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2中国行政史真题精选.docx
《00322中国行政史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22中国行政史真题精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322中国行政史真题精选
[填空题]1简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积累的行政管理经验?
参考答案:
(1)试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2)加强党对政权的领导、保证行政管理的正确方向。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立民族地区民主自治政府。
(4)加强决策咨询,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
(5)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办事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6)实行人民监察制度。
(7)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保持行政机关的廉洁。
[填空题]2试述秦朝时期军相制度的变迁?
参考答案:
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经历了从丞相制到三公宰相制,再到尚书台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斗争的产物。
(1)丞相制:
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虽个别时期曾设立左、右丞相,但其中也仅有一个负主要责任。
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立法上负责草拟或组织草拟法律;在司法上有劾案查官及行诛罚权;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特别是在不设太尉期间更是如此;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之权。
(2)中外朝制随着皇权的上升,汉武帝开始贬低丞相,不仅在礼仪上贬低丞相,而且在组织机构上也蓄意分割相权。
其方式是实行中外朝制,以架空相权。
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书等官职,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
从此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
这样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掌握国家政务的决策权,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退居执行政务的地位,国家的行政管理重心由朝廷向宫廷转移,中朝官对外朝官处于压倒优势的地位。
中外朝官制的实行,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确保了皇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皇帝通过中朝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指挥国家的行政活动。
(3)三公宰相制汉成帝时,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即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被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
(4)尚书台中外朝制形成后,中朝机构地位崇高,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并未因此完全解决,皇帝在削夺丞相的中枢决策权后,又蓄意削夺其事权。
这导致了内廷办事机构尚书台的成立。
秦及西汉初年,尚书是少府属员,并无特殊权力。
从汉武帝时起,尚书的事权逐渐扩大,并随之成立机构。
东秦及西汉初年,刘秀建立起庞大的尚书机构,并正式称尚书台。
尚书台长官总典纪纲,无所不统,从制度上取代了三公宰相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自此以后,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行政机关。
尚书的职权远高于三公,但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尚书台仍隶属于三公属下九卿之一的少府,以尚书指挥三公必然在行政运行中产生矛盾,影响政令的推行。
为解决这一矛盾,又创立领或录尚书事的制度,即用内廷高官领或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以使尚书台所作出的决策在三公府得以顺利执行。
这样,领或录尚书事成为真正的宰相,三公仅是名义上的宰相而已。
[填空题]3以党透政
参考答案:
是战后国民党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活动的监督所推行的工作方式。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决议规定:
凡本党决定的政策,由党部提交同级政治委员会决定后,命令从政党员于政府中制定方案,作为施政的依据,并检查其成效。
同时,在民意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党员中遴选若干人,组成党团,指导执行党的决议和各项方针政策。
[填空题]4簡述1947年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後與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的不同及其性質?
参考答案:
(1)1947年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有如下三点不同:
①扩大国民政府委员的职权。
②吸引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号称是‘多党政府’、‘联合政府’。
③试行行政院负责制。
行政院根据国务会议的决议,对行政事务‘负全责’。
但国民政府主席的权力并没有削弱。
(2)改组后的国民政府是‘由训政达到宪政之过渡期间’的政府。
虽然吸收部分国民党以外人士参加,但并未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专制政体。
[单项选择题]
5、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地方行政层级是()
A.保甲乡里、乡治组织
B.县级基层组织
C.郡、州、府等地方政权中坚组织
D.州、道、路、行省等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
参考答案:
D[填空题]6试论西周王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
参考答案:
由于西周王朝是等级君主的国家结构,在行政决策与行政联络上分为上下级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和平级间的横向决策与联络两种方式: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纵向的行政决策,指中央朝廷、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层层行政决策,其共同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儿独掌。
中央朝廷行政决策的最后决断权掌握在周天子或其代理人手中,其核心精神是国务由一人裁定以示天下一主。
决策地点除朝廷以外,还可以在宗庙、效野、军旗以及巡狞之地。
参加决策会议的人数亦无一定限制,通常是辅贵族,由他们协助王作出决策。
涉及四方诸侯的事务,常要利用“巡狞”或“朝觐”待礼仪形式,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祭天的仪式将政令加以发布。
巡狞是周王在效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朝廷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涉及个别国家的问题,天子可在述职后立刻决断。
如有涉及多国的共同问题,则在朝觐后奉行“殷同”之礼,即天子带领诸侯群臣在效外设坛,经协商后向诸侯发布政令。
诸侯与卿大夫间的决策与联络方式大体与此相似,上级对下属均有巡狞之权,且其巡狞范围依其实力而定。
上下级的纵向联络除巡狞、朝觐的述职以及天子发布政令这种直接联络沟通方式外,还可间接联络沟通,即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称为聘。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诸侯之产是、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
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
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效野拜会。
无论是朝还是会,各方君主均可达成某些协议。
此外,还要奉行一种在神前发誓的杀牲饮血议式,称为“盟”。
