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4653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docx

自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概要…………………………………………………1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4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4

第四章总体规划…………………………………………………19

第五章主要单项工程设计………………………………………24

第六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27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30

第八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32

第九章结论和建议………………………………………………33

 

第一章项目概要

一、项目背景

**位于**省中部,地处苏中平原,江淮交汇之处,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自灌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南水北调东线第一个用水口,建于五十年代,设计灌溉面积20.16万亩,灌区的建设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曾为国内先进灌区之一。

但由于水情、工情的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的问题,工程效益逐年下降,水源浪费严重。

为改善**自灌区的水利条件,确保各类灌溉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节约用水,促进该区域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灌区进行配套改造。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及《**省2005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编制要点》,按照“坚持突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集中资金,实行规模开发;坚持效益优先,择优立项”的原则,切实贯彻把开发的重点转向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开发思想,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005年**市**自灌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侧,属于**自灌区的一部分。

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

项目区涉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项目区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本项目开发规划面积2万亩。

项目区以发展优质商品粮基地为目标,突出围绕稻、麦、油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中沟建筑物15座,建设砂石路13.7公里,铺设节水防渗渠25公里,配套田间建筑物510座,引进新品种5个,推广新技术2项,项目建设期限为壹年。

三、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8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40万元,群众筹资投劳240万元,在财政投资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20万元,省财政256万元,扬州市财政32万元,**市财政配套32万元。

在群众筹资投劳中,农民以劳(投工)折资22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

四、效益

本项目治理面积2万亩,生产布局以稻、麦、油为主体,通过项目建设,将改善灌溉面积0.87万亩,新增(由提水灌溉改自灌)灌溉面积0.1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9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2万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按每亩提高250公斤左右计算,年新增粮食480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改造前增加300元以上。

此外节约灌溉用水900-1000万方。

项目区不但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组织领导与管理

市、镇分别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同时拟建立项目指挥部,由开发局、财政局、**镇、灌区管理处等单位组成,负责项目规划、招标、工程实施。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工程组、质监组、财务组。

市开发、财政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开发局主要负责项目前期编报,并组织项目实施、督查验收;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筹措拨付、报账等。

镇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土方工程实施和群众集资到位使用。

项目建设期间切实执行国家、省、扬州市农业开发管理政策、规定,做好项目公示、土建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㈠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市北部,京杭大运河东则,属于**自灌区内的一部分。

具体界址为自灌区一干渠以东,五支渠以北、镇通北路以西,北至高邮分界。

项目区涉及到**镇的京杭、北祥、红岭、运东、渌洋、露筋6个村。

项目区东西长3300米,南北长6900米,总面积3.4万亩,现有耕地2.21万亩、养殖水面3500亩、林地1400亩。

㈡水文气象

**市**自灌区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光照充足,无霜期218天。

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于夏季,多年平均降雨974.7mm,但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1570.6mm,最小年雨量395.6mm;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日)约占年雨量的60%,蒸发量大,多年平均年蒸发量970.8mm,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水面蒸发量;干旱指数0.97。

㈢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地面真高一般为3.0-4.5米,地势比较平坦,土壤质地较粘重,属圩田地区,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水土保持良好。

㈣水资源

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依赖于总渠系的**闸引运河高水,设计保证上游水位6.5米,下游6.2米,引水流量34.5立方米/秒。

部分田块需进行提水灌溉,流经主要河道有盐邵河。

项目区地下水根据枯水季节土壤剖面静止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在0.8m左右。

本项目隶属**自灌区,现对整个灌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如下:

1、灌区水资源概况

⑴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施保证率根据《灌溉与排水水工程GB50288-99》,本灌区处于较湿润地区,作物布局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灌溉区现状灌溉保证率为75%左右。

灌溉设施保证率选取采用典型年法。

经分析选用2003年作为现状年,2002年作为平水年的(P=50%),2001年作为中等干旱年(P=75%)(以水稻灌溉期作经验频率)。

⑵现状水资源概况

灌区内雨量丰沛,且近临长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来水充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灌区工程设施的老化,灌溉方法的落后以及管理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在用水方面大量的跑、冒、滴、漏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

