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457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docx

心理作文之心理学读书笔记

心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

心理学读后感】

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最近到图书馆借了本《每天一个心理技巧》,算是心理学的类别了,闲暇时翻阅了一番,获益颇多,现在特地将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标准答案是: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但这样的回答却使人对它有很多的误解。

在很多人眼里,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认为心理学家能看出人们在想什么,会洞悉别人的情感,甚至认为心理学可以用来算命。

应该说,这是对心理学的误解,那么心理学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其实不然。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总称。

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总称。

所以这样说来,心理学其实没有那么神秘,心理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现象。

我们熟知的感觉、想象、情感、意志及个性等等都是心理现象。

人与人的沟通、互动的技巧,人际间的压力及人际不良关系,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表现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因此熟知各种心理学常识和心理学技巧,并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对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没有一个认识,那么在说话做事当中就难免遇到一些小的状况,道路也不会像别人那样畅通了,而且在熟知心理学技巧的前提下,我们也能够对自己出现的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必要的调整,让自己的身心更加愉悦,生活学习的效率更高。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中主要是通过诸多化解心结的故事和技巧使读者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成为身心皆健康的现代人。

比如说书中就介绍了如何克服愤怒、焦虑、虚荣悲观等一系列的不良心理情绪,以及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如何让自己受人欢迎,也介绍了青春期的心理调试等等心理技巧,读来受益匪浅。

因为《每天一个心理技巧》也蛮厚,书中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陈述给大家,下面就简单的举个例子,来告诉诸位这本书是怎样将看似抽象的心理问题告诉群众并产生一定的激励性的:

作者想要说明人们不能够恐惧失败,于是先陈述了一段话“有个人的个人简历是这样的,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9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选举人团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很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的确,“失败”是个消极的字眼,除了“死亡”之外,没有别的字眼能够比它更加令人听而生畏。

但是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失败,只要告诉自己:

“我要成功!

我真的很不错!

”然后你就会发现,在以前你认为自己不行的事情上,现在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来。

林肯的真实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要恐惧失败,问题出现时,光去叫嚷、埋怨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努力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而这个方法,最终只有一个人来完成,那就是你。

因为

最终有一天,你要独立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通过一个简单、真实的例子再加上后来的一些通俗易懂的陈述,就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不要恐惧失败的好处和心理暗示、自我鼓励的方法,今后在遇到了相关的问题的时候,你就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了。

心理学在人的激励方面分析的很详细,就是如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首先就是确定正确的目标。

人活着要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不然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功:

简单的说,就是目标加上进取心,有人安于现状,只想维持现状,采取“守”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变陈消极的态度,失去积极的动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要设置向前看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追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心里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在其他需要的前提之下,在工作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变成了一种兴趣的时候,人就会以工作为乐,而不是以工作为负担,一旦工作变成了一种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做”也就顺其自然成了“我要做”。

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自己时时拥有快乐的感觉,凡事不斤斤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感激,只要健康的活着,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应有的一切,这也是心理学的最终目的。

在现实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满足了基本需要以后,就要给自己

定目标,思考和理解自己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如何体现,怎样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和轻松,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挑战和麻烦,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我做”也就逐步转化为“我要做”。

通过以上我个人的一些小的浅显的感悟,相信大家也能够看到心理学的一些本质所在,的确,心理学就是这么一门与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科学,它的本质就是一门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认知与行为、自身与环境、工作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实践科学。

但也没有当初我们认为的那么神秘,全然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很好的运用好心理学的各种技巧和处事方法,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美好,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注: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当中便介绍了许多的心理技巧和常识,以上额一些感受也是受其启迪的,现特地将其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郝氏春秋2012年10月28日

【篇二:

问题解决心理学读书笔记】

问题解决心理学笔记

1.对大多数人而言,把问题大声说出来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对他们所说内容的听觉记忆有助于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

2.在问题的陈述中遗漏的信息可能必须借助于长时记忆加以推理。

3.美国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a.纽厄尔和h.a.西蒙——并不是在跨越整个上下文情景的意义上形成问题空间,而是在已有的符号结构和程序上形成问题空间,这种符号结构和程序通过系统的生成假设等步骤而使问题解决者逐渐形成问题空间。

4.莱尔德和罗森布鲁姆——合理性原则。

个体倾向做的行为其实是已有知识表明最终会达到目标的行为。

5.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

强方法和弱方法。

强方法是指习得的特定方法,保证能解决问题。

——所以要练习?

