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47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6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docx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

 

 

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8亿客户端之争将日益激烈

 

近期,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15年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亿,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这意味着届时国内将有超过一半的人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看来,移动互联网正在带来互联网的第四波浪潮,“目前在PC上做软件已经相当饱和,很难打出一片天下,而移动互联网推广到8亿用户之后,水涨船高会有很大空白。

同创新工场一样希望掘金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还有很多,联想集团近日在北京举办了2010年移动互联开发者大会,会上公布了联想应用商店“乐园”的发展策略。

开发软件并占领用户的智能手机桌面已经成为企业的掘金点。

被各界看好的移动互联网

近两年来,我国网民规模急剧扩大,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使用手机作为上网设备的占比攀升至65.9%,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部移动用户的渗透率达到33%。

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更是认为,到2015年,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亿。

目前,中国大部分用户用手机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使用PC的时间,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公交车、地铁上,众多白领在乘车的间隙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听音乐已经成为一景。

此前,虽然SNS风靡一时,但“偷菜”、“餐厅”等这些毕竟都是娱乐应用,无法真正帮助百姓解决日常生活需求,现在更多人则用手机进行信息查询、生活分类信息查询,如交通、房产、招聘、兼职、二手、车辆等。

伴随着巨大用户而生的是市场规模,易观国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已高达388亿元。

优视科技CEO俞永福用了一个词来形容移动互联网的前景——黄金时代。

在他看来,随着带宽的增加、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毫无悬念地迎来了黄金时代,“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势不可挡,根据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和增长数值可以看出,2009到2011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期,2011年移动互联网将迎来行业井喷的拐点。

对于优视科技来说,这期间关键是做好一件事:

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打造最佳的互联网浏览体验,让他们畅享移动生活的乐趣”。

应用开发成新掘金点

应用软件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变现法宝,其亦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

联想集团11月12日在北京举办了2010年移动互联开发者大会,会上公布了联想应用商店“乐园”的发展策略,意在将其打造为最适合中国用户和开发者的移动应用软件商店,十大首发应用也随之亮相。

同时,联想还推出了1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乐基金”支持中国本土应用开发企业成长。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坚决拥护者,李开复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互联网的下一个主流趋势,创新工场将把75%的精力放在移动互联网上。

据悉,目前,创新工厂投资的13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是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其中包括典型操作系统等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

此外,早在2010年年初,许多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制造商就打出了“备战应用元年”的口号,涌入应用开发的不仅仅有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开发者,还包括谷歌、诺基亚、三星、苹果等手机制造商,这些行业巨头企业因看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广阔空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希望寻求多元化的营收来源。

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说2007年,iPhone和Android的相继发布,揭开了移动大时代的序幕。

那么,2010年移动应用已经改变了整个信息产业的面貌,IT软硬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导企业纷纷围绕移动推出自己的新战略,并投入巨资开发新产品、争夺资源、抢占有利地形,而众多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公司获得融资的消息更是此起彼伏。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全球范围内移动应用市场已经进入了爆炸增长期。

客户端之争日益激烈

显然,应用软件只有占领了用户的智能手机桌面并吸引用户后,才有可能谈商业模式,这就使得应用软件的客户端之争变得日益激烈。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优视科技荣获2010年度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应用科学奖,成为信息技术领域内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企业。

同时,优视科技技术总裁梁捷也荣获本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励基金授予的技术创新奖。

优视科技的主打产品是手机浏览器,优视科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UC浏览器在今年9月的全球用户使用量突破500亿,平均每秒打开的网页数超过2万次。

由于掌握了手机网民的上网入口,手机浏览器这一客户端的竞争尤其激励——不仅有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相继宣布涉足手机浏览器领域,Google也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版Chrome浏览器chrometophone,苹果的Safari也同时在不断推陈出新。

艾瑞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方手机浏览器超越自带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超过9000万,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主流手机浏览器。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孩子’,也是我们未来决胜分类信息领域的关键。

