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05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习题新人教版必修4Word下载.docx

鲁 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征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

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来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

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

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

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

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

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

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

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

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

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

华盖集》,有删改)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继承与创新

鲁迅先生曾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针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以及无原则“全盘西化”的倾向,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大胆吸收中外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运用角度]“文化”“借鉴”“继承与创新”“取与舍”等。

⊙运用示例

“包容”,就要像大海那样,接纳来自千百条河流的水。

不管它是清水,还是浊水;

是净水,还是污水,只要是水,一概接纳不误。

如果只是接纳清净的水,而拒绝污浊的水,那么它就不能成为大海了。

对待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也一样,不管它是“土文化”,还是“洋文化”;

是“俗文化”,还是“雅文化”,一概照收不误。

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当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只是吸纳“洋文化”和“雅文化”,拒绝“土文化”和“俗文化”,那么何来“博大”和“精深”?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其道理或许就在此吧。

当然,在“包容”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包容”的东西加以区别。

要在包罗万象的种种物事中鉴别出孰优孰劣。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要区分出哪是“精华”,哪是“糟粕”。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并不那么容易。

《金瓶梅词话》在暴露土豪劣绅的劣迹时,又夹杂着露骨的性描写;

《红楼梦》在反映封建贵族家庭必然没落的趋势时,也夹杂着宗教的虚无主义思想;

“思想者”在冷静思考的同时,却展示着赤裸的身体……看来,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在“拿来”时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是没有道理的。

(北京卷满分作文《又想起了鲁迅》)

【课外运用】

也谈“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九三四年提出的著名的论述,“拿来主义”已过完了八十华诞,我们的国人是否在“拿来”上有一些进步了呢?

小时候,看别人吃糖,索要不给,我便一把伸入他糖袋子里掏出几块,然后咧嘴一笑,这便是“拿来”了。

但我万万料想不到,这种孩童的把戏会堂而皇之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近年来一些友邦总时不时地把手伸进中国的口袋里,上次“拿来”了屈原,赢得了中国人的无数唾沫之后,堂而皇之拿去申遗去了,这次又“拿来”了李时珍,尚觉得不够过瘾,便又“拿来”了李白。

此外还有孔子、中医……就连上古神话中的蚩尤也未能幸免。

孩童“拿来”了糖之后,遭到呵斥,也多半是一脸堆笑地归还,但还有心肠硬的,便一把囫囵吞了下去,连味道也不尝个清楚。

看来我们的友邦是隶属后者的了。

他们比国人更加奉行鲁迅的“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来拿!

不过他们的脑髓却是有些欠缺,屈原是土生土长的楚人;

李白的出生地是唐代的昌隆县,也就是现在的四川江油县;

李时珍则生于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其余更不必细说,这些都是有文献记载的,按土话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现实是铁定的,可意志是坚决的,我们的友人高呼: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来!

对!

拿来!

怎么拿?

于是便有韩国专家称某某某系韩国人,于是便大张旗鼓地建设李白故居,开办江陵端午祭,甚至申请世界遗产,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居然申请成功了。

在给谎言穿上皇帝的新装之后,谎言摇身一变成了真理。

某些高尚的国人对此是毫不在意的,因为有人来“拿”,便恰恰说明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蓬勃灿烂!

哦,足矣,足矣,阿Q似的说:

我尚有东西打发你!

既然他们觉得有用,便送给他们罢!

还有些独善其身的圣人对此更加地漠不关心。

他们问自己:

韩国人拿,或是不拿,对我有影响吗?

哦,没有吧?

那你们随便拿吧,这是与我不相干的。

但是,毕竟还有一些愤怒的国人高呼:

“还来!

”明知是别人的东西却偷偷去拿,那是“窃来主义”;

明知是别人的还要明目张胆去拿,那是“抢来主义”。

抢来别人的宝贝还要明目张胆地高悬在朝堂之上,那可真是恬不知耻了!

这些强盗的行径,却因为撒满谎言的种子而变得花香弥漫。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直面这谎言,撕破这谎言,揪出撒谎者,用力抓住他的领口,怒喝: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冠冕(miǎn)  脑髓(suǐ)

吝啬(lì

nɡ)残羹冷炙(ɡēnɡ)

B.自诩(xǔ)玄虚(xuá

n)

鱼翅(chì

)礼尚往来(shà

nɡ)

C.国粹(cuì

)蹩进(bì

磕头(kē)发扬国光(yá

D.孱头(chà

n)摩登(mó

针灸(jiǔ)佳节大典(jiā)

解析:

A项,“吝”应读“lì

n”;

C项,“蹩”应读“bié

”;

