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58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docx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71995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1.8标准化工作导则

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7093—86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GB10112—88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GB/T13017—91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19004—ISO9004—92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3定义

本标准使用GB3935.1规定的术语,对某些术语定义做了补充,并规定一些新的术语。

3.1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对企业而言,企业技术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3.2技术标准体系technicalframeworkstandard

系指技术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4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

4.1概述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订的标准。

所有技术标准都在标准化法律、法规、各种相关国家法规和本企业方针目标及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的指导下形成。

4.2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

技术标准体系可以序列结构或层次结构表示。

4.2.1序列结构

企业只生产一个行业的产品时,可以序列结构表示。

序列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质量环)为排列顺序的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序列结构见图1。

图1序列结构图

注:

序列结构的技术标准体系,一般以产品(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为中心,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标准,按质量环顺序组成,同时考虑安全、

职业卫生、能源、环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4.2.2层次结构

企业生产两个以上行业的产品时,可以层次结构表示,见图2。

图2层次结构

注:

层次结构的技术体系的第一层是技术基础标准。

覆盖面是企业和产品标准、

生产过程和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标准,即技术基础标准是指导企业产品标准、

生产过程和形成过程中技术标准制定。

第二层是以球为顺序示出的标准和安全、

职业卫生、能源、球保、定额等技术标准。

第二层层次简化。

5技术标准的构成

5.1技术标准的结构、内容和格式参照GB/T1.1~1.3的规定。

5.2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内容和格式可按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规定。

6技术标准的性质和编制修订基本要求

6.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性,是企业质量体系实施中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

6.2技术标准应认真贯彻各项社会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环境、安全、卫生、能源等方面要求)。

6.3企业技术标准应充分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基础标准。

6.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认真贯彻GB/T19004-ISO9004标准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并考虑需方对企业技术标准的要求,以满足企业质量目标以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保证的需要,其中也包括必要的分供方技术标准。

6.5技术标准各项要求应系统、协调、切实可行。

6.6技术标准可以用文字、实物标样、光磁盘等形式表达。

6.7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应编制标准明细表。

参照GB/T13017的概念、原理、编制要求和方法进行。

7营销标准

系指围绕产品营销要求、产品建议书和顾客信息反馈的技术要求所制订的标准。

营销标准内容:

a)需方提出的产品标准、实物样品及合同或协议书中的技术要求;

b)对合同或市场需求评审及对顾客的期望和编好的统计方法;

c)产品建议书涉及的适用标准和法规;

d)顾客信息反馈技术性规范要求;

e)产品使用说明书。

其内容包括装配、安装、使用、操作、维修的说明以及备品或配件清单。

8技术基础标准

系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对企业而言,技术基础标准是在企业范围内,作为企业制订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础。

8.1技术基础标准内容

8.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系指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标准。

包括:

a)标准编写、出版印刷的通用规定,如GB/T1.1~1.2;

b)各大类标准的通用编写规定,如GB1.3~1.8;

c)企业技术标准的编写规定。

企业除执行《标准化工作导则》等国家标准外,还可从实际情况出发,自行制定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导则,以有效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如作业指导书编写方法。

8.1.2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系指为了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简化、准确,以便于互相交流和正确理解,提高工作效率而制订的标准。

包括:

a)术语标准;

术语标准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包括:

1)全国通用的综合性术语标准;

2)行业通用的术语标准;

3)企业术语标准。

注:

企业对一些常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术语,在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可根据GB10112和GB1.6制定企业标准。

b)符号、代号、代码、标志标准;

c)技术制图标准。

注:

1国家发布的通用技术制图标准,企业应直接采用。

有些企业还要实施有行业特点的制图标准。

2对一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中需要统一而又无现行国家标准的图形、符号、代号、代码或标志,企业可根据GB7093与GB1.5制定企业标准。

8.1.3量和单位标准

对于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应强制执行,企业可直接采用,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

