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78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5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文档格式.docx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注意事项:

1.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

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

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

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如何提升。

2.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向。

《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3.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

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

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

同时让他们明白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

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4.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

尤其是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

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爱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

我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教学时间

1、神奇的机械

1

什么叫机械

第1-3周

2

怎样抬高讲台

3

斜坡的启示

4

拧螺丝钉的学问

5

国旗怎样升上去

6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7

单元总结

2、形状与结构

折形状

第4-6周

搭支架

建桥梁

造房子

3、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第7-8周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我是怎样出生的

4、岩石与矿物

认识常见岩石

第9-10周

认识矿物的性质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5、人体的“司令部”

大脑

第11-13周

神经

感觉

6、交流与质疑

交流

第14-16周

质疑

7、期末复习

第17-19周

第1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起子、刀、蔬菜、盒子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

(降低工作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

10、讲古人的机械。

(P3)

1、首先眼降低大家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念。

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的不断进步。

回顾和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在这里主要是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把机械、简单机械、复杂机械的概念都弄清。

教学反思:

第2课怎样抬高讲台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杠杆模型

8、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9、由学生来试。

(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给学生出题。

1、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

2、学生用杠杆试。

3、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4、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5、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6、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

(结合P5图)

7、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

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8、学生讨论实验。

9、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

10、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11、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1、由学生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引出杠杆。

2、学生到这里应该会提到支点、距离的问题。

10、通过实验就已经知道了,要想省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都省力,有的费力,有的不省也不费。

11、明确杠杆不只是为了省力,有的是为了省距离。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12、应用。

第3课斜坡的启示

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

教学重难点

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教学具准备

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

1、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

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几中方法,比如滑轮,斜面。

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

(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首先将斜面也生活建立联系,再进行研究,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

2、促使学生思考斜面可能有哪些特性。

3、这个实验主要是证明斜面确实省力。

4、这个实验主要结果有哪些因素影响斜面。

13、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14、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1、再用斜面的道理解释生活中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斜面。

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拧螺丝的学问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

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4、讲解轮轴的概念。

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1、再用轮轴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轴现象。

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

(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1、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1课折形状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互动目的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板、球体5种形状构成的,请大家试一试,由这些形状你还能变出哪些形状?

3、活动:

学生探究用小刀切割橡皮泥。

4、交流:

汇报自己切割出的形状,并尝试说一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物体?

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引出本课的内容,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1、谈话:

纸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改变一下形状吗?

比比谁的方法多。

2、活动:

学生折纸,交流各自折的形状。

3、谈话:

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最大呢?

你能预测一下吗?

6、学生讨论,记录好预测结果。

教师提醒:

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

为什么?

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

7、谈话:

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8、学生讲述方法。

如何比较结果呢?

9、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10、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

13、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14、教师演示:

(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先学生预测,老师演示蛋壳的承受力。

15、提问:

看了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呢?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1、出示书上的图画

提问:

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

3、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第2课搭支架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

1、出示书上的图片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分组讨论,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

(板书课题)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

2、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

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6、学生活动。

1、小结:

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8、谈话:

同学们,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9、提问:

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10、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11、分组进行搭建工作,师巡视帮助。

12、谈话:

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

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学生分组实验。

1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16、提问:

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17、学生讨论、回答。

18、提问:

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19、学生讨论、回答。

20、学生动手活动。

21、汇报、小结。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1、提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用吗?

2、出示书上的图片

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支架,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3课建桥梁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西瓜皮、水果刀、重物

1、出示一组有关桥的图片

谈话:

它们都是什么桥?

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提问:

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3、讨论、汇报,教师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