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671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docx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

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中学法律的演讲稿范文

在演讲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动作,可以使演讲不那么呆板,枯燥。

也会更好的表达感情,动作不一定要很多,五六个足矣!

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篇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能有幸与大家聚集一堂,我非常高兴,也非常之激动,也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

我告别中学已20个年头了,回想过去,记忆犹新,我非常留恋我的中学生涯,我同你们一样,在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从一名中学生成长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感到自豪,同时也感慨万千。

我和同学们一样要衷心地感谢培养我的学校、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借这个机会,请允许我说一句心理话:

教育我们、培育我们多年辛勤的园丁,你们辛苦了!

同学们,今天,站在讲台上的我心情是异常的激动,我该讲点什么呢?

我本想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案例,来警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去遵守法律,与在座的老师们、同学们交流、沟通一下。

可由于时间关系,由我们的派出所所长和其他的领导老师来给大家讲我认为今天这种形式很好,在“五五”普法的今天,学校举行这样的普法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我只想讲几句:

第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包括我们学生在内的责任,创建平安校园也是我们全校师生的义务。

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依法律己,抵制不良诱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道德修养,为自己将来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今天的教育,让大家能从中悟出和把握住怎样去遵守法的道理,特别是我们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中学生,因为你们还不很懂事、是最易冲动、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如果感情用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悲痛和后悔。

否则,自己会亲手毁掉自己的前程,会中止自己的人生,会失去父母含辛茹苦的抚育,会将老师的培育全都付之东流。

第三、希望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好地遵守法律,同时,请大家回去后向家人、朋友、邻居、亲戚多作宣传,让更多的人学法、守法、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四、我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遵纪守法,用良好道德来规范自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安定的环境和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望同学们遵纪守法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德做人,最后,祝同学们在父母、在老师的关怀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帆风顺走向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哪一天吗?

没错,就是我国的法律宣传日。

所谓的法制,就是是用来约束我们的言行的规定。

而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学生,让自己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时刻都要以法律在我心中的准则,时间警醒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自己的思想,一旦发生脱轨现象一定要及时规范过来,千万不要走错人生道路。

否则会后悔一辈子。

我们国家有句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是的,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生活将是混乱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交通,如果,没有条条款款的规定——红灯停,绿灯行,那么车辆就不必停下来等绿灯,就很容易发生车祸,造成悲剧。

但有了法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社会更和谐,提高个人修养,减少悲剧的发生。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的法律意识还没有到位,我们的社会经验仍然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遵守《中小学生行为准则》,还要熟读与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需要我们知道的法律条规。

我们既要知道法律,又要遵守它。

也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让它成为自己最有力的武器。

要记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次,不可与律法为敌,因为律法是神圣而庄严的!

同学们,法律就像一把利刃,它不仅规范着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我们用它来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用它来演绎自己美好的人生吧!

谢谢大家!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篇三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

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

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将历史地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

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

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

案例之一:

两学生年幼无知,受欺骗引狼入室

邱*、武**盗窃案。

邱*,22岁,***人,待业青年。

武**,17岁,待业青年,贺*,14岁,**在校学生。

刘**,14岁,**在校学生。

200*年*月11日下学后,在邱*授意下,武**对贺*说:

“**好玩,你从家里偷些钱,我带你们到**玩”。

6月14日下午3时,贺叫上同学卸掉了爷爷家的防盗门螺丝,把邱*从**叫来**,6月15日上午,武**、贺*入室、刘**放哨,偷了23500多元现金和两条香烟,刘**分得2000元,其余由武**拿着,四个人上**,回来后,只剩3000元,其余均在**挥霍。

案发后,邱*、武**分别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

本案涉及的刑法的两个概念

1、盗窃罪。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盗窃犯罪的对象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物,既包括有形财物,也包括电力、煤气、重要技术成果等无形财物。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秘密窃取,是指犯罪分子采取自认为不使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

2、盗窃罪的处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

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这件案子的主要教训是:

贺*年幼无知,听信欺骗,引狼入室,造成严重后果。

青少年学生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思维方式极不稳定,判断事情的能力差,遇到事情,一定要仔细思量,权衡利弊,切不可头脑发热,贪图蝇头小利而误入歧途。

案例二:

在校生酒后伤人受害者亦属活该

这是一起故意伤害案。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配图

张**,16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200*年3月22日晚10时酒后出宿舍门时,将下晚自习回宿舍的学生孙**撞了一下,孙到宿舍,将年事告诉了同学艾**,让艾给处理一下,艾答应后,孙**就将张**叫到宿舍楼西侧说刚才发生的事情。

正说着,候**到了跟前,问:

“什么事?

