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26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docx

家庭农场案例大全完整版资料

 

鼓励规模经营发展职业农民绍兴家庭农场正在起步

2021年02月21日10:

02:

53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2021年开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绍兴有没有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前景几何?

今后绍兴将如何发展?

最近这段时间,对于家庭农场,有关部门和农民都高度关注。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农业部门和有关种养行业的专家。

  绍兴尚未有正式注册的家庭农场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目前,绍兴尚未有经注册成立的家庭农场。

“目前,农业部门正在统计的仍是各条线上的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一位负责人说。

  市农业局经营管理处处长胡明尧认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家庭农场,是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列提出的。

其中,专业大户主要是指专业从事种养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

而家庭农场除了一定的经营规模,更侧重于有一定的经营资本,农业机械装备达到一定的水平,由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家庭团队进行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胡明尧还告诉记者,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一个职业农民的问题。

目前,农业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经营分散,兼业化的农民占主体,经营土地不足以保证最基本的经济收入。

让那些有技术、有思想、有经营头脑的农民租赁和转包土地,形成更加专业的家庭农场,条件已经成熟。

  胡明尧表示,绍兴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目前虽未正式建立家庭农场的注册登记制度,但实际上,农业各领域中,已经涌现出许多家庭农场的雏形。

尤其是不少种粮大户承包上百亩农田,主要靠家庭成员组织生产,以种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十分符合家庭农场的概念。

  近期将择优开展试点

  鉴于家庭农场的重要性,绍兴近期已酝酿在种粮行业中开展家庭农场的认定试点。

  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周永亮认为,对家庭农场进行注册登记,有助于保护职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助推农业规模化发展。

在种植业层面上,试点将首先在种粮规模比较适度、技术比较到位、经验比较丰富的大户中进行。

  不少种粮大户对于升级为家庭农场表示期待。

越城区皋埠镇种粮大户唐建峰今年36岁,跟随父亲种粮已有四年多时间。

几年里,他和父亲通过发展机械化生产,将承包面积由几十亩扩大到160多亩。

“现在,农村里已经没有多少人种粮了,土地流转也面临着一定难度,希望早日出台家庭农场的政策,让我们获得更大发展。

  种粮大户金银燕认为,政府应该抓紧制定出相应的细则和措施,鼓励农民积极申报和登记注册,建立家庭农场。

对于这些家庭农场,要给予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因为,这些人将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规范化的家庭农场试点,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领域,开展集约化、商品化经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武汉今年再添100个家庭农场

2021-02-2102:

53:

00 来源:

武汉晚报(武汉) 有0人参与

武汉今年再添100个家庭农场

本报讯(记者胡蝶通讯员程慧朋)当家庭农场主的收入比在外打工高10倍不止。

今年,武汉拟再发展100个家庭农场。

昨天,记者走访新洲区三店街七里村宋春生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45岁的宋春生流转了村里20多个农户闲置的荒田,形成116亩水塘面积养殖草鱼、鲫鱼,每亩可赚2000元,年纯收入20万-30万元。

他说:

“2021年前,我出去打工,一年只能挣2万块钱。

现在强多了!

”种西瓜和甜玉米的宏华家庭农场主程建华,流转140亩地,2021年纯收入约20万元,去年有了30多万元。

市农业局经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不推行家庭农场,农民永远只能做雇工,当不了老板!

”目前,武汉已评定家庭农场167个。

种养规模在50亩以下或300亩以上的,基本不考虑评定。

“因为50亩以下规模太小,挣不了钱。

300亩以上又大了,可以叫龙头企业了。

家庭农场讲究的是适度规模,让农户可以自己主宰,不受制于其他资本,自己运用科学种养技术发挥土地效益,尽可能多挣钱。

与种养大户比较,家庭农场主必须是武汉市农村户籍。

胡蝶程慧朋

 

灵芝园里的“家庭农场”梦

2021-02-2104:

30:

00来源:

科技日报

[提要]大年初八,无锡锡北镇的晨东农庄,陈晓东早早就起了床,去照看他的那群“宝贝疙瘩”――“灵芝鸡”。

如今,尽管每只“灵芝鸡”的零售价在300元左右,但很多吃过的食客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不但经常来农庄大快朵颐,还要求送货上门。

  大年初八,无锡锡北镇的晨东农庄,陈晓东早早就起了床,去照看他的那群“宝贝疙瘩”――“灵芝鸡”。

  早晨清爽的空气弥漫在树林间,随着一阵阵悦耳的轻音乐响起,上千只鸡有的在树下漫步,有的在觅食嬉戏……再看陈晓东给它们准备的早餐:

喝的是五谷豆浆,吃的是粗食杂粮,最稀奇的是多了一样赤红色的“配料”:

灵芝粉末。

  陈晓东告诉记者,这些灵芝来自他在农庄里办起来的灵芝园。

前几年,引进灵芝种植项目,并开发出破壁灵芝孢子粉等深加工产品,但市场销路一直没有打开。

  “关键还是很多人对种植的灵芝不认可。

”陈晓东坦言,本来已萌生退意,但几位大学生的养鸡试验又让他对这拥有数千年美名的瑞草重拾信心。

  去年,几位扬州大学的学生在晨东农场搞起了试验,用中草药来喂养太湖草鸡,效果出奇的好,鸡的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陈晓东灵机一动,又在鸡的喂养过程中加入灵芝,过了一段时间,吃了灵芝的鸡变得外形艳丽,羽毛富有光泽,非常活跃。

  如今,尽管每只“灵芝鸡”的零售价在300元左右,但很多吃过的食客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不但经常来农庄大快朵颐,还要求送货上门。

  “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灵芝会没有市场!

”今年,陈晓东憋足了劲,要在灵芝的科技创新、市场推广上下工夫。

他透露,已经和上海等地的高校合作,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灵芝产品。

“现在不都是孢子粉、孢子油吗?

咱们准备让大家换一种灵芝的吃法!

  此外,他还和无锡的灵山大佛景区合作,准备把具有祥瑞色彩的灵芝打造成别具无锡特色的旅游产品。

  “搞农业不容易。

”陈晓东感慨,自己原来办了两个工厂,赚的钱都投到农庄里来了,因为这两年的持续投入,其中一个工厂不得不转手他人。

“向农庄总共投了2000多万元,银行的贷款只有100多万元,问银行借钱不容易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提法。

一听到这个说法,我就十分激动!

”陈晓东说,他创办的这个农庄目前占地500亩左右,完全靠自己经营确实有点心有余力不足。

  “最近已经有几个朋友提出来,能不能到我这里来弄点土地种种粮食和蔬菜,将来我这个大农庄,说不定就可以分成不少家庭农场呢!

”陈晓东希望有对农业生产有兴趣的人来帮他分忧,地方对农业的具体扶持优惠政策能来得再快一点、力度再大一点。

来源:

科技日报

 

山东胶州农民办巨型家庭农场

2021-02-2107:

45|评论|分享到:

任明杰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鸿飞大沽河农场联合收割机在收割玉米。

本报资料图片

  ■产业调查

  占地面积逾5000亩

  山东胶州农民办巨型家庭农场

  扶持优惠政策亟待出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而在现实中,家庭农场早已遍地开花。

21世纪初以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农业经营主体。

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其中,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鸿飞大沽河农场占地面积多达5030亩,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鸿飞大沽河农场,就家庭农场的经营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条件

  “那边是去年打下来的玉米,简单晾晒后就能烘干脱粒了。

”鸿飞大沽河农场48岁的主人王兴迁指着左手边广场上堆积如山的玉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道。

“这边是刚从内蒙古运来的土豆种,”王兴迁又指向右手边,“差不多一块钱一斤,有30万斤吧,还差半个月左右就能下地了。

”就这样,王兴迁“左手粮食,右手土豆”,短短5年便一手打造出规模达5030亩的巨型家庭农场。

  5年前的2007年,王兴迁以每亩550斤小麦的租价从东小埠村、西小埠村和双京村租种了600亩土地,尝试粮食种植,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到目前为止,王兴迁所承包的5030亩土地已经囊括了周边12个村庄,共约2000个家庭的土地。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土豆种植面积1500亩-1600亩,另外还喂养有少量的鸡、鸭、羊等牲畜。

去年3月份,王兴迁在工商部门正式将农场注册为“胶州市鸿飞大沽河农场”。

  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使机械化大生产成为了可能。

在鸿飞大沽河农场的机械库里,30多台大型农用机械一字排列。

王兴迁如数家珍,向记者一一介绍起来,“这是喷药机,能一次喷射18米,一天能喷射五六百亩的农地。

这是免耕施肥播种机,很先进,实现了一体化作业……”而机械化大生产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据王兴迁介绍,实现机械化规模种植后,起码节省了一半的人工费用。

