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7194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docx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促进依法治镇汇编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与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汇编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思考

一、借资源优势兴游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首先必须做好旅游这篇文章。

⒈要认清优势。

从外部环境看,旅游业作为本世纪见效快、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大的朝阳产业,国家、省、市都把旅游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摆上了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刺激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为周宁发展旅游提供了大气候和广阔的空间。

从内部环境看,周宁地处闽东北交通要道,东接太姥,北连武夷,南邻福厦,区位优势突出;周宁地貌奇特、千米山峰遍及全境,全县平均海拔米,县城海拔米,居华东地区之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素有“天然空调城”之美誉,地理气候优势明显;周宁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有省级风景区——九龙瀑布群、中华奇观——鲤鱼溪、名列《辞海》的滴水岩、千年古刹灵峰寺、宗教名胜方广寺、文化内涵丰富的郑氏宗祠、谷深洞幽的九龙石窟、水域面积达平方公里的高山平湖——芹山湖以及仙风山、官山、石门山、陈峭鸳鸯溪等。

此外,周宁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有极大改善,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⒉要搞好规划。

旅游业的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

要立足周宁资源特色,着眼长远发展,聘请专家指导,按照国家级生态避暑旅游风景区的标准,把境内各项生产要素和大部分生活要素都变成旅游要素,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综合规划,力争成为华东地区的生态旅游避暑度假中心。

第一,景点建设要突出特色。

在全县范围内应形成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大旅游网络,不搞小而全,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第二,线路规划,要适应不同游客要求,推出线路长短不等的组合。

县内可推出“鲤鱼溪——芹山湖——灵峰寺”、“九龙瀑布——鲤鱼溪——生态农业观光园”、“鲤鱼溪——九龙瀑布——方广寺”、“滴水岩——九龙石窟”等一日游线路,市内可推出周宁——屏南——古田“绿色山水游”和周宁——宁德——福鼎“闽东山海休闲游”等线路,省内可推出武夷山——九龙瀑布——三都澳“山海风光游”等线路,以吸引游客,增加客源。

第三,县城规划,要按照建设高山旅游县城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街道、建筑、灯饰、绿化带、公园、广场、亭、台、楼、阁的建设布局、风格设计都必须体现旅游的综合意图,创造旅游的氛围和高山休闲的意境。

⒊要广泛宣传。

宣传不到位,只会造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的局面。

为此,在抓好项目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宣传促销工作。

宣传促销要按照“打通渠道,建立网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

一要借助各种招商会、交易会,积极向客商进行宣传。

二要借助记者、作家、画家、导演、摄影师的创作进行宣传。

三要借助与各地旅行社的联合进行宣传。

四要借助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兄弟县市搞联合宣传。

五要制作周宁风景网页,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

⒋要多方引资。

旅游开发投入大,单靠政府力量是办不到的。

要按市场化要求,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多方引资。

一要大力向外引资。

通过广泛宣传周宁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优惠投资政策,吸引外地大财团、大公司、大股东来周宁投资开发。

二要鼓励县内能人投资。

要通过宣传,激发县内有经济实力的能人的爱乡热情,争取他们投资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

⒌要深挖内涵。

纵观外地知名景区,除了景点好外,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才能引来游客无数。

周宁的旅游开发也要做好这篇文章,组织专门人员深挖鲤鱼溪文化、九龙瀑布文化、滴水岩文化和灵峰寺、方广寺的宗教文化,不断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增加景点文化魅力。

⒍要建好队伍。

“旅游兴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一支业务精通、热爱旅游的专门人才的长抓不懈才会实现。

为此,要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任组长,以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要充实加强旅游队伍,做到宣传促销、景点开发、内涵挖掘、旅游市场管理等都有专人负责。

要强化培训,经常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丰富知识。

二、借旅游牌子兴企

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就要打好旅游的牌子,借旅游牌子招商、上项目、创品牌、拓市场。

⒈借旅游牌子招商。

在对外招商引资中,既要宣传周宁兴办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又要宣传周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周宁资源的独特性和旅游资源对其投资开发的影响上来,以吸引外资。

旅游发展得好,投资者既可在投资的项目上受益,又可在旅游环境中受益。

如鲜茶汁饮料项目的建成投产,既可为游客提供一个参观的场所,同时,游客一方面可消费部分饮料,另一方面也为饮料起着免费宣传员作用。

⒉借旅游牌子上项目。

旅游业是个关联度大的产业,它涉及到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可以开发的项目很多。

吃的方面,可以建设风味小吃园等;住的方面,可以建设避暑山庄、休闲别墅等;行的方面,可以组建旅游车队等;游的方面,可以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景点项目;购的方面,可以兴办生产有周宁特色的竹木工艺品、民间剪纸、石雕、根雕以及茶叶、磨芋、黄花菜等土特产品的旅游产品加工企业;娱的方面,可以投资建设狩猎场、打靶场、室内游泳池、高尔夫球练习场、科技夏令营活动中心等。

