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779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docx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

《宇宙航行》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和航天发展史。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类通过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认识到了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并进一步弄清了天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

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只站在地球上探索宇宙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进行宇宙航行的。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航天类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牛顿的思考

探究:

怎样才能使得一个物体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知道,在地面上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若抛出时速度越大,则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

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

(不能)

早在16世纪道的牛顿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播放卫星发射原理动画,并向学生分析)

从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上将物体水平抛出,速度越大,落地点就越远。

如果抛出的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在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

探究:

以多大的速度发射这个物体,物体就刚好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呢?

1.第一宇宙速度

物体最终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为其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

代入数据得v=7.9/s

这就是物体在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结果会怎样呢?

2.第二宇宙速度

当抛出物体的速度继续增大,地球引力将不足以为其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物体将会脱离地球引力,离开地球。

这个速度为v=11.2/s。

我们把v=11.2/s叫做第二宇宙速度。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椭圆。

3.第三宇宙速度

物体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后,还会受到太阳引力的束缚。

若抛出的速度足够大,物体还将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

这个速度v=16.7v/s。

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探究:

目前为止,人类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已经有几千颗了,这些卫星运行的快慢不同,那么卫星运行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

质量、轨道半径……

我们将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绕地球运动都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可得:

结论: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都与卫星的质量无关,仅由轨道半径决定。

当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行时,轨道半径最小为地球半径(r=R),此时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大,周期最小。

=7.9/s

=1.24×10-3rad/s

=84in

即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为7.9/s。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播放嫦娥一号发射的模拟视频,让学生了解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学生也将对发射速度和运行速度有一个了解。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梦想成真

学生先阅读,然后教师简述补充。

(借助于多媒体,一边向学生展示,一边介绍,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其实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名叫万户的人就曾有“飞天”的壮举,但最终未能成功,并为之付出了生命。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

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运载发射卫星。

19xx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在苏联发射成功。

19xx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次载人飞行,苏联。

19xx年7月16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

10xx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

20xx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无数探索者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铺设了人类通往宇宙的道路。

19xx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遇难。

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时爆炸,七名宇航员遇难。

(三)课堂小结

尽管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亮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久长,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

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

宇宙有没有边界?

有没有起始和终结?

地外文明在哪里?

这些都是留给大家待以解决的问题。

大班美术活动公开教学设计:

有趣的房子

大班美术活动公开教学设计:

有趣的房子

活动背景:

大班孩子对周围一切的新奇,新鲜的事物都特别的感兴趣,一位旅游归来的小朋友把在旅游途中拍到的一些奇特建筑物的照片带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造型各异,奇特有趣的房子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的建筑,在已获取的相关经验上发挥想像进行创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简单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并学会创造性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房子。

2、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想像创作。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幻灯片、电脑。

学具:

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橡皮泥、积木、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所见过的房子,找出房子的构造的共同点。

(玩一个简单的房子拼图游戏)

1.生活经验讲述,说出房子简单的构造

师:

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么,你们见过的所有的房子都有些什么呢?

2.欣赏课件,进一步了解房子的构造

师:

王老师请小朋友欣赏的房子只是众多房子中最普通的一种,我的好朋友去世界旅游时,拍下了一些特别奇特有趣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二、观看幻灯片,欣赏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构造的房子。

(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1.观看幻灯片

2.提问:

你看到了哪些房子?

这些房子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欣赏时,师问:

这座房子有趣吗,特别吗?

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

(幼儿观察回答,房屋的房顶、门、窗的形状各具特色。

3.欣赏梦中的房子(儿童作品)(课件出示一些大胆想象,造型独特美观的房子。

三、讲述故事,引出课题——给小动物设计有趣的房子

1、教师讲故事,激发幼儿设计房子的欲望

故事:

动物园要来很多的动物客人,可是动物园太小,住不下,需要给动物们建房子,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

你们能帮它们出个好主意吗?

(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房子

提问:

1、你喜欢什么动物?

2、你想帮助它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

(幼儿发挥想象)

四.用各种材料设计房子。

幼儿设计房子,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直线、曲线等各种线条或者用大面积色块装饰房子。

用橡皮泥(搓、捏、团、切)做房子、剪贴,搭建房子。

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把心中最漂亮、最有趣的房子设计出来吧!

五、幼儿作品展示,讲评(造型、线条、色彩)

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的教学设计

大班音乐《柚子圆舞曲》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

“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

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四、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

“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

(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

“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

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

“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图略):

我挎小篮上山岗,片片柚叶香又香;拨开柚叶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装满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学设想:

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把农民采摘的过程加以想象,创编出采柚子的舞蹈动作,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勇敢精神。

并运用舞谱小人使舞蹈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自主的快乐。

(三)、通过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师表演舞蹈——《柚子圆舞曲》

教学设想: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舞蹈动作,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动静结合,所以在幼儿小憩的同时,我进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赏flash《柚子全身都是宝》,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学设想:

通过活泼可爱、节奏感强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价值。

(四)、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摘柚子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中班小朋友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课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范文

自读导言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

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

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读的要求是: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解说:

导言把前面读过的诗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学过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内容与语言联系起来,强调文化与艺术综合素养熏陶。

这首诗文字障碍不大,语言淳朴,学习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淳朴中发现其美的韵味,唤起美的体验和美的共鸣,起到熏陶的作用。

自读程序

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解说:

这个程序是实现自读要求的具体步骤。

这个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安排。

第一步先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

第二步是桥梁。

第三步意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鸣。

第四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并加深对诗歌这种形式的感受。

自读点拨

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

这首诗的意象可以分两组,一组是诗人所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

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

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2.怎样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

他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情共鸣?

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中间问题:

①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

(自由: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

“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环境优美: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②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

(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

③想像抒情主人公的动态、表情、语言及整体形象。

④把自己放进去,谈自己的感情共鸣。

3.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点拨:

主要区别是,诗的跳跃性更强,语言更简洁;抒情散文更重细节,善抓一瞬间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

诗讲外在韵律,也讲内在韵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视内在韵律,外在韵律较自由。

诗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则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蓝天可读

何亮

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

天空蓝蓝的哟,你是一首激情的诗,一首不老的歌。

小时候,独自到河边嬉戏。

只见,水蓝蓝。

我捧起一捧水。

怎么还是透明的?

我一抬头,哦,天蓝蓝。

我像只欢乐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蓝蓝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镶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

没有母亲的童年里,我常常与蓝天作伴。

我倚在大树旁对着蓝天唱歌、流泪、说悄悄话,说我的幻想和憧憬。

天空一片湛蓝。

明净而悠远。

我久久地凝视着,不敢出声。

我似乎被感应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美好,止不住滚烫的泪流下来。

这天空,蓝得多么纯、多么美。

我为之而震撼。

我觉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

她向我敞开一扇天真、浪漫、长青的心灵,我在努力破译它深邃而神秘的语言,去接近她,与她交流。

凝望碧蓝、干净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禄遮蒙的双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的——这蓝色。

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尘。

污垢的心灵不配享受这纯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时,我被世俗的藩篱围困,我感到是这蓝色的天穹让我突围,不要贪恋红尘。

先哲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我信。

远眺天空可调整视力,而蓝色天穹可调整人的心灵。

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镜子,照透你的五脏六腑。

你拥有干净而青春的灵魂吗?

你敢面对这蓝色天宇发誓吗?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0年10月28日)

1.比较这篇散文与诗歌在抒情上的异同。

2.假如让你以这篇散文为素材写一首诗,你怎么写?

(解说:

意在迁移,引发创造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