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6644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docx

第三次平时作业与讲评

第三次平时作业(共含两套)得分

第一套

一、配伍题:

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8分)

1.E 2.C 3.A 4.D  5.B 6.H 7.F 8.G

( )1.可变资本

( )2.不变资本

( )3.固定资本

( )4.流动资本

( )5.国内生产总值

( )6.国民生产总值

( )7.社会总需求

( )8.社会总供给

A.是指由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构成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B.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C.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D.是指投在原料、辅助材料和购买劳动力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E.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F.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是货币供应和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G.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H.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D 3.C 4.A 5.C 6.B 7.C 8.D 9.B

10.B

1.资本积聚是指( )

A.以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B.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C.以许多中小资本联合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D.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方式来增大个别资本

2.经济体制是指( )

A.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

B.企业内部各种管理制度

C.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上层建筑

D.和资源配置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3.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 )

A.增加货币的发行   B.调节货币的需求量

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D.确定货币的投资方向

4.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高  B.生产力能够平衡发展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不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并且平衡

6.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点是( )

A.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B.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C.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股票不公开上市

D.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在清偿债务时负无限清偿责任

7.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表现是( )

A.投入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

C.投入小,产出大   D.投入大,产出小

8.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 )

A.高水平但不平衡   B.高水平但不全面

C.低水平但比较平衡  D.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9.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 )

A.利改税  B.分税制  C.统收统支 D.税利分流

10.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

A.目前的一个基本方针   B.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C.权宜之计  D.一个阶段的政策

三、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12分)

1.ABCD  2.ABCDE 3.ABC  4.ABC

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  B.不变资本的节省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的周转速度

E.年剩余价值率

2.国家为促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同时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必然采取以下措施( )

A.关税壁垒    B.非关税壁垒

C.鼓励出口政策  D.倾销

E.贸易谈判

3.市场经济能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表现在(  )

A.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C.激励创新 D.有利于资源的计划配置

E.有利于克服经济危机

4.属于非劳动收入的主要有( )

A.租金收入  B.利息收入   C.股息收入

D.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  E.各类人员的劳务报酬

四、判断正误题:

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

2.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 )

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 )

4.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 )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 )

6.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 )

7.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当坚持的原则是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 )

8.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 )

9.在与外资的竞争中,我国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应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 )

10.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 )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1.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分)

(2)完善的市场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市场结构完善,市场组织良好,市场统一,市场决定价格,市场保障健全,宏观调控有效。

(3分)

(3)市场体系的作用体现在:

(3分)

第一,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发达的市场体系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2.

(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分)

(2)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6分)

计划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很小。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主要有:

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和汇率手段。

法律手段。

调节经济的法律主要是经济法。

行政手段。

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

3.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有何特点?

3.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分)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经济规律,但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分)

(3)经济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3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1.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分)

(2)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就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

(9分)

(3)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第二套

一、配伍题:

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8分)

1.H  2.E  3.A  4.B  5.D  6.F  7.G  8.C

( )1.劳动生产率

( )2.利息

( )3.金融资本

( )4.市场配置

( )5.企业法人

( )6.企业家

( )7.工业化

( )8.生产方式

A.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B.是指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C.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D.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E.是产业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F.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G.是指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H.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1.C2.D3.B4.A5.A6.C7.A8.A9.C10.A

1.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

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 B.国家的干预来实现

C.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 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

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资料

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4.股票价格是( )

A.股息量与利息率的比率  B.股息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股息量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股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5.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分工的发展 B.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

C.经济全球化 D.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B.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7.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是( )

A.金融市场 B.信息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 D.消费品市场

8.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  )

A.农、林、牧、渔业 B.工业和建筑业  C.服务业  D.商业

9.宏观经济是指( )

A.个量经济活动 B.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

C.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D.某个地区的经济活动

10.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三、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3分,共12分)1.ABC  2.ABC  3.ACE  4.CDE

1.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B.自发调节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D.引起货币贬值

E.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按照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市场经济模式可以分为( )

A.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C.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经济模式

E.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模式

3.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三个要求,即( )

A.资金占用要少 B.资金占用要多  C.成本支出要少

D.成本支出要多 E.有用成果多

4.在外债的使用上( )

A.应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B.应该用于弥补外贸逆差

C.应该用于建设投资  D.应该用于技术改造投资

E.一般不应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

四、判断正误题:

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2分)

1.×  2.×  3.√  4.√  5.×6.√  7.×  8.×  9.√  10.×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 )

4.垄断大公司的经营者阶层,实际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 )

5.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

( )

6.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 )

7.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 )

8.城镇化就是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

( )

9.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 )

10.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加就业。

( )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1.

(1)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相同。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

(2分)

(2)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5分)

(3)按照平均利润率和各自资本量的大小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1分)

2.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支出政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

(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分)

(2)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三种措施:

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2分)

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2分)

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

3.简述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外部环境。

3.

(1)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分)

(2)政策环境指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各种干预行为的总和。

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调节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3分)

(3)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行为是不同的。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技术进步动力不足,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外延型为主。

(3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如何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1.

(1)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

(2分)

(2)消费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

投资是指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

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

(4分)

(3)在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

消费是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

投资用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但消费和投资又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投资的国民收入多了,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就少了,反之亦然。

(6分)

(4)正确处理消费和投资关系的原则是两者都要兼顾,即在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要使消费和投资都有所增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