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8178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doc

浅谈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爱琴海中最大的岛是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

“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

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由此转化而来。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艺术风格

希腊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此外,希腊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雕塑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

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古希腊雕塑的特点总体特征:

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一句话概括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

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

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

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

柱式的定型。

共有四种柱式:

1多利克柱式:

朴素挺拔。

无柱基,柱身粗壮,向上逐渐缩小,刻有凹糟,糟之间为棱角,在阳光下,柱身因此产生明朗的起伏转换及阴影效果,使建筑物与天空平面分开。

柱头无装饰,是一圆盘形柱颈。

2爱奥尼亚柱式:

匀称轻巧,有柱基,柱身细长,上下变化不显著,凹糟较深,糟之间无棱角。

柱头为涡卷形装饰,卷下饰以图案。

3科林斯柱式:

由爱奥尼亚式演变而来,所不同者柱头较高,呈花篮形,有更多的装饰。

4.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

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

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

“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

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

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古希腊美术

该处以希腊陶瓶画作为例子进行阐述:

希腊陶瓶画是实用工艺品和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样式。

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特具实用和审美意义。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

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

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

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的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

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

故又称红彩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据说这种风格是由阿提卡的安杜基代斯完成的。

古希腊艺术代表作品有:

《米罗岛维纳斯》

公元1820年春天,希腊米罗岛上的农民波托尼斯在耕作时发现一维纳斯雕像,后为法国驻土耳其大使以8000银币购得,献给国王路易十八。

国王将雕像转交卢佛宫保管直至今天。

一百多年来,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雕像。

她的艺术魅力永恒无限:

端庄的身材,丰艳的肌肤,典雅的面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姿。

这一切构成分和谐而优美的体态。

整个形象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亲切感,雕刻家确实创造了一个人化了的神。

《米罗岛维纳斯》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的优美与崇高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想起菲狄亚斯在巴特农神庙所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到普拉克西特列斯所创造的优美而抒情的人体美。

她的体形符合希腊人关于美的理想与规范,身长比例接近利西普斯所追求的人体美标准,即头与身之比为8∶1。

由于8为3加5之和,这就可以分割成1∶3∶5,这就是“黄金分割律”,这个比数成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人体美的准则。

希腊化时期曾创造许多维纳斯雕像,《米罗岛维纳斯》只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尊,具有代表性的维纳斯雕像现存还很多。

《拉奥孔》

公元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座群雕像,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

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拉奥孔》。

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和阿典诺多斯三位雕刻家于公元前50年左右完成的。

群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

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保护神雅典娜。

雅典娜为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直奔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他的肉体。

群雕表现的就是这一悲剧情景。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从美学的高度专论过《拉奥孔》的美学价值。

莱辛说,拉奥孔的面孔所表现的痛苦并不如人们根据这种痛苦的强度而期待的那么激烈,在拉奥孔的形象上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在于:

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时显示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为的是不影响美。

莱辛认为,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

身体极度苦痛情况下的扭曲变形同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雕刻家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变丑。

希腊雕刻在形式表现上力求化丑为美,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巴特农”原意为“处女宫”,因它祀奉的雅典娜女神是处女,故又称“雅典娜处女庙”。

它建于公元前447—432年。

设计人为伊克谛诺斯和卡里克拉特。

整个建筑工程是在大雕刻家菲狄亚斯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的,神庙的雕刻都为菲狄亚斯和他的弟子所创作。

巴特农神庙坐落在卫城的最高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它那宏伟庄严的形象。

它采用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回廊式形制。

列柱采用多利克柱式,东西两面各为八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

每根柱高1043米,由11块鼓形大理石垒成。

神庙的柱头、瓦当,整个檐部和雕刻,都施以红蓝为主的浓重色彩,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满灿烂夺目的光彩。

《埃皮道罗斯剧场》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

埃皮道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沿海的一个城邦。

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

它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刻家波里克里托斯的儿子小波里克里托斯。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