”今年9月,赶集网手机客户端推出,杨浩涌布下了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枚棋子。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杨浩涌对赶集网的移动客户端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他希望未来3-5年内能在中国每款手机上都有装赶集网的终端。

而杨浩涌这样的期望也不无依据,据悉,赶集网的移动客户端上线半个月时间里,日激活量达到一万以上,而这个量级是赶集网PC网站花了3年时间才实现的。

杨浩涌表示,目前赶集网有40%的流量是来自于无线用户,而他预计未来2-3年后,赶集网移动客户端的规模将达到现在网站规模的好几倍,“明年这个时候,手机流量就会超过PC的流量,移动互联网领域将给分类信息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无限大空间,而这里也将成为分类信息网站的决胜战场。

”和优视科技和赶集网一样重视客户端的企业还有很多,围绕客户端的竞争远不会停止。

(来源:

《通信信息报》)

 

通信产业:

从设备到标准逐步突破

10年前,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国际标准,更缺国际话语权,10年后——

 “和8年前相比,我国各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通信行业比较突出,虽然还不能说已经成为通信强国,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2年,时任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副总裁的邬贺铨,在谈到通信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时指出,我国通信技术研发和创新整体能力相对较弱,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比较少,更是缺少自主制订的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

  回顾通信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邬贺铨表示,目前我国拥有了一支庞大的从事通信技术研发的人员队伍,比如华为公司10万员工中有一半的人员从事研发工作;通信标准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以TD-SCDMA、TD-LTE(TD长期演进技术)为代表的突破;逐步扭转了过去通信设备以进口为主的局面,目前国内通信网络所用设备一半以上是国产,某些类型的设备,国产的比例甚至更高。

  对于通信行业而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参与标准的制订,才能抢占市场制高点,掌握产业话语权。

在邬贺铨看来,相比拥有的国际标准的数量而言,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更为重要。

“继我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后,在3G向4G(新一代移动通信)演进的TD-LTE技术方向上,我们拥有了主导相关国际标准制订的话语权。

  早在今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邬贺铨向媒体透露,中国在TD-SCDMA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TD-LTE技术,形成了4G(TD-LTE-Advanced)技术标准提案,该提案已成为ITU确定的国际4G候选技术标准之一。

TD-LTE的技术优势体现在速率、时延和频谱利用率等多个领域,使得运营商能够在有限的频谱带宽资源上具备更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今年10月,ITU无线通信部门第5研究组国际移动通信工作组在重庆召开第9次会议,对包括中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在内的6项技术提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最终确定LTE-Advanced(包含中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和802.16m为4G国际标准。

ITU将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4G国际标准建议书编制工作,2012年年初正式批准发布。

  与TD-SCDMA目前仅在中国获得正式商用的情况不同,电信研究院通信专家万屹表示,TD-LTE会成为真正的国际标准。

除了国内企业全力参与之外,欧美的移动通信巨头也都介入到TD-LTE的研发工作;国际上有12家运营商有意向采用TD-LTE技术。

    

  邬贺铨表示,TD-LTE在标准设定之初就以国际化的视野实现与国际主流技术的融合,因此有望在全球更广范围内获得应用。

“TD-LTE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给中国通信产业的群体性突破带来重要机遇。

”    

  尽管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的突破令人瞩目,邬贺铨表示,就整个通信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而言,我国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一些核心通信技术仍为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所掌握。

“当年所面临的技术瓶颈,现在看来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还远不能说完全解决了,仍需继续努力。

”邬贺铨说。

(科技日报)

 

信息通信领域10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14日,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信息通信领域共有“新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等10个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很多项目实现了重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拉动。

本次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10个项目分别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的“新

