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8311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自评报告--机电专业.docx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

自评报告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代码051300

填报时间2014年10月21日

青岛市教育局

—11—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市级骨干专业申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自评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开发区职业中专的重点专业,自2005年起就成功申报青岛市级骨干专业,并于2008年通过青岛市骨干专业复评。

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作为学校五个骨干建设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这次市级骨干专业评估之机,再次对机电专业进行六个方面自评。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在国家大力整合青岛西海岸各项资源全力打造山东半岛乃至国家蓝色经济新引擎的大好时机下,我校机电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以校企合作企业青岛金晶玻璃高级工程师卲昌庆等8位企业专家、青岛职业学院于志云所长和刘哲教授组成的职业教育专家、学校机电骨干教师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多次深入企业、行会、政府部门调研和对职业岗位群分析后,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机电类企业的技术骨干上,重点培养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岗位的技术能手,为中德生态园建设、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的有利条件,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依托“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1+1+N”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电专业形成了“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道德养成、就业创业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无缝嵌入企业理念和管理行为;在基础素质培养和专业认知阶段、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实习阶段、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阶段实现学校教学训练与企业生产要求的对接。

在“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机电专业聘请澳柯玛高级工程师孙义振等8名技术骨干作为机电专业兼职教师,在为学校教学带来新鲜的企业元素的同时,也参与教材的编写、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训指导等环节,使“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真正融入进校企合作的实元素。

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形成了“课证相融,训赛相通”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级技能大赛的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机电设备装调、操作、维护等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这个弹性课程体系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企业实践学时比例为3:

6.3:

0.7,专业课程中的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学时比例5:

5,机电专业开设了具有机电特色和代表机电新技术的“机床的维修”和“光机电一体化”等7门任意选修课程,所占课时和学分比例达8%。

3.专业课程建设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中,重新进行了专业课程设置并修定新的课程标准。

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增设《液压与气压传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等,在专门化技能课程方面开设机电产品生产现场操作方向、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方向、AutoCAD绘图的应用方向等三个方向12门专业课。

并设有光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选修课7门,文化拓展课程7门。

企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要求技术工人具备更高的素质,与之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亦需及时跟进。

在行业专家、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和骨干专业教师的努力下,重新对核心课程标准进行了修定,在新修定的标准中充分体现了“课证相融训赛相通”的思想和最新的技术变革。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在海尔、德资企业青岛金世博磨具等8家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合作下,进行了专业课程编写,形成了《PLC应用技术》等7门贴合目前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和规范的专业技能教材。

积极参与“教育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共建共享资源开发”项目,共建共享了机电专业全部的专业课程;建设了《PLC应用技术》等区级精品课程3门,《电气控制技术》等市级精品课程2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专业印刷图书6000册,生均7册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1.5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15种;学校建立了图书期刊借阅制度,图书流通率逐年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结构

师资结构包含专业带头人、专业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和文化基础课教师。

其中机电专业带头人两人,维修电工技师,市级教学能手,主持市级精品课程,积极参加市教改实验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一等奖,主编的技能教材出版并实际使用。

在编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具有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7人,专业专任教师与本专业在籍学生之比达到1:

20,专任专业教师本科学历100%,高级职称10人,达到30.3%;符合“双师型”要求,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100%;获得与专业相关的技师职业资格28人,达到84.8%。

聘请了金晶玻璃高级工程师、省级环保专家卲昌庆等8名有较高水平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长期担任机电专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24.2%;兼职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在相关行业是技术专家,享有较高知名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有效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学校制定了《开发区职业中专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试行)》并有效实施。

2.专业水平

专业教师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教学;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近三年中,取得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市赛一等奖7个,青岛市教师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的佳绩。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主持或参与的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3个;2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教改实验项目一等奖1个。

专业教师主编正式出版的专业教材《电子技术与技能》等6本;正式发表的省级以上专业论文6篇;涌现市级教学能手张栋等3人。

机电名师工作团队深入企业一线,支持企业生产技术研发改造,兼职教师发明专利5项;积极参与产教结合合作项目。

3.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作为提升专业教学,增强内功的重要措施,学校每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

