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413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通信行业北斗导航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5年9月

 

一、北斗导航系统介绍6

1、什么是北斗系统6

2、北斗的运营管理部门6

3、北斗的系统构成6

(1)空间段7

(2)地面段7

(3)用户段7

4、北斗系统三大功能及应用现状7

5、北斗与其他国家导航系统的对比情况9

6、北斗系统的优势9

7、北斗系统的“三步走”战略10

二、北斗导航产业链11

1、北斗产业链的构成11

2、北斗卫星研制与发射的情况11

3、北斗产业链中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12

4、导航终端的主要元器件13

5、北斗芯片市场情况14

6、高精度测量型OEM板卡市场14

7、导航型OEM板卡市场情况15

8、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情况16

三、北斗运用领域介绍17

1、北斗的应用市场17

(1)专业领域18

(2)民用领域19

2、将北斗导航系统推向民用市场的重要意义20

四、北斗市场情况22

1、北斗主要用户范围和应用领域22

(1)主要用户范围22

(2)主要应用领域23

2、北斗军工市场23

(1)北斗军工市场的主要情况23

(2)军用导航市场的容量24

(3)与北斗军工市场相关的企业25

3、北斗终端的市场现状26

(1)测量终端市场的竞争情况27

(2)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28

(3)车载导航市场的情况29

(4)车载监控市场情况30

4、其他民用北斗市场的情况30

5、军用北斗和民用北斗的差异30

(1)技术差异30

(2)未来发展趋势31

6、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31

(1)整体情况31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结构31

(3)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及其增长率31

(4)全球与我国卫星导航市场分布对比情况32

五、北斗未来发展32

1、北斗导航系统介绍32

2、与北斗导航相关的利好消息32

3、北斗产业化发展思路33

4、示范工程对北斗产业化的影响33

5、北斗现阶段的重大工程33

(1)基础工程:

增强卫星导航性能33

(2)创新工程:

提升核心技术能力34

(3)安全工程:

推进重要领域应用34

(4)大众工程:

推动产业规模发展34

(5)国际化工程:

开拓全球应用市场35

6、未来市场规模35

7、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未来展望35

 

一、北斗导航系统介绍

1、什么是北斗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般是指中国的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曾用名COMPASS,也被称为北斗二号,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我国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

整个系统将由35颗卫星组成,其中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整个系统建成后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

2、北斗的运营管理部门

卫星导航建设的主管部门是总装备部,是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小组。

卫星导航系统中,工程建设由总装负责。

卫星研制由航天五院垄断,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卫星的发射环节由航天一院,即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垄断火箭的总装。

总的牵头人是总装,地面的控制由总参下面成立的导航部队,叫卫星定位总站,有一千多个人的一个队伍,负责卫星的运控,地面有卫星的一些监测站。

在地面设备的搭建过程中,由航天恒星(航天五院503所)主导,承担核心技术、产业规划和标准的制定,而地面终端设备的开发和行业应用服务的任务则由北斗星通等民营资本完成。

3、北斗的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组成。

(1)空间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2)地面段

系统的地面段由主控站、注入站、监测站组成。

主控站用于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等。

注入站用于向卫星发送信号,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

监测站用于接收卫星的信号,并发送给主控站,可实现对卫星的监测,以确定卫星轨道,并为时间同步提供观测资料。

(3)用户段

即用户的终端,既可以是专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接收机,也可以是同时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

4、北斗系统三大功能及应用现状

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导航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

简短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数字报文通信能力,可以一次传送超过100个汉字的信息。

精密授时,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单向和双向两种授时功能。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利用授时终端,完成与北斗导航系统之间的时间和频率同步,可提供数十纳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

应用状况:

截至2012年底,中国有约4万艘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终端向手机发送短信为03元人民币,高峰时每月信息发送量为70万条。

同时,中国有约10万辆车已安装北斗的导航设备。

亚太服务。

北斗二代于2012年12月27日起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服务范围涵盖亚太大部分地区。

