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装修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88631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装饰装修工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饰装修工程.docx

《装饰装修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装修工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装饰装修工程.docx

装饰装修工程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关键工序

1、楼地面工程

1)地面基层检查

1.1基土

1.1.1检查内容

基土的夯填、基土的压实系数、标高。

1.1.2质量控制

a.淤泥、腐植土、耕植土、膨胀土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不得用作地面下填土。

填土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实,用人工夯实时,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用机械夯实时一般不应大于300mm。

每层压实后的基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b.压实的基土表面应平整,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时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

c.表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应控制在+0~-50mm。

1.2垫层:

1.2.1检查内容

配合比或强度、厚度和标高、坡度。

1.2.2质量控制

a.灰土垫层:

垫层铺设在基土或基层完成后,检验评定合格后方可施工。

①灰土的配合体积比,一般为2:

8或3:

7(石灰:

土)。

灰土拌合料应保证比例正确,拌合均匀,并控制一定的湿度。

拌合时加水量一般控制在灰土拌合料总重量的16%左右,拌合好的灰土应及时分层铺设夯实。

②灰土拌合料应铺设在未受地下水浸湿的基土上分层铺平夯实,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00mm。

各层竖向接茬应错开500mm,并应重叠夯实。

夯实后的表面应平整,标高应控制在允许±20mm以内。

灰土垫层的密实度,可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质量密度,一般要求灰土夯实最小干土质量密度17.5g/cm3。

b.砂和砂石垫层:

①砂垫层,其厚度不小于60mm。

砂石垫层,其厚度不小于100mm。

②砂石垫层必须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辗压、夯实时,应适当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

一般辗压不应少于三遍,压实至石料不松动为止。

砂石垫层的密实度可检查试验记录,也可在现场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容重。

c.碎(卵)石垫层:

碎(卵)石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碎(卵)石垫层必须摊铺均匀、表面的空隙应用粒径为5~25mm的细石子填缝、辗压、夯实,应适当洒水,使其表面保持湿润,一般辗压不应少于三遍。

压实至石料不松动为止。

d.碎砖垫层:

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

碎砖垫层应摊铺均匀,每层虚铺厚度应控制不大于200mm,适当洒水后进行夯实。

夯实均匀,表面平整密实,夯实后的厚度一般为虚铺厚度的3/4。

不得在已铺好的垫层上用锤击方法进行碎砖加工。

e.三合土垫层:

三合土垫层又称灰浆三合土垫层,是用石灰、碎料(碎砖、不分裂的冶炼矿渣、碎石、卵石等)和砂(中砂、粗砂,也可掺入少量粘土)按一定的配合比加水拌合均匀后铺设夯实而成。

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00mm。

①三合土的配合比(体积比),一般采用1:

2:

4或1:

3:

6(石灰:

砂:

碎料)。

②三合土垫层其铺设方法可采用先拌合后铺设或先铺设碎料后灌砂浆的方法,但均应铺平夯实。

③三合土垫层夯打应密实,表面平整,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浓石灰浆,待表面灰浆晾干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合土垫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其标高应控制在±10mm以内。

f.炉渣垫层

①炉渣垫层按设计要求和所用材料分为四种:

纯炉渣垫层、石灰炉渣垫层、水泥炉渣垫层、水泥石灰炉渣垫层。

垫层厚度均不宜小于60mm。

炉渣垫层的用料必须拌合均匀,加水量要严格控制。

拌合物以拌合后能手捏成团,铺设时表面不呈现泌水现象为宜。

②炉渣和水泥炉渣垫层所用的炉渣在使用前应浇水闷透。

水泥石灰炉渣垫层所用的炉渣在使用前也必须先泼石灰浆或用消石灰拌合浇水闷透,闷透时间均不得少于5d。

③炉渣垫层铺设:

垫层厚度如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应大于160mm,可采用振动器或滚动、木拍等方法压实。

压实后的厚度不应大于虚铺厚度的3/4,以表面泛浆且无松散颗粒为止。

④炉渣垫层施工完毕后应避免受水浸湿,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g.混凝土垫层:

①混凝土垫层是用不低于C10的混凝土铺设而成,其厚度不应小于60mm。

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决定,并采用重量比。

③混凝土应拌合均匀。

④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应清除基土淤泥与杂物,如基土为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

⑤捣实混凝土宜采用平板振动器。

⑥在大面积垫层施工时,应采用区段(分仓)进行浇筑,其宽度一般为3~4m,并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与楼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等划分。

⑦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加以覆盖浇水。

浇水奖励制度日期不少于7昼夜,待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做面层。

⑧垫层以按房间四周墙上控制相应尺寸,偏差允许2/1000,且不大于30mm。

⑨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纵缝不得大于12。

1.3找平层、结合层

1.3.1检查内容

a.材料配合比;

b.复核和隐蔽检查;

c.基层或基体的标高和找平层、结合层的坡度。

1.3.2质量控制

a.找平层可采用水泥砂浆、混凝土、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铺设而成。

找平层铺设应在基层验评为合格后方可施工。

b.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时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派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在预制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必须在楼板灌缝严密,板间锚固筋埋设牢固,板面上需预埋的电管等物牢固,做好隐蔽验收要求后,方可铺设找平层。

d.铺设找平层时,对其下一层表面必须清理干净。

对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找平层时,其下层表面要求粗糙,如表面还应进行斩毛处理,以确保找平层与基层或基体的粘结牢固。

并应预先湿润,先刷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一遍,并随刷随铺,抹压平整。

e.铺设沥青砂浆或沥青混凝土找平层,拌合料必须拌合均匀,宜采用机械搅拌,在常温下,拌合料拌合温度为140℃~170℃,至压实完毕温度不低于160℃,拌合料铺平后,应用有加热设备的辗压机具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mm。

f.当铺设有坡度要求的找平层时,必须找坡准确,按基准线控制标高,控制坡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g.找平层必须表面平整,但又要考虑上层面层的粘结或结合牢固,要求表面既平整,又粗糙。

1.4.保温层和防水(潮)层

保温层用材料按材料形状分为松散、板状、整体和金属类等。

地面与楼面工程的防水(潮)层,一般采用有沥青胶结材料的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和卷材防水层等。

保温层和防水(潮)层施工应在基层工程完成,经验评为合格后方可进行。

1.4.1检查内容

a.基层;

b.主要材料;

c.铺设、标高与坡度。

1.4.2质量控制

a.基层:

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基层表面应平整、清洁、干燥;掺有水泥拌合物的表面必须坚实,不得有起砂现象。

b.主要材料:

保温层材料松散容重是(堆积密度)要求不大于1000Kg/m3,导热系数不大于0.29075W/(m·k)。

封闭式保温层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c.松散保温材料应分层铺平拍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150mm,拍实后不得直接在保温层上行车或堆放重物。

完工后的保温层厚度偏差应控制在+10%或-5%。

d.沥青膨胀珍珠岩或沥青膨胀蛭石应用机械搅拌均匀。

e.整体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如在保温层上直接设置防水层时,用2m长直尺检查。

平整度不应大于5mm,如在保温层上做找平层时,平整度不应大于7mm。

f.板块保温材料外形应整齐,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且不得超过4mm。

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

g.用沥青粘贴板块时,板间缝隙应用保温灰浆填实并勾缝。

保温灰浆的配合比一般为体积比1:

1:

10(水泥:

石灰膏:

同类保温材料碎粒)。

h.保温层在施工中和在防水层施工前均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以防浸水和损坏。

i.铺贴卷材防水层必须及时压实,挤出沥青胶结材料要趁热刮掉,并不得有皱折、空鼓、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粘贴卷材的沥青胶结材料的厚度一般为22.15~2.5mm,并在所有转角处铺贴附加层。

在设有地漏或排水孔的周围,必须封口严密,且坡度应正确,确保地漏、排水孔等周围不渗漏。

2)整体楼地面工程检查

2.1细石混凝土、混凝土面层

2.1.1检查内容

a.标高、抄平;

b.基层的处理;

c.配合比、强度;

d.铺设及养护。

2.1.2质量控制

a.铺设细石混凝土、混凝土面层,宜在垫层或找平层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能在其上做面层。