会盟成为西周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间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
朝会乃是一种直接沟通方式,另有“聘问”这一间接沟通方式,即诸侯派使臣互相访问。
其中“问”是一种小聘,礼节规格不高,可随时奉行。
大聘称“殷聘”定期举行,且礼仪隆重。
诸侯通过聘问达到沟通感情,协商关系的目的。
[单项选择题]
7、“行宪国大”后的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政府
B.总统府
C.国民大会
D.军事委员会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8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地方刑侦管理层次的调整。
首先,州的数量大量增加。
其次,郡的滥置。
为稳定政权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调整表现在:
一是州上设官,二是强化县级行政管理。
二、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高级地方政区的行政权已为武官所把持。
在北方还有军镇完全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
三、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有王国、乔置州郡县和左郡县。
[单项选择题]
9、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尚书省的权力仅有()
A.行政任免权
B.司法执行权
C.军事执行权
D.财政、赋税权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10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
参考答案:
(1)枢密院。
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执掌,参与内廷决策。
(2)中书门下。
唐中期以后,中书门下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
五代基本承袭晚唐旧制。
(3)三司使。
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
[单项选择题]
11、宋代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是()
A.科举选士
B.荫补入仕
C.军功入仕
D.流外补职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12简述明代乡村的自治管理形式。
参考答案:
明对乡村的管理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
每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老人”。
“老人”是乡村非公职人员,协助地方官吏管理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
和老人制度并行于乡村的是里甲制度。
一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里设里长十人,轮流为首,十年一轮,剩下一百户分为十甲,各设甲长一人。
里长的职责是督促生产、征收钱粮、摊派徭役。
由此可见明朝就是利用里甲制度和老人制度这两个系统来实现乡村自治的。
[填空题]13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五院的构成及性质。
参考答案:
1、立法院,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
设置法制、外交、财政、经济、军事等常设委员会和其他临时委员会。
2、司法院,国民政府最高司法机关。
下设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等。
3、考试院,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
每逢考试设有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
4、监察院,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
设有审计部监督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预算、计算、收支及稽查财政上不法行为。
5、行政院,下设九部、两个委员会、一署和其他机构。
[单项选择题]
14、清代作为府的分防单位,后来逐渐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的机构是()
A.直隶制
B.属州
C.直隶厅
D.厅
参考答案:
D
[填空题]15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
(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
(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
(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
(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
[单项选择题]
16、唐代设置的九寺中和刑部职掌相关的是()
A.宗正寺
B.太常
C.太仆寺
D.大理寺
参考答案:
D[填空题]17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
[单项选择题]
18、鉴于魏晋南北朝州郡长官权重失控的历史教训,唐代初年在州郡之上设置监察区域是()
A.道
B.台
C.路
D.方镇
参考答案:
A
[填空题]19简述抗战后国民党中政会在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对于政治最高指导机关”,掌理政纲政策的实施计划、重要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针及重要干部的决定等事宜。
为加强对地方行政事务的控制,中政会在地方各级设有秘密的政治委员会。
监督地方政策方针的执行。
中政会恢复后,不仅没改变国民党以党御政的局面,反而加强了对行政事务的控制。
[多项选择题]
20、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国务会议的组成者包括()
A.临时大总统
B.各部总长
C.总参谋长
D.国务总理
E.大元帅大本营
参考答案:
A,D
[填空题]21抗战期间行政监督的新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监督。
2、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
3、国民参政会的监督。
4、巡回督导团的监督。
5、法律监督和新闻监督。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总税务司
参考答案:
1861年清政府设立全国性的税务机构总税务司,并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隶属总理衙门。
其职权是掌管海关征收税课,综理全国税务行政与关员任免之事。
它在形式上是清政府的海关行政机构,实际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填空题]23试析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
为了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南京临时政府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大胆负责,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办之事,坚决摒弃“呈请转饬”的言文牍主义。
据此,临时政府具体规定了政府工作的办事规程。
(2)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南京临时政令对前清的文书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
①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序。
②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
③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
[填空题]24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参考答案: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痕迹。
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
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
后唐时开始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
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
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
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
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