同时由于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受到引水能力以及南水北调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灌溉保证率。

本次水资源平衡计算正是以此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来进行的。

2、灌区现状供需水量计算

⑴可供水量计算

灌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大运河、三阳河和本地有效降雨,有效降雨在作物生长期的计算中已扣除,仅需计算引用水部分。

灌区的可供水量包括其引水量以及从三阳河的补水量,详见供水实绩表。

**灌区供水实绩表

单位:

万m3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补水站

补水量

合计

现状年

(2003年)

上旬

846.59

1750.5

525.82

2316.1

418.26

326.16

15456.6

中旬

723.25

2096.2

620.96

1349.4

510.79

下旬

919.84

562.62

2104.4

98.06

515.97

2489.7

4409.3

3251.2

3763.5

1445

平水年

(P=50%)

上旬

1163.2

1939.7

664.4

1863.8

1511.7

978.48

18162.9

中旬

1023.4

1235.4

445.3

1535.2

811.0

下旬

1048.1

876.9

2216.4

967.0

567.9

3234.8

4052.1

3326.1

4365.9

2890.5

中等干

旱年

(P=75%)

上旬

962.1

1696.9

953.4

2067.5

1277.8

1304.6

21945.7

中旬

948.8

2387.1

350.4

2473.6

688.7

下旬

1443.9

1806.1

2693.1

1804.9

3354.8

5890.1

3996.9

6346.0

1966.5

注:

⑴三座补水站的总出水流量为7.55m3/s,其作用主要为抬高灌区尾部水位以及缓解灌溉高峰期用水矛盾。

⑵上年10月至次年4月这一时段中,灌区内基本不引水,补水站也不补水。

⑵现状需水量的计算

①农业用水量

****灌区二○○四年作物布局表

单位:

万亩

作物名称

中稻

经济作物

合计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合计

灌溉面积

8.09

8.09

16.18

3.98

20.16

****灌区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

m3/亩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备注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516.5

568.1

160

11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48

平水年(P=50%)

848.1

767.1

15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862.7

912.7

220

180

****灌区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4178.1

4596.1

2588.8

437.8

11800.9

平水年(P=50%)

6861.3

6205.7

2427.0

477.6

15971.6

中等干旱年(P=75%)

6979.3

7383.8

3559.6

716.4

18639.1

②非农业用水

非农业用水量包括灌区内的城镇、村镇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量。

由于灌区内工业水量较少。

因此,非农业用水由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组成。

**灌区现状非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生活用水

其它用水

合计

水量

694.6

1111.3

1805.9

注:

⑴生活用水以每人每月4m3计。

⑵其它用水主要以少量工业用水、畜禽用水以及冲污用水为主。

⑶**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

**灌区现状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现状年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农业用水量

11800.9

15971.6

18639.1

非农业用水量

1805.9

1805.9

1805.9

合计

13606.7

17777.5

20445.0

3、设计水平年灌区供需水量计算

⑴供水量预测

本次工程着重在于节水改造,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加固,不再扩大引水流量。

⑵需水量预测

①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仍按现状,不作大的调整。

②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6。

③农业需水量计算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表

单位:

m3/亩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343.2

365.5

140

12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

平水年(P=50%)

496.8

431.5

130

120

中等于旱年(P=75%)

534.5

530.2

190

180

特殊干旱年(P=90%)

745.8

783.5

220

210

****灌区设计不同年型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中稻

三麦

经济

作物

合计

杂交、糯稻

粳稻

现状年(2003年)

2776.2

2956.9

2265.2

477.6

8475.9

平水年(P=50%)

4019.4

3490.8

2103.4

477.6

10091.2

中等于旱年(P=75%)

4324.1

4289.0

3074.2

716.4

12403.8

特殊干旱年(P=90%)

6033.8

6338.5

3559.6

835.8

16767.7

⑶非农业需水量计算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预测,确定工程完工后的非农业用水量。

**灌区预测非农业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生活用水

其它用水

合计

水量

868.2

1475.9

2344.1

注:

⑴考虑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生活用水以每人每月5m3计。

⑵其它用水主要以少量工业用水、畜禽用水以及冲污用水为主。

4、**灌区预测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

**灌区预测不同代表年型用水量表

单位:

万m3

项目

现状年

平水年

中等干旱年

农业用水量

8475.9

10091.2

16767.7

非农业用水量

2344.1

2344.1

2344.1

合计

10820.1

12435.4

19111.8

5、**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根据以上基础资料,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得出余缺平衡,并揭示工程完成后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节水情况,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单位:

万m3

可利用水资源量

需水量

余缺水量

(+余、-缺)

节水量

节水量占原

需水百分数

现状年

当前情况

15456.6

13606.7

1849.9

20.48%

设计情况

15456.6

10820.1

4636.5

2786.7

平水年

(P=50%)

当前情况

18162.9

17777.5

385.4

30.05%

设计情况

18162.9

12435.4

5727.6

5342.1

中等干旱年

(P=75%)

当前情况

21945.7

20445

1500.7

27.87%

设计情况

21945.7

14747.9

7197.8

5697.1

特殊干旱年

(P=90%)

设计情况

19111.8

结论:

从上表可以得出,在工程全部实施以后,本灌区在以上两个典型年基本做到不缺水。

同时,灌区的节水效果非常明显,节水量可达25%以上,以P=75%年型的引水量可满足P=90%年型的区内用水,从而缓解了大运河向北送水不足的矛盾,为我省北部地区提供灌溉水源创造了条件。

必须指出的是:

虽然在P=75%年型,现状的供需水基本平衡,但由于工程不配套、老化和损毁所造成的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致使灌渠尾部水位、水量不能保证灌溉要求,产生大量的无效灌溉水。

通过治理改造,这一问题也同时得以解决。

㈤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土地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现有中低产田面积2万亩,耕地面积中,农田1.97亩,林地0.12亩,园地0.12亩。

通过项目实施,改造基础设施,大力平整土地,整合零碎田块,改土渠为节水渠,项目区可新增土地100多亩,同时引进优良品种,运用无害化投入措施,着力建设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发展有机稻米2000亩,使项目区粮食产量亩增250公斤左右,品质更优。

㈥自然灾害

本项目主要为水灾,1991和2002年遇到大水,由于该地区尚有部分圩口无闸控制,加至排涝动力不足,农田均不同程度受到损失。

二、社会经济状况

㈠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及劳动

项目区共有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劳动力1.23万人。

㈡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1万亩,园地0.12万亩,林地0.12万亩,水面0.7万亩,居民用地0.39万亩。

耕地种植上,以粮食作物为主,稻、麦(油)两熟。

㈢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市在苏中地区属于较为发达的县(市),经济状况良好,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14亿元,可用财力为5.6亿元;**镇2004年财政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20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强力的财政支撑,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完全可以到位。

㈣农业科技及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状况

**市农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组织健全,技术推广手段和推广装备较好。

项目区**镇现有农技推广中心1个,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人员8个,在长期服务三农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此外,项目区还建立合作经济组织1个。

三、基础设施

㈠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河道纵横,水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道西有大运河、东有盐邵河等,农田灌溉引水主要通过**自灌总闸引运河水。

引江水利枢纽工程在**境内,可以确保项目区内的抗旱和防洪,仅部分低洼田块,圩堤标准低,须要加固,确保防洪安全,项目区西高东低,排水主要流经盐邵河,区内水土保持较好。

㈡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位于我市北部,在50、60年代,兴建自流灌溉,区内灌溉渠系大框架已初步形成,水利灌溉保证率已达55%左右,但田间一套沟符合标准的不足20%,田间建筑物配套严重不足,已配建筑物严重损坏,区内河网密布,属圩田区,零碎田块较多。