基层应洁净、湿润,表面应粗糙,如表面光滑应凿毛处理。

b.细石混凝土面层一般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垫层兼面层采用不低于C15混凝土提浆抹光,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浇捣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就不大于3cm。

c.铺设混凝土时,先刷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随刷随铺混凝土,用表面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施工间歇后继续浇捣混凝土,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密实。

d.细石混凝土面层应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

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等邻接处镶边。

有地漏等带有坡度的面层,坡度应能满足排除液体的要求。

e.细石混凝土面层铺设压光后应在常温下养护,一般不少于7昼夜,使其在湿润的条件下硬化。

待面层强度达到不小于5MPa时方准许在其上面行走。

2.2水泥砂浆面层

2.2.1检查内容

a.标高、抄平;

b.基层的处理;

c.配合比;

d.铺设及养护。

2.2.2质量控制

a.地面与楼面的标高与找平,控制线应统一弹到房间四周墙上,高度一般比设计地面高50cm。

有地漏等带有坡度的面层,坡度应满足排除液体要求。

b.基层应清理干净,表面应粗糙,如光滑应凿毛处理。

c.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1:

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其稠度(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不应大于3.5cm。

d.铺设时,在基层上涂刷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随铺随拍实并控制其厚度。

抹压时先用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再用铁抹压平。

e.水泥砂浆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终凝前完成。

f.水泥砂浆面层铺好后,在湿润的条件下养护,一般不少于7昼夜。

g.踢脚线的高度与出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3楼梯踏步和台阶

2.3.1检查内容

a.基层的处理;

b.标高、尺寸;

c.防滑条。

2.3.2质量控制

a.基层处理及面层质量控制与相应各类面层相同。

b.踏步和台阶面层铺设自上而下进行,面层铺设前应按设计标高定出分步标准,每个楼梯踏步的高度、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相邻两步高度及宽度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

c.设有防滑条的踏步面层,应在粉面层时将防滑条及时嵌入,表面高出踏步面4~5mm,用圆角抹子捋实捋光,并应顺直。

d.面层铺设后,应有防止面层、齿角被损坏的保护措施。

2、塑钢门窗检查

1)检查内容

1.1门窗规格、型号;

1.2门窗校正;

1.3门窗固定;

1.4门窗附件安装。

2)质量控制

2.1塑料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大面应无划痕、碰伤。

2.2塑料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尺寸、开启方向、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及填嵌密封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内衬增强型钢的壁厚及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

2.3塑料门窗拼樘料内衬增强型钢的规格、壁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型钢应与型材内腔紧密吻合,其两端必须与洞口固定牢固。

窗框必须与拼樘料连接紧密,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600。

2.4塑料门窗框、副框和窗的安装必须牢固。

固定片或膨胀螺栓的数量与位置应正确,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固定点应距窗角、中横框、中竖框150—200mm,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600。

2.5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形状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

2.6塑料门窗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位置应正确,功能应满足使用要求。

2.7塑料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应采用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密封胶应粘结牢固,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

3、玻璃安装检查

1)质量控制

1.1.玻璃工程应在门窗校正和五金安装完毕后,以及最后一遍油漆前进行。

外墙门窗玻璃,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抹灰工程的要求,可在抹灰前安装。

1.2.油灰应用熟桐油等天然干性油拌制。

用其他油料拌制的油灰,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用于钢窗玻璃的油灰,应具有防锈性能。

2)玻璃的裁配

2.1检查内容

尺寸。

2.2质量控制

a.玻璃宜集中裁配,应按设计或实际尺寸长宽各缩小一个裁口的1/4,或2~3mm,边沿整齐,不得有缺口和斜曲。

b.冬期施工,从寒冷中运到暖和处的玻璃,应待其缓暖后方可进行裁割。

c.彩色玻璃按设计图案裁割。

3)一般玻璃钢安装

3.1检查内容

a.颜色、图案拼装;

b.固定方法;

