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431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docx

记录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

【关键字】记录

高中历史必修3听课记录

 

篇一:

鸦片战争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

探究一

英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英国为什么能发动战争?

(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引导:

鸦片战争前中英比较(工业国—农业国)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8世纪鸦片战争前中英比较

中国英国

政治: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军事:

军备松弛船舰利炮

外交:

闭关自守殖民扩张

总体特征:

封建时期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走私贸易(图片、条形图、折线图)鸦片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超

借口

2、原因

导火线: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英国为在中国建立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探究二

无禁烟运动就无鸦片战争?

这应当从原因上分析辩驳

(英国人的书信可证明英国侵华是蓄谋已久)

3、经过(1840-1942)

英军入侵路线及时间

4、结果

(1)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协定关税(后两个条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要点突破:

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严重破坏中国经济和贸易主权、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5、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理解: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

(2)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革命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民主革命

结论: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和民主革命的开端

列举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社会性质变化(《南京条约》签订)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政治:

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者是经济:

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国有优势,但实际上英国军事力量强大,中国必然失败)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商人欣喜若狂,但实际上受阻碍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的消费量对比

1、发现问题

2、分析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中国人普遍贫穷,购买力不强,

英国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商品输入(中国不需要的产品)

篇二:

高中历史评课稿

班级:

历史091姓名:

xxx学号:

022美中不足的历史教学

——评高一历史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2012年5月17号我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12中听课学习,今天的老师讲的是岳麓版

必修二第十节《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在这一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不可能学

到的东西,这对于我以后的实习工作等等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

我首先从整体上去评价这一节课,这一节课算得上是一节好课,整体上适合高中教学的

要求,从师生互动方面来讲,师生互动的还是不错的,从教学目标上来讲达到了所要达到的

教学目标的。

结构方面也比较紧凑,但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过于拥挤,这可能是与课

程比较急有关。

以一个人的一生来作为线索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创举,这点很好,整一节课方

方面面都能涉及到,这一点也难能可贵。

但整节课给人的感觉不真实似乎是课前有演练过的,

学生虽有互动,但积极性不高。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教学目标全面具体,切合学生实际。

老师通过教师出示教学目标,问题导学,层层设问,

及活动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

知识体系,建立了知识树。

教师语言表达准确、专业知识较丰富,能和学生融为一体,学生

学习积极性较高。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

和处理。

从老师课堂的讲解可以看得出对于教材是比较熟悉的,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的

也很不错,可以看得出老师使拥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从这一点看是很不错的了,但是整

一节课讲下来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可能不是那么准确,这与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特意指出

有关,也与整一节课老师安排的内容过多有关,这一点可能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有可能犯错。

把讲完当做是学生学完。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首先,从导入上讲,老师是从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起的,这一点很不错,可以温故而

知新,但对于学生来可能就不是很好了,学生会觉得没有新意,这对于学生一节课的听讲,

注意力的集中上来说不是很好。

从教学思路设计上来讲,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比较流畅,用郑观应的一生来作为线索

这一点把枯燥的历史课化为与一个人一生有关的事件,这一点比较新颖也比较好,值得倡导。

老师用学案教学的方式来上课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一点值得表扬,但不倡导,因为

要上好学案教学的一节课难度很高,在这一节课里老师这么安排使得课堂结构安排比较满,

这样的话使得学生听得比较辛苦,老师讲的也比较费劲。

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上来说是不错

的,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的,似乎是有演练过的,学生对于课堂眉宇之间似乎有点应付

的感觉。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学生参

与课堂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能关注到所有学生。

充分

运用地图、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和解释力,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讲

的兴趣。

用ppt演示也说明老师对于这节课比较用心,这一点是要求提倡的,毕竟高中历史

教学大纲中有指出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利用多媒体的相关设备进行形象

直观的教学。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创新,这一点与老师的平时事关可能有关,

但对于学生来说会觉得不新颖而忽视课堂。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上来讲,这位老师的基本功还是不错的,能够驾驭课堂,至少能把

基本的知识、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完成,从这一方面讲是不错的。

能够根据需要整合教材,这

一点也做的不错。

从老师的教态上来说,比较优雅,肢体语言上也比较丰富,这一点可较好。

老师的语言优雅,语速适中,这对于教学来说是不错的,但就是声音方面有点小这一点可能

要稍微提高,不然学生听不到的话就会不认真上课。

从板书上来说,老师没有板书这一点不

是很好,可能老师觉得有ppt不用板书,但我个人觉得有板书会好很多,至少可以列出最基

本的框架,这对于学生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从教学效果上来讲,老师能把教学目标所适合的东西交给学生,至少也算是完成了教学

任务,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是,从情感教育上来说这一部分有些缺失。

而且,由于老师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反思,要是学

生课后没有进行复习的话,效果不会很好。

篇二:

《鸦片战争》评课稿2011年富锦市第九届中学“探索杯”教学竞赛——评课2011年富锦市第九届中学“探索杯”教学竞赛富锦三中评课稿第一、三维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

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所以分析一节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第一是

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了解”的要求是准确

无误,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多角度深入对比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以及一系列条

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理解”的要求是深刻全面,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更深

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情感”的要求

是思想升华。

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符合高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

第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层次清楚。

教学过程设计突出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鸦片

战争,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本层次重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例如:

通过中国和英国的对比表

格得出战争的根本原因,通过两个设问得出了战争的直接原因,通过分析《南京条约》的内

容得出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层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按照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方法

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索,理解方法,提升能力;第三层次是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由

学生讨论来完成,本层次重在知识的深化。

三个层次,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

清晰,内容简明扼要。

最后特别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激活并拓

展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能为学生获取、利用信息和提出、解决问题创造

情境和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本堂课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第三、教学方法运用合理。

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

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例如通过战前中英国情的

对比——使鸦片战争的背景一目了然、易于理解,2、通过运用地图来形象直观的展示战争的

经过,3、运用多角度分析方法解决战争的影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不仅得法,而且体现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改革与创新。

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伴有学法指导。

例如:

第一次鸦片战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出学习战争的方法——四要素分析法(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这为以后学习中日甲午战

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奠定了方法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使

本节课有很强的科学意识,突出表现在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各种感官被调动,看,听,思,

讨论,记录,眼手耳脑都在用,这种科学的设计,注定了本节课的成功。

我认为本课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上应当提高。

2、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出超、入超、领事裁判权等,应该明确化、规范化。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粗略看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1共1页页富锦三中教科研室2011年9月27日篇三: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感性阶段。

高一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适合高一学生)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

(适合高二)第三部分:

说教法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就决定什么样的学法,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

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注重情境创设、史料解读、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

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史料或影视片断)并提出几个小问题,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将提纲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本课的知识框架。

这样做既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为深入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

本课主要讲述了目内容,分别是一:

二:

三:

其中第目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在学生知识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下,下面我就主要说一下我是如何实现重难点突破的。

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下面我就说一下每一目是如何讲述的。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一:

启发式谈话法第目难度适中,并且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文字篇幅,史料和图片,因此针对这一部分,我主要采取了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2.3.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书中和史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准确的答案。

以第个问题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及,进而提出

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

(可以加问题答案)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二:

合作探究法第目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掌握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史料分析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或图片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

让学生明白(答案)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三:

角色扮演法第目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知识,主要掌握问题。

这一问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条目较多,有点锁碎,学生容易发生混淆,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解决。

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对本目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选取学生分别扮演、、、。

然后给每个角色设定任务。

让他们进行情境模拟,让历史再现。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面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四:

表格、图表、提纲法第目主要讲述了问题,这一问题线索(条理)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提纲法(表格法,图表法)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政经文不同领域)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

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总结出历史长河中规律性的知识。

简单而实用。

比如在对这一知识点总结之后,在表格中(图表,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即:

,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又或者

表格法:

是本课的第个重点知识,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表格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以表格的形

式对知识点从、、、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老

师进行点评讲解,得出:

(此处可以讲一下答案)并提出几个新的问题加深对本知识

的理解。

比如:

再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而实现对本知识点的掌握。

表格法的运用能简单有效地概括主要知识,一方面方便记忆,另

一方面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

同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新知为目的,辅助提高课堂效果。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

篇四:

历史高效

课堂评课稿-《夏商周政治制度》评课稿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评课稿

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今天有幸听了孙老师执教《夏商周政治制度》一堂课,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历史课教学是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认知过程,正因为

如此,教学中对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孙老师在教

学中通过设置15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对大量的

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了思考力,发展了历史思维,这也是目前开卷考试形

式下,一种好的历史教学方法,我们借鉴。

2、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境。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着。

孙老师充分发

挥了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创设了合理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

与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在把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机会留给了学生,把时间留给了学生,把思

考留给了学生,学习中有一个环节都是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

点拨、提升,值得借鉴。

三、将历史现象置于一个历史长河之中,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历史大背景作了一个具

体介绍,使历史知识有了一个通感。

新课改后的历史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主题式,打破

了王朝体系,所以有必要对历史的大背景做一介绍,孙老师此点体现的很好。

此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

篇三:

必修四听课记录

窦娥冤

一、导入新课

2、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2、关于元杂剧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四、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五、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

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六、作业、预习第二层

雷雨

一、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三《雷雨》简介:

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

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

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

──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四、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哈姆莱特

一、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后期的传奇剧———《暴风雨》等。

2、悲剧的情节:

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

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

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pái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

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

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作业。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柳永词两首

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为人放荡不羁,生活落拓,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且去填词”——“奉旨填词”

三、教师泛读课文

四、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找意象,说作用。

明确: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

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

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

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五、作业:

背诵这首诗。

望海潮

一.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

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