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31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答题技巧Word格式.docx

(1)从形旁入手。

如“弩”和“驽”,“肓”与“盲”。

(2)从词义入成手,如“迫不及待”中的“及”是“等到”的意思,不是“急迫”的意思。

(3)从词语的结构入手。

如“文过饰非,幽愁暗恨”,并列式词语,“文”和“饰”,“幽”与”暗”互训。

再如:

穷形尽相、和颜悦色等。

(4)从成语的出处入手。

如:

察言观色、墨守成规等。

【答题知识】错:

(1)因形近而错。

如将“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将“脍炙人口”写成“脍灸人口”,“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等。

(2)因音同或音近而错。

如“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等。

(3)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如将“安排”写成“按排”,“灯泡”写成“灯炮”,“清晰”写成“清淅”。

(4)因音近义通而错。

如“弱不禁风”写成“弱不经风”,“墨守成规”写成“墨守陈规”。

(5)因音同音近而错。

如“籍贯”写成“藉贯”,“销赃”写成“消赃”等。

3.【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1)语素分析:

“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比如“学历”与“学力”,都是偏正结构的词,其中“学”是意义相同的部分,可不予比辨析,而应对“历”和“力”进行比较。

“历”是指经历,即在哪些等级学校学过,毕业还是肄业;

“力”是指程度、能力、水平。

(2)语境分析:

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答题知识】掌握实词的意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词义

(1)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比如:

“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爱好”和“嗜好”这组同义词,“嗜好”是特别爱好(多指不良的),程度上比“爱好”重些;

(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是指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而“场面”是指具体的场面,“局面”比“场面”的范围大;

“事情”与“事故”,“事情”的范围大,“事故”的范围小;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保护”与“庇护”、“保护”是褒义的,而“庇护”是贬义的;

;

如“夸奖”和“夸耀”,“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含褒义色彩,“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常含贬义。

(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如“抚养”、“扶养”、“赡养”,“抚养”兼指保护、教养、供养,一般说来指长辈对子女和晚辈的保护和教养,“扶养”是指帮助,扶助养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赡养”,是指供给生活需要,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的帮助。

(5)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辨别”和“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的或坏的;

如“深思、沉思、寻思”,都有“集中精力,仔细思考”的意思。

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反复。

(二).辨析用法

(1)搭配对象不同。

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体会,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等,后者则往往与表示“实”的一些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场地,交换物品等。

(2)词性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诞辰”和“诞生”、“创见”和“创建”、“品位”和“品味”三组同义词,前者为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后者为动词,主要做谓语。

(三)体悟语境

词语的运用与语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词语有其基本意义,但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又往往有语境义,即产生的特写意义和临时意义。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经验】

(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

(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成语归类见考点五资料,特别强调:

A.谦敬成语:

谦词类(蓬荜生辉,不情之请,不揣冒昧,敬谢不敏,抛砖引玉,忝列门墙,百无一能,狗尾续貂,绵薄之力,犬马之劳,美之献,班门弄斧,雕虫小技,门墙桃李,千虑一得)

敬词类(鼎力相助,不耻下问,一言九鼎,汗马功劳)。

还要注意部分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也会产生谦敬意思。

B.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闲视之(另外不亦乐乎,不可开交只能作补语)

C.注意成语的语法用法:

如不明词性用错(整天不学无术;

度过了一段蹉跎岁月)。

成语意思与语境矛盾或重复(忍俊不禁地笑了;

难言之隐地苦衷;

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显得相形见绌;

好像如芒在背;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目前得当务之急;

接踵而至地窜进来;

津津乐道地说;

海内外闻名遐尔;

责无旁贷的责任;

使得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

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

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成绩下滑;

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

和"

"

或"

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答题技巧】

(1)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2)做题思路:

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善用排除法

【知识要点】六类病句: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⑴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

⑵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

⑶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

(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

⑷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

⑸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

⑹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

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

⑻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

(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

⑼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禁止,避免,防止,忌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

(10)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

(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

(11)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

(12)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3)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

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

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做题思路是:

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明白答题方向;

(2)寻找题中暗示,找准突破口(解题关键处)。

【知识归类】:

1陈述对象是否一致2句式是否统一

3语序是否是合理4照应是否周全

5色调是否相融6音节是否和谐

7过渡是否承启8暗示是否回应。

解答排序题的要领是:

⑴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⑵发挥句中以下暗示性词语的作用:

代词,关联词,重复出现的词和体现语段层次的其它词。

⑶尤其注意句子之间的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

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

有"

根据"

证据"

原因"

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

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

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分辨先后顺序。

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

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

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

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

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

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删: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

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

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

部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㈢混淆时态:

(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

现在,目前;

将要,尚未等

㈣混淆模态:

(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㈤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

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

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记住:

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记住:

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

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

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

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

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

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言文阅读口诀:

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

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

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

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

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

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

复、还

(7)表兼代的:

兼(表兼任);

领(兼代);

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

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

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吾予);

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

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

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

诸焉盍旃叵

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记住: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

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

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

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

使者。

■第二种:

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

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

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

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

能够

■第三种:

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

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

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

吝惜D.顾谓掾属曰:

“若之何?

”谓:

对……说

■第四种: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

籴(买米);

穰(与农事有关);

禳(与祭示有关);

觐(拜见)。

■第五种:

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

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

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

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

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

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被)重用、任用。

 如:

2追亡逐北,北:

逃跑的人。

■第七种:

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

高考题:

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