D项,“孱”应读“cà

n”。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古懂 陷阱 拭目以待 积毁销骨

B.霎时 譬如 磕头贺喜 人才备出

C.时髦 包涵 亟待解决 祖上荫功

D.炫耀 鱼鳍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

A项,懂—董;

B项,备—辈;

C项,荫—阴。

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位大慈善家从________走向豪捐,源于他在胞兄去世后的“顿悟”——人活一世,与其没完没了地拼命赚钱,不如在生命健全时积德行善。

(2)俞敏洪将为塑造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理想主义色彩,办成一所完全非________的大学,一所博雅的出色大学。

(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有多达几十亿的财政漏洞都需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补贴,却投资上亿建豪华办公楼,________太打脸了。

A.吝啬 营利 不免 B.吝惜 盈利 未免

C.吝惜 盈利 不免D.吝啬 营利 未免

“吝啬”和“吝惜”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但“吝啬”主要指当用的不用,含贬义;

“吝惜”表示珍惜,指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属中性词。

(1)意在说“这位大慈善家”从前比较小气,当用的不用,选“吝啬”较恰当。

“营利”和“盈利”都与利益有关,不同的是“营利”是动词,指“谋利”,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行动;

“盈利”是名词,指扣除成本,赚到的钱。

(2)选“营利”较恰当。

“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

句(3)有对贫困县的不当之举的委婉批评之意,选“未免”较恰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  )

①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

一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

诚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

②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③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④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⑤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的精心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

⑥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①冠冕堂皇:

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用“光明正大”。

②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

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

③残羹冷炙:

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

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

④故弄玄虚:

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⑤兴风作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⑥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B.沙特外交部18日发表声明称,因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冲突中不作为,沙特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C.沃尔沃环境奖得主秦大河博士提议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他研究的重点区域是中亚干旱区冰冻圈,其变化对亚洲影响很大。

D.公开信称,国会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公布情报机构所提要求,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监控项目是如何运作的,再进行公开辩论,也有助于回击那些错误报道。

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立场”。

C项搭配不当,应将“提议”改为“提出”。

D项语序不当,应是“不仅有助于回击……,也能让公众……,再进行公开辩论”,故选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人的“国粹病”

廖保平

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

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

“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

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

变脸真是国粹么?

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

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

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

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

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

“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是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

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

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

鲁迅的《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

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

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

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

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

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

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曾金贵两次遭到声讨,其目的是树立全文批驳的靶子,引起下文对国粹病的批驳、评析。

B.在《拿来主义》中,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

作者认为,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

C.国粹病是指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

D.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对曾金贵的做法,我们不要妄加指责,否则会变成一个闭关主义者。

B项,“作者认为”有误,从文中第5段“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看,这不是作者的观点。

7.文中说“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请指出作者在这里批驳“国粹派”观点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别予以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常用的论证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准确地做出判断即可。

回答时,注意结合文本予以说明。

①举例法(事实论证法);

说明:

用京剧发展事实说明交流会促进艺术发展,反驳了国粹派。

②对比法(反衬法);

用京剧通过交流得到发展,来对比或反衬川剧国粹派抱残守缺、不进行文化交流的落后做法。

8.请概括作者对中外文化交流所持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时,要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在文中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其态度。

作者高瞻远瞩,认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应该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批驳国粹派抱残守缺、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观点,倡导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推进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

三、创新语用

9.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

(字数不要求统一)

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

思想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10.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不超过28字)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及21世纪将成为中国文化或东方文化的世纪的观点,十分流行。

西方一些学者也持有此类观点。

对此我则持怀疑态度。

我怀疑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性文化的观点。

(或:

我对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性文化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11.阅读下面的新闻简述,按要求填写下表。

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央视网曾刊文“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文章表述了这样一种看法:

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

要求:

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概括“收获”,并依据“收获”说出理由。

收获

理由

雾霾让所有中国人痛恨,众志成城

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

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

雾霾催生了大量讽刺性语言,如“自强不‘吸’”

雾霾让中国人更加了解了这一世界公敌

①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 ②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 ③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 ④雾霾危害每一个人,不论身份、地位 ⑤雾霾让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

12.下面是鲁迅先生名作《阿Q正传》中的一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辣辣的有些痛;

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点评时,要先指出对比的写法,再找出阿Q这种做法的实质是精神胜利法。

这段文字采用对比写法,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传神地写出了阿Q转败为胜的心理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阿Q的性格特点——精神胜利法。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仿照上文再补写一个例子。

(2)请对此社会现象做出简要点评。

(1)(示例)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

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

 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了。

(任选其一即可)

(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