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91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Word格式.docx

造成这些慢性疾病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营养失衡,国外的经验表明调整饮食结构、食物营养强化、营养补充剂是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从理论上讲,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营养素摄取均衡,应该是最理想的办法。

它符合很多人的理念,即天然食物最安全,人可以从天然食物中获取一切所需要的营养,但是,这种方式实行起来却并不简单。

首先,我们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如何通过膳食摄入来合理改善营养不良,不要说一般家庭不清楚,就连大部分食堂、餐厅也搞不明白。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这对于非常看重食物色、香、味的国人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再次,合理的膳食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活贫困家庭以及城市中的特困家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无法做到。

食物营养强化的优点是方便、安全、经济。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这就是见效慢。

因为营养强化食物毕竟是食物,不是治病的药物,需要我们通过日常膳食逐渐补充营养素,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方法针对性强、见效快,具有很好的营养改善效果。

但是,它不够经济无法作为国家改善全国公众营养状况的可行手段。

因此,通过添加营养强化剂来补充和平衡膳食营养是中国解决营养不良与失衡的重要手段,而采用食物营养强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健康水平也是国家的既定政策。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是根据历年来对我国人群膳食与营养状况调查证实人群中普遍供给不足的,或由于地域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或满足生活环境和生理状况变化的特殊人群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特殊需要的营养素。

据2004年全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

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

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

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

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o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o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上述营养素,以补充膳食中供给不足,从而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

目前的营养强化主要是强化维生素类、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如牛磺酸和赖氨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如DHA)等,可单一或多种营养素混合进行营养强化,营养强化的科学依据是营养平衡。

营养强化需要合适的强化量,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多同样会造成营养不平衡而不利于健康。

所以,合理地使用和选择营养强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2营养强化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2.1.1重视用于生产低热量、低脂肪食品的添加剂的开发

在西方国家,由于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超体重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比较多,所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用于生产低热量、低脂肪食品的添加剂的开发。

他们以糖醇类食糖替代物生产无蔗糖食品;

用菊粉等营养强化剂生产代脂肪食品;

用中碳链脂肪酸合成低热量脂肪。

2.1.2重视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一些天然提取物添加剂的开发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注重药食同源,也注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的开发。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特别是一些天然提取物添加剂的功效明显,这已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公认。

因此,现在大量的保健功能食品以食物补充剂形式进入美国等国际市场。

近年来,在环保、安全、回归大自然等口号的影响下,西方国家也致力于天然提取物的开发。

他们对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的植物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从近几年的欧洲健康食品添加剂配料展览中展出的产品看,天然提取物所占的比例很大,共有植物提取物74种、植物化学品31种、天然抗氧剂75种、膳食纤维44种、大豆异黄酮38种。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天然提取物。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

天然物不等于没有毒性,而合成物不一定不安全。

例如,大部分天然色素从植物中提取,它们是国内外竞相开发、普遍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品种,但是在我国已经批准列入使用卫生标准中的四十多种天然色素中,只有甜菜红、越橘红、辣椒红、焦糖色、蜜蒙黄、萝卜红、黑加仑红、红曲米茶黄素、柑橘黄等品种的使用量不受限制,他们可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其余大部分品种均有最大使用量的限制。

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天然物一定比合成物更安全。

世贸卫生及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曾于2004年3月通报:

日本厚生省因食品安全的原因,拟将38种食品添加剂从现有食品添加剂的名单和非合成添加剂名单中撤销,这些食品添加剂将不被准许在日本境内及镜外销售。

这38种添加剂中除少数酶制剂以外,主要是天然提取物。

这进一步说明天然提取物必须注意其来源。

2.2国内发展现状

2.2.1进行主食的营养强化

我国人民历来以粮食作为主食。

在我国人民的营养素总供给量中,70%的热能、50%的蛋白质由粮食提供,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粮食提供的营养素占有很大比例。

随着保健意识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粮食为主的膳食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结构。

与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西方膳食相比,粮食为主的饮食可以减少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危险性。

但是,粮食本身也存在着某些营养缺陷,在主食中进行营养强化很有必要。

谷类食物中虽然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但这些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符合人体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粮食的蛋白质含量不足,缺少赖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

加工精度过高,烹调过度会丢失可观的微量营养素。

就目前而言,食品的营养强化对食品添加剂工业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比如大米的强化就比面粉的强化困难得多。

目前强化大米的方式主要有喷涂法和制造营养米粒法。

采用喷涂法强化会对大米外观有影响,因为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2等颜色较深。

面粉、玉米粉一类的粉类主食覆盖人群广、价格低廉、方便可行、全可靠,所以,面粉是向人类提供微量营养素的适宜载体,现在国家已制定出面粉营养强化标准。

2.2.2食品通过强化是改善国民营养的有效途径

营养强化剂生产和使用现状为了提高国民营养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相继实施了食品强化工程。

营养强化食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营养、健康质量和观念。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强化食品主要有粮食、奶和奶制品、饮料、调味品、植物油、糖果等。