“现在农场才20来个工人,一个人管理500亩土地不成问题,只有作物收割的时候才会临时多雇用一些工人。

”同时,经烘干机烘干的粮食比一般农户晒出来的粮食糠少、土少,比市场价格高出一毛钱还多。

“人家的小麦收购价也就1.1元左右,我们的起码能卖到1.2元。

”王兴迁说。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鸿飞大沽河农场通过订单农业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风险。

受2021年全国土豆丰收、价格骤跌的影响,鸿飞大沽河农场损失达100万元。

吸取此次教训,王兴迁在新春土豆播种前便将1/3的土豆与企业签订了订单。

“我们跟公司订的土豆收购底价是6毛3一斤,这样即使今年土豆价格还是跟去年一样,我们也能保证这一块的收益。

而如果土豆市场价格上涨,另外的2/3的土豆也能弥补那1/3的损失。

  据王兴迁介绍,在扣除各种费用后,农场去年的净利润达到150万元左右,今年达到20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这样算来,农场每亩土地的净利润能到300元-400元。

而以前土地在个体农户手中能收支相抵就很不错了,根本不敢奢谈利润。

  从全国看来,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也已经逐渐显现。

以家庭农场连片集中的上海市松江区为例,自2007年推出家庭农场到2021年6月,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已发展到1173户,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面积的77.3%,户均经营面积114.1亩,户均年收入10.1万元。

而在吉林延边,2021年199家家庭农场中有98%实现了盈利,2021年全州451家家庭农场中,有99%实现盈利。

家庭农场宜因地制宜

  家庭农场能实现很好的规模效益,但一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还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

胶州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刘丕舜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道:

“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家庭农场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首先要看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比如说鸿飞大沽河农场所在的李哥庄镇,当地是全国有名的制帽之乡,很多年前当地的农民就转移到二三产业去了,种地的寥寥无几。

当地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低,从而为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要看土地的收益,土地收益高的地方也不利于发展家庭农场。

土地收益高,流转难度就大。

比如说离胶州不远的寿光市就几乎不可能发展起家庭农场,因为当地农民种植高效蔬菜收益很高,土地寸土寸金,土地流转难度很大。

  在家庭农场的规模上,既有像鸿飞大沽河农场这样规模达5000多亩的巨型家庭农场,也有像上海松江区那样的规模在100亩-150亩的小型家庭农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我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超过30亩。

如果规模过大,就会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形。

”而中国小农经济的现实也决定了中国的家庭农场将长期以松江的小型家庭农场为模型。

但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也表示,“我们测算过,如果夫妻俩都是壮年劳动力,按现在的劳动生产力,可种600亩地。

也就是说,松江有30万亩土地,其中20多万亩种稻谷,只需要五六百户农户进行劳作。

这是我们搞家庭农场的目标。

”而随着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农场的经营也可能突破“以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束缚。

比如鸿飞大沽河农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便由当初的家庭经营发展到现在的股份制经营。

而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了解决规模和效率的矛盾,王兴迁已经决定今年将整个大农场分成四个小农场,每个小农场由两个股东经营,以提高农场的经营效率。

  而在家庭农场的作物方面,各地因地域、气候和市场的不同更是各有不同,但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精细化或许是未来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

刘丕舜向记者介绍,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农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创立自己的品牌。

王兴迁也对记者称,“今年要为农场的白菜、土豆、水稻等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向农产品的精细化方向发展。

  经营发展面临两难

  “怕就怕本来种得好好的地,突然被农户要回去。

”对家庭农场本来信心满满的王兴迁在谈到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问题时不免担心起来。

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地种得不好,担心自己,地种得好,又担心别人——怕别人眼红,半路把地要回去。

“就盼望政府能下发一个正式的文件,确立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把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权保护起来。

  而王兴迁的担心和希望也是全国很多家庭农场主的担心和希望。

在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之后到目前还未有细化的具体政策出台,很多家庭农场主处于一边经营一边观望的过程之中。

由于担心土地承包过程中生变,很多地方的家庭农场土地短期租赁现象十分普遍。

刘丕舜也认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地位,政策上的优惠也应该逐步落实。

  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享受到各种扶持优惠政策相比,关于家庭农场的扶持优惠政策迟迟未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混乱。

胶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姜志刚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胶州市已实现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共有28个,其中,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共有26家,注册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有两家。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享有各种优惠政策,合作社种养殖不需要交税,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也不需要缴税。

但是,家庭农场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出台,而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属于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性质,原则上应当交税。

而且,很多家庭农场在种养殖环节属于第一产业,是不需要交税的。

但有些家庭农场已经进行到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这就属于第二产业了,也是应当交税的,这也是跟合作社的一个不同。