㈢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业机械有一定的农事作业能力,亩平机械动力0.3千瓦。

但农机结构不够合格,以收割机械为主,且大多收割机已运作多年,农机系列化作业不配套,插秧机、高性能收割机少。

4、交通与电力

**市是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电力枢纽。

项目区紧临淮江公路,镇通村道路基本实现黑色化。

项目区电力充裕,电力供应正常,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㈠农业基础条件差

1、灌溉方式落后、工程老化,水资源利用率低。

**灌区发展历史比较长,90%以上的灌区均修建于70年代以前,大多数干、支渠道修建于50、60年代,目前绝大部分输水渠道均为土渠,已运行40多年。

灌区曾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受到各个方面应有的重视,灌区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渠道渗漏、淤积及杂草阻水使有效灌水断面缩小,输水能力大为下降,渠系水实际利用系数不足48%。

2、农田水系混乱,田间工程不配套,费地费水。

灌区隶属江淮冲积平原,北部沿运及通北地区西高东低,区内经六七十年代大力推行旱改水、沤改旱,农田基本建设虽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灌溉渠道布局混乱,不少地区土地平整条田建设滞后,农田水系紊乱,渠系及建筑物配套标准低,导致农田越级串灌、漫灌、大水淹灌现象严重,既浪费了耕地,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70%的建筑物尚未配套,80%以上的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

许多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不配套,支渠以下建筑物以洞代桥,支斗渠分水无控制闸,田间无进水洞现象普遍存在。

3、灌区工程原设计标准偏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灌区工程过去是按照“先远后近、先高后低、分区轮灌”模式设计,农村责任制落实后,随着目前作物茬口集中、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很大,渠系末端和较高田块灌不上。

农民抢水现象时有发生。

4、田间机耕路窄,不适应农机作业。

由于项目区河沟纵横,目前尚未形成贯通的道路,田间机耕路既窄又少,有的田块农民要乘船劳动,给农机作业带来不便。

㈡农业增效缓慢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小,一家一户难以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效益,长期以来项目区群众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土地产出率低,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能有效组织农民向低产低效开战,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施无公害商品粮基地建设。

㈢农业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由于农业主产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多数村、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对农业的投入极少,加之农民收入增涨缓慢。

农民自主投入能力差,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向加快,务农劳力呈现老龄化,素质较低。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项目区人少地多,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的后劲足,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生产条件,将大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有利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

通过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并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有利于发挥该区农业的区位优势,使项目区融入京沪高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通网络,农副产品参与大市场的大循环,实现保值增值。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经营体制创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而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则是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市隶属黄淮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既符合全国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又是农民现实的增收途径。

2、自然资源丰富,水稻等大宗作物种植水平高。

该区土地比较肥沃,有机质合量在2%以上,加之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大宗作物生长。

另外,该区种稻历史悠久,籼粳稻均适宜种植,更适合优质籼稻生产,不仅生产水平较高,而且单产水平及稻米品质较好。

3、优质品种利用明确,粮食商品率较高。

我市是国家南方稻区杂籼品种区试及省杂籼品种生产试验基地,生产上重点推广经展示园品比表现突出的优质、高产、多抗、符合市场需求的,尤其是外观品质和适口性较好的新品种。

该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种植水稻的成本相对较低,粮食商品率较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4、生态环境优越,具有优质稻米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项目区内的渌洋湖地区是扬州市政府批准的扬州市市级自然保护区,湖区湿地生态林、沼泽湿地、湖岩生态林带具有保持水土、涵洋水源、空气净化、水体净化的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区内无“工业”、“三废”污染。

该区是扬州市优质粮食发展重点区域,区域内土地平整,排灌骨干工程基本配套完善,且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清洁无污染,具备无公害优质粮生产的基本条件。

5、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市、镇农业推广部门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课题研究,与扬州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扬州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服务网络健全,可为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扬州金宝来有限公司是扬州市级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稻谷5万吨左右,拥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及“市场准入”等相关证书,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沿海地区发达的大、中城市,2000年起开始实施订单种植,区域布局,规模生产,合同加价收购,优质稻米生产及加工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6、**自身实力完全能实施好该项目。

几年来,**市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市在苏中地区经济实力较强,人民比较富裕,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能及时配套到位。

第四章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暨财务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培育无公害商品粮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努力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

二、选项原则

1、坚持按区域特色,培大育强主导产业。

项目区隶属里下河圩田区,历来为我市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按照我市“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