”艾**就将发生的事给他说了,孙**说:

“没事”。

候**说:

“咋没事?

”并问张**这件事怎么处理,张**说:

“你想咋办就咋办。

”候**就在张**的右肩上捣了一拳,后又用左手搂住张的脖子,用右拳在张的身上捣,用膝盖在肚子上顶,在张**被候**搡不予考虑门背后时,张**从口袋里掏出跳刀,用左手撕住候的头发,在候的胸部捅一刀,后连推带搡将候又捅一刀。

候**在被推至床边时,将张**撕到床上,压在身下,张**又在候的胸部边捅二刀。

致候大量出血送医院抢救,发现其左腋下、左胸部、右胸部、左上腹均被刺伤。

经法医鉴定:

候**胸腹部被锐器刺伤,致双侧开放性气胸、肺破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失血性休克。

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58条、第87条之规定,已构成重伤。

张**故意持械伤人,致人重伤,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在犯罪时系未成年人,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对候**人身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民事赔偿责任张**负百分之五十,候**负百分之四十,学校负百分之十。

本案涉及《刑法》两个概念:

1、正当防卫。

是指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动不受法律追究。

在本案中,张**的行为有点防卫的成份,但不属真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所以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2、故意伤害罪。

《刑法》243条规定:

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构成犯罪的行为是故意伤害罪。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致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使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这两个在校生,判了刑,赔了钱,挨了疼,应该有哪些教训?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假若,张**遵守校规,不在校内喝酒;假如他撞人之后,说声“对不起”;假如候**少一些哥们气,少一些逞能好事、少一些二杆子劲,会是什么结果呢?

这件不该发生的事,肯定是可以避免的。

同学们:

听了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

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

这就是:

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敢维权、要坦白。

1、慎交友。

上述案例中的被告人过早离开学校,失去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过早涉足社会,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

提醒同学们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记古人忠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

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

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法制课不是空的假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道理,我们要从中悟出做人的理想价值,不仅学会做学问,学本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

古人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道在何处?

我认为,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上好高中,考上大学,学好本领,参加工作获取报酬,才是正道。

相反,坑、蒙、拐、骗、偷、抢等手段弄钱,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网络.com网。

那就是邪门歪道,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长大报效祖国,用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

3、善思考。

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刑法修订后,对正当防卫作了新的规定,即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的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q####j、绑架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就学校而言,如果每个同学都充满正义感,见义勇为,碰到类似抢劫的情况,挺身而出,人人喊打,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学习环境。

犯罪分子就没有藏身之地。

5、要坦白。

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就要坦白地向老师、学校、有关机关把事情讲清楚,争取从宽处理。

今天的两个案例中,被告人都能如实供述犯罪过程,才被依法从轻发落,判了缓刑。

所以,我奉劝同学们最好是从小学法、懂法、守法,万一触上法网,就应该主动坦白、自首,如实交待,争取从宽处理。

最后,祝愿青少年朋友们,同学们,勤奋学习,只争朝夕,时刻准备着,为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中学生法制教育演讲稿篇四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我是山西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委员、山西锋卫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智健,今天能来到这里给各位同学进行法制知识的讲解,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今天我的讲座主题是“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发生”,我将围绕常见的几类青少年犯罪案件,与大家展开讨论,共同学习。

希望我的这个讲座能增强同学们法制观念,在同学们学法、知法、守法上有所帮助,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的中学生。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学时代同学们的主要精力是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回馈自己的家庭、回馈社会。

应当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犯罪的行为发生。

但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总有一些不良青年,作出过一些让他们自己都追悔末及的事情,在作出这些事时,他们以为自己很仗义、很有力量、很不含糊,但实际上却给他们自己以及其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一些案例,告诉同学们这些错误的行为带来后果。

以希望对同学的学生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

从大量真实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案情中来看,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类型集中体现为团伙、暴力型犯罪、财产型犯罪、以及转化型犯罪等。

下面我们先聊一聊团伙性、暴力型犯罪

(1)团伙性犯罪。

我为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小王在网吧上网,快到凌晨的时候,很疲惫,心情也不好,于是就坐到网吧的台阶上休息,这时候他突然看到马路对面来了四五个年青人,走路摇摇晃晃还唱着歌。

这几个人是在庆祝完朋友的生日后一起回家,小王看到他们说话声音很大就非常的生气,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吼什么吼”!