8.1.4数值与数据标准

数值与数据标准包括:

a)在企业生产技术与质量检测中各种数值的修约规则;

b)生产经营中各种极限数值的判定与表示的标准;

c)包含有特性值和数据表的标准。

8.1.5互换性与精度标准及实现系列化的标准

8.1.6环境保护、安全通用标准

8.1.7信息技术、人类工效学、价值工程和工业工程等标准

8.1.8各专业的技术指导通则或导则

8.1.9技术法规及国际惯例

8.2要求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凡对制定企业技术标准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或能够直接指导本企业生产技术的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均应列入企业技术基础标准。

没有国家或行业基础标准的,企业可自行制定企业技术基础标准。

8.2.1收集

对于技术基础标准,企业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汇编。

企业可以在下列领域中,收集与本企业有关的基础标准:

a)全国通用的综合性基础标准:

即列入全国标准体系表第一层次的综合性基础标准;

b)行业通用基础标准:

即列入行业标准体系表第一层次的通用基础标准;

c)专业通用基础标准:

在专业范围内,作为其他技术标准的基础标准。

8.2.2转化

企业对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引用。

也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或制订一些简化规定,但只能在企业内部使用。

8.2.3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a)对于国家、行业发布的基础标准,企业只需把国家、行业基础标准的编号和名称集中引用于一个企业标准内,再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b)根据国家、行业基础标准转化制订的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可将标准文本直接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8.2.4企业技术基础标准编号

对于编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上级基础标准文本可采用双重编号,即在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原编号上加上企业标准编号,以表明该项基础标准在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便于有关人员查找;企业制订的基础标准则直接按企业标准编号。

9设计标准

系指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9.1设计标准内容

——设计符号、代号、术语标准;

——产品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设计准则;

——专业设计规范;

——设计参数与数据标准;

——设计计算方法标准;

——设计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设计中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图样与文件的格式标准;

——设计图样与文件编号标准;

——设计文件完整性要求。

9.2要求

9.2.1凡有设计任务的企业,应认真总结设计工作经验,在充分采用国家与行业有关设计标准的同时,制定企业设计标准,必要时,还可把设计标准汇编成《企业设计手册》,供企业设计人员使用。

9.2.2设计标准应保证产品在生产、安装和使用操作条件下容易进行生产、验证和控制。

9.2.3设计标准对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应作出明确而适当的规定,如:

接收和拒收准则,同时还应考虑适用性和防止误用的保护措施。

也应规定在合理期望寿命内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耐用性。

必要时,还应包括良性失效和安全处置能力。

9.2.4在建立设计标准的同时,要注意编制标准件、通用件手册。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

9.2.5用于评价产品和工序的测量和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可归入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体系。

10产品标准

系指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一组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的标准。

10.1产品标准内容

10.1.1产品出厂标准

系指作为产品出厂检验、验收和仲裁检验用的标准。

产品出厂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的合法标准。

如:

a)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或地方技术法规;

c)企业声明执行的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注:

企业声明系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或在产品的声明书、质量证明书、产品说明书、装货清单、交货单、标签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

d)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包括:

1)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作为出厂交货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3)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加以补充规定,并作为出厂交货依据的企业产品标准。

10.1.2产品内控标准

系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

包括:

a)作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用,但并不作为出厂检验依据的标准;

b)作为企业产品出厂检验依据,但不作为交货依据的标准。

顾客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或国家实施监督检验,仍以企业执行的产品出厂标准为依据。

企业可根据需要,把内控标准确定为产品出厂检验依据或产品质量内控依据,并在标准“范围”中写明。

10.2要求

10.2.1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应符合GB1.3要求。

10.2.2一个完整的产品标准应包括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产品标准可以是一个标准,也可以由若干标准组成。

10.2.3国家鼓励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

企业可根据顾客要求参照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制订企业标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10.2.4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合同环境下的技术要求。

10.2.5产品标准的制订,要有利于而不是阻碍技术的发展,一般主要规定产品性能要求,不规定产品设计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

10.2.6为了满足不同用途或经济上需要,在企业产品标准中可进行分等分级,以满足不同需要。

10.2.7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产品标准编号

a)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可采用双重编号,其编号方法同8.2.4条;

b)企业产品标准的代号和编号方法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其标准顺序号可直接采用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的编号。