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
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
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
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填空题]25试分析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
参考答案:
(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专制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同时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人主莅权、大臣议权’。
②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
(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
(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意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
(开国帝皇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往往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填空题]26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孙中山主张在宪政开始后才实行五院制,前提是经过训政后,人民已学会掌握四种政权,政府依人民意志执行五种治权,目的是为了“还政于民”。
而国民政府则把五院制提前到训政时期执行,而且把人民四种权力交给国民党,并由国民党中央指挥、监督政府行使五种治权,其实质是利用训政以剥夺人民权力,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填空题]2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
参考答案:
(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二)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统治垮台。
(三)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填空题]28二府三司制
参考答案:
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填空题]29简述明六部构成及其主要职权。
参考答案:
吏部执掌全国人事大权,负责核定各级机构的编制,选拔、任免、考核各级官吏;户部执掌财权,掌管全国户口、土地和赋税事宜,同时也负责管理漕运、茶马、赈济和盐政等事务;礼部执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造等事务,还兼管皇族事务;兵部主管武官人事、军用物资的管理和供给;刑部为司法机关,专主审判,其职能和唐宋刑部不同;工部主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
[填空题]30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尽管当时要对当前清官僚和立宪派作出平衡照顾,但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次长也由总统“简任”,总长、次长各为1人,形成总统—总长---资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因当时正处在战火末熄的非常时期,故各部顺序的排列以陆、海军部为首,尤以陆军部的地位最为重要。
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
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
[填空题]31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考核地方官以地方官处理所在地区政务的五项内容为标准,分别是户口是否增加;荒地是否开垦;诉讼处理是否公正;治安是否良好;赋税征收是否公平。
[填空题]32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五代时期政局的变化无常,频繁的权力更迭使决策的稳定性不够,官员们在执行时常常首鼠两端。
(2)地方分裂割据的格局,使得五代时皇帝的决策在执行空间上受到极大限制。
[填空题]33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
(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专制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同时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人主莅权、大臣议权”。
②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
1.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
2.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3.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意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
4.开国帝皇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往往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填空题]34试评析唐代差遣任职法。
参考答案:
唐代除一般任用制外,还有一种特殊任职法即使职差遣。
这种官吏任用方法具有两面性,它既是皇帝为控制政权直接插手国家庶务的一种手段,造成国家庶务管理的随意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统治者用临时置使、随事订补的方法,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应变能力,使职差遣正是在不改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对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唐代任命莱官负责处理专门事务,称为差遣。
被差遣者如果是职事官,事毕即回原任。
差遣可分为“置使”和“检校”两大类。
总之,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任务所拥有的非程序任官的权力,这种任官方式既有为事择人的优点,也有破坏制度的弊端。
[填空题]35人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
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人民委员会由主席、各人民委员、工农检查委员会主席、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等组成。
[填空题]36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主要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道及其他中央派出机构。
地方行政层级由州郡县裁减为州(郡)县。
另设道为监察区协调中央地方关系。
唐中后期藩镇辖区亦称道。
还有中央派往地方办理州府有关专项事物的官员。
2、州府领县制和县下基层官员。
3、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设都护府、羁縻府州协调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归附少数民族。
南诏国在国王下设清平官主管军国大事。
[填空题]37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撤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
与此同时,删改则例,裁汰冗员,取消闲散重迭机构。
中央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门,其有关事务各归并六部;地方裁督、抚同城的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和东河总督及不办理政务的粮道和盐道。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各省督抚保举人才,以品学兼优,通达时务,不染恶习为条件;原科举考试所用四书五经,现一律改试策论;各部院官员考试,也考策论,并以实际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
为广泛征集朝野改革建议,允许大小臣民上书直言;各衙六办事,过去无章可循,只依旧例,现删去旧例,另订简明章程,以求规范。
[填空题]38秦汉管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灵活方式?
参考答案:
(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
(2)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