在食品中通过使用营养强化剂来防治某些疾病已见到十分可喜的效果,如加碘盐的强制推广,已经使我国的碘缺乏病患者每年减少数百万人,小学生碘缺乏率由1992年的21%下降到2001年8.3%o我国克山病区、大骨节病区在食盐中强化硒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明显降低。

北京市近年来儿童佝偻病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这与近年来在北京大力推广AD奶有关。

为了降低贫血、缺锌的发病率,一些补铁、补锌的食品上市,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开展的“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对我国主食营养强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该项目共包含4项内容,即食用油中添加维生素A、面粉中添加营养素、酱油中添加铁和婴幼儿食品中添加营素。

从2002年开始,国家在小麦面粉中实施微量营养素强化工作。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在甘肃兰州和河北承德两地“退耕还林”的农户中试点,主要在面粉中强化5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和叶酸)和3种微量元素(铁、锌、钙),无偿发放给“退耕还林”的农户作为口粮补助,取得了较好效果。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5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开始生产添加有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强化面粉。

随着化学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品营养素已基本能满足营养行业的需要,部分产品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2005年营养强化剂产量为10.2万t,其中维生素C产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0%以上;

牛磺酸生产能力达到3万t,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65%左右。

虽然我国的营养素工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价格持续走低、生产装置经济效益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矿物质强化剂主要以钙、磷、锌、铜、镒和硒等盐类为主,产品单一;

而维生素类营养强化剂和营养补剂主要由医药行业生产,缺乏针对食品加工业开发的专用产品。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均消费营养强化剂的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营养不良问题又十分突出。

据国务院2004年10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居民的膳食与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

其中,营养缺乏主要是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已导致约有2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5.8亿人出现维生素A边缘缺乏症、200万儿童因缺碘引起智力低下、70%的婴儿由于孕妇叶酸缺乏引起神经缺陷。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中国国民营养水平仍有待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强化任重道远。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营养强化食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强化食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粮食、奶和奶制品、饮料、调味品、植物油、糖果等。

食品通过营养强化剂来防治某些疾病已见到十分可喜的效果,如我国克山病区、大骨节病区在食盐中强化硒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效果显著,发病率明显降低。

北京市近年来儿童佝偻病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这与近年来在北京大力推广AD奶有关。

为了降低贫血、缺锌的发病率,一些补铁、补锌的食品上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食品通过强化是改善国民营养的有效途径。

3营养强化剂的应用

3.1营养强化剂使用范围

我国卫生部于1986年11月和1994年2月,先后制订、修订和颁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试行和GB14880-94)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卫生和安全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每年根据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以卫生部发布公告的形式进行更新。

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

生产强化食品,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批准才能销售,并在该类食品标签上标注强化剂的名称和含量,在保存期内不得低于标志含量。

食原成分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若其含量达到营养强化剂最低标准的1/2时,则不得进行强化。

使用已强化的食品原料制作食品时,其最终产品的强化剂含量必须符合营养强化剂标准的要求。

生产或使用未列入营养强化剂标准的品种,或需要扩大使用范围和增加使用量以及生产复合食品营养强化剂时,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初审,送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组织专家审议通过后,报卫生部批准进口未列入营养强化剂标准名单的品种时,进口单位必须将有关资料送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组织专家审议通过后,报卫生部批准。

进口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我国规定的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需报卫生部批准后方可进口。

3.2目前仍存在滥用或不适当使用营养强化剂的情况

强化食品主要是针对营养素缺乏的人群设计的,那么,不存在这种情况的普通人用不用吃呢?

目前,市场上打着“强化”招牌的食品过于泛滥,有些人盲目认为,只要是强化营养素的食品,吃了总比不吃好,这种心态已经遭到了质疑。

从营养学上来讲,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吃强化食品。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我们还是提倡平衡膳食,从天然食品的合理搭配中获得营养。

因为,天然食品中还含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联合作用,才能对我们的健康更加有利。

至于天然食品的选择原则,应依据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来进行。

但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地搭配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食物;

此外,有些微量营养素也难以从天然食物中获得完全满足。

所以,普通人还是可以选择一些每天必需的主食和调味品类强化食品的,但没有必要大量食用,更没必要吃太多特殊的强化食品。

尤其是富裕地区人群,平时就常吃维生素等营养补充剂和保健品,如果再大量食用强化食品,很容易造成营养素摄入过量,危害健康。

如维生素A、D食用过量,可引起毒性反应;

维生素D和钙同时吃,会形成钙的沉积,严重的会造成肾衰竭。

专家建议,食用者必需具有食用强化食品的适应症,应通过医学鉴定确认某种营养缺乏,并确定选用何种强化食品。

而食用强化食品还有时间限制,如已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即应及时停用,否则会造成某种营养素过多而导致中毒症。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也应该对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引起相当的重视。

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北京、上海、陕西、湖南、黑龙江、河北、浙江、内蒙古等省(区、市)强化奶粉的生产经销企业组织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25家企业的2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8%。