对方听到小王的喊声也不示弱,于是双方就开始争吵,并且进行动手撕扯。

在网吧跟小王一块上网的一个青年看到这个情形之后马上就开始打电话,纠集那些经常玩耍的好朋友,很快,就从各个地方来了13个孩子,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之后便把那几个年轻人打了。

其中2人重伤,2人轻伤。

正是因为这样严重的人身损害后果,这13个孩子均被公安机关拘留、逮捕。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开庭审判,今年年初,法院下达了判决书,罪行最重的一个孩子被判了有期徒刑5年,这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将在牢狱中度过五个春秋。

这个案件充分体现了,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团伙性特点。

目前团伙性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特别是聚众斗殴的行为特别严重,一哄而上、不计后果、手段残忍,打完就跑,完全符合本案中这13个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性质。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团伙作案呢?

因为他们年纪小,社会经验尚浅,还没有足够的胆量去独自犯罪,所以通常会纠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伙,建立相互支撑,相互依靠的心理。

虽然团伙看上去似乎有点实力,但为了逞一时之威风,付出的代价都是非常的高。

法律上的团伙一般分为三种类形,一般团伙:

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相对成员比较稳定,但又比较分散,没有具体的行为方向。

二、有组织的团伙:

有分工。

三、涉黑类的。

黑社会组织会把一般的团伙,有组织的团伙作为他们的培养目标、网罗的重点,逐渐走向更高级的犯罪。

还有一些团伙的构成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你被欺负了,告诉团伙成员去教训教训欺负你的人,但是帮忙的人可能把这个人打残了、打死了,打死、打残的后果谁来承担呢?

并不是谁打谁独自承担,尽管你未动手,但你去组织、召集了这些打架的人,在这个案件中是主犯,所以要对这个事态的后果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因此未成年人不要动辄找别人打架,也不要帮别人打架,否则,在无意识中,将会面临牢狱之灾,可见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痛的。

(2)暴力型犯罪。

造成暴力性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

生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从生理上分析,一个人一生中最暴力的年龄段是18岁左右,到了青春期,本身精力很旺盛,俗称年轻气盛,而且具备了一定的体力、智力,所以对社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这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克制的时候,这是我们人的生理原因导致的。

还有一个是家庭原因,比如错误的家庭教育、家庭本身存在暴力等。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家长很宠爱。

我曾见过一个少年犯,他曾跟我说:

“老师,当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应告诉我,谁打你你就狠狠的打他”。

于是他一直信奉着这个观念,所以他从小就因为打架进了少管所。

这是对孩子错误教育造成的不良后果。

另外,家庭中本身存在的暴力,会给孩子们造成以暴制暴的观念。

东北一个案件就是这样:

一个孩子15岁,他的父亲喝了酒就开始打老婆、孩子。

有一天他回到家后看到父亲正在打他妹妹,于是他拿起刀把父亲杀了。

这就是家庭因素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因素,在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暴力文化。

从影视作品、书籍、网络、网络游戏,都大量充斥着暴力的画面、场景。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当我们第一次面对暴力场面、暴力行为、暴力言论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反应是什么呢?

是恐惧。

当暴力的东西再继续的深化,被他接触到的时候,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他不再恐惧,而是兴奋、激动。

当他继续接触的时候,他不再兴奋、激动,而是麻木。

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有个案例就是讲的这种情形,说有2个孩子把1个孩子打伤了,他们怕父母、老师知道,硬是把这个孩子给活埋了,手段非常残忍。

还有大家知道的徐立杀母案,一榔头下去把他的母亲杀死了,他竟然能心情平静地坐在考场里考试。

另外还有一起案件中一个11岁的小男孩他把母亲杀死以后,公安机关对其进行讯问,在11个小时内,警察一遍遍地问他,而他编出各种谎言,连警察和他的父亲都没有看出他对杀母之后所表现出的恐惧、惊慌,表现异常的镇定,这让警察都感到非常的诧异,这么小的年龄,怎么对生命竞持这样一种漠然的态度!

?

这是他们在不停地、大量的接触这些暴力的东西所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完全畸形的心态。

从这个层面上可以折射出许多人对生命不尊重、冷漠。

为什么我们教育大家要有爱心,要懂得感恩,并不是说要求我们要有多么高尚的品格,只是要求我们有一些朴素的情感,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一种对生命的本能的尊重和关爱。

那么,怎么来克制因为年轻而带来的一些暴力的冲动呢?