”于是,与合作社相比,还处于政策空白期的家庭农场便处在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

姜志刚同时表示,正月十五过后,市工商局将会逐步对家庭农场展开调研,制定研究具体办法。

  另外,家庭农场要适应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对农机和资金的需求巨大,这都需要政策在补贴、信贷等方面的扶持。

王兴迁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规模扩大后,自己的农场现在每年的投入都在700万-800万元,而很多仍是依靠他个人信誉的贷款。

自己之所以去年到工商部门对农场进行了注册,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能尽快享受到政策在资金、补贴等方面的优惠。

  当然,从中央到地方,具体的扶持优惠政策也有望很快出台和落实。

日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而刘丕舜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胶州市正在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订土地规模经营的实施方案,并将对10家示范合作社、1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专业大户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

而王兴迁更是向记者透露,自己已经从市农业局获悉,国家将对家庭农场进行每亩地231元的补贴,只等政策落实。

丰富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家庭农场的出现和兴盛,家庭农场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一起丰富农业经营主体,未来有望改变目前“公司+农户”的单一经营模式。

  在近年来的诸多食品安全事故中,“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一直为人所诟病,特别是在去年年底的“速成鸡”事件爆发后,“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在1月28日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称未来五年的养猪计划将不会再复制养鸡过程中的“公司+农户”的模式,而将走一条“公司+农场+合作社”的新路子。

在目前绝大多数涉农公司仍沿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之下,“农场”已经进入了一些大型养殖集团的视野。

  中央一号文件也同时指出,对于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问题,一方面,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

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对此作出了解读,他指出,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之后实行那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存在一个监管难的问题,农民作为雇工为公司干活时可能不会像搞自己的庄稼那么负责。

因此陈锡文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农业应该采取家庭经营方式,但在农产品的加工领域则不妨引入城市商业资本和龙头企业。

  在此背景之下,“公司+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得到实践。

在贵州凯里市,广东温氏集团投资2亿元,建立了1500万羽优质肉鸡养殖项目。

凯里温氏畜牧公司分别在龙场、炉山等乡镇带动68户农民自发投资600万元,建立起标准化、规模化的家庭农场68个。

 

这个家庭农场年纯收入20万(图)

2021-02-2109:

58:

00 来源:

重庆日报(重庆) 有0人参与

杨明含中和妻子儿子一起忙着为菜地锄草。

通讯员邹宇摄

  17日,春光明媚,记者走进合川区龙市镇中心村十九村民组杨明含办的家庭农场。

只见刚翻过的玉米地里,已施好了底肥猪粪;水稻田里,微耕机已随时“待令”。

“现在就等天下雨,好整田撒谷种。

”个儿不高、双手满是干茧的杨明含,望着缺水的稻田,忧心地说,“往年开春后晚上都要下雨,今年这鬼天气,开春这么多天了,还不见春雨的影子。

“捡地”办起农场

杨明含的家庭农场目前有90亩地,除了自家的几亩承包地外,其余都是“捡”的其他村民撂荒的地。

这些年来,随着组里外出务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撂荒地就越来越多,杨明含“捡”的地也越来越多。

到去年,他“捡”来种粮的地,已达到110亩左右。

去年底,有几户村民“留守”下来了,他把地还回去了一些,现在还种着33户村民的地。

这百余亩种粮地,去年产稻谷3万多公斤、玉米2万多公斤、红苕4万余公斤。

机械化种田省时省力

在杨明含的家庭农场里,主要劳力是已60多岁的杨明含老两口和儿子儿媳。

“在耕地、播种、收获时,我还得以每天100元的工资、管3顿饭的报酬,请几名帮工。

”他说。

“这样多的地,你家咋能忙得过来?