该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全球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在2020年完成对全球的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我国将发射大量的中地球轨道卫星,同时因为现有系统的卫星寿命也会到期,也将会在2020年前完成替换。

5、北斗与其他国家导航系统的对比情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6、北斗系统的优势

北斗系统在2011年提供试运行服务后,又完成4箭6星的发射,其覆盖区域由原东经84°-160°扩展到东经55°-180°,系统定位精度由水平25m、高程30m提高到水平10m、高程10m,测速精度也由04m/s提高到02m/s,性能与美国GPS基本相当。

然而,除了在民用方面性能与GPS相当之外,BDS还具备以下特有的优势:

7、北斗系统的“三步走”战略

我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的“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为第一步,至2012年年底,第二步已经完成。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二、北斗导航产业链

1、北斗产业链的构成

卫星导航产业链根据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一共有下面几个环节:

1、卫星制造;2、卫星发射;3、配套地面设备建设;4、卫星导航应用;5、下游市场。

2、北斗卫星研制与发射的情况

北斗卫星的研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垄断,航天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基地。

航天五院下设9个专业研究所、1个专业工厂、3个院本部实体部及事业部,建立了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正是这些机构构成了北斗完整的卫星研制产业链。

北斗卫星的发射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垄断,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研究院下属11个研究所、1个研发中心、1个物流中心、2个生产厂,具有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

3、北斗产业链中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导航应用终端这个环节,终端按照用途可分为导航终端、测量终端和授时终端。

导航终端可以根据北斗系统实时给出的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为客户提供路线规划服务。

分为民用导航终端和军用导航终端,两种终端的测量编码和价格互不相同。

民用导航采用民码测量,定位精度较低,一般为±10m,但是价格便宜,一般在在1000-2000元之间。

军用导航采用军码测量,精度高,可达毫米级别,但是价格昂贵,一般在数万到几十万不等。

测量终端主要用于专业的测绘领域,如精密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这类终端,借助国家CORS系统,可以实现毫米级定位,但是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授时终端常用于金融、天文台及无线电通讯的时间同步,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导航卫星提供的高精度原子钟进行授时。

4、导航终端的主要元器件

导航终端的主要元器件包括天线、基带芯片、射频芯片、OEM板卡以及搭载其上的基础地图信息,测量和授时终端也包含类似的元器件,但较普通导航终端专业性更高,性能更强大,测量终端测量和采集数据之后需要用GIS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形成有序信息和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北斗兼容导航定位芯片、天线模组、板卡,但有待规模化应用检验。

但是,由于这些基础元器件产品将长期制约产业发展,因此仍需加大投入,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北斗系统一起实现跨越发展。

5、北斗芯片市场情况

北斗芯片主要用来接收和解算北斗卫星的信号频率,北斗信号包含B1、B2、B3三个频率,其中B1、B2是民用频率,B3是军用频率。

民用导航行业的芯片仅接收B1信号,其精度为米级,要想精确到分米级或厘米级,则需要芯片同时解算B1、B2两个频率的信号,若芯片能接收B3信号,则终端的定位精度和效率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6、高精度测量型OEM板卡市场

此类产品定位精度在厘米级,用于测后数据处理,需要应用复杂的定位算法,技术难度远高于导航型板卡。

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测量型板卡在接受北斗信号产生观测数据方面已经成熟稳定,即可用于CORS或者静态控制测量;而在作为移动站进行高精度RTK定位解算上还不成熟,与国外板卡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此类产品而受“量价模式”影响较小,价格低于国外产品,国内产品未来有望形成替代。

7、导航型OEM板卡市场情况

此类产品的定位精度为米级,主要用于实时数据处理。

由于其对定位算法的要求相对较低,国内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较多,但由于受量价比影响较大,相对于纯GPS定位产品价格上存在劣势,相对而言具备导航芯片生产能力的公司在此类产品上更具有成本价格优势。