首先要拒绝暴力,不去主动地涉猎这些暴力,第二,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把做得到的事情视为一种责任,把没有做到的事情视为一种亏欠,把得到的东西视为当成一种恩赐,把得不到的东西当成一种本分。

(3)在暴力型犯罪中,给大家穿插一个法律知识,那就是正确认识正当防卫。

打架是我们经常在工作中听到青少年说的一个词,也是一个存在于很多同学们脑子里的非常严重的误区,比如:

“我为什么要打他呢?

是因为他先打得我,因为是他先打我所以我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就不用承担法律后果。

”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青少年对正当防卫的认识存在误区。

法律上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有着相当严格的界定,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五个要件:

(1)正当防止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在这一行为中,防卫目的的正义性是正当防卫首要条件,特别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非法利益的目的而实施的“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以引诱的手段故意激怒他人袭击自己,打死打伤他人的不是正当防卫;赌博犯罪时,为保护赌资而将另外抢劫赃物的罪犯打死打伤的行为也不是正当防卫;

(2)正当防止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

也就是说,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非法侵害的同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

尤其要指出的是,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防卫。

如司法机关逮捕人犯、执行搜查任务时,拒捕、拒查者或第三者进行的反抗,不叫正当防卫;

(3)正当防止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本人进行的防卫。

对实施不法行为者的亲属或其他人进行报复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4)正当防止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

对还没有开始或已经停止的不法侵害行为,不能进行防卫。

如抢劫犯正在抢劫,被抢劫的人和群众可以防卫。

如果抢劫者已被群众抓住,这时就不能以正当防卫为由对其继续打击,而应扭送公安机关;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他先打你,你再找人来打他的情况下并不是正当防卫,他打过你,你再去打他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新的侵害了,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而实施的防卫。

这种心态特别是在聚众斗殴犯罪中这样造成的伤害,是不会按照正当防卫来处理的。

最简单的,比如说我们抓住一个小偷,我们是不是可以对他肆意的进行殴?

显然是不可以。

人的生命是不允许收到任何不法侵害的。

因为他偷了东西之后可以由公安部门,可以由法院对他进行法律的制裁,但任何一个人都无权侵害他的身体。

包括在学校也是这样的,当我们在看到一些孩子在违反有校规校纪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制止,我们可以向学校的相关老师和领导来反映。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以自己的暴力以自己的行为来制裁他,来打这个孩子,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二、财产型犯罪

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在长治市发生的一起血案,一对59岁的老夫妇惨死在家中,侦查人员进行了摸排,就把犯罪嫌疑人锁定在了一个16岁,名叫李毅的小伙子身上。

然后对他家进行了突击的搜查,在搜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带有血迹的鞋子,带有血迹的锤子,经过血型的比对,确定就是受害人的血型。

所以就对他进行了讯问,李毅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李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家里经济比较宽裕的,有时候他比较大手大脚,经常拿着钱请同学们唱歌啊,吃饭啊,后来他的爷爷去世了,家里的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他没有办法在阔绰起来了。

因此他就想到了偷窃,最初是把学校老师的办公室撬开偷东西,但是偷盗的东西不多,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来到了这对老夫妻的住所,他们是他远方的亲戚,他看到了老头把刚开的工资给了老婆,于是萌生了偷窃该老头家的想法。

他选择了一天,只有老夫妻在家的时候,就潜伏到老两口家里,等到夜深人静时出来偷东西,结果偷窃过程中的动静惊动了老两口,老两口醒来后,与李毅发生了争执,李毅为了为了达到获取他人钱财的目的,他用随身带的刀把老两口杀死了,然后盗走一千块钱。

可以说一千块钱换来的是老夫妻两条生命和一个花季般的年龄的青春。

我觉得非常的惋惜。

现在的拜金社会,很多的享乐主义影响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

据统计,关于财产类犯罪的案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辍学的孩子、失业的孩子。

相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进行财产类犯罪的还是比较少的。

那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这个案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第一,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管每个人背后的家庭是贫困还是富裕,我们都要珍惜父母给与我们的每一分钱。

你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成为未来财富的所有者。

因为以后的社会财富都是给有知识有头脑的人准备的,因投机而致富的机遇已经成为零了。

现在大家不断地掌握知识就是在给以后掌握财富打下基本功。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