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TD-SCDMA及其增强型终端一致性测试技术与平台”、“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由其他单位推荐的“面向大规模城域监控的流媒体关键技术及装备”、“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移动通信软基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比特级多业务路由平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五十米口径天线”、“跨安全域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及应用”、“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钱塘平台软件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注重技术创新、注重产业拉动成为一个显著倾向,获奖项目“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多业务综合传送平台(MSTP)的架构和设备形态,成果由8项中国通信行业标准、6项国际标准和29套多业务传送通信设备组成,在电信、石油、电力、广电、政府专网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为三网融合提供统一的承载平台,在世界各地大量部署,技术水平及应用规模在国际上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仅从2007年到2009年,MSTP累计产值就达236亿元,创汇达10亿美元以上。

(《中国信息产业》网)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周松年:

中国云计算要小步快跑

2010年,“云计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热度仍旧居高不下,在“最热门词汇”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云计算这一概念自2006年8月就已由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近年来,对云计算的炒作也一直持续升温,然而时至今日,许多专家在讲云计算时,仍然要从“何谓云计算”开始讲起。

从概念到具体应用,笼罩着云计算的,仍旧是一层轻薄的面纱。

未来30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什么是云计算?

对中国来说,云计算价值几何?

谈及这些话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周松年显得十分自信。

周松年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BerkeleyUNIX的创始之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分布式系统研究,1987年获该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时,其论文主题就是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理论、算法和实施。

过去20多年,计算机群、网格计算和云计算都是以此论文为系统结构基础。

1992年夏天,周松年与另外两位合作人共同创立了PlatformComputing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灵活的虚拟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

2010年9月,应国务院、欧美同学会的邀请,作为云计算专家,周松年还对中国政府的云计算战略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指导和建议。

在周松年看来,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云计算这一概念是几年前出现的,但就技术的积累而言,却已长达二三十年之久。

“就本质而言,云计算是将大量分布式和高性价比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存储资源集成管理,以支持各种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向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

周松年认为:

“云计算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

”与传统的大型机和服务器计算模式相比,云计算大大提高了应用软件的计算能力和性价比。

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应用及其大规模运行使得信息系统各项费用迅速飙升、反应越来越迟缓的时候,云计算使计算机应用能够实时地得到其所需的大量低成本资源。

此外,云计算将应用软件简化为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使用这些软件服务的门槛,促进各行各业更多地采用计算应用,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支持了创新。

周松年指出,任何一个成熟的产业无不将实体产品简化升级为按需所供的服务。

同样,云计算将计算资源和应用升级为可计费的服务,也代表着信息工业的成熟。

“今后30年,中国经济的升级必须以知识和创新为动力,而支持它的第三代,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系统。

”周松年说。

“中国政府已选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

”他认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无一不需要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支持,以实现从研发、智能化制造、销售到服务流程的全产业链的高效运行。

新一轮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据周松年介绍,在过去短短的两年中,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界和分析家们已达成了广泛共识,认识到云计算的战略意义并在加速采取行动。

美国奥巴马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于2009年任命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CIO),而他的首要举措即是推动云计算在政府部门的应用。

新加坡认识到其国土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因而大力发展服务出口业,其高端出口的主要方式即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服务。

为此,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信息发展管理局(IDA),并责成其以推动本土云计算产业为第一要务。

距中国内地更近的台湾地区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升级的紧迫性和云计算的巨大潜力,于2010年4月成立了台湾云计算联盟(TCCC),并遍访美加政府和企业进行考察。

“与中国不同的是,欧美国家虽然正在大力推广云计算及其服务,但历史的沿革使它们在把已成为‘千岛之国’的信息系统转化为云计算系统时困难重重,而中国却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采用最新的云计算反而相对容易。

”周松年说。

周松年认为,云计算给中国的计算机工业与信息产业带来了新一轮创新与发展的机遇,也可视为对过去30年未能充分利用的市场的第二次开发。

云计算模式将对全球信息工业重新洗牌,因而为新兴国家和企业带来发展机会。

这主要是因为,云计算市场使得中国公司有机会以新的产品、运作模式和服务创新来赶超西方公司。

在一个工业经历大变革的时期,现存的工业领袖往往不愿看到他们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被淘汰,因而通常不积极推动产品更新换代。

