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1491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docx

正常人体功能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2.兴奋性4.阈值

二、单项选择题

1、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平均动脉压在一定围下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2、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C.外界干扰的强度D.调定点的改变E.中枢的紧性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4、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A.反射活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神经冲动E.动作电位

5、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节不能进行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

6、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反射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

7、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周期中,哪个期,只要是给组织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

8、机体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化学成分保持恒定D.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五、问答题

2、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4、举例说明什么是正负反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兴奋性:

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4、阈值:

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四、单项选择题

1、E2、B3、E4、E5、A6、B7、C8、D

五、问答题:

2、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

各有什么特点?

答:

有三种。

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调节迅速、短暂而精确。

体液调节:

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具有调节的效应缓慢、作用广泛持久的特点。

自身调节:

是指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的过程。

具有调节的幅度小、灵敏性低的特点。

4、举例说明什么是正负反馈?

答:

正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

例如:

血液凝固过程、排尿过程、分娩过程等。

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相反方向变化。

例如:

体温的调节、血压的调节等。

第四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6、阈电位

二、单项选择题

4、细胞膜、外正常Na+和K+浓度的维持主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高B.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

5、下列各项跨膜转运中,哪一项没有饱和现象

A.继发性主动转运B.原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Na+-Ca2+交换

9、葡萄糖从细胞外液进入红细胞属于

A.单纯扩散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E.入胞作用

10、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神经纤维所传导的信号是

A.递减信号B.高耗能信号C.模拟信号D.数字式信号E.易干扰信号

11、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

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12、神经纤维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后的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低常期结束后

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20、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时间间搁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24、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刺激强度低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C.动作电位的扩布方式是电紧性的

D.动作电位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E.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

26、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属于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28、CO2和O2进入细胞膜是通过:

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

29、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出胞作用D.入胞作用

30、细胞膜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物质的方式: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出胞

31、有关钠泵的主动转运的论述,错误的是:

A、逆浓度差和电位差的转运过程

B、由ATP分解供能

C、其化学本质是Na+和K+依赖式ATP酶

D、使细胞膜外的Na+和K+相等

33、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本质标志是:

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局部电位D.阈电位

34、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

A.K+流B.K+外流C.Na+外流D.Na+流

五、问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点?

第四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6.阈电位:

是指引起细胞膜中钠通道开放,导致钠离子大量流的临界膜电位。

二、单项选择题

4、D5、D9、C10、D11、C12、B13、B

20、D21、B24、E26、D28、B29、D30、C

31、D33、A34、B

三、问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包括:

(1)单纯扩散:

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跨细胞膜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的过程。

以此方式扩散的物质有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2)易化扩散:

指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膜特殊蛋白质的参与下,由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包括:

载体运输和通道运输.

(3)主动转运:

细胞膜本身耗能过程,使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肾小管及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及钠泵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转运等.

(4)入胞和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2、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点?

答:

相同点:

(1)二者均属于不消耗能量的被动转运过程。

(2)都是由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物质。

不同点:

(1)单纯扩散转运的是脂溶性物质,易化扩散转运的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

(2)单纯扩散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易化扩散需要特殊膜蛋白的帮助。

(3)易化扩散根据参加帮助的膜蛋白不同,又分为两种即“通道运输”和“载体运输”。

第八章生物氧化与能量代

一、名词解释

5.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6.体温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贮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二磷酸腺苷E三磷酸腺苷

4、对能量代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寒冷B高温C肌肉活动D精神活动E进食

6、正常人的腋窝温,口腔温和直肠温按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

A口腔温腋窝温直肠温B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

C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D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

E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

8、础代率相对数值正常围是:

A±10%B±20%C±25%D±10%~±15%E±30%

10、基础体温在排卵日:

A最低B最高C较高D较低E无变化

13、对高热病人用冰帽、冰袋降温主要是:

A对流散热B辐射散热C传导散热D皮肤蒸发散热E肺蒸发散热

第八章生物氧化与能量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5、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是指由食物引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现象。

6、体温:

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三、单项选择题

1、E4、C6、D8、D10、A13、C

第九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2、红细胞比容6、血液凝固

二、单项选择题

2.红细胞比容是指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8、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抑制Ⅹ因子的激活

B.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去除钙离子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19、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α1-球蛋白

C.γ-球蛋白

D.白蛋白

20、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只需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C.前者发生在血管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2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A.缺乏因子

B.缺Fe

C.缺蛋白质

D.缺乏叶酸

五、问答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有何不同?