强化奶粉是根据不同人群对营养的特殊需要,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加入不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或者针对特殊人群的特点添加有利于辅助治疗的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奶粉,如降糖奶粉、壮骨奶粉、孕妇奶粉等。

强化奶粉产品对特殊人群而言,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

此次抽查结果表明,强化奶粉产品质量较前两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但此次抽查仍发现部分产品存在以下主要质量问题:

(1)营养强化剂含量不合格。

营养强化剂包括维生素A、C、D、E等维生素和钙、铁、锌、磷、碘等微量元素,均为强化奶粉产品的重要营养指标。

抽查发现部分企业产品的营养强化剂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企业明示保证值的要求,该项指标不合格最严重的产品有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钙、铁、锌等9项理化指标不合格。

(2)硝酸盐含量超标。

硝酸盐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种物质,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强化奶粉中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00mg/kg,抽查发现部分企业该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限量26.8%。

中国目前人均消费营养强化剂的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的营养不良问题又十分突出,因此营养强化剂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种种迹象表明,食品营养强化剂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对食品的营养强化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

营养离合理到底有多远?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索。

人们常说,营养素在哪里?

中国的营养专家在哪里?

说明老百姓渴望获取营养知识,但不知道从哪儿获得营养知识;

而科学家们却认为他们声音没有广告响亮,营养师们也自感鞭长莫及;

有的营养强化剂生产厂商甚至不知道营养素是否可以出售。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尽早解决。

可以说,营养强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但如何合理的使用营养强化剂还有待食品工作者不懈地努力3运行结果为测试本系统的控制效果,本人将此电路板用于实际生产线上,使其与原有的线路板进行对照。

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数字脉冲控制系统后,在一天的生产中基本没有光纤会因排线不好而需要进行复绕。

而在原有的模拟电路板下一天大约有五六盘光纤由于排线不好而需复绕。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采取闭环控制和数字电路的数字脉冲制系统能极大的提高排线精度,降低因排线不好而导致的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提

高了生产效率。

4营养强化剂的发展前景

4.1营养强化剂食品内涵向“功能性”和“保健性”拓展现代保健信息空前增多,使越来越的消费者相信,饮食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药材、氨基酸和植物化学成等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焦点已经由解决营养素缺乏拓展到相关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子对特定疾病高危人群的实际效果。

营养素强化不再仅仅是以维持身体健康或不生病为目的,消费者更加迫切地希望借助营养素的强化来预防甚至治疗某些特殊疾病,以维持最佳的健康状况。

这与功能性食品所倡导的食品“第三功能”,即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相吻合。

目前,食品营养强化向“功能性”和“保健性”发展已成为一大趋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变化趋势并没有造成最初“营养强化”概念的过时,因为总会有一些特定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的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素食者、青少年等。

食品科技工作者在分析、研究营养强化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营养素和非营养素保健因子对消费者健康的价值。

4.2采用生物技术提高食品原料中营养素的含量一方面,采用遗传工程来改良一些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特性,提高其特定营养素含量和生物利用率或通过降低其中矿物质吸收干扰因子的含量,间接提高原料中特定矿物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不少植物性食物中维生素含量已经通过该方法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水、肥或饲料成分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改良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中的部分营养素和其他功能性组分的含量。

例如,采用3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饲料喂养蛋鸡,可生产出富含3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保健蛋,这将成为人类快速有效补充3一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途径。

4.3进行营养强化剂的预混、复合当前营养素强化追求全面、均衡,强化食品已由早期的单一营养素强化向多种营养素强化发展。

为了有效地解决强化食品制造商最常遇到的强化剂加入量的精确控制及其在最终产品中的均匀分布两大技术难题,国外营养强化剂制造商已经趋向于提供强化剂预混合物产品。

根据客户强化不同产品的需求,预先配制各种营养素,稀释、分散到一种适配性较强的载体(如葡萄糖、麦芽糊精)中。

营养强化剂预混合物除添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外,还可组合风味成分、色素以及抗氧化剂等配料,以提局强化食品的品质。

参考文献

[I] 陈文敬.经济全球化与食品业的基本走向[J].中国食品工业,

2004(6):

21-23

⑵于炜.营养强化剂的选择和使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2(3):

83-85

[3]曹劲松,王晓琴.食品营养强化剂[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8-103

⑷凌关庭.食品添加剂手册[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96

[5] 高兴娟,李卫平.矿物质营养强化剂应用技术问题的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08(8):

264-267

[6] 王秋霞,王根志.微量元素与地方病[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3,20(3):

50-51

[7] 陆金钟.普及供应碘盐8年后8〜10岁碘营养状况调查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4):

227-228

[8] 黄圣明.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5):

9-11

[9] 陈君石.NaFe-EDTA强化酱油的推广应用[J].中国酿

造,2002(6):

1-2

[10] 蔡习,夏正国,邓佳云,等.2001年四川省凉山州硒盐预防克山

病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杂志,2003,22(5):

439-440

[II] 汪思顺,卢启良.补充NaFe-EDTA对学龄儿童青少年贫血及血浆铁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4,21

(2):

2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