”记者问。

“靠机械化。

”他说,家里目前买有5台微耕机、4台插秧机、4台小型抽水机,还有机动喷雾器。

在他家坝子里,记者见到,除了已经下田“待令”的微耕机外,插秧机、抽水机等农业机械,摆了小半坝子。

“有了这些农机,比原先用牛犁田、锄头挖土省力多了。

”他说。

循环农业年赚20万元

“我这家庭农场每年可以纯赚20万元以上。

”杨明含搓了搓满是干茧的手说,“但这却是赚的辛苦钱。

其实,这20万块钱,还多是从养殖上赚来的。

以2021年为例,杨明含的家庭农场,共产了3.5万公斤稻谷、2.5万公斤玉米、4万公斤左右红苕。

除把3万余公斤稻谷卖了8万余元外,其余的粮食,都用来养猪和养鸡鸭。

而卖粮的钱,差不多就只够种粮的成本。

在杨明含那幢二层楼房的家附近,修了好几幢猪圈舍。

圈里有70多头母猪、300余头架子猪。

猪场的坝子里,一大群鸡见有生人来,“咯、咯、咯”地直叫唤。

杨明含家每年要出栏1000多头肥猪、上千只鸡鸭。

每年赚的钱,大部分都是养猪和鸡鸭赚来的。

把玉米和红苕用来养猪和鸡鸭,也是为了更好地种粮。

养殖场配套建有沼气池,猪粪和鸡鸭粪全都用在了种粮地上,每年能节约上万元的化肥钱。

“办家庭农场全靠勤劳找点钱。

”正在猪圈里忙活的杨明含的儿子杨世龙指着新修好的一幢猪圈舍说,这个春节期间,他家又新修了一次能够养上百头猪的新猪圈,今年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发展家庭农场需破解三道难题

罗成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并明确,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将从政策上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家庭农场,将是一种适应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机制,也是提高种田效益的好方式。

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破解三道难题。

首先是要解决有地种的问题。

一个家庭农场的规模,至少需要四五十亩地。

而我市目前农户的承包地,多的一户也只有10多亩。

如果让家庭农场主租地来种粮,按目前每亩300公斤左右稻谷的年租金,将会是“除了锅巴没得饭”。

合川杨明含的家庭农场能有赚头,关键便在于地是“捡”来的,没有花租金。

其次是要解决产业延伸的问题。

如果只种粮,效益是不会高的。

杨明含的家庭农场能够年赚20万元,主要靠的是将粮食进行转化、办养殖场来赚钱。

三是政策扶持。

家庭农场更需要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扶持。

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支撑,不仅难以调动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像杨明含这样已经办起来的家庭农场,也难以坚持下去。

相城两户居民试水“家庭农场”(图)

时间:

2021-2-218:

24:

00来源:

苏州日报字体:

[大中小]

  相城区两户人家在21亩土地上办起“家庭农场”,半年卖出禽类近5000只,毛收入40万元。

□记者濮建明摄

  苏报讯(记者 周澜源 董捷)相城区两个家庭、7名成员在21亩土地上办起了“家庭农场”,半年下来卖出贵妃鸡、珍珠鸡、野鸭、火鸭等禽类近5000只,毛收入40万元。

昨天,当地一家蔬菜基地的老板正好到相城区北桥漕湖生态养殖场买禽粪,场主吴根全说,这养殖场里的垃圾也是“宝”。

  吴根全的漕湖生态养殖场位于鹅湖南岸,记者沿着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行的湖堤进去,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连片的土地,田间有带着小鸡觅食的母鸡,鸭子在水塘里游来荡去。

吴根全告诉记者,去年6月建起来的养殖场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庭农场”,7名工作人员全是自己和“二场主”倪建国的“自家人”。

  吴根全说,成立“家庭农场”是源于近年来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去年初,自己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倪建国,两人一拍即合,在鹅湖边上租了21亩地,又从安徽、贵州等地购买了4万余只野鸭、火鸭、贵妃鸡、信鸽等禽苗,两家7口人全部进场创业。

吴根全负责销售,妻子张蕾和弟弟吴伟明分别担任会计和信鸽养殖负责人,亲戚沈师傅和老伴负责贵妃鸡饲养;倪建国专攻技术,倪建国的妻子身兼野鸭和火鸭饲养员。

  幼小的禽类十分娇弱,开始时,吴根全等都睡在鸡、鸭棚中。

近5万只叽叽喳喳的小动物要注射禽流感等5种疫苗。

进入11月,天气一天天冷下来,为了省钱,两家人想出了在鸡、鸭棚里生炉子的办法。

就这样,5万只贵妃鸡、珍珠鸡、野鸭、火鸭赶在2021年春节前夕迎来了销售高峰,一只1.5公斤的贵妃鸡平均售价80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

按照吴根全的理解,“家庭农场”既以营利为目的,又能保证产品质量,所有事情大家亲力亲为,齐心协力。

目前,两家人已经在养殖场里辟出一块3亩的菜园,种上了青菜、菠菜、大白菜等蔬菜,既为禽类提供“可口美食”,也解决自己日常吃菜的问题。

养殖场里还挖了鱼塘、种了果树,准备引入“循环农业”。

(责编:

xinyu)

 

江西上饶“鱼猪共生”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