弱方法是当解决者并不知道解决问题时所求助的一种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6.手段——目标分析对问题解决也有重要的影响,使得解决者不愿意选择那些看起来似乎背离目标的策略。

7.手段——目标分析,解决者必须有办法在头脑中表征相关子目标,在他实现这些子目标的过程中将其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然而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

8.在我们表征一个问题时,通常都会忽略一些事情,或者我们对于问题的表征根本就是不恰当的。

另外,拥有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解决问题。

9.卢金斯:

解决一种特定类型问题的机械程序就是一个工具——当遇到类似问题时,不是人控制习惯,而是习惯控制人。

10.格式塔心理学把用学来的方法用以解决问题称为“心向”——被人们称为“盲目的习惯效应”,不过这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我们有要考虑心理定势——功能固着。

1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遇到所有相关信息都提供的问题。

通常我们都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关于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选择允许我们改变思维模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涉及的困难是双重的:

1我们可能会根据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建立完全错误的模型;2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个非常正确的初步表征,但它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12.关于:

心向的补充。

以学习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者会盲目地使用,甚至忽视更简单的方法。

13.基恩——解决结构问题的困难归因于:

学习者对物体所包含的属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表征;不能在记忆中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14.奥尔森的问题解决5原则:

1阅读——形成心理表征;2提取可能有用的心理算子,有这些算子联想到获得信息的先决条件及应用它们的效果,运用这些算子时,问题解决者能“看到”心理的眼睛中发生的事情。

3问题解决是有顺序的,一次只能从记忆中提取和应用一个算子,在启发式或计划的基础上,从恢复的记忆中只能选择一个算子,任何没有恢复的算子自然地也就不能被执行。

4从数量巨大的记忆库中会议相关的算子非同寻常,它是经过激活的扩散获得的,激活扩散从当前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或任务开始,但激活扩散是一个无意识过程。

5我们形成的问题情境的心理表征作为一个探针从长时记忆中寻找相关的算子,回忆出的算子与问题情境和目标有着某些语义联系,没有这种语义联系的算子则不能被回忆出来。

15.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不能以最佳方案解决,这时我们会重新构造一个新的问题表征,以产生不同的激活扩散,在奥尔森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改变最初的表征。

1详尽的细节;2重新编码;3限制的释放(如九点问题,连线超出九点所在区域即可解决)。

16.西蒙和海斯认为,问题解决者形成的问题表征完全由问题指令来决定(如物理中的参考系选择问题)

17.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指出,如果两个问题没有相似的表面特征,即使有共同的深层结构,也不会发生迁移现象。

课本中许多练习题,一旦学生掌握了例题,就很容易解决其余的类似问题,但是,如果两个问题非常相似或完全相同,则只能称之为提高而不是迁移。

希格利和安德森对此的修正:

对迁移而言,关键的不是它们有多少共同的表面成分,而是是否有共同的产生式系统。

对特殊知识的迁移主要取决于两个问题的解决所需技能的重叠。

18.斯威勒认为,正迁移意味着顺序效应,顺序效应指,如果有一系列难度递增的相似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解决比从难到易的顺序解决要容易,学习者解决前面问题的经验会加速后面问题的解决。

在初始问题中那些识别的差异既可能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又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要求所建立的假设必须是以新旧问题间一定的相似性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人们获得了相关的问题解决规则,有可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形成定势导致负迁移。

这说明,定势现象不是人类死板、非理性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是我们试图生成规则,以便预测世界的理性思维的必然结果。

19.问题难度取决于较难问题的某些方面,而不是结构本身,即结构相同,本质相同,问题的表面特征仍能迷惑人们。

20.陈述性知识往往是作为程序性知识的预备性知识而存在的,程序性知识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再生成陈述性知识方为有效。

陈述性知识有对错之分,程序性知识无所谓对错。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可能一直需要以事实性知识和情景性知识为基础,如汽车启动,“踩住离合器,启动开关….”。