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

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这种建筑是古希腊供陈列体育或歌唱比赛所获奖品的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

因此也称为“雅典得奖纪念碑”。

从公元前4世纪起,这类纪念性建筑的兴起,这是仅留存的一座。

这座亭是公元前335—334年间,雅典富商列雪格拉得,为了纪念由他扶植起来的合唱队在酒神节比赛中获得胜利而建的。

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有6根科林斯式倚柱。

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刻着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库斯)海上遇盗,把海盗变成海豚的故事。

亭子的构图特色体现了一个法则,即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和檐部,各部分形成对比:

基座的简洁厚重与亭子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

它是希腊建筑中较早使用科林斯柱式建筑物。

《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战后休息》

《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战后休息》,描绘了两位英雄在围攻特洛伊城的苦战中,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玩骰子的游戏场面。

阿甲利斯全副武装,阿扎克斯却把头盔和盾牌取下放在身边。

两人的武器并未离手,可见这只是战斗间歇。

画家通过人物的姿态、动作,表现出久经沙场的英雄安详、坚定的神态,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画家以线造型,曲线很美,装饰与器形相适应,构图呈三角形,人物对称而有变化,造型体现了程式化同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淡红色画面与黑色器身的对比,精致的衣褶与武器细部的适当突出,使这个酒坛与画都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等……

古希腊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西方的艺术发祥,也是全人的艺术瑰宝。

艺术风格

2古希腊艺术的辉煌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首先是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间)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和伊奥尼亚人到达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

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

克里特这一地区的美术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

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

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

在克里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写实与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

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迈锡尼文化繁荣于公元前1500--前1200年间。

迈锡尼人建造的城市已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目的。

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

在迈锡尼出土的金器皿上的浮雕典雅精美,尤其是描写猎人捕野牛等画面十分生动。

然后是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名字来命名的,也就是氏族社会末期。

这一时期为希腊神话形成期,也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

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渐摆脱东方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

绘画:

陶器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期皿和出口商品,雅典和科林斯是陶器的重要生产中心。

在古风时期,情节性绘画的类型就已确立,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

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

最后便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马期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希腊各城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随着帝国的不断征服与扩张,产生了希腊文化向东方的传播以及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又称之为“泛希腊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主要是雕刻,雕刻艺术形成了以不同的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本土地区仍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技巧更为成熟。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以舒展旋转的动作、生动自然的体态、迎风飘动的衣纹表现出胜利者喜悦的心情。

人物面向海洋,伫立于船首形底座上,安放在悬崖峭壁,与环境交相辉映,构成有机的整体。

在埃及地区,风俗化雕刻流行。

雕刻家表现了大量下层人物形象,如流浪汉、渔夫、乞丐、醉汉等,也着重于生活细节描写,如《小孩与鹅》表现了儿童与动物嬉戏的生动情节。

葛兰斯

  葛兰斯,古希腊著名艺术家,擅长绘画,其绘画风格类似现代抽象派。

出生于古希腊城邦台斯特斯城.

  葛兰斯.西斯特里斯,古希腊艺术家,生在古希腊台斯特斯城.父亲欧维尔莱提斯.西斯特里斯是一位杰出艺术家,哥哥维杰奈提斯.西斯特里斯,弟弟西弗利斯.西斯特里斯,都是智者学派的人.

  葛兰斯少年时便表现出非凡的绘画水平.小时候到当时著名的画家伊姆波坦斯.普罗斯特台提斯门下拜师学艺,当时他的绘画天赋展露无疑,就连他师父的儿子维杰尼斯马斯.普罗斯特台提斯都自叹不如.刚进学校时,葛兰斯曾在艺术学校绘画比赛里战胜杰出画家派尼斯.克莱特里斯的儿子希斯提帝斯.克莱特里斯.12岁时,他又在台斯特斯城的艺术比赛中折桂,击败了当时的许多高手,如维舍斯.欧维里.突马,因弗雷梅生,马斯德贝特,维杰诺多米等.27岁时,又在与著名抽像派画家维杰尼克多米的一对一比赛中胜出.