机电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修的比例2011年有55%、2012年达70%、2013年达82%。

基于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欧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集团的合作,自2011年至今,先后赴德国培训的机电专业教师达10人。

培训措施的实施极强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至2014年5月,机电专业有12名教师成长为校级骨干教师,2人成为专业带头人。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下,开展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活动。

每位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对口实践3个月以上,丰富了经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生产环节的对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标准和加工工艺的对接。

三、实习实训

1.实践教学

根据青岛市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要求,参考山东省机电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与企业高度融合的“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制定了机电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严格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圆满完成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有效进行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在具体实施的机电专业实习、实训项目中,为达到“实训间即车间,上学即上岗”的高度融合,邀请了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编写了结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工作任务”的实训教材,和实训规范,满足中职人才培养需求。

结合区域内企业特点和机电专业实际,在人才培养中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落实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教学。

每学年进行实习实训,所有学生必须进行实习实训,开出率达到100%;

实习实训后由技能鉴定中心进行第三方技能鉴定,考取青岛市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维修电工中级工,近几年考取率在100%。

2.校内实习、实训

机电专业具有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具有针对本专业核心技能的特色设备,设施设备先进,与行业先进水平接轨,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先后建成了液压与气动实训室与PLC实训室等18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室,完全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需求;设备总值达820万元。

实习实训室不仅满足教学需求,每年中级维修电工鉴定考评都在相关专业实训室进行;学校设立了青岛市职业鉴定所技能鉴定站,对学生在校内就可以进行技能鉴定。

校企开展联合培训,优势互补,企业在学校设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成立青岛金世博磨具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尔冰柜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织培训。

3.校外实习、实训

机电专业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与区域内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通过“1+1+N”的校企合作模式,与青岛金世博磨具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海尔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6个深度合作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接纳我校机电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为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学校制定了《学生校外见习管理制度》、《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质量。

每年实习,都有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签订由市教育局发放的统一格式的实习协议,对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由所在单位与实习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实习过程中,学校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定期填写实习档案。

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评价。

实习单位按工作量或工作时间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

机电专业学生按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实习总时间一般为5个月;“三二连读”中职段的实习安排根据省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我校确定为4个月。

四、教育教学管理

1.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德育目标明确,组织健全,体系完善。

2012年12月为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以实施“文明修身”工程为主线,制定“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文明修身工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德育品牌建设,形成了以“成善良之人、成技智之才、成创新之事、成济世之功”的“三全四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品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显著,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毕业生合格率高,中途流失率低。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员,每学期两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辅导报告;班主任分批次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提高班主任心理咨询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保证学生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本专业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每学期学校组织地震逃生演习;机电专业实验室引入海尔的管理模式,与海尔集团合作完成以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实训基地现场管理模式;在实训实习前,班主任实训教师和学生签订实训安全责任书;专业部长和班主任实训教师签订责任书,每学期进行岗位安全培训、考核。

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多。

近几年机电专业学生获得市职业规划和创业大赛一等奖,在开发区出现了较为突出的自主创业的典型。

2.教学质量评价

制定了机电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科研机构、教学行家、教师参与的教学监督评价机构—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评价的社会化。

创新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生成了“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四维评价实施方案”;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分自评和互评两个内容)、企业评价(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和社会评价(学生所在社区)的四维评价模式,完善了评价机制。

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实施了企业评价、社会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研;

具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推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学生恳谈会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过程考核质量检查制度、考核工作总结制度、聘请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到校开展教研活动、社会评价信息反馈制度、企业评价信息反馈制度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五、质量效益

1.人才培养

自机电专业1995年开设以来连续招生,规模稳定,办学质量不断增强,持续服务区域经济。

近三年招生状况:

2012年招生7个班,在籍学生340人:

2013年招生5个班,在籍学生240人;2014年招生5个班,在籍学生242人;连续3年完成招生计划。

在籍学生822人。

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卓有成效。

2011级分别与海信、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金世博模具等6个核心合作企业签订的7个订单班级已经毕业;为青岛益和电气等3家企业定向培养了160多名学生,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

2012级和2013级学生也全部签订了订单。

最近又为新入驻中德生态园的独资企业--德国辛北尔康普压机项目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为他们培养电气维修工。

2.社会服务

在完成校内教育教学的同时,机电专业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培训,提供专业服务。

首先与校企合作企业在学校建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由骨干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为企业培训在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每年在职培训和就业培训一次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利用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关系,2012年10月在我校举办青岛市机电专业骨干教师“电工新技术”培训班,为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24名教师;2013年8月和2014年5月由德国专家担任培训师在我校举行了两期培训班,为新疆等西部职业学校培训“液压与气动新技术”专业教师40名。

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企业服务站”专题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012年开展“百名教师千名学生进万家企业”活动,2013年开展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调研活动。

3.学业水平与就业质量

完善的制度保障,扎实的教育教学措施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保证了学生的学业保持高水平。

毕业生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达100%;本专业毕业合格率达100%。

最近三年学生在省和市教育部门认定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国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市赛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

由于开展技能大赛成果显著,2013年1月机电专业承办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工电子赛项”总结会,崔秀光校长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机电专业名校介绍了我校机电专业的办学经验、机电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等。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对口就业率高达89%以上,就业满意度高。

4.示范作用

机电专业特色鲜明,立足黄岛新区着眼山东,服务区域内的机电类企业,与30家大中型企业形成了校企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2012年10月举办山东省机电专业骨干教师“电工新技术”培训班,2013年8月和2014年5月举办两期全国“液压与气动新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我国中西部职业学校培训了40多名骨干教师,很好的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整体实力位居本市同类前列,市内第一家引进德国工商行会AHK培训考核评价的专业,崔秀光校长在2014年4月举行的“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大会上,重点介绍了我校机电专业的中德合作办学经验,为德资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经验和做法。

六、加分项

1.改革创新项目

引入AHK证书,开展国际化办学。

在中德生态园项目落地青岛开发区后,我校紧紧抓住机会,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

2012年5月与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成功引进德国工商行会国际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成立了两期EBG精品班,有效实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考取EBG证书和AHK证书。

第一批培训班自2013年5月开始至2013年12月考核,在30名参加培训的学生中28名取得了AHK的资格证书。

为德资企业输送了电气装配工和电气技术维修工等。

因合作办学业绩突出,2014年9月受德国工商会驻上海代表处邀请,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培训大会”,学校被授予“德国工商会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建设小组合作学校”,赵贵森老师被授予为“德国工商会(AHK)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小组成员”。

集团化发展。

在国际化办学路上努力前行的同时,不断拓宽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社会资源合作发展的集团化模式。

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作为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核心学校,其中机电专业又是核心合作专业,积极开展实质性的集团化办学活动,引入企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面向社会开展开放式培训,取得显著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形成了“全程式嵌入,三阶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设立机电专业EBG精品班,尝试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出现的亮点,不仅为中德生态园德资企业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为青岛益和电气等多家企业培养电气技术安装调试维修工,也使校企更加高度融合,教学活动站在企业发展的轨道上并为之服务。

同时也为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实行学分制及弹性学制,并建立了完善的四维评价制度,效果显著。

2.突出成果

积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本专业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3年6月,全国技能大赛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中职组)项目组一等奖;

2012年6月,全国技能大赛“亚龙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中职组)项目组二等奖;

2014年6月,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天煌杯“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赛项二等奖;

2014年6月,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中科杯“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三等奖。

现在国家正处于转型升级、调结构促发展的阶段,也是技术变革、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的时期,我们要紧紧与企业步调一致、与社会同呼吸,这样我们培养的技能型工人就会充分发挥企业基石的作用,为民族的复兴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