云计算使新兴公司有机会制造或使用低价、商品化的信息产品,以高质低价服务的方式竞争,占领市场份额,甚至取工业领袖公司而代之。

“以中国已有的市场和产业规模,不应也不该丢失这一轮的巨大商机。

”周松年强调。

大规模发展须举全国之力

“不论就技术还是就商业模式来说,云计算现在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既不是完全成熟,也不是完全没有成功应用的范例。

”周松年说。

就中国发展云计算而言,最适当的节奏是“小步快跑”。

在周松年看来,由于云计算信息系统对国家竞争能力和国家安全有巨大影响,仅仅依赖企业界和市场自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中国在交通和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成功经验所示,云计算的大规模发展和采用需要举全国之力推动。

云计算所能提供的各种服务是无国界的——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可提供给全球的任何用户。

因此,中国的云计算水平决定着中国将来在相关服务业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

同时,云计算服务商会掌握大量客户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大量各个国家的经济和国防信息。

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中国的关键工业和政府服务不能过分依赖于外国公司的云计算服务。

反之,中国云计算的规范使用与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相结合,就可实现高度可控、可审计的信息服务。

周松年认为,中国发展云计算可以“政府推动,行业实施,专家参与”为方针。

根据中国的国情,快速发展云计算需要国家意志,但政府无法自行决定最有效的方向和技术。

仅仅召集专家们来决策和选题也是不够,甚至是危险的。

周松年建议,政府在最具战略意义的行业中支持具体的云计算项目,以企业为支柱来实施,有计划地让专家参与。

政府可注入试验、启动资金,但必须有企业以商机为动力积极参与,并将项目的成果引入生产,从实践中探索成功之路,试点成功后再推而广之。

“云计算的关键在于实践和经济效益,而非技术或理论。

”周松年说。

 (科学时报)

2011第三方支付八大预测:

兼并收购浪潮将兴起

易观国际发布预测称,2010年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0,710亿元,环比增长93%。

依据政府政策导向和对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多年研究积累,易观国际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的走势做出研判,并由此提出2011年市场的八大预测:

一、支付牌照的发放必将引发一轮兼并、收购和融资的浪潮

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申请条件在注册资本、申请人条件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希望打通支付环节的企业可能会对规模较小的支付企业进行收购,达不到注册资本要求的小支付企业也会向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寻求融资。

二、基金行业可能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下一个竞争焦点

基金销售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的影响目前只有汇付天下和通联支付开始进入基金销售领域,2010年证监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对基金销售机构准入门槛的降低,有望使更多第三方支付企业进入基金这一细分行业。

三、第三方支付企业将以行业解决方案的形式加强对传统企业的渗透

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客户主要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为主,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支付牌照的发放,以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将会逐步向传统企业进行渗透,这种渗透的进程可能从思想意识和商业运营更为灵活的沿海地区的企业逐渐向内陆城市扩张。

四、在线支付实现跨产业链的融合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经历了细分市场的激烈竞争后,将出现从单一产业链的支付服务向跨产业链的融合转移的趋势。

支付企业通过整合各种支付产品,为企业进行深度定制化服务,加快资金周转效率。

五、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加入超级网银

央行表示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支付牌照后将被允许加入超级网银,而且央行也在研究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开放的相关内容,所以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认为,明年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有望加入超级网银。

六、移动支付市场将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远程支付领跑

移动支付领域内的远程支付相对于近场支付涉及的产业链环节较少,运营模式比较明确,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在线支付领域经营丰富,所以移动支付将会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远程支付领跑。

七、手机近距支付仍然以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进行城市试点为主

手机近距支付解决方案众多、支付标准未最终确定、POS等刷卡配套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使得手机近距支付开展大规模商用还为时尚早,所以2011年近距支付仍然会以电信运营商和中国银联以城市试点的形式开展。

八、更多支持手机支付功能的手机终端将面世

随着NFC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移动支付在未来将成为手机继通信、娱乐、办公等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提高,终端制造商必然会在手机上内置支付功能,2011年更多支持支付功能的手机将面世。

