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094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0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docx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2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5

乳腺炎疾病患者的护理7

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9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10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15

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的护理17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20

肝脓肿患者的护理28

肝癌患者的护理30

胃癌患者的护理34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38

胰腺肿瘤患者的护理42

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48

阑尾炎患者的护理52

腹外疝患者患者的护理54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5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一、主要症状:

1.高代谢症候群:

产热和散热增多,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增加,腹泻,乏力、怕热、心慌、多汗、易激惹,眼球突出

2.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

二、诊断标准:

1.高代谢症候群表现: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乏力、怕热、心慌、多汗、眼球突出

2.甲功全套检测:

T3、T4、FT3、FT4均升高、TSH降低

3.基础代谢率测定:

脉搏(次/分)+脉压差(mmHg)-111

+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为重度甲亢

4.喉镜检查:

确定声带功能

5.颈部B超:

了解甲状腺大小、气管、食管有无受压移位

6.心电图检查:

有无心律不齐、心脏杂音

三、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最方便、安全):

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

2.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原发性甲亢有效,继发性无效)

3.手术治疗(最有效)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术前各项检查

2.指导进行手术体位(颈过伸位)的练习,有效咳嗽

3.精神过度紧张和失眠者,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

4.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服用碘化钾的方法:

5滴/次、3次/天,以后逐日增加1滴/次、3次/天至15滴/次、3次/天维持,共服2-3周后可行手术治疗

5.突眼症的护理:

○1戴有色眼镜防止强光及灰尘刺激,睡觉时眼罩保护○2正确使用眼药水○3高枕卧位○4保护用眼:

少看电视、少看书○5眼球运动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观察发音和吞咽情况

2.伤口敷料和引流液情况

3.有效咳嗽和排痰(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保持舒适)

4.严密监测血钙、血磷情况

5.继续按时服用碘剂

6.饮食:

流质过度到半流质,观察有无呛咳,食物以温凉为佳

五、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1.出血:

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伤口敷料渗血或颈胸部皮肤片状淤血,主要原因是:

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咳嗽、呕吐、过度活动,血压高。

处理方法:

出血少者严密观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出血多影响呼吸者应立即拆除缝线,再次手术

2.呼吸困难或窒息: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及措施:

出血血肿压迫气管(拆除缝线、止血)、手术或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气管软化造成气管塌陷(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前呼吸道准备不充分致痰液阻塞(拍背祛痰、雾化、必要时气管切开、吸痰)、手术致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气管切开、吸痰)

3.喉返神经损伤:

主要是手术操作直接损伤引起,如切断、缝扎或牵拉过度。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可由健侧声带代偿;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发生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气管切开。

切断或缝扎导致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牵拉或血肿压迫导致的多为暂时性,3-6月内可恢复

4.喉上神经损伤:

内侧支损伤可引起饮水呛咳,后期可自行恢复

5.手足抽搐:

甲状旁腺手术时挫伤、误切致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抽搐,术后1-2天出现,轻者发生面肌和手足抽搐,每天可发作数次,每次10-20分钟,甚至数小时,严重者可有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实验室检查为:

血钙降低,血磷上升。

处理:

立即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

6.甲亢危象:

多发生术后12-36小时内,表现为高热(〉39oC),脉搏快而弱哦(〉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有呕吐和水泻,处理不及时,患者往往迅速死亡。

处理措施:

①复方碘3-5ml口服②减慢心率:

普萘洛尔40-80mg口服,6小时一次③糖皮质激素:

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④降血压⑤降温:

退热药、物理降温、冬眠疗法⑥吸氧⑦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⑧心衰者给予洋地黄,肺水肿者给予速尿⑨镇静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类,良性多为腺瘤,最常见;恶性多为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主要症状:

1.甲状腺腺瘤:

颈部肿块,常无症状,血T3、T4均正常

2.甲状腺癌:

颈部肿块,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晚期可有声音嘶哑、呼吸和吞咽困难

二、诊断标准:

1.甲状腺腺瘤:

主要B超检查:

甲状腺腺体内结节,一般数厘米,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2.甲状腺癌:

①B超检查:

甲状腺腺体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较硬,固定②甲状腺穿刺活检可以确诊③伴随症状:

癌肿侵犯到周围组织可出现声嘶、呼吸困难、Horner综合症

三、治疗:

1.甲状腺腺瘤:

可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2.甲状腺癌:

若颈部淋巴结未转移,可将患者腺体连同峡部一起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若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颈部淋巴结

3.部分患者行放射性碘治疗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术前各项检查

2.指导进行手术体位(颈过伸位)的练习,有效咳嗽

3.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气切包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观察发音和吞咽情况

2.伤口敷料和引流液情况(甲状腺癌术后引流呈乳白色说明发生乳糜瘘)

3.有效咳嗽和排痰(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保持舒适)

4.饮食:

流质过度到半流质,观察有无呛咳,食物以温凉为佳

5.甲状腺癌术后坚持颈部功能锻炼至少3月;甲状腺全切患者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

五、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出血:

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伤口敷料渗血或颈胸部皮肤片状淤血,主要原因是:

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咳嗽、呕吐、过度活动,血压高。

处理方法:

出血少者严密观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出血多影响呼吸者应立即拆除缝线,再次手术

2.呼吸困难或窒息:

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及措施:

出血血肿压迫气管(拆除缝线、止血)、手术或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气管软化造成气管塌陷(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前呼吸道准备不充分致痰液阻塞(拍背祛痰、雾化、必要时气管切开、吸痰)、手术致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气管切开、吸痰)

3.喉返神经损伤:

主要是手术操作直接损伤引起,如切断、缝扎或牵拉过度。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可由健侧声带代偿;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发生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气管切开。

切断或缝扎导致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牵拉或血肿压迫导致的多为暂时性,3-6月内可恢复

4.喉上神经损伤:

内侧支损伤可引起饮水呛咳,后期可自行恢复

5.手足抽搐:

甲状旁腺手术时挫伤、误切致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抽搐,术后1-2天出现,轻者发生面肌和手足抽搐,每天可发作数次,每次10-20分钟,甚至数小时,严重者可有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实验室检查为:

血钙降低,血磷上升。

处理:

立即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

乳腺炎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指发生在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女性,

特别是初产妇,好发于产后3~4周。

一、主要症状

1、局部:

初期乳房肿胀剧痛,并有压痛性硬块,表面红热,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后期肿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脓肿可波动,深部脓肿需穿刺。

2、全身:

可并发全身性感染,患者可以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WBC明显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诊断性穿刺:

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1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

1.2局部热敷或理疗,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1.3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己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

1.4抗生素应早期、足量、有效,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则用红霉素

1.5中药治疗可选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或鱼石脂软膏外敷

2、手术治疗:

2.1脓肿及时切开引流

2.2注意:

切口应采用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管;为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可用对口引流

四、护理要点

1、缓解疼痛

1.1防止乳汁淤积:

患乳停止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净或挤净乳汁

1.2局部托起:

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1.3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

2、控制体温和感染

2.1控制感染:

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

2.2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3降温: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2.4脓肿切口引流术后的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切口敷料

五、健康教育

1、妊娠后期(尤初产妇):

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两侧乳头;如乳头内陷,可挤捏、提拉矫正(个别需手术矫正)。

2、哺乳期:

2.1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觉。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并治疗口腔炎症

2.2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借吸乳器或按摩排空乳汁。

2.3哺乳后清洗乳头,及时治疗乳头破损或破裂。

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临床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为乳房纤维腺瘤和乳管内乳头状瘤。

一、主要症状

1、乳腺纤维瘤:

一般无自觉症状。

乳房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75%左右为

单发,少数属于多发。

肿块增大缓慢,表面光滑,易于推动,质地类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

2、乳管内乳头状瘤:

一般无自觉症状,因乳头溢液发现。

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最为多见。

75%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

有6%~8%的恶变率。

二、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结合适当的检查确定

1、B超扫描

2、红外热象图检查

3、CT、MRI扫描

4、溢液细胞学检查,乳管造影

5、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

最可靠三、治疗:

手术

四、护理要点:

1、告诉病因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2、术后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3、术后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需关注结果

4、嘱病人定期复查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主要症状

1、乳房肿块:

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大小不一;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大多为实性,较硬;活动度较差。

2、乳头溢液:

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可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

4、局部皮肤改变:

酒窝征、橘皮样变、铠甲样变等。

5、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三、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典型者多数易于诊断,为防误诊和漏诊应结合适当检查确定。

1、钼靶、干板摄片

2、B超扫描

3、红外热象图检查

4、CT、MRI扫描

5、肿瘤标记物测定

6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

最可靠

四、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还有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等。

常用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

4.全乳腺切除。

主要用于原位癌、微小癌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根治术者

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

五、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1.1引导患者面对现实,正视恶性肿瘤诊断,采用医务人员特有的语言艺术,审时度势地告知患者真相、当前医学对其治疗的效果等,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合作。

1.2术前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介绍成功的病例、介绍乳房癌的一般知识、目前治疗上的进展以及治疗效果、还可以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配戴假体等来弥补形体上的缺陷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一般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备皮、备血、术前宣教等。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1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加强病区巡回。

1.2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变化,发现创面渗出较多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处理。

保持吸引管通畅,防止因吸引管扭曲,折叠,堵塞等引起皮瓣下积液导致皮瓣坏死可能。

在帮助患者翻身等活动时应防止导管脱落,并准确记录引流量。

经常观察患侧肢体术后的血供情况及是否出现肢体水肿等。

2、术后体位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六小时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位,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创面的引流,患侧肢体下垫软枕抬高,以利于回流,减轻水肿。

3、协助患者生活上的需求: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受到障碍,给病人生活上带来很大困难。

应经常巡视病人,协助患者生活上护理。

4、心理护理

4.1积极与患者沟通,宣传应对的知识、有效应对方式和策略应对是人们通过持续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去缓解内外压力的需求而减轻心理压力的过程。

4.2激发患者的生活情趣:

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进行遵医行为教育、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坚持锻炼等。

5、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5.1.术后1~3天为卧床期,可做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锻炼。

5.2.术后4~6天练屈肘。

5.3.术后7天练习患侧手掌扪对侧肩及同侧耳廓。

5.4.术后8~10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即屈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扶托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肢,直至与肩平。

5.5.术后11~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可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功能。

5.6.两周后锻炼,有上肢旋转运动,扩胸运动等。

每日1~3次,每次30分钟,避免过劳,循序渐进。

如有特殊情况可减少锻炼次数和时间,但不可间断。

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有计划的做一些提、拉、抬、举等各种锻炼,以增强患肢力量。

六、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皮瓣坏死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是皮瓣坏死。

原因:

(1)手术操作导致皮瓣血运障碍

(2)术后包扎、压迫不当

(3)皮下积液

(4)其他原因,如局部感染、脓毒血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护理:

(1)术前、术后注意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2)适当的加压包扎,避免积液

(3)保持引流通畅并处于负压状态,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

(4)轻者皮瓣边缘坏死,因范围有限,一般不影响创口愈合。

重者坏死范围较大,应及时剪除坏死部分,协助医生清创换药,作好植皮前的创面准备,以便及早植皮。

2、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创口感染是引起上肢肿胀的重要原因,并可见皮瓣边缘坏死、感染。

原因:

腋窝积液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引流不畅护理:

(1)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

(2)协助医生局部应积极合理换药,清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

(3)遵医嘱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出血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出血,在进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

原因:

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病人剧烈恶心、呕吐,致创口大量渗血引起。

术后24小时引流液一般为100ml,若大于150ml或大于50ml/h,且引流液温热,管内持续滴血伴手臂麻木,伤口胀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作好记录。

(2)给予胸带加压包扎,减小负压引流的压力,遵医嘱一般为自然引流。

(3)在负压引流瓶上做好出血量及时间的标识,以便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引流量的变化。

(4)积极做好应急处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指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造成的上肢浅层软组织内淋巴液积聚引起的组织水肿。

原因:

腋窝积液、头静脉结扎、切口延至上臂、腋下广泛转移、术后上臂活动迟延以及放疗等。

护理:

为防止上肢水肿,最好消除诱因。

已出现水肿时,宜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避免过劳及预防感染。

5、皮下积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

原因:

(1)术前、术后基础疾病未有效控制。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止血不够彻底,形成皮下积血。