2.叙述凝血基本过程,并说出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有什么不同?

8、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条件?

第九章血液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红细胞比容:

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血液凝固:

是指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2E3C18B19、D20、D21、D

五、问答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有何不同?

答: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质产生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溶解于血浆液中的晶体物质,尤其是电解质产生的;前者在血浆总渗透压中比例较小,后者较大;因血浆中蛋白分子大,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护血管外水平衡,而血浆中绝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自由通过细胞膜,所以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护细胞外水平衡。

2.叙述凝血基本过程,并说出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有什么不同?

答: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区别如下:

源性出血:

完全依靠血浆的凝血因子使因子X激活的凝血过程。

参与的酶数量多,凝血较慢。

外源性凝血:

依靠血管外的因子III使X激活的凝血过程。

参与酶数量少,凝血较快。

8.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条件?

答:

红细胞生成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红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②足够的造血原料:

蛋白质和铁(Fe2+);③必要的促进红细胞成熟因子:

VB12、叶酸以及促进VB12吸收的因子。

第十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2、 心动周期:

5、 每搏输出量15、中心静脉压

四、单项选择题:

1、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包括:

A房室束及其分支

B浦肯野细胞

C心室肌细胞和心房肌细胞

D窦房结细胞和结希区的细胞

E结区的细胞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ANa+流,Cl-外流

BNa+流,K+外流

CNa+流,Cl-流

DCa2+流,K+外流

EK+流,Ca2+外流

3、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是:

A动作电位0期幅度小

B具有平台期

C4期自动去极化

D可产生最大复极电位

E4期去极速度快

4、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是:

A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B自律性收缩性兴奋性

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D有自律性无传导性

E有传导性无自律性

5、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辅值

B动作电位水平

C0期去极化的速度

D0期去极化的幅度

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区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肌

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8、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延续到: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期开始

D舒期结束

E舒期结束以后

9、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房肌具有“优势传导通路”

B心肌的肌质网不发达,Ca2+的贮存量少

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性收缩

D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0、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一次

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减慢

D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E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1、下述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哪一项是错误的:

A0期主要是Na+流

B1期主要是Cl-外流

C2期主要是Ca2+流D3期主要是K+外流

E4期有K+流

12、心动周期,心室血流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的抽吸作用

E胸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13、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

A2~3升/分

B4.5~6.0升/分

C7~8升/分

D9~10升/分

E11~12升/分

16、房室瓣开放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期末

18、心动周期中,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

A等容收缩期

B心室射血期

C心室舒期

D心室舒期+等容收缩期

E心室射血期+等容收缩期

23、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

B大静脉血压

C大动脉血压

D收缩期室压

E舒期室压

35、主动脉在维持舒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口径大

B管壁厚

C管壁具有可扩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

E血流速度快

39、自律性最低的是:

A心房肌

B心室肌

C窦房结

D浦肯野氏纤维

E房室交界

40、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浦肯野氏纤维

E心室肌

57、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组织胺

58、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组织胺

59、心血管中枢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

B下丘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中间外侧柱

五、问答题:

3、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7、说出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意义?

9、影响动脉血压的心血管因素有哪些?

各有何影响?

18、试述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十章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一次收缩和舒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5、每搏输出量:

是指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15、中心静脉压:

通常把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四、单项选择题:

1.C2.D3.C4.C5.E6.C7.D8.C9.E10.D

11.B12.D13.B16.E18.D23.C35.C39.D40.D57.C58.B59.D

五、问答题:

3、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答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属于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收缩性是一种机械特性。

7、说出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意义?

答:

中心静脉压通常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压力。

正常值为4~12cmH2O。

它反映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高低可作为判断心血管功能的指标之一。

9、影响动脉血压的心血管因素有哪些?

各有何影响?