⒊借旅游牌子创品牌。

一个企业,其产品要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农副产品,就必须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周宁的特色就在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为此,企业在争创品牌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好产品的景点牌子,注册以九龙瀑布、鲤鱼溪、滴水岩等景点为命名的商标,使产品包装既有吸引力,又具观赏性,增加品牌特色。

⒋借旅游牌子拓市场。

一方面,企业要借对外宣传周宁旅游风光的机会,主动与旅游部门联合,把产品与旅游风光组合包装一起宣传,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如建设“周宁风光在线”网页时,可专门开辟一个旅游产品的子网页,对产品进行宣传。

另一方面,企业要抓住游客到周宁旅游的机会,在相关地点设置产品专柜,向游客进行推介使用,从而达到通过游客的使用和宣传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的。

三、借旅游项目兴农

周宁地处高山,重工业少,污染轻,其农副产品多属绿色环保型。

可借助建设高山旅游县城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开发旅游农副产品。

⒈借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兴农。

我国已加入,农产品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为山区小县的周宁,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把农业搞好呢?

笔者认为,发展生观光农业是条出路。

通过把周宁丰富的茶园、成片发展的蔬菜基地、板栗园、油奈园等,开发建设成生态农业观光园,从而既带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市场效益,又增加农业的非农收入,即旅游收入。

⒉借开发旅游农副产品兴农。

竹木工艺品以及茶叶、黄花菜、磨芋等旅游产品,其原料都直接来源于农业。

随着开发旅游农副产品的项目不断增多,原料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农作物的效益将不断提高。

这必将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自觉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结构。

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在开发旅游农副产品中实现,农业效益将在提供旅游农副产品原料中提高。

⒊借旅游宣传促销兴农。

旅游的宣传,不是景点的孤立宣传,而是旅游各个要素的整体宣传。

所以,通过旅游宣传,必将极大提高周宁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农业发展。

一方面,通过旅游宣传,将使更多外商投资周宁农业开发;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宣传,将使周宁的农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另外,游客到周宁旅游时购物以及品尝风味小吃,也会提高周宁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借旅游项目富民

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行为都要人和物的参与和服务。

农民及其农作物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服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⒈通过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富民。

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大力引进外资,又要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参与。

县内农民可利用拥有的资金、土地、山林等积极参与开发。

开发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村集体名义进行,也可自己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开发;既可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园,也可参与景点建设。

如农民可利用自己规模大、观赏性强的茶园,再配以相应的辅助设施,如茶亭等,建成自己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又如村集体可以借助独具特色的宗祠、风水林等建成景点增加收入,鲤鱼溪的郑氏宗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⒉通过服务旅游产品开发富民。

旅游产品的原材料,特别是旅游农副产品的原材料,离不开农民的生产和提供。

广大农民可通过为旅游农副产品生产原材料增加收入。

周宁的茶叶就是一例。

周宁有茶园多万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数量不等的茶园,每年通过为紫云茶叶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厂提供茶叶原料,就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⒊通过服务生态观光农业富民。

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需要农民去种植、去管理。

农民通过服务生态观光农业可增加收入。

如超大集团在周宁开发的蔬果基地达到亩左右,向当地招聘的农民工达到好几百人,这些农民即可通过出租土地收益,又可通过服务基地而取得工资收入,比单纯种田增收不少。

⒋通过参与旅游配套第三产业开发富民。

旅游业的发展,势必带动旅游要素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农村富余人员可通过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而增加收入。

有实力的农民可自己投资兴办或兴建饮食业、住宿业、商场、室内游泳池等,从中收益致富。

没实力的农民可通过为这些行业打工而增加收入。

五、借旅游开发兴城

建设高山旅游县城,县城建设至关重要。

要借旅游开发之机,不断增加县城建设投入,大力引进外资参与配套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农民进城安居兴业。

从而形成以游兴城,以城促游的良好局面。

⒈要增加对县城建设的投入。

政府每年要切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县城建设,这块资金主要应用于交通、水电、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及旧城的改造和县城的绿化。

要建设高山旅游县城,旧城改造势在必行。

可以采取制定统一标准分段实施的办法进行。

周宁今年实施的城关东西街一中段拓宽改造就是采取了这种办法。

⒉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县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主要应通过大力引进外资进行。

县委、县政府在土地开发招商中,应积极向客商宣传周宁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发展前景,让客商在投资房地产开发中,有意识地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应鼓励引导县内能人投资建设根雕艺术馆或竹木工艺美术馆等,通过建设不断提高县城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文化品位。

⒊要不断扩大县城容量。

随着致富农民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周宁有万多人在外劳务经商,这些人赚了钱回来,一般不会再想回到农村居住。

县委、县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政策,放宽农民进城限制,特别是户籍的限制,为农民进城就业、子女就学、建房、生产等提供方便,以促进县城人口的聚集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借旅游工作聚心

“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要求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共同营造旅游工作浓厚氛围。