21.再看韦特海默的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

再现思维是指盲目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而不考虑问题的内部结构;创造思维则需理解问题的内在结构。

所谓“好学生”是指在学习新材料时能进行“自主解释”,以获得对材料的更精细的表征,更好地理解问题;初次接触难题时,特别是给出的解释比较模糊,迁移只局限于陈述性知识范围之内,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程序性知识。

彭宁顿和雷德认为“死记硬背式的结果是,只有在高度相似的问题之间才能产生迁移,而理解式学习却能在低度相似或完全陌生的问题之间迁移。

22.记忆中已有的问题、概念或情境称为“源”,当前的问题、概念或情境称为“靶”。

每一个源都是用来理解和启示靶的。

源与靶之间的差异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23.霍利约克关于问题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四个方面:

1同一性;2不确定性相似;3表面结构差异;4内部结构差异。

24.尽管语义相似性可以表征为层次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脑中的概念表征就是这样的。

问题表征可以看成是语义网络的一种激活模式,如果一个表征不恰当,就会导致语义网络中的一些联系被暂时性加强,一些联系被削弱,这会阻碍正确地表征。

25.激活扩散:

一个概念激活与它联系最紧密的概念,其次激活距离它较远的概念。

这个理论有奥尔森提出,用以解释顿悟现象。

26.在类比问题中,具有语义相似性的事物之间更容易匹配。

事物间语义越相似,借助源问题解决靶问题的学习者越多。

27.关系类比。

从源问题到靶问题进行匹配的是关系,框架内的概念与关系没有太大关系,除了在关系初始建立时,为了明确关系提供了具体例子之外。

28.在言语分析之类的智力测验中,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关系的语义特征发生变化造成的。

29.金特纳认为类比就是关系结构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复制,这就是系统性原则,人们更愿意对关系层次结构系统进行映射,在系统中高级关系制约着低级关系。

30.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表面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关的。

梅迪恩和奥托尼认为我们对相似性的判断是以我们对事物或问题的表征为基础的,而不是实体本身。

实体的描述性特征或表面特征通常与深层的不易接近的特征相关。

因此,注意实体的表面特征很重要,它们可以

启发我们去接近潜在结构。

31.在内部结构差异性类比中,类比者需要源问题的某些方面,内部结构差异性往往阻碍相关操作的运用,从而类比无法进行到底。

32.图解也具有类比的功能,它剔除无关的表面特征,而突出了内在的结构。

33.类比思维的核心是通过一个映射的过程,将知识从一种情境转化到另一种情境,即在一种信息的主要方面和另一信息的主要方面找到一一对应的定势。

它的作用就是激活图式,进而影响我们思考当前问题的方式。

34.罗斯:

原理—提示观认为,学习者通过当前问题的特征及特征间的联系,可能会回想起先前的一个样例。

获得共同的原理后有助于理解新情境或解决具有相似结构的新问题。

问题表面特征的作用就是为获得可能的相关源问题提供线索。

35.无论源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学习者一旦理解了这种从源中提取出来的抽象原理,那么表面的细节对于解决靶问题来说就不再重要了。

但是,源问题是重要的,它有助于学习者理解问题中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它。

36.类比用于教学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类比物和学生必须学习的概念或程序中抽象出共同的内在结构。

37.只提供文字说明使得学习者更多地关注表面特征,除非进行分析。

对新手而言,类比对其学习的帮助时很大的,因为类比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锚点”或者“高级组织者”,即根据已知的领域推论未知的领域。

38.哈尔彭认为,在教学中,远类比比近类比更能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

39.差生更多地使用陈述性知识,优等生更多地使用情境性和程序性信息。

40.当学生能够认识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并把问题同以前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时,就属于一种水平更抽象的思考理解,这就是优等生的学习特征。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41.例题对学习者产生的四种可能的效果:

(1)它可能让学习者记住一个解决过程的细节而不是一种抽象的原理或规则,也就说学习者更多地是记住具体做了什么;

