教授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著名眼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鉴定,其鉴定意见为:

该项目的整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干眼引起视功能改变”、“干眼的体外组织培养模型”、“干眼的分类标准”、“维持泪膜稳定微环境理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极大提高了我国干眼的诊断治疗水平,提升了我国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一、国际应用情况

1、国际干眼指南(第一、二版)、美国干眼临床指南(PPP)、亚洲干眼指南、印度干眼临床指南(PPP)、国际干燥综合征指南等21部国际、地区以及国家指南与共识采用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

PPP是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普遍遵循的标准,世界许多国家均采用美国制定的PPP,该项目的研究成果通过美国的PPP在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临床应用,通过印度的PPP在印度临床中应用。

该项目关于干眼导致视功能变化的研究成果被2007年国际干眼指南的定义认可以后,至今已列入了所有的国际、地区干眼指南以及所有的眼科教材、专著的干眼定义中,目前已被全世界一致认可,在全球全世界广泛应用。

2、该项目的其他研究成果在包括在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年会、亚太眼科年会、世界眼科大会、国际眼表疾病协会年会、亚洲干眼学术会议等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及讲座73次,通过这些特邀报告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进行广泛推广。

该项目牵头完成的7个研究中心及50个研究中心两个多中心研究证明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抑制干眼炎症的效果,此研究成果已被日本、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眼科医师在临床上应用。

该项目建立的干眼动物模型被国际干眼研究者普遍采用,其中建立的干眼组织培养模型是国际上唯一的干眼组织培养模型,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并被转化。

二、国内应用情况

1、我国23本各种眼科学教材采用了该项目关于干眼的名称、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同时该项目还35次应邀在《中华眼科杂志》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专家述评、继续教育讲座及焦点论坛,全面介绍该项目的成果。

主编的《干眼》为我国第一部干眼领域的专著,是我国干眼临床工作者最主要的参考书;主编的专著《眼表疾病学》已多次再版,全国眼科医生平均每3人一本;主编的《眼表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成为干眼细胞水平诊断唯一参考书。

近年来“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已在全国进行专题宣讲会350余场,培训了20000余名眼科医师。

由于“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完整采用该项目关于干眼的名称、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他们的这些成果通过共识在全国眼科临床广泛使用。

2、该项目完成人在全国及各省眼科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学习班做干眼相关的专题讲座1000余次,会议地点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及主要城市,全国有80%左右的眼科医师通过该项目组成员的专题讲座及继续教育获得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该项目每年均主办全国干眼学习班,并主办了4届全国干眼学术大会,共有5000多人参加了干眼学术会议,并有17000多人通过网络直播参加会议。

3、该项目在2003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干眼门诊(中心),帮助400多家医院建立了干眼专科中心,这些中心每年完成400万人次以上干眼病人的诊治,并成为了该项目成果的示范基地。

通过这些基地向全国各基层医院推广该项目的研究成果。

该项目创建的继续教育网站“干眼网”,全国近3万位眼科医师实名注册(占我国眼科医师的80%以上),点击的眼科医师已经达到150万人次。

通过此网站,该项目即时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各级医院,快速应用于临床。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全国眼科重点学科单位及著名眼科单位应用(由于篇幅所限,下表仅列出10个单位),同时也被全国大部分的基层的诊所与社区医院广泛应用。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

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实施)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专利

一种体外干眼模型的建立方法

中国

ZL200910111318.6

2011年08月10日

823536

厦门大学

刘祖国,林辉,

李炜,

翟杨洛娃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干眼症综合诊断仪

中国

ZL201410076307.X

2016年01月20日

1891940

厦门大学

张陈涛,陈延平,刘婷婷,

张建寰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010505854.7

2013年3月13日

1150528

厦门大学

刘祖国,周跃平,马建兴,林志荣,刘晓琛,邵毅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板层组织工程角膜支架及其制作方法与

应用

中国

ZL201010296433.8

2012年07月04日

992597

厦门大学

刘祖国,李炜,

邵毅,

许传超,梁凌毅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眼科检查装置

中国

ZL201310611738.7

2017年02月15日

2378859

厦门大学

李炜,

邹笃雷,张丽颖,何卉,

李三明,瞿杨洛娃

刘婷婷,刘祖国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眼表综合分析仪

中国

ZL201410800274.9

2016年08月17日

2171553

厦门大学

颜黄苹,刘祖国,陈延平,左应波,王晓玲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010044868.3

2012年04月18日

933399

厦门大学

刘祖国,邵毅,

韩云,

李炜,

翟杨洛娃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多光谱睑板腺检测分析装置

中国

ZL201410168616.X

2015年12月09日

1873728

厦门大学

张陈涛,陈延平,刘祖国,肖云生,颜黄苹,卓勇,

刘婷婷,张建寰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中国

ZL200410027807.0

2007年10月03日

349616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刘祖国,

邹文进,

肖启国

有效专利

发明专利

一种羊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中国

ZL200410027760.8

2009年07月15日

5220668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刘祖国,蒋爱华

有效专利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姓名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单位