答:

⑴搏出量搏出量增多血压升高,主要影响收缩压。

⑵心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主要影响舒压。

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主要影响舒压。

⑷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降低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⑸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循环血量/血管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18、试述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答: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称为心输出量。

凡能改变搏出量与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

⑴前负荷:

指心室舒末期充盈血量,包括静脉回心血量和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

在一定围,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使心肌初长度增加,搏出量增加,反之搏出量减少。

其主要作用是使心室射血量与静脉回流血量保持动态平衡。

⑵后负荷:

指动脉血压。

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可使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减少。

⑶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强弱与搏出量多少呈正变关系。

⑷心率:

在一定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但心率过快,每分钟超过170~180次时,由于心动周期过短,心室充盈量减少使心输出量减少。

若心率过慢,每分钟低于40次时,也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第十一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4、肺活量5、时间肺活量10、肺泡通气量

二、问答题:

1、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8、CO2对呼吸有何作用?

机制如何?

9、低O2对呼吸有何作用?

机制如何?

11、静脉注射乳酸后,呼吸运动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五、选择题

【A型题】

1、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H2CO3

C.HCO3-

D.HbNHCOOH

E.HbCO2

2、肺通气的原动力

A.气体分压大小

B.肺压变化

C.胸压变化

D.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3、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D.余气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5、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肺泡通气量为

A.3L

B.4L

C.5L

D.6L

E.7L

9、正常呼气末,肺的气体量相当于

A.余气量

B.呼气储备量

C.功能余气量

D.吸气储备量

E.总肺容量

11、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

A.生物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溶解度

C.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

D.通气/血流比值

E.温度

22、肺压在下列哪一个呼吸时相等于大气压

A.吸气初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吸气末

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吸气初和呼气末

E.呼气末和吸气末

27、切断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变为:

A.浅快

B.深慢

C.无变化

D.停止

28、能较好地反映肺通气功能贮备力的指标:

A.肺通气量

B.最大通气量

C.肺容量

D.潮气量

29、H+浓度对呼吸的影响,主要通过:

A.中枢化学感受器

B.外周化学感受器

C.血脑屏障

D.触觉感受器

30、平静呼吸、用力呼吸的相同点:

A.吸气是主动的

B.呼气是主动的

C.吸气是被动的

D.呼气是被动的

31、评价肺通气量功能,下列哪项指标较好: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呼气量

E.时间肺活量

第十一章呼吸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4、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5、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分别测定第一,二,三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时间肺活量。

正常人第一秒末为83%,第二秒末为96%,第三秒末为99%。

10、肺泡通气量:

指的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ⅹ呼吸频率

二、问答题:

1、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答:

胸膜腔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压。

胸压常低于大气压,所以称为胸负压。

胸负压是在胸膜腔密闭的前提下,由肺压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形成。

胸压=肺压-肺弹性回缩力,若肺压=大气压,则胸压=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若以一个大气压为0标准,则胸压=-肺弹性回缩力。

在呼吸过程中,肺弹性回缩力始终存在,胸压因而为负值。

意义:

(1)保持肺处于扩状态,并使肺跟随胸廓的运动而缩。

(2)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8、CO2对呼吸有何作用?

机制如何?

答:

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必要条件。

(1)CO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

(2)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3)在两条途径中以中枢途径为主。

9、低O2对呼吸有何作用?

机制如何?

答:

低O2使呼吸加深加快。

(1)低O2→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2)严重低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不足以对抗低O2对中枢的压抑作用→呼吸障碍。

11、静脉注射乳酸后,呼吸运动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答:

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H+对呼吸的调节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1)H+→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

(2)H+→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中枢化学感受器H+的敏感性比外周的高,但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五、选择题

1C2E3A5B9C11C22E27B28B29B30A31E

第十二章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2、胆盐的肠-肝循环3、消化4、吸收5、胃排空

二、问答题:

1、为什么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

3.胃液的成分及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

五、选择题

【A型题】

4、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的激活物是

A.Cl-

B.HCl

C.肠致活酶

D.因子

E.Ca2+

12、胃壁细胞分泌

A.促胃液素(胃泌素)

B.黏液

C.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

D.因子

E.促胰液素

13、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吸收的部位是在

A.十二指肠

B.空肠及回肠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

E.回肠

27、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口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括约肌收缩增强

29、胆汁中可以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物质:

A.脂肪酶

B.胆红素

C.胆盐

D.胆固醇

30、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的胃液成分是:

A.胃酸

B.因子

C.黏液

D.HCO3-

32、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

A.食管

B.胃

C.小肠

D.结肠

36、因子的作用: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保护V-B12不被消化液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