c.平整、牢固。

3.2质量控制

a.安装玻璃前,清除裁口内的污垢,沿裁口均匀涂抹1~3mm厚的底油灰。

b.木门窗玻璃,应用钉子固定,钉距≤300mm,每边不少于两个,并用油灰填实抹光;用木压条固定时,应先涂干性油,并不应将玻璃压得过紧。

c.钢门窗玻璃,应用钢丝卡固定,间距≤300mm,每边不少于两个,并用油灰填实抹光;采用橡皮垫时,应先将橡皮垫嵌入裁口内,并有压条和螺钉固定。

d.安装玻璃长边大于1.5m或短边大于1m的,应采用橡皮垫,并用压条和螺钉镶嵌固定。

e.拼装彩色玻璃,压花玻璃应按设计图案拼装,拼缝应吻合,不得错位、斜曲和松动。

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f.楼梯间和阳台等的围护结构安装钢化玻璃时,应用卡紧螺丝或压条镶嵌固定。

玻璃与围护结构的金属框格相接处,应衬橡皮或塑料条。

g.安装磨砂玻璃和压花玻璃时,磨砂面应向室内,压花花纹宜向室外。

h.安装玻璃隔断时,隔断上框的顶面应留有适量缝隙,以防结构变形损坏玻璃。

i.安装好的玻璃应平整、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j.油灰与玻璃、裁口应粘结牢固,并于裁口边缘齐平,四角成八字形,钉子、钢丝卡不得露出油灰表面,且表面不得有裂缝、麻面和皱皮。

k.木压条接触玻璃处,应与裁口边缘齐平,木压条割角严密,并与裁口紧贴。

l.用橡皮垫镶嵌玻璃,橡皮垫应与裁口、玻璃及压条紧贴,并不得露在压条外。

4、一般抹灰检查

1)抹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检查内容

技术复核。

按设计要求复核基层的尺寸、质量。

1.2质量控制

a.抹灰应在结构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b.抹灰前,对混凝土及砖墙表面的缺陷须按规范规定修整。

对脚手眼等墙体留洞,应用砖镶砌密实。

透亮砖缝或镶砖不密实处,应用砌筑砂浆嵌实。

c.木结构与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不同墙体交接处基体表面,应先铺钉金属网,并绷紧牢固后方可施工抹灰。

金属网与各类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2)门窗嵌缝

2.1.检查内容

a.配合比的使用;

b.嵌缝密实程度。

2.2质量控制

a.嵌缝前,检查门窗框位置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固。

然后用1:

3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加水量麻刀)分层将门窗缝隙嵌塞密实。

b.砂浆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可用小锤轻击,检查嵌缝的密实度,不实处必须返工嵌实。

3)护角线

3.1检查内容

a.配合比使用;

b.部位、规格。

3.2质量控制

a.护角线分明暗两种,用1:

3水泥砂浆抹底层,用1:

2水泥砂浆抹面层。

b.一般常用暗护角线。

凡室内墙面、柱面的阳角和门窗洞口的垂直阳角,都应做高度不低于2m的水泥砂浆护角线。

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

c.明护角线的厚度比纸筋灰面厚3~5mm,宽度两侧各宽50~80mm。

整个工程的明护角线的高度、宽度以及外形应一致,表面及其边角要方正光洁。

d.暗护角线要分层抹成斜面,用捋角器捋光压实,使其呈八字形小圆角。

要先做准首件样板,使整个工程的护角线模式一致。

4)抹灰砂浆

4.1检查内容

a.砂浆的选用;

b.砂浆的搅拌;

c.砂浆的使用时间。

4.2质量控制

a.抹灰工程采用的砂浆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b.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和稠度等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和稠度可参考表1-1及1-2选择。

常用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及应用范围表1-1

材料

配合比

应用范围

石灰:

石灰:

粘土:

石灰:

石膏:

砂石灰:

石膏:

砂石灰:

石膏:

砂石灰:

水泥:

水泥:

1:

2~1:

5

1:

1:

4~1:

1:

8

1:

0.4:

2~1:

1:

3

1:

0.6:

2~1:

1.5:

3

1:

2:

2~1:

2:

0

1:

0.3:

3~1:

1:

6

1:

2~1:

3

用于砖石墙表面(檐口、勒脚、女儿墙以及潮湿房间的墙除外)