10.2.8产品标准在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的表述形式

产品标准可根据GB/T15496中8.1.1、8.1.2、8.1.3条的规定编出产品标准明细表。

11采购标准

系指对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原料、辅助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以下简称外购物资)的质量要求制订的标准。

11.1采购标准内容

a)外购质量要求

外购质量要求应准确规定外购物资适用的质量标准(如质量特性、品种、规格、等级)和分供方采用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供物资部门采购和签订合同用,也供质检、生产部门使用。

外购质量要求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也可以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

若系外协件,应有外协件技术要求。

b)合格的分供方名单

在确认选择具备完全满足采购质量标准要求并建立有质量保证体系的分供方之后,标准可规定合格的分供方名单,以实施定点采购。

c)进货验收规则

对外购物资进货,必须规定进货验收规则,检查外购物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及其购买条件。

进货验收项目可以是原出厂标准质量检测项目的全部,也可以是部分项目。

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进货验收的质量检测项目、数量、时间间隔或次数,但必须慎重地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

d)试验方法

对进货验收的项目,应规定相应试验方法。

e)保管注意事项

主要规定外购物资在仓库的保管事项和对不合格外购物资隔离存放的规定及贮存期限。

若保管无特殊要求,在仓库管理标准中统一规定。

11.2要求

11.2.1采购标准应能保证对收到的外购物资进行适当控制,以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供应品。

11.2.2采购标准可规定分供方应提供如下几种质量保证中的一种,以供采购部门与分供方签定协议:

a)需方信任分供方的质量体系;

b)随发运的货物提交规定的试验资料或工序控制记录;

c)由分供方进行百分之百检验;

d)由分供方进行批次接收抽样检验;

e)实施需方规定的正式质量体系;

f)没有质量保证协议时,需方应先进货检验或生产现场筛选。

11.2.3在制定采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原材料品种、规格的优化、压缩、选用。

11.2.4审批采购标准时,应加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

11.2.5确定进货验收规则时,应考虑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合格外购货物对生产流程的质量影响。

11.2.6必要时,企业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外购物资质量标准分类汇编成《采购手册》或《材料手册》提供企业采购部门和检验部门作为原材料采购和进货验收依据。

12工艺标准(工艺技术规范)

系指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装配的方法、工艺指标及要求制订的标准。

12.1工艺标准内容

——工艺基础标准;

——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控制标准;

——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统计技术的控制方法,如使用控制图、抽样程序和方法;

——工序能力计算方法;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信息接口标准。

12.2工艺基础标准主要包括:

a)工艺术语标准;

b)工艺符号、代号标准;

c)工艺分类、编码标准;

d)工艺文件标准;

e)工艺余量标准(如毛坯余量和工序余量)。

12.3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系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部分或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也可以用作业指导书表示。

12.3.1机械加工企业的工艺规程

12.3.1.1专用工艺规程。

包括:

a)工艺过程卡片

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产品或零、部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的一种工艺文件。

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

b)工艺卡片

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

它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主要用于各种批量生产的产品。

c)工序卡片

在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

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关键工序。

d)检验卡

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

主要用于关键工序的检查。

e)工艺守则

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12.3.1.2通用工艺规程。

包括:

a)典型工艺规程;

b)成组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是工艺标准的一种形式,是指导工人操作的通用工艺要求。

12.3.1.3标准工艺规程。

系指按标准制定程序和标准格式编制的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应逐步转化为标准工艺规程。

12.3.2流程性生产企业的工艺规程

流程性企业的工艺规程一般应制订成工艺标准。

其内容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工艺配方、工艺参数和工艺质量指标等。

工艺参数是指导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操作的重要依据;工艺质量指标则是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应保证的质量指标。

12.4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控制标准

对于投产前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可根据生产需要制订相应标准,以作为投产前质量控制的依据。

并在考虑对成本的影响及不合格物质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后确定所需的试验和检验数量。

若投产前的质量要求和采购质量标准不一致应另行规定,如果一致,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12.5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系指对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或其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技术要求所制订的标准,是工艺规程的组成部分。

