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63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0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docx

超详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语文知识

要点梳理

 

 

必修一

第一单元...................................................................1

第二单元....................................................................2

第三单元...................................................................6

第四单元...................................................................8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10

必修二

第一单元...................................................................11第二单元...................................................................14

第三单元...................................................................20

第四单元...................................................................24

必修三

第一单元...................................................................27第二单元...................................................................31

第三单元...................................................................35

第四单元...................................................................46

必修四

第一单元...................................................................48第二单元...................................................................49

第三单元...................................................................51

第四单元...................................................................53

必修五

第一单元...................................................................61第二单元...................................................................62

第三单元...................................................................69

第四单元...................................................................70

 

必修一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诗歌

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

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

《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

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

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

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

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

第1课沁园春·长沙

一、文学常识:

词:

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

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

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

三、写作素材

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一、课文再现背诵重点语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二、写作素材

春雨带来生的喜悦。

踏着雾湿的小路,撑一把伞,一把戴望舒《雨巷》中的油纸伞,轻轻走进杨柳成荫、烟雨如织的江南小道。

江南的烟雨,细细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飘落。

柳岸风堤撑纸伞的仕女们,走在云雾之间一般,带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

江南的生活充满诗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课文再现

背诵《再别康桥》全文

二、写作素材

1、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辛勤劳作的人民的歌颂,看到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母爱的伟大。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三、一词多义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  (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四、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人。

今义:

妻子。

五、词类活用(补充)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六、写作素材

1、当伯乐完全忽视了那匹千里马时,原本再雄心壮志的人也一定愤怒极了,开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可他是否想过,是匹千里马就总会被发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会在后来错失良机了。

烛之武便是这样的聪明人,虽然他这人才被白白浪费了许久,但国难当头,国君求助,爱国振邦之心强烈的他又怎么会拒绝?

于是,他放下了多年来不受重用的愤怒、忌恨与傲气,虽然还是略表牢骚之意,却仍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退秦师的重任。

2、何谓君子之勇?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

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烛之武从未受到重用。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

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一、成语

切齿拊心:

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

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

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

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常作悲壮之声。

二、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

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三、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

通“猝”,cù,仓促,突然。

四、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

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

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

古义:

对待。

今义:

遇到,碰以。

深:

古义:

刻毒。

今义:

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

在这时。

今义:

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

不回头。

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五、一词多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六、写作素材

1、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

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

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2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

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

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

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

第6课鸿门宴

一、词语

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短小、浅陋。

飨:

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意为犒劳。

二、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劳苦功高:

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三、文学常识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具”通“俱,全

5。

沛公不胜杯杓。

  “杓”通“勺”,酒器

6、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7。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     (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结婚之事

5、沛公奉卮酒为寿         (古)敬酒;(今)长寿

6、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7、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

8、沛公已去         (古)离开;(今)往、到

9、持剑盾步走       (古)跑;(今)步行

10、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六、写作素材

1、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

2、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3、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第三单元——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

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

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

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

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

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

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

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

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

二、学习要点:

1。

抓住细节;

2。

分析个性;

3。

体察倾向;

4。

品评亮点;

5。

圈点批注。

6.背诵: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一、成语:

长歌当哭:

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

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做。

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

死亡。

恤,顾虑。

桀骜不驯:

形容性情倔强,不顺从。

二、内容回顾

背诵第二、四部分

第8课小狗包弟

一、成语

绿草如茵:

茵,草垫子。

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

二、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

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主要作品:

《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

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那是个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温情,更缺少宁静的气氛。

人,尚可不说其恐慌至何种地步,就连一只小小的玩物——狗,也无安宁之日。

作品描述了两条狗:

一条是艺术家邻居的狗,一条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

前者被“专政队的大棒”打断了腿,不食而死;后者被担惊受怕的主人送给了医院。

尽管作家还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难,但我们只要从两条狗的命运上,就可看出,一场“文革”运动,以它的残暴,荡涤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从安乐中陷入苦难,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之中。

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虽是忏悔,以自己对爱犬包弟的“出卖”与“背叛”,谴责自己的懦弱(这从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没有这场浩劫,这种忏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对“文革”的无情揭露,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了解梁任公梁启超

(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

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

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

”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梁启超名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第四单元

一、复习要点

1、《短新闻两篇》都是新闻,“新闻”,就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应当具有真实、及时、有价值的特征。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特写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归。

它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视角,详细地描述了中英双方在香港举行的交接仪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

譬如,这儿“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在高兴地嬉戏,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2、《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特点是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它所反映的人和事必须是真实的,但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

《包身工》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即起床、吃饭、工作,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飞向太空的航程》在叙述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基础上,用很大的篇幅叙述我国的航天史,这些资料的披露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又指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进步的探索过程。

第11课包身工

一、课内成语:

1、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

2、里应外合:

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3、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文学常识:

1、夏衍本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2、报告文学

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成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