8、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情况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通过多个地面基准站,获取卫星轨道、大气误差等差分改正信息,以提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初始化时间等,从而增加北斗相对于GPS在精密导航定位方面的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的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地面通信系统播发导航信号修正量和辅助定位信号,实现北斗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湖北示范项目是中国首个建设的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测绘局实施。

示范项目采用的北斗三频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和定位性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中北斗的三频分别为B1、B2、B3。

目前,该系统建成了30个北斗连续运行基准站和控制系统及相应的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可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的增强,实现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首次在专业应用领域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大众应用领域实现米级精确导航。

此外,系统在精密定位初始化时间和环境适用性等方面优于基于单GPS的增强系统,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当前GPS地基增强系统的水平。

三、北斗运用领域介绍

1、北斗的应用市场

北斗系统的应用领域可以按照使用主体分为军用市场、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其中军用市场和行业市场的专业性最强、进入壁垒最高,而消费市场的市场空间最大、竞争程度也最激烈。

北斗系统在军用领域的主要应用在武器精确制导、部队实时调度等方面;在行业领域则广泛应用于测量、监控、车运、空运、航运、农业、金融、通信等方面;在消费领域北斗主要应用于手机导航、PND及车载导航等方面。

我们认为,其应用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北斗系统的建立也是与当时的国情——台海战争问题——有关,最初想解决的是有或无的问题,于是在2000年建成了双星有源定位系统,该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受定位精度、范围影响有一定的局限。

随着北斗系统的逐步发展,从区域有源到区域无源,定位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北斗在军事领域上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拓展,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1)专业领域

专业领域应用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对测量定位精度、系统可靠性以及系统连续性等要求较高。

我国北斗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受系统建设的影响发展较晚,但是由于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以及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相比于GPS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该领域有很好的发展的前景。

(2)民用领域

在民用领域方面,由于GPS介入较早,市场份额占有量最大,且发展较为成熟,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大众消费领域。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和导航服务,由各仪器、系统、软件开发商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终端服务器或软件,从而提供相应的位置服务。

北斗系统由于起步较晚和系统自身建设等原因,现在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及市场份额都比较小,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北斗系统的逐步完善与建成、北斗终端的成本降低,未来北斗在民用领域的运用将会逐步拓展。

2、将北斗导航系统推向民用市场的重要意义

从北斗导航产业化的角度来看,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能不能持续健康的运行,关键在于有没有广大用户在用。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不只是个卫星系统,地面还有很多支撑的控制系统、一些监测网、应用终端等,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系统。

一方面,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等硬件的寿命是有限的,需要更换和维护;另一方面,导航软件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充实完善;此外,应用终端的开发、持续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都是我们将北斗导航系统推向民用市场,进行产业化的重要原因。

因为只有在用的过程中,这个系统才能不断地被完善,才会有丰富的资金来保障其更好地运行发展。

从应用角度讲,我国下一步的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质量重效益,北斗导航系统对于转变国家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的作业效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北斗导航进入民用市场会对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有一些重要的领域肯定要用北斗来替换GPS,比如说国防领域。

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我们认为,北斗导航和美国GPS并不是一个竞争的关系,北斗会逐步的用北斗兼容GPS接收设备来替代过去单一的GPS模式接收设备。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趋势,将来包括在手机厂商、车载导航仪厂商等,我们认为都要采用北斗兼容GPS的设备。

一个是随着量的增加,单接收GPS信号和同时接收北斗和GPS信号的接收机,成本没有多大的差别。

另一个是,如果接收机两者信号都可接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可靠性、定位速度、定位精度,都比单独一个系统要好,给用户增加了使用价值。

总体来看,北斗导航和GPS合作多于竞争。

四、北斗市场情况

1、北斗主要用户范围和应用领域

(1)主要用户范围

(2)主要应用领域

2、北斗军工市场

(1)北斗军工市场的主要情况

北斗二代组网完成后,国家基于安全及支持国产化考虑,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北斗应用,尤其是近来国际国内局势日益复杂、动荡不安,此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更是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预计中国军费的开支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1989年以来,中国军费开支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增速基本在10%以上。