  葛兰斯绘画风格接近抽象派,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一节克雷生(希腊语,意思是伟大的,杰出的)台斯特斯城》.当时的台斯特斯城邦将军可莱多里迪斯很赏识他.可是他因为与智者学派有来往,加上当时的城邦贵组嫉妒,他被当时台斯特斯城的邦主图特斯.海德抓了起来,以侮辱神明罪处以死刑,享年32岁.后来,著名艺术家维杰那赞美他是"台斯特斯城智慧的结晶--一节克雷生"

1、菲狄亚斯

  菲狄亚斯(Phidias或Pheidias,古希腊文:

Φειδίας,约公元前480年-前430年)是古希腊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古典雕刻家。

雅典人。

其著名作品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宙斯巨像和巴特农神殿的雅典娜巨像,两者虽然都早已被毁,不过有许多古代复制品传世,其中的雅典娜巨像甚至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有人做出1:

1尺寸的翻版品。

他是雅典著名的民主派执政官伯里克利的战友和艺术总顾问,他的艺术创造体现了古典盛期的最高成就。

2、波利克里托斯<<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生卒年代不详)古希腊著名雕塑家,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在当时是与菲狄亚斯齐名的雕塑大师。

他是阿戈斯地方的雕塑家,自成一派。

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非常稀少,只知道他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而且常用青铜作为原料。

据说,他曾创作过可与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和《宙斯》相媲美的黄金象牙雕像《赫拉女神像》,还参加过阿耳忒弥斯神庙雕刻《阿玛宗人》的竞赛并获第一名,并且还写过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式》。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传,只留下了几件罗马时期的复制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执矛者》、《束发带的青年》(又称《代阿多美纽斯》)等,从中可以看出波利克里托斯的艺术风格。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人体结构的深入探索,他认为最理想人体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

7,并以此为原则创作了许多作品。

他还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因此他的作品中人体结构和动作处理非常准确,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

尽管与菲狄亚斯相比,波利克里托斯的作品缺乏高贵肃穆和内在的美,但他对人体比例和构图均衡方面的探索,对于希腊雕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波利克里托斯是与菲狄亚斯同时代的阿戈斯地方的雕塑家,他自成一派,故称他为阿戈斯派雕塑家。

人们只知道他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使用材料都是青铜,现在看到的是大理石复制品。

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生卒年代不详)古希腊著名雕塑家,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在当时是与菲狄亚斯齐名的雕塑大师。

  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希腊雕刻家。

生于伯罗奔尼撒阿尔戈斯,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末期。

著有论述人

《荷矛者》

体比例的《法则》一书,提出身长与头部的标准比例是7∶1。

代表作《荷矛者》即《执矛者》、《受伤的亚马孙人》即按此比例做成。

前者表现一个体格健壮的运动员形象,后者表现亚马孙神话传说中受伤女战士沉着坚忍的勇气。

作品造型优美多姿,均将重心落于足部,加强了重心的稳定感。

其他作品还有《运动者》。

以上青铜原作均已失传,仅存罗马时代的大理石仿制品。

  他是阿戈斯地方的雕塑家,自成一派。

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非常稀少,只知道他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而且常用青铜作为原料。

据说,他曾创作过可与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和《宙斯》相媲美的黄金象牙雕像《赫拉女神像》,还参加过阿耳忒弥斯神庙雕刻《阿玛宗人》的竞赛并获第一名,并且还写过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式》。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传,只留下了几件罗马时期的复制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执矛者》、《束发带的青年》(又称《代阿多美纽斯》)等,从中可以看出波利克里托斯的艺术风格。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人体结构的深入探索,他认为最理想人体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

7,并以此为原则创作了许多作品。

他还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因此他的作品中人体结构和动作处理非常准确,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