⒈要形成“旅游兴县”的共识。

要通过《周宁通讯》、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特别是广大干部面对面的言传身教,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使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发展旅游对促进和带动周宁各项事业建设的重要作用。

让他们在思想上更加解放,工作上更加支持,行动上更加配合。

⒉要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意识。

要通过宣传,让全县人民意识到游客和外商就是我们的上帝,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而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做到文明礼貌、以诚待客,维护好周宁形象,尤其要坚决维护好周宁旅游的形象。

⒊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踊跃”的工作氛围。

周宁良好的旅游形象需要大家一起来树立。

要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周宁人能主动集累旅游方面知识,掌握景点的人文典故,使人人都成为旅游的义务宣传员、促销员、服务员。

实施依法治企 促进依法治镇

一、加强对外来企业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推动依法治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我们在抓好对领导干部和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着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宪法》、《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工会法》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是定期对各企业负责人进行合法经营、安全生产等内容的法制教育。

二是由党委政府以“法律进企业”、“送法下乡”等形式到各工业园区或大型工厂开展普法活动,为外来工、企业员工派发有关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就业等咨询服务。

三是按照“谁招聘,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监督各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能力和自觉性,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企业违法违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明显减少,企业职工也能够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年9月,刚落户我镇不久的惠州新流工业有限公司为赶时间完成产品订单,在没有征求职工意见的情况下,单方面延长职工劳动时间。

职工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就到公司工会反映情况。

镇府和工会得知情况后,一方面指出企业行为与《劳动法》相违背,另一方面积极做好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表示一定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镇府和工会的引导下,企业和职工依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达成了协议。

从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舒缓了企业的生产压力,实现了政府、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三赢”。

二、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推进企业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企的有效途径。

为在全镇尽快铺开厂务公开工作,我镇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择了职工较多、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慧联织造厂作为试点,指导协助该厂建立和推行厂务公开制度。

该厂首先是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推行厂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其次是采用设置宣传栏、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书面材料通报等形式把厂务公开内容向广大职工公开。

公开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职工福利、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等。

第三是采取设立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方式及时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企业管理层对职工的疑问及时作出解释,对职工反映较强烈、大多数职工不赞成的决定事项予以纠正,维护了职工的民主权利。

实行厂务公开以来,该厂职工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违法违纪现象大大减少,各类矛盾纠纷也依法得到妥善解决。

在试点取得成功之后,我们及时进行总结,一方面召开现场会在全镇规模大的企业进行推广,向这些企业宣传慧联厂的经验及成效,使他们认识实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将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印发到企业,作为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和依法治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还派专人对这些企业进行指导和督促,确保厂务公开在规模大的企业顺利铺开。

全镇应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75家,目前已公开75家,公开率达100%。

实行厂务公开,有效地扩大了我镇各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而且在有关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获得了发言权,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了劳资纠纷,促进了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提高了企业的依法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三、发挥企业党支部、工会和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依法依规调处矛盾纠纷

为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我镇根据各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设立了党支部、工会或者调解委员会。

目前,已有15家企业成立了党支部,19家成立了工会,7家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其它企业基本都成立了调解小组。

这些组织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劳资调解、民事调解和纪律监察的作用,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公司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慧联厂在刚刚成立之初,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各类矛盾不断发生,甚至还因为食堂伙食问题造成了*年4月份全厂罢工两天的严重事件。

事后区委、区总工会和镇党委到该厂调研指导,使该厂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促使工厂协调健康发展。

在政府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下,该厂于*年7月成立了纠纷调解队(*年4月更名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年5月成立了党支部,8月成立了工会。

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协助该企业依法依规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加强法制宣传,妥善调解企业内部纠纷,充分发挥了协调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稳定和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受到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欢迎。

近三年来该厂违法违规现象明显减少,更没有出现过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

四、实施依法治企,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实施依法治企以前,部分企业管理层不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相当部分职工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

通过实施依法治企,不少企业成立了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各企业依法办事,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管理。

企业工会通过大力抓好平等协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拓展了民主管理的内容,进一步健全了劳动关系,建立了劳资矛盾处理机制,依法维护职工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努力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实现,推进了企业民主建设的发展。

如1995年11月成立工会和调解小组的沙田长溢塑胶工模厂,坚持依法治理企业,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参与企业管理,对企业重大管理事项进行评议表决,在推进本厂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该厂职工反映,通过参与依法治企,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管理,有力地提高了职工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同时也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广大企业职工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我镇全面开展依法治企,推进依法治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普法和厂务公开,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职工违法犯罪的现象大大减少,犯罪率逐年下降。

自*年以来,我镇共处理劳资纠纷210宗,涉及人员1478人、劳资299万元,没有出现罢工、越级上访等现象,劳资纠纷调处率达98%以上,有效地维护了我镇社会稳定。

同时,也使企业法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树立起依法治企和依法管理的理念,大大改善了我镇的投资经营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年至*年,全镇共引进中外企业56家,合同利用外资9.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4亿元,有17家企业实现了增资扩产,增加投资近2亿。

目前,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