对本项目贡献

1

刘祖国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该项目的总负责人,参与所有创新点的工作,包括:

1、总体设计与项目组织;2、提出了泪膜稳定机制新观点;3、发现了干眼会引起视力相关症状,并阐明了其机制;4、创立了新的干眼分类原则与方法;5、提出了我国干眼的诊断标准;6、系统提出了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率先开展了多种治疗技术并发明了新的治疗药物。

2

徐建江

眼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参与创新点4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推广,包括:

1、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干眼病理过程进行细胞水平的在体观察;2、参与建立了干眼细胞水平诊断体系;3、参与临床研究;4、参与推广应用。

3

李炜

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完成创新点1,4,5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

1、阐明了干眼眼表上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2、建立了干眼体外组织培养模型;3、建立了细胞与分子水平干眼诊断体系;4、发明了新的干眼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法。

4

梁凌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眼表与泪膜疾病诊疗中心负责人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参与创新点4、5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推广,包括:

1、干眼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2、参与建立了细胞与分子水平干眼诊断体系;3、羊膜提取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5

吴护平

科主任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参与创新点1和5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推广,包括:

1、参与发现干眼眼表上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2、参与干眼治疗新方法的临床研究和项目的推广应用。

6

李程

副教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参与创新点1和5的基础研究工作,阐明了干眼眼表上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

7

洪佳旭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参与创新点1和4的研究工作,包括:

1、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正常眼表及干眼眼表病理过程进行细胞水平的在体观察;2、参与建立了干眼细胞水平诊断体系;3、建立了下泪河高度测量方法。

8

胡皎月

主治医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参与创新点1和4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

1、参与发现防腐剂会引起干眼及其发生机制;2、参与建立了细胞水平的干眼诊断方法。

9

陈延平

副教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参与创新点4和5的研究工作,开发多光谱睑板腺分析装置、干眼综合诊断仪、眼表综合分析仪、睑板腺按摩装置。

10

黄彩虹

实验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参与创新点1和5的基础研究与推广工作。

包括:

1、参与拉坦前列腺素可引起干眼样眼表改变的研究;2、参与干眼的临床研究;3、参与防腐剂导致结膜纤维化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厦门大学:

1、项目的总体设计与组织;2、提出干眼的分类方法与原则;3、提出干眼的诊断标准与系统性治疗方案;4、完成了干眼的发病机制研究;5、建立了4种新的干眼动物模型;6、发明了治疗干眼的药物;7、研发了诊断干眼的仪器;8、完成干眼的主要推广应用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1、完成眼表分析系统对干眼泪膜的观察;2、参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干眼眼表与角膜的细胞学改变;3、参与干眼的临床研究及多中心的研究;4、参与项目的推广应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1、发现了干眼可引起视功能改变;2、提出了干眼分类方法及诊断参考标准;3、系统提出了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4、建立了泪液乳铁蛋白检测技术,发现了干眼时泪液中多种因子的改变;5、发明了羊膜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发现羊膜提取液在严重干眼中的治疗作用;6、参与项目的推广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干眼诊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项目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以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同完成。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刘祖国、徐建江、李炜、梁凌毅、吴护平、李程、洪佳旭、胡皎月、陈延平、黄彩虹等10人就此项目的完成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

项目第一完成人刘祖国于1988年开始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1991年毕业后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至2006年,2006年至今在厦门大学工作。

该项目干眼的分类方法、诊断标准及综合治疗策略的大部分工作,Kringle5、羊膜提取液、强力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及作用研究等工作均由第一完成人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期间完成。

项目完成人梁凌毅、胡皎月为刘祖国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期间的在读研究生,参与了以上创新点的研究工作。

项目完成人李炜、李程、胡皎月、吴护平、黄彩虹均为刘祖国教授在厦门大学工作期间的团队成员。

项目完成人陈延平为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长期与刘祖国教授带领的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团队合作开发干眼相关诊断分析专置。

项目第二完成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徐建江教授团队(洪佳旭是徐建江教授团队成员)与项目第一完成人厦门大学刘祖国团队均致力于干眼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两个团队自2005年起开始进行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徐建江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刘祖国教授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她的有些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刘祖国教授实验室进行继续学习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双方共同进行多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双方共同申请的课题“眼表面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于2007年获得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的资助,2013年共同获得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常见功能性眼病诊疗、防控和康复技术体系研究)中干眼的分课题,两个课题组合作研究的成果已在国际眼科领域著名杂志共同发表文章8篇,其中有2篇发表于国际眼科最好的杂志Ophthalmology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