尽管与菲狄亚斯相比,波利克里托斯的作品缺乏高贵肃穆和内在的美,但他对人体比例和构图均衡方面的探索,对于希腊雕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普拉克西特列斯

  战争给希腊带来极大的破坏,国家再无财力兴建神庙和装饰。

大型装饰雕刻逐渐减少,单独的圆雕开始增多;敬神的雕像少了,安慰人们不安心灵的和平女神、爱神、酒神多了。

形象的神性也更少,而更多地充满世俗性和人情味。

以前那种崇高的英雄气概和雄健有力的艺术风格,逐渐被追求个性和温柔秀美的艺术风格所替代,雕塑的制作技巧更加完善成熟,形式美的创造更受到雕刻家的重视。

这个时期最杰出的雕刻家是普拉克西特列斯、斯柯帕斯和利西普斯。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平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杰出的雕塑家。

雅典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主要创作年代为公元前370-公元前330年。

他善于把神话中传说的人物纳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描写,风格柔和细腻,充满抒情感,确立了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

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品有《牧羊神》、《赫耳墨斯和小酒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等。

  4、利西普斯

  (公元前4世纪—?

)利西普斯是古典时期最后一位重要雕刻家,擅长青铜雕刻,是西库翁学派的代表。

他是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宫廷雕刻家,艺术活动于公元前370—312年间,传说他生平创作了1500余件作品,但没留下一件原作,后世复制的也不多。

他承继了波里克列托斯的传统。

 利西普斯(lysippus,生卒年代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的著名雕塑家,也是最后一位重要的雕塑家,是一个跨时代的人物。

据说他最初是金饰匠,后来靠研究前人的作品,特别是波利克里托斯的《持矛者》而学会雕塑的。

后来,他成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御用雕刻家,亚历山大在位期间,约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左右,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据说,他曾创作了1500件青铜雕刻作品,遗憾的是竟无一件原作留存下来,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都是罗马时代的复制品。

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传统,还创立了人体美的一种新的标准,即头和身体的比例为1:

8,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显得修长而优美,增加了人体视觉的高度。

其代表作品有《刮汗污的运动员》、《赫拉克勒斯》等。

  5、萨福

  (Sappho,约前630或者612~约前592或者560),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

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

她是第一人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萨福的代表作是《给所爱》、《失去的友人》、《月亮下去了》、《赠别》(《致阿狄司》)《傍晚之歌》。

其中最著名的是《给所爱》:

“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好比音乐。

\\听见你的笑声,我的心就会跳,\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像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比冬天的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②P51—52)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尾或如卡尔森所译,还有一句是“但是我将拚出一切,/因为/既然贫无所有”。

19世纪德国威尔克用两页辨析之,认为当译为“我必须忍受”,娄伯同持此见。

可见是一首残诗。

但是去掉尾句,也完全可以看作一首完整的诗,而且是爱情史诗上一首最具典型意义的爱情诗。

综观世界爱情诗史,爱情诗歌大致可以归纳出几种经典样式,我国学者刘扬体在《经典中的爱情》一书中根据作品中的爱情性质将爱情分为8种:

最让人心动的爱;最让人震撼的爱;最苦涩的爱;最忐忑的爱;最沉痛的爱;最富想象力的爱;最应受谴责的爱;最优美的爱。

我个人根据爱情发展阶段和历史大致归纳出如下18种经典形式:

6,米隆(Myron,生卒年代不详),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著名雕塑《掷铁饼者》的作者,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

由于历史久远,他的生平都只能根据有限的材料和传说考证而来。

他生于伊留特拉夷,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在雅典度过,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480-公元前440年左右。

他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他首先赋予了雕像以生动的表现力,也是从他开始,希腊的雕塑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技巧,是许多后世的雕塑家们所望尘莫及的。

他的作品大多是传说中的神、英雄和运动家、动物等,但原作都已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

据说米隆本人就曾受到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

他的代表作品有《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