3)乳腺及腋窝周围的淋巴管网丰富,术中未能将较大的淋巴管逐一结扎,

术后易形成淋巴管瘘,致皮下积液。

(4)伤口加压不够

(5)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不畅护理:

(1)体位: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嘱术后3d内患侧上臂制动,贴于胸壁,肘关节屈曲,手放于腹部,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皮下积液。

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适度加压包扎:

1胸带包扎的压力要适中,过松达不到加压止血、止液的目的,过紧可压迫引流管影响引流,还可影响患侧上肢的血液循环。

2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若有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弱,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胸带松紧度,恢复患侧上肢血运。

3若胸带松脱,应及时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持续紧贴,防止腔隙形成。

(3)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创口引流管畅通,保证持续负压吸引,是保证皮下正常粘合,促进皮瓣活动和切口顺利愈合的重要一项。

(4)活动及康复训练:

术后引流管未拔除前做手、腕部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循序渐进。

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可做患侧手掌触及对侧肩及同侧耳廓及抬高患侧手指爬墙运动和肩部运动。

最好的锻炼是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如梳头,轻体力家务劳动扫地、浇花等,强度因人而异;术后衣服衣袖宜宽松,避免在患侧上肢注射、采血、测血压。

(5)饮食指导:

嘱患者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以促进皮瓣愈合。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

一、诊断标准

1、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

2、乙肝免疫学检查

3、食管吞钡X线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

4、超声检查

二、主要症状

1、有慢性肝炎病史,或长期饮酒史,疫水接触史

2、呈灰黑色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水

3、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药物治疗一般无效

4、黑便

6、体检发现脾大

7、肝功能检查常有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加,血浆蛋白减少,白/球比例倒置

8、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减少,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观察要点

1、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皮肤温度、弹性及色泽、尿量变化,有无出血性休克表现。

2、有无黄疸、肝掌、蜘蛛痣及皮下出血点,下肢有无水肿,有无肝性脑病和肝性脑病先兆症状。

3、有无腹水及其程度,腹围大小,有无移动性浊音。

4、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5、伤口引流情况和消化道出血情况。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合理休息和适当运动。

2、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3、避免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用力排便

4、肠道准备。

5、测量腹围和体重。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有无腹胀、腹痛和便血,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

2、血压平稳后取底坡半卧位,分流术者,一周内不下床,一周后可逐步下床活动。

3、饮食:

术后24-48小时可进流质,以后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分流术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每天<30克。

(三)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出血先兆,基本观察方法和主要急救措施。

2、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3、进食无渣软食,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易少量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4、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用力排便等;定期门诊复查。

五、并发症及护理

1、出血:

患者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差,极易引起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腹腔引流液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血栓:

观察患者有无急性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及时发现有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肝昏迷:

门静脉高压分流术致使大部分静脉血流转入空腔静脉,来自肠道血液的代谢产物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肝昏迷。

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少用或不用吗啡类药物,慎用安眠药,监测体温变化,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诱发肝昏迷的因素。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胆囊炎(Cholecystitis)患者的护理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

一、临床表现:

单纯胆囊结

石常无明显症状,只有当结石嵌

顿于胆囊颈时,表现为胆绞痛、

恶心呕吐、发热、右上腹压痛、肌紧张、莫菲氏征阳性。

二、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

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病人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或淀粉酶增高

3、B超检查,CT和MRI均

能协助诊断

三、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1.1胆囊切除术

1.2胆囊造瘘术

2、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全身支持治疗。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

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

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维生素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观察其疗效及有无毒副作用;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进行处理。

2、术后护理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全麻未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利于切口愈合;

(3)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有效通气;

(4)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

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

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如腹腔引流管内有黄绿色胆汁样液体引出,应怀疑胆漏,应立即汇报医生,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5)有T管者参照T管引流护理常规;

(6)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予抗感染治疗;

(7)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限制高脂、刺激食物摄入。

五、健康教育

1、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香辛料、碳酸饮料、酒精等促进胃液分泌的食品,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导致胆绞痛;

(2)三餐时间相对固定;

(3)摄取含丰富纤维的糙米、胚芽米、蔬菜、海藻等;

(4)限制脂肪饮食。

胆固醇升高很容易产生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