干燥环境的内墙表面

用于不潮湿房间的木质表面

用于不潮湿房间的顶棚

用于不潮湿房间的线角及其它修饰工程

用于做油漆等墙面或湿度较大的房间和车间

用于潮湿较大的砖墙基层、混凝土基层,如墙裙、勒脚等

抹灰砂浆流动性及骨料最大粒径表表1-2

抹灰名称

沉入度(cm)人工抹面

砂的最大粒径(mm)

底层

垫层

面层

10~12

7~9

7~8

2.6

2.6

1.2

c.水泥砂浆及掺有水泥或石膏拌制的砂浆,应控制在初凝前用完。

d.砂浆中掺用外加剂时,其掺入量应由试验确定。

e.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得存放过久。

配制轻砂浆时的搅拌时间要比重砂浆长一些,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

5)抹灰

5.1检查内容

a.施工顺序;

b.施工温度;

c.标志;

d.基层处理;

e.分层厚度;

f.分层间隔时间。

5.2质量控制

a.一般抹灰工程施工顺序通常应先室外后室内,先上面后下面,先顶棚后地面。

高层建筑采取措施后,也可分段进行。

b.一般抹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高级抹灰不应低于5℃,中级和普通抹灰应在0℃以上。

c.抹灰前,砖石、混凝土等基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除干净,砌块的空壳层要凿掉,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要进行斩毛处理,并洒水湿润。

d.抹灰前,应纵横拉通线,用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设置标志或标筋。

e.各种砂浆的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和振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沾污和损坏。

f.在板条、金属网顶棚和墙面的抹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底层和中层宜用麻刀石灰砂浆或纸筋石灰砂浆,各层应分遍成活,每遍厚度为3~6mm。

②底层砂浆应压入板条缝或网眼内,形成转脚结合牢固。

③顶棚的高级抹灰,应加钉长350~450mm的麻束,间距为400mm,交错布置,分遍按放射状梳理抹进中层砂浆内,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g.冬期施工中,抹灰砂浆应采取保温措施。

抹灰时,砂浆的温度不宜低于5℃。

各抹灰层硬化初期不得受冻。

做油漆墙面的抹灰砂浆中,不得掺入食盐和氯化钙。

h.用冻结法砌筑的墙,室外抹灰应待其完全解冻后施工,室内抹灰应待抹灰的一面解冻深度不小于墙厚的一半时,方可施工。

不得用热水冲刷冻结的墙面或用热水消除墙面的冰霜。

i.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层上。

j.抹灰的面层应在踢脚板、门窗贴脸板和挂镜线等木制品安装前进行涂抹。

6)罩面石膏

6.1检查内容

a.配合比使用;

b.相关工种进度、质量。

6.2质量控制

a.罩面石膏应掺入石灰膏缓凝剂,其掺量由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15~20min内凝结。

b.基层质量应符合要求,且已干燥、反白。

c.抹罩面石膏前,基层应浇水湿润。

罩面灰应分遍连续涂抹,表面应赶平、修整、压光。

d.罩面灰应随拌随用,并用铁抹子抹光。

e.石膏罩面灰不得抹在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基层上。

7)灰线抹灰

7.1检查内容

a.配合比使用;

b.模具;

c.灰线位置(标高、平水)。

7.2质量控制

a.采用分层做法:

①粘结层:

1:

1:

1水泥石灰砂浆薄薄地抹一层。

②垫灰层:

1:

1:

4水泥石灰中掺少量麻刀(厚度根据灰线尺寸来定)。

③出线灰:

1:

2石灰砂浆(砂子过3mm筛孔)。

④2mm厚纸筋灰罩面(纸筋灰过窗纱),分二次抹成。

b.抹灰线用的模子,其线型、楞角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墙面、柱面找平后的水平线确定灰线位置。

c.简单的灰线抹灰,应待墙面、柱面、顶棚的中层砂浆抹完后进行。

多线条的灰线抹灰,应在墙面、柱面的中层砂浆抹完后,顶棚抹灰前进行。

d.灰线抹灰应分遍成活,底层、中层砂浆中宜掺入少量麻刀,罩面灰应分遍连续涂抹,表面应赶平、修整、压光。

e.使用死模扯灰线时,先薄薄地抹一层粘结层,接着用垫层灰逐层抹,并随时用模子推拉找标准,抹到离模子边沿约5mm处。

第二天先用出线灰抹一遍,再用纸筋灰,应边喂灰边将模子向前推进,待灰线基本推出棱角并有三四成干后,再用细纸筋灰,直推到灰缝的棱角整齐光滑为止。

若为石膏灰线,应用3mm过筛的砂子,用1:

2石灰砂浆推出棱角,在六、七成干时稍洒水用石灰浆掺石膏(一般为石膏:

石灰膏=6:

4)在6~7min内推抹至棱角整齐光滑。

f.使用活模扯灰线时,采用一边粘尺一边冲筋,将活模模子一边靠在靠尺板上一边紧贴筋上捋出线条,其它同死模方法。

g.使用活模扯圆形灰线时。

应先找出圆心,钉上钉子,将活模尺板端孔套在钉子上,围着中心捋出圆形灰线。

罩面时,要一次成活。

h.灰线接角:

①.接阴角:

切齐甩槎,用抹子抹灰线各层灰,在抹上出线灰及罩面后,分别用灰线接角尺一边轻挨已成活的灰线作为基准,一边刮接角的灰缝使之成形。

接头阴角的交线与立墙阴角的交线应在一个平面之内。

②接阳角:

要根据垛、柱阳角距离来确定灰线位置,施工时先将两边靠阴角处与垛、柱结合齐,再接阳角。

8)分格缝、滴水线、窗台、窗洞等

8.1检查内容

a.条子规格;

b.嵌条部位;

c.弹线。

8.2质量控制

a.外墙窗台、窗楣、雨蓬、阳台、压顶和突出腰线等,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并整齐一致。

阳台底滴水线抹灰要外低内高,厚度为10mm

b.窗洞、外窗台应在窗框安装验收合格、框与墙体间缝隙嵌密实符合要求后进行。

上下左右的相邻窗台、按窗洞的高度进出要一致,窗台与窗下槛的距离一般约40~50mm,窗框的两下角,必须用水泥砂浆嵌实,防止窗台渗水。

两端有窗台肩时,宜用套板施工,窗下槛处呈圆形,不得咬樘子,要座进窗框下槛2~3mm,窗台必须向外返水,一般为20mm,严禁倒返水。

c.外阳台、阳台隔墙厚薄一致,花饰进出一致,栏杆间档一致,且平整垂直。

d.分格条应浸泡水后使用,在其小面满抹素水泥浆后粘贴,并将分格条两侧用水泥浆抹成呈八字形斜角。

分格条上的余灰,应在罩面灰抹完后及时清除。

当天贴的条子,在罩面灰完成后即可取出。

“隔夜条”应在罩面层达到强度后取出。

5、饰面工程检查

1)饰面施工条件

1.1检查内容

施工顺序和环境。

1.2质量控制

a.室内饰面工程应在抹灰工程完工后进行。

室外饰面完工后才能施工勒脚饰面。

楼梯栏杆、栏板、楼梯斜梁和墙裙的饰面板安装应在踏步和地(楼)面层完工后进行。

b.镶贴饰面的基层应清理干净,不准留有残余砂浆、尘土或油渍。

c.夏季施工应防止刚安装(镶贴)好的饰面受雨淋或爆晒,冬期施工砂浆使用的温度不应低于5℃,并采取防冻措施。

2)饰面板(砖)的使用

2.1检查内容

a.选材标准;

2.2选砖分类

a.饰面材料的品种、规格、图案、线条、固定方法和砂浆种类应符合要求。

b.饰面板(砖)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案要求,对饰面板(砖)的类型、规格、颜色进行选砖分类。

3)细部处理

3.1检查内容

a.接缝;

b.流水坡向和滴水线;

c.变形缝。

3.2质量控制

a.镶贴饰面板(砖)时,接缝应填嵌密实,防止渗水;分段接处应平整。

b.室外檐口、腰线、窗台、雨蓬等处饰面,必须有流水坡度和滴水线。

c.装配式挑檐、托座等的下部或与柱相接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