制订时,应注意考虑特殊的环境、温度、时间或其他影响质量的因素。

12.6要求

12.6.1根据工艺灵活多变的特点,工艺标准除少数通用性强的可制订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多数应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为企业标准。

12.6.2作业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一般应规定技术操作前的准备、操作的一般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操作环境及设备的清理、应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安全规定等内容。

在任何情况下,作业指导书均应引用通用工艺标准。

12.6.3生产全过程的工序都应制订工艺标准。

工艺标准一般可按工序制订,并按生产顺序排列。

12.6.4企业应确定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和安装工序,确定之后,应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12.6.5各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尤其是工艺质量指标)应与产品质量标准(成品规范)协调。

12.6.6对所有的工序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应制订工序检验程序和检验标准(该标准可纳入检验方法标准子体系)。

12.6.7有引进项目或与国外有合作项目的企业要积极引进和转化国外企业有关的工艺标准或规范,以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13半成品(中间体、在制品、自制件)标准

系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尚待继续加工或装配的制品应达到的质量要求。

13.1半成品标准内容包括:

半成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存放和搬运等。

13.2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可视产品生产过程确定;确定半成品后,应制定半成品质量标准,作为工艺控制的质量依据。

13.3半成品若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其半成品技术标准应纳入出厂产品标准子体系中。

14公用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技术标准

14.1公用设施标准

对产品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公用设施(如生产用的水、压缩空气、电)的质量要求应制订技术标准。

14.2环境条件标准

对产品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生产环境,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温度、湿度、清洁度应制订技术标准,规定每个项目的允许限量、测试地点和测定周期。

14.3卫生标准

系指产品卫生技术要求及对产品卫生起重要作用的卫生条件制订的技术标准。

14.3.1卫生技术标准内容包括:

a)产品卫生标准:

包括:

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包装容器或包装袋卫生标准;

b)食品生产用水卫生标准;

c)食品、医药企业职工的个人卫生标准;

d)作业环境卫生标准;

e)其他影响产品质量的卫生标准。

14.3.2产品卫生标准主要是控制产品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下列三种物质的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

a)生物性有害物质(系指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病菌、寄生虫及其卵等);

b)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如铅、砷、镉、汞等有害物质);

c)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锶、铀等);

d)其他有害物质。

14.3.3凡已有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卫生标准,企业必须依法严格执行。

并通过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标准加以贯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15工艺装备标准

系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模具、工位器具和计量器具)的结构、尺寸、规格、材质、精度等要求制订的标准。

15.1工装标准内容

a)夹具、模具、器具和工具样板标准:

企业应推行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的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并制订标准;

b)夹具、模具的零部件标准:

应根据夹具、模具、工位器具需要,确定常用的零部件的选用范围,制订企业标准,供工艺人员、采购供应部门及工艺装备制造车间使用;

c)工艺流转器具标准;

d)工艺装备设计规范及编号方法标准等。

15.2要求

a)工艺装备标准应规定其精密度和偏差要求;

b)制订工具标准时,应合理压缩工具的品种规格,确定工具选用范围,规定工具采购质量要求;

c)工艺装备自行设计制造时,应贯彻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

16设备标准

系指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对生产设备的技术条件及设备维修保养后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16.1设备标准内容

a)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

企业在设备购置之前应该认真收集或编制设备外购技术标准,保证购进的设备能充分满足生产要求。

购进时,应要求供方提供设备标准资料。

如果供方不能提供这些标准资料,不可盲目购入。

设备转入正常运行以后,其标准资料应作为企业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归档保存。

b)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应制订设备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经验收投产后,其标准文件应纳入设备标准。

c)设备的零配件、电气元器件、易损件(简称备件)标准

企业应制订常用的零配件、易损件、备件技术标准。

若常用的备件已有上级标准,企业应积极收集或列出有关标准目录。

若有的设备供方已提供了备件图册和清单,其技术条件也附在图纸上,可作为技术标准使用。

无标准、无图册和清单的,企业应自行制定采购技术标准。

d)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系指设备在运行使用时的维修保养以及进行各种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纳入设备技术标准。

e)设备润滑标准

企业应制定设备润滑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设备润滑油种类、牌号、润滑点、润滑油加入量、润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