(2)学生记住了原理或规则,但却可能不懂得如何使用,需用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推理;(3)学生可能不理解镶嵌在原理或规则里的概念,甚至可能误解它…;(4)试图解决当前的问题可能会促使学习者从先前的问题中提取出比解决该问题本身更多地信息。

42.金茨等认为:

对文本的初步表征是一个称作“文本基础”的陈述性表征。

问题在于理解文本描述的情景,清晰地理解文本并不是理解做什么的充分条件。

学习者必须对文本描述的情境建立起表征,即情境模型,它包括根据对文字的理解所进行的精细推理,而这需要相关专业知识。

较差的问题解决者倾向于将推理从问题表征中省略,即省略了相关原理,而依靠情境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者则倾向于根据相关原理进行推理。

是情境模型为回忆先前的问题提供了支撑而不是文本基础的再现。

专家和新手对同一文本的陈述性表征区别不大,但建立的情境模型就不同了,新手不知道需要进行精细的推理来建构完整的情境或问题模型。

43.初学者对文本的表征通常是零散的、支离破碎的,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他们关于某一领域的陈述性知识(概念)不是以支持推理的形式存在的,这需要用实例引导他们进行推理,形成推理规则,以便于理解。

【篇三: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冯特的重要贡献

德国心理学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并培养一批心理学人才。

其中冯特的学生英依英、霍尔、卡特尔都曾为教育心理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桑代克是致力于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领域的研究的先驱。

他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领域。

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他又将此书扩展为三卷即《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1、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2、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独特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四、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研究方法上:

实证研究、实践调查

2、系统性原则:

考虑动态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

外部行为很难完全反映内在。

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基本看法就是: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

(1)关于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

认知结构是人的认知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

认知结构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

布鲁纳对认知结构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

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表征的三种类型:

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

动作型表征:

婴幼儿时期(1、2岁),主要是依靠动作去对付世界;

映像性表征:

三岁后至七岁儿童,开始在头脑中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表象或映像代表外界事物并尝试借助映像解决问题。

符号性表征:

大约从六、七岁开始;个体能运用语言、数字符号代表经验,同时应用这些符号来学习和获得经验;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三种表征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

(2)关于主动性

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人的学习是主动学习。

具体表现在:

a、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者总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

b、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a、新知识的获得: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知理解的过程,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同化,比如婴儿吃奶和喝果汁,就是同化,原有的方式不需要改变。

性质不变,量的变化。

顺应,给婴儿吃蛋黄,原有的进食方式不能适应了,要有新的方式出现。

性质上改变。

b、知识的转化:

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知识转化为技能,做练习、实践。

解决实际能力。

c、评价:

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需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两方面。

所谓结构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具有“普遍而强有力的适用性”。

4、提出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也不能看成活动的书橱,而要培养成为自主的思想家。

发现学习的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是学生感到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探究欲望。

3、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

4、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

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结论;

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演绎思维、归纳思维)

发现学习的教学案例

x2+2ax+a2=(x+a)(x+a)

利用图形看。

发现学习与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已经明确指出: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音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效果

1、从总体学习成绩上来看,发现学习并不比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更好或更坏。

2、从高水平的思维技能上来看,发现学习通常更有助于培养。

3、从情感领域的学习来看,发现学习比传统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学习的积极态度,或者说,学生更喜欢学校。

发现学习的制约条件:

1、学生的先备知识(要充分)

2、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

3、学习材料的性质(是否适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科课程。

本身理科的课程就是科学家发现的。

重复发现科学过程)

4、教师的指导(有效引导)

5、教学时间(前期相对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不能轻易放弃。

可以将发现的时间压缩)

发现学习的分类: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发现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提供有关的材料信息,引导学生去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无指导的发现学习:

无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无结构的发现学习或“纯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个自然状态中依靠自己获得领悟。

有指导的发现与启发式教学是什么关系?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悱: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

指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真正的问题情境不是一问一答式启发式教学与发现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古老的启发式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评价。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奥苏泊尔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做了区分: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

?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

2、奥苏泊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接受学习=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的吗?

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关于认知结构:

a、奥苏泊尔所定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或一个人在某个认知领域的观念的内容与组织。

b、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是“观念的支架”,或称之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c、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新观念被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同化、贮存并相互作用,原有的观念同时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