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197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docx

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三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

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

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

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

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

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

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

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

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

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

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

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

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

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

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

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

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

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

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

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

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

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

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

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d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

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

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

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三)教学实录

 《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乘法口诀表,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感受我国渊远的数学文化,激发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乘法口诀表、小笑脸、口算卡片、口算转盘等。

 学前准备:

学生将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在空白的表格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咱们又见面了!

老师啊,首先考考你们的眼力。

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1:

22岁。

 师笑了:

小了,不过老师很开心,真想回到22岁。

 生2:

30岁。

 师:

差不多了。

 生3:

不好猜!

老师你给点提示吧。

 师:

那好,你今年几岁了?

 生3:

7岁了。

 师:

哦!

这位同学7岁了,老师的年龄是他的4倍,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

你28岁了!

 师:

太准确了!

你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生高兴地说:

我7岁了,7的4倍就是4个7,7×4=28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

 师:

对,计算7×4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能既快又准确地算出得数。

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

板书课题:

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回忆、背诵乘法口诀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你会背吗?

我们一起背一遍,怎么样?

 生:

好。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师:

大家真能干,一口气把1~9的乘法口诀全背下来了,而且非常熟练,瞧,小脸都涨红了,稍稍喘口气。

 2.展示整理填写好的乘法口诀表

 师:

课前我们已经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到表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展示整理的表格:

我是横着整理的。

 师:

横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2:

我发现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生3:

我发现横着看,三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四……

 生4:

我是竖着整理的。

 师:

竖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5:

我发现第一竖行就用一开头,第二竖行就用二开头……

 师课件展示并总结:

大家不仅整理得认真,而且能够仔细观察,寻找出口诀表中的特点:

我们横着看,几的乘法口句就有几句;竖着看,第几列就用几开头。

 ……

 

(2)哪两句口诀的积相同?

 师:

大家看,数字12,哪句口诀的乘积是12?

 生:

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板书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

两句乘法口诀的积相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请小组同学讨论,组长写在记录卡上。

 学生汇报,投影展示。

 一四得四      一六得六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三六十八      三八二十四       六六三十六    

 二九十八      四六二十四       四九三十六

 (3)看口诀写算式

 师:

口诀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生:

三四十二可以计算4×3=12,3×4=12

 生:

二六十二可以计算6×2=12、2×6=12

 教师板书出算式并总结:

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

看数字25,哪两个数的乘积是25?

 生:

5×5=25,口诀是:

五五二十五,

 师:

咦,这句口诀还可以写出其他的乘法算式吗?

为什么?

 生:

不能,因为两个因数相同都是5。

 师:

像"五五二十五"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口诀,还有哪几句?

请在你的口诀表中用铅笔圈一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口诀。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乘法口诀表中一共有几句?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

一共45句。

1+2+3+4+5+6+7+8+9=45

 生2:

我算得更快,1+92+83+74+6是四个十,40再加5,一共45句。

 师:

这种算法不错,既简便又快,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大家可要向他学习!

 2.数学故事“你知道吗?

”课件:

小九九知识

 3.

(1)师:

你认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或者容易混呢?

请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记录下来,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下来。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举例,其他学生想办法解决。

 生1:

七九六十三很难记,7×9不知道七九多少怎么办?

 生2:

我来帮助他,你可以从一九得九开始横着背九的乘法口诀,一直背到七九,就知道七九六十三了。

 生3:

那样太麻烦了,我有好办法。

如果你知道六九五十四,再加一个九,54+9=63,就算出7×9=63了。

 师:

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好的办法!

 师:

大家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又发现了乘法口诀的这么多奥秘!

但是我们仅仅了解、背诵乘法口诀还不够,关键还要学会应用。

看下面的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摘星星。

 六(   )四十八   (   )八五十六     四(   )三十六

 九(   )八十一   (   )九七十二    (   )七四十二

 2.运用口诀,口算练习(卡片出示)

 

(1)一人说得数,大家判断说口诀

(2)同桌运用圆形口算转盘,做口算。

 3.卡片上的数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

(比谁快)

 63   27  18   9   24  42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  ×    =9         ×    =12        ×   =20

 

    =(  )          =(   )         =(  )

 2.( )里最大能填几?

 ( )×6<40     8×( )<50   39>( )×7

 ( )×5<45    9×(  )<68    49>( )×8

 3.租车。

  课件出示两种车:

 准乘8人

准乘4人

有32人去春游,所有人正好坐下,没有空位,你有几种租车方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方案,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一:

4辆大车

 生二:

8辆小车

 生三:

1辆大车和6辆小车

 生四:

2辆大车和4辆小车

 生五:

3辆大车和2辆小车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1.看算式写得数

 7×2=  6×4=  8×5=  3×7=  3×6=

 9×8=  4×4=  5×7=  6×9=  9×4=

 2.看图写算式。

         一共有多少个  ?

    ×  =     或     ×  =         

  口诀:

           

(2) 每支钢笔8元钱,6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算式:

                     (元

我吃的萝卜是你的2倍。

 我一天吃了5个萝卜。

(3)小白兔一天吃了几个萝卜?

                           (个)

 的价钱是     的3倍。

 

3.逛超市。

 7元        9元             ?

 

 

(1)   一辆      多少钱?

 

(2)   小华的钱正好买4个     ,你知道小华有多少钱吗?

( 3)   小华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枝   ?

你是怎样算的?

 (4)   你还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评价完善

 1.听课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

我们来听课的同学每一个小组有4人,那么6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

4×6=24(人)四六二十四

 2.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生1:

我对乘法口诀更熟悉了!

 生2:

我又知道了乘法口诀的很多秘密!

 

生3:

这节课过得真快!

 ……

 3.教师评价总结。

 师: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加深了对乘法口诀的认识,而且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解决了好多问题。

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笑脸,想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如果每人一个,这些笑脸够不够?

为什么?

 出示笑脸图:

 

 生:

3×9  三九二十七,我们一共24个人,每人一个,够了。

 师:

这些笑脸就奖给大家,我们今后对乘法口诀还需要加强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例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

 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检测题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同学们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

(生答)

 师:

老师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从家到学校上班有两条路可以走,路线图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老师家

 

学校

猜猜老师走哪条路近?

走哪条路远?

说说你的理由。

 生1:

走弯线近!

 生2:

不对!

一样近,因为红色的这条路线,虽然拐弯多一些,但如果把向右的这3条横线移动,就能合成一条线,同样,竖着的3条也能合成一条竖线,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两条路一样近……。

 师:

你用学过的长方形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交流

 师: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自己整理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下面要求进行充分交流吧。

 (课件投示要求:

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

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

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

 生1:

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

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

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长+宽)×2。

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

 生2:

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

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

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

 ……

 师:

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师:

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

 (生答,师有条理地板书:

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长+宽)×2,边长×4)

 

(2)引导小结:

 

师:

它们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不同的地方呢?

 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

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

(板书:

相同)

 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

边长×4(板书:

不同)

 (3)师:

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生1: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要算出它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总和。

 生2: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用边长乘4,因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都一样。

 生3:

如果给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条长的长度,怎样求出它的宽呢?

……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

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①②小题不列式,直接口算)

 ①   给长方形的水池装护栏。

                                                        

长 

16米

 300dm

 28cm

 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