2013年中国军费开支将增长至人民币7201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07%。

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其GDP的比重自

198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以上,而中国一直在2%左右徘徊,因此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2)军用导航市场的容量

按美国军用GPS投入占整个军费开支比重约15%估算,国内军用北斗导航市场规模将达100亿。

此外,通过军用细分市场测算,可以推出未来北斗市场容量大概在984亿元。

(3)与北斗军工市场相关的企业

未来随着军费开支的增长、北斗导航设备装配率和单价的提升,预计每年可贡献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2年后,随着“北斗二号”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北斗二号”产品招标将加速,市场的成长空间值得期待。

此外,北斗军用市场是相对封闭的供应体系,由于国防的需要,厂商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资格认证才能进入,外资厂商无法进入。

3、北斗终端的市场现状

定位终端,GIS采集终端增长快速,中低端国产品占主导地位;高精度测量终端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越进口品牌,有望占据主导地位;而连续运行参考站国产品牌在地市级市场、测量测绘、气象、环境监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并逐步向高端用户渗透。

导航/监控终端,消费类导航终端发展迅猛,已有批量产品出口;专业导航终端市场正在崛起;监控终端市场成熟,有望形成中国特色。

北斗授时/通信终端,北斗授时终端还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北斗通信终端市场开拓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测量终端市场约为25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测量终端市场将超过4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4%,到2020年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

2012年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测量终端的出货量为20万台,预计到2016年将超过40万台,到2020年将超过50万台。

目前国内导航定位系统测量终端市场规模约20亿元,约占整体测量仪器市场的4成,预计未来随着北斗系统的正式运营,将催生巨大的工程测量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测量终端市场的发展。

(1)测量终端市场的竞争情况

国内导航定位系统的测量市场从2002年开始进入RTK时代,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凭借较低的成本从中低端产品切入,快速替代国外厂商。

目前国内厂商销量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产值与国外厂商相当。

预计未来国内厂商将逐步完成对国外厂商的替代,而随着北斗系统的正式运营,导航定位系统的工程测量终端将加速替代传统测绘仪器。

(2)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初具规模,2012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2015年预计用户超过5亿,产值达到2250亿元。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接近10亿,汽车超过1亿,这些用户或多或少将用到与导航及位置服务相关的应用,因此,手机与汽车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用户规模基本形成。

而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2011年超过4亿,预计2015年达到8亿,由于导航信号与位置服务信息开始支持这一服务,第10届中国互联网大会认为:

位置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配。

(3)车载导航市场的情况

前装车载导航设备是在汽车出厂前由车厂安装的导航设备。

iSuppli数据显示,全球车载导航设备2008年出货量为1930万台,预计到2016年出货量将达到8440万台。

其中,前装车载导航设备2008年出货量1430万台,2016年预计可达6840万台,前装车载导航设备将成为绝对的主流。

后装车载导航设备是车主购车后自行安装的第三方设备,外形与前装设备类似。

易观国际预计未来2-3年内,后装导航增速将趋于平稳,预计年复合增速10-14%左右。

201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约为1600万辆,其中带前装导航设备比例约为15%-20%,剔除部分智能手机导航用户外,后装还有约40%-50%的需求空间,总计大约700万台。

对比发达国家的导航设备装备率可知,今后几年导航设备的成长空间巨大,将为北斗车载导航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自主品牌车型将是北斗系统的主要配套目标,目前江淮、奇瑞、吉利等公司正在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围绕配装北斗系统的相关事宜展开谈判。

与此同时,中汽协信息服务系统委员会正式成立,将推进车载导航设备相关标准法规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构建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4)车载监控市场情况

车载监控设备是通过导航定位系统终端获取车辆的位置、速度、车内状态等信息,然后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把车辆的位置、状态等数据反馈给相应的管理终端,从而协助车辆管理人员、车辆运营企业或公安等国家相关部门及时掌握车辆、驾驶员或货物的实时状态。

