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81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测试.docx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测试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三大改造

一、选择题

1.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胜利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2.“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3.对下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喜获丰收

C.建国后农民的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化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4.下面“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A.全国进行土地改革B.实行三大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开展“大跃进”运动

5.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B.三大改造C.新中国成立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案语。

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A.推进土地改革运动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进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D.推进手工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7.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A.承包经营

B.中外合资

C.公私合营

D.国企改革

8.“饭票”是由军队或单位后勤、学校食堂或餐厅等地发放,供人们领取食品的凭证。

下列饭票发行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是

A.

B.

C.

D.

9.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10.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

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老孙归社中的“社”最可能是指

A.互助组B.供销合作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

11.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B.赎买C.租赁D.实行公私合营

12.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照片是珍贵的历史档案,下图照片反映的史实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D.新中国三大改造顺利推进

14.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

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

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共八大的召开D.进行三大改造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

其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战疫情,救患者,万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仅用10天时间就建成了,让世界见证了什么是“中国速度”,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材料分析题

17.三大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半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

——改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怎样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于什么时候完成?

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

1.D

根据题干的图片表格的数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所以答案选择D。

2.A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人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故A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故B不符合题意;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A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1950年到1952年,故B不符合题意;1949年建国,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农民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仔细观察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完成。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50—1952年,排除;CD项发生在1958年,排除。

故选B。

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三大改造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选项B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不属于变革,排除A;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划时代的事件,不属于变革,排除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属于改革不是变革,排除D。

故选B。

6.B

依据题干“1955年9-10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结合所学知识,1955年正值三大改造深入开展时期,毛泽东此举旨在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农业合作化运动,B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基本完成,A排除;CD分别对应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村不符,排除。

故选B。

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B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国共对峙时期的饭票,排除;C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饭票,排除;D项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饭票,排除。

故选择B。

9.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

从1953年开始,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故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故A符合题意。

农村供销合作社明显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出现是1958年,联产承包小组开始出现是1978年。

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孙归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就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联合起来,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故C正确。

互助组不是合作社,故排除A项。

供销合作社是商店,故排除B项。

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以后实行的,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故选C。

11.B

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实现了和平改造,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期,我国采取没收外国企业和官僚资本的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故A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实现了民族独立,故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故C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进行三大改造。

D正确;一五计划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不符,A错误;公司合营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农业无直接关系,BC错误。

综上故选D。

1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和书赎买的政策,实现了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所以答案选D。

15.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6.C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排除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排除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1953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1956年。

排除D。

故选C。

17.

(1)农业。

农业合作化。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方式:

公私合营。

(3)事件:

三大改造。

时间:

1956年。

评价: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第一小问,根据“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可归纳出农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2)第一小问,根据“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可归纳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据“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可归纳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