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21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docx

《伤寒杂病论》类方背诵

一、桂枝汤类方证

1.桂枝汤方证

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黎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论》第16条(续):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伤寒论》第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2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

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覷,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34条: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复如疟状,日晡所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当发汗。

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第7条: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以上是仲景书有关桂枝汤方证的论述,条文共22条,其重点在讲述桂枝汤的具体适应证,概括起来为: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2.桂枝加桂汤方证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去皮)五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

桂枝汤,今加桂枝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17条: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金匮要略?

奔豚气病》第4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3.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去上沫,再内余药,煎服法同桂枝汤(原方药组成及煎服法误为葛根汤,林亿等已有说明)。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4.桂枝加黄罠汤方证

桂枝加黄罠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白芍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

(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黄罠二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7条: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汗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矚,目閏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髓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

此为黄汗,桂枝加黄罠汤主之。

《金匮要略?

黄疸病》第16条: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罠汤主之。

5.枯楼桂枝汤方证

枯楼桂枝汤方:

枯楼根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第11条: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萎桂枝汤主之。

6.黄罠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

黄罠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罠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苦酒一升。

上四味,

以水七升,煎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6条:

问曰:

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

师曰:

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罠芍桂酒汤主之。

7.黄罠桂枝五物汤方证

黄罠桂枝五物汤方:

黄罠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罠桂枝五物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甘草

(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厚朴(炙,去皮)二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伤寒论》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9.桂枝甘草汤方证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升,去滓,顿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64条: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10桂枝救逆汤方证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

(擘)十二枚,牡蛎(熬)五两,蜀漆(洗,去腥)三两,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

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12条:

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

惊悸吐覷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2条: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证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18条: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12桂枝龙骨牡蛎汤方证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擘)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第8条:

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苴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苴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脉经》:

桂枝后有“加”字)。

13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

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证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皂荚(去皮子,炙焦)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四):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15小建中汤方证

小建中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2条: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第13条:

虚劳里急,悸爼,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第18条: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16桂枝人参汤方证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7黄罠建中汤方证

黄罠建中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胶饴一升,黄罠一两半。

《金匮要略》对本方说明:

于小建中汤加黄罠一两半,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

补气加半夏三两。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血痹虚病》第14条: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罠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第22条: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

桂枝汤,今加芍、生姜、人参。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9当归建中汤方证

当归建中汤方: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

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覷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

若无当归,以茸窮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

妇人产后病》附方二):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

令人强壮宜。

20当归四逆汤方证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351条: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2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细

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吴茱萸二升,生姜(切)半斤。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

升)。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352条: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22苓桂术甘汤方证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67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160条: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第16条: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第17条: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肾气丸亦主之。

23苓桂枣甘汤方证

苓桂枣甘汤方:

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

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水煎温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

奔豚气病》第5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4茯苓甘草汤方证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生姜(切)三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文案大全

《伤寒论》第356条: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25茯苓泽泻汤方证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炙)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呕吐啰下利病》第20条: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26苓桂五味甘草汤方证

苓桂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去皮)四两,五味子半升,甘草(炙)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第32条: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27防己茯苓汤方证

防己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黄罠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2条: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28五苓散方证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株,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71条: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

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3条: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141条: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淇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始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伤寒论》第156条: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244条: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伤寒论》第386条:

董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第31条: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29蜘蛛散方证

蜘蛛散方:

蜘蛛(熬焦)十四枚,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第4条: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30桂枝生姜枳实汤方证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第8条: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31桂枝茯苓丸方证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

妇女妊娠病》第2条: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虾也。

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32半夏散及汤方证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

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斗,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半夏有毒,不当散。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313条: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33炙甘草汤方证

炙甘草汤方:

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桂枝(去皮)三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上九

味,

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阿胶惮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附方一):

《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

岀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岀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

(一):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湿液液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