通过这套设备,可以有效地对车载监控设备所提供的车辆信息进行运营管理,提高行车安全系数,规范车辆出行等。

目前,车载监控设备市场还处于成长期,存在行业壁垒较低、参与企业较多、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因此那些在招标初期能够取得优势并能降低研发成本集中技术优势的企业,将会在车载监控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位。

4、其他民用北斗市场的情况

北斗在特种行业的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成长动力来源于国家政策及重点示范项目的推动,但由于受行业垄断影响,北斗将在特种行业市场上保持高份额。

诸如电力、通信、水利、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石油等国家战略行业,对国家安全举足轻重,预计国家将强力推进。

5、军用北斗和民用北斗的差异

(1)技术差异

通常而言,民用北斗多用于城市导航,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信号遮蔽现象严重,因此强调对弱信号的捕获能力,对敏感度指标的要求更高。

民用导航采用民码测量,定位精度较低,一般为±10m。

军用北斗更多用于飞机、导弹等载体上,由于载体在空中运动,且动态变化速度较快,因此在信号灵敏度上较为容易实现,转而更为关注芯片的动态特性。

军用导航采用军码测量,精度高,可达毫米级别。

由于芯片中的基带部分主要实现对码信号的解算,其中相关器模块实现对码信号的“读取”,军用码和民用码的解算也在于此,类似于用相应的密钥打开对应的锁。

因此,军用北斗和民用北斗在芯片中的基带部分存在技术上的差异。

(2)未来发展趋势

2013年军方采购市场将启动,前两年由于北斗系统从一代向二代转型,市场的采购量呈现一代递减而二代尚未开始的状态。

而随着2013年整个北斗系统的正式运营,北斗二代批量性的军事应用随之展开,军方下半年的采购订单陆续放出,相关的有北斗军品业务的企业将受益其中。

而在行业应用方面,将通过批量展开,以点带面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此前交通部开展的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已初具成效。

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前,全国已经有300余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随着智慧城市的深入展开,将极大促进与北斗定位系统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从而推动北斗产业的发展。

6、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

(1)整体情况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GNSS设备存量市场由于欧美国家以外的市场渗透率逐步加大,预计会翻四翻。

最终达到全球人均一台GNSS接收器。

从地域上看,欧美市场居民人均GNSS设备将从一台上升为三台,而全球其他地区,尽管基数小,但是发展速度快,也会从每十人一台提高到每两人一台。

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各种政策支持促进GNSS的使用,包括欧洲ecall,美国的移动911,欧洲的112,SAR(SearchandRescue)服务等,它们成为未来五到十年欧洲与北美市场的增长动力。

全球GNSS相关市场预期将在2022年达到2500亿欧元,核心市场收入2019年有望达到1000亿欧元。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结构

根据GSA数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市场份额集中在陆地交通市场,包括消费市场中的前装/后装导航、用于导航的手机、PND以及行业市场中的车载导航监控。

其次是LBS市场,包括手机GPS芯片及服务。

(3)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情况及其增长率

(4)全球与我国卫星导航市场分布对比情况

五、北斗未来发展

1、北斗导航系统介绍

未来北斗要持续做的是什么?

在一个未来要持续做的,从定位方面来讲,不仅要完善北斗的导航系统定位功能,还要完善其地面的定位矢量,最后做成一个能实况定位的软件。

从地理信息系统来讲,从二维到三维再到三维可量测的信息整合。

包括矢量的,地下的信息整合来支持软件的信息系统方面。

做到这两点之后,北斗会对广大的用户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应急、消防、旅游等,也是未来不断完善的方向。

此外还有信息集成,提供不同尺度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图带动终端设备,以服务带动终端升级。

北斗虽然只是一个技术,但是最终体现出来的是服务,也就是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升级,让其中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

通过对其相互关系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