(摘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1年亚太区IT业十大趋势:

除了云计算还是云计算

 

亚太区依旧是创新和新科技应用的温床,许多市场的繁荣都归功于当地的需求增加、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好转。

著名咨询机构Ovum公司提出十大趋势,能够窥见2011年亚太区IT市场的发展方向。

技能短缺的压力

随着亚太区IT项目数量和复杂度的不断提高,缺乏技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开始影响到想要促进IT实力和提高商业价值的企业,以及其提出计划的步伐与规模。

Ovum注意到:

越来越多的全球交付网络注重“按照技能专长”而非仅“按照工作时间”。

优质供货商的崛起

“优质”服务供货商在企业内扮演的角色日益变得举足轻重。

Ovum的首席分析师JensButler表示,企业将扩大IT采购规模,并会找寻更贴近他们商业需求的建议。

最佳供货商必须注重提供ITIL/ITSM类型的能力。

组合式应用程序的创造力

应用程序市场在2011年将会继续成长,然而,Ovum相信企业会越来越希望发展组合式应用,它应该能利用多种套装提供的功能,能辅助复杂的商业流程。

新软件套装的预算紧缩抑制了投资,这一情况将会促进组合式应用趋势的发展,若能找出多种套装的最佳组合,将对市场有很大贡献。

周期性风险管理

许多机构都认为,风险管理依旧会是企业在2011年的主要问题。

例如韩国地缘政治冲突的问题,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GFC2.0的威胁都在企业和制造商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企业越来越希望能和技术供货商一同分担风险,尽管他们的风险承受度将略高于2010年。

在纵向项目中找寻价值

纵向的具体项目将推动亚太区的重大投资,为熟悉业务的技术供货商创造IT需求。

驻悉尼的Ovum分析师AdamJura表示:

“类似公用事业的智能电网项目、医疗行业的电子卫生保健、公民参与政府和交通基础建设这样的项目,将会占据亚太区很大一部分的IT投资。

供货商的界限区域模糊

电信公司进军服务、硬件和云计算市场;软件供货商进军硬件和设备市场;服务供货商进军软件市场;硬件供货商迈向更高利润的服务市场。

技术供货商拥有的技术要素的界线将会持续模糊下去。

分析师认为:

“对亚太地区而言,极为重要的是,伙伴策略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巨型供货商在该地区的吸引力可能会有所削弱。

延续可持续性的策略

Ovum预计,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必须为2011年的IT和企业能源成本精打细算。

客户改变了他们对可持续性的理解,诸如政府施加压力这样的因素将继续出现,可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和相关奖励措施变得更加复杂。

信息科技的持续消费化

2011年,“iPhone效应”将继续在亚太区发光发热,消费科技将迫使企业组织和IT部门疲于奔命。

消费技术的采用会强迫企业的IT部门摆脱传统的集中式“指挥和控制”,转变为能支持更广泛、更多样的非标准装置的灵活架构。

行业对技术安全性的担忧会持续蔓延开来,IT业应大力宣传数据损失的严重性。

社交媒体的普及、移动设备和应用商店将继续打乱企业的IT策略。

安全性的转变

虽然存在争议,但是Ovum仍然认为:

安全责任将从IT部门转移到技术供货商甚至是员工身上。

IT部门将被动地而非主动地维护安全,尤其是维护终端的安全性。

AdamJura建议:

“在这个意义上,IT部门将要继续忍受一定程度的安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替代性的传送模式兴起的情况下,例如越来越受青睐的公共云计算。

除了云计算还是云计算

在2011年,云计算将是无可避免的趋势,因为供货商会强化巩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那些把目标放在政府和金融客户身上的供货商而言,他们应该特别关注提供公共云服务的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

私有云仍将是亚太地区企业2011年的当务之急,有更多创新发展途径,例如代